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臣服條款,瓦剌歸順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六十一章 臣服條款,瓦剌歸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土司問題是歷史遺留問題,是皇權妥協地方,綏靖地方的結果。
朱元璋出於民族大義,出於安穩地方,爭取土司支援的需要,選擇認可與支援土司制度,雖說給予土司首領官職,象徵性地要點稅,但從本質上來說,土司更像是大明的國中國。
在朱允炆的觀念裡,所有朝廷民政管不到、兵力進不去、刑罰刑不了的地方,就不能算真正意義上的大明領土,而是一種打著綏靖、羈縻的幌子,任由他人分疆裂土的事。
不可否認,洪武時期朱元璋對土司態度不錯,確實在很大程度上穩定了西南諸省,比如貴州,二十多年沒亂起來,其中就有尊重土司的功勞。
但這種功勞是建立在認可大明,臣服大明,願意為大明發光發熱做貢獻之上,但有這種思想覺悟的土司首領,實在不多,令人嘆息的是,這不多的人裡面,最主要的還是兩個女人。
「不同階段,有不同的任務。同樣的制度,未必適合當下。時機到了,該改制的時候就需要大膽革制,而不是被舊的制度綁住手腳。」
朱允炆對朱文奎認真的教導。
朱文奎看著朱允炆提起筆繪了一條曲線,道:「父皇說過,前進的道路是曲折的,但只要方向對,整體依舊是向前的。全面改土歸流確實可能會傷了一些多年來臣服朝廷的人,但從大勢來看,改土歸流仍需去做。」
朱允炆擱下毛筆,欣慰地說:「父皇創下的制度,也不是萬年不變之法。就如俸祿制度,隨著民商經濟進一步發展,尤其是帖木兒國的黃金,定遠行省的白銀會成為源源不斷的儲備,十年之後,貨幣出現可控的貶值是一定的事,對應的,百姓收入、商人收入會增多,官員的俸祿也不能始終停留在十年之前。」
「大明就如同匠學院研製出來的火車,火車需要跑得又快又好,需要不斷地維修,更換老舊的零件,解決一個又一個出現的問題。甚至於一些關鍵的部件,只要有更合適的,就應該用勇氣去試,試出來之後,再拿去跑、驗證、完善。」
後世的發展哲學告訴朱允炆,世間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老朱想要萬年不變之成法,想要憑藉自己的意志搭建一個固態的模型帝國,可是他忽視了一點,大明不是魯班鎖,搭建結實就不會垮了。
越是固態,越容易出問題,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道理,老朱並沒看穿。
朱允炆一直都在教導朱文奎,要懂得變與不變,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微調,什麼事情不能退讓。
解縉、楊士奇、梅殷、古樸、胡濙求見,入殿行禮。
朱允炆坐了下來,面帶笑意:「瓦剌臣服的細節商榷好了?」
鐵鉉、楊榮都不在京師,古樸暫領兵部,站出來,將一份文書舉過頭頂:「已商榷明瞭,請皇上過目。」….
內侍將文書轉交給朱允炆。
朱允炆開啟文書,仔細看著。
出於對馬哈木、把禿孛羅、捏烈忽等貴族的尊重,加上其是主動投降,大明並沒有苛責他們,除了明確三人「王」的身份之外,還將負責分給他們官邸,每年支給三千貫的俸祿,這個待遇雖比不上大明藩王,但已經比朝廷大員好多了。
大明允許馬哈木等人最多保留二十人充當府邸護衛,允許馬哈木、把禿孛羅、捏烈忽後人或挑選之人,透過國子監考核之後,進入國子監修習相應課業,不以其身份限制其修習內容。大明承諾在瓦剌順從朝廷的情況下,不會對瓦剌部落進行屠殺,保證瓦剌部落的安全。
……
瓦剌保證交出戰馬,減少戰馬數量至每百人五匹戰馬。
瓦剌保證交出武器,包括馬刀、皮甲、殺傷距離超過一百五十步的弓。
瓦剌保證部落臣服,接受大明的安置,順從大明的命令,遷移至合適的遊牧之地。
瓦剌保證支援大明進入草原,修築城池,支援瓦剌人接受大明教化。
瓦剌保證服從大明朝廷管理,以牛羊馬等納稅朝廷。
條款很多,細節很多。
朱允炆對這個結果相當滿意,對古樸等人說:「馬哈木他們能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確實讓朕有些意外。」
梅殷笑道:「火車的出現,讓大明徹底佔據了談判上風。馬哈木他們上過火車,體驗過風馳電掣的速度,清楚瓦剌已經完全不是大明的對手,在談判時更是沒提出多少反對,連俸祿都沒討價還價。」
朱允炆將文書擱下,起身道:「朕對這些條款並無意見,內閣代為擬寫國書,改日朕與馬哈木等人共同簽下國書,並於元旦之後,派大軍與馬哈木等人隨從一同前往瓦剌駐牧地。」
解縉、楊士奇輕鬆答應。
朱允炆走向一旁掛著的輿圖面前,抬手指了指北面草原:「瓦剌臣服只是第一步,雖然瓦剌答應了苛刻的條件,對大明的威脅已是極低,但朕依舊不允許瓦剌大族群的存在,人多了,聚在一起很容易生出事端。」
楊士奇眉頭微動,上前道:「陛下的意思是,將瓦剌分解為若干部分?」
胡濙走出來贊同:「瓦剌主力雖然在西疆折損了一些,但部落人口依舊眾多,其實力不可小覷,分解為若干部分,分開安置,不失為一種好的策略。就如元廷一分為三,成了兀良哈、韃靼與瓦剌,導致其整體力量衰落,只能內鬥。」
「朝廷可以藉此機會,將瓦剌分解為三個部分,或是五個部分,兀良哈原本的駐牧地沒了人,可以遷移部分瓦剌人,韃靼主力也沒了,東蒙古許多優良的草場也可以放牧。」
解縉附議:「將瓦剌分為若干部分,讓他們彼此之間遠離,確實能削弱瓦剌,假以時日,教化之下,城池在側,瓦剌只能順從,無力威脅大明。」
朱允炆盯著輿圖,對楊士奇、胡濙等人的想法並不認可,而是嚴肅地說:「分解瓦剌,分開安置是對的。但你們說的一分為三,一分為五,不夠。依朕看,將瓦剌分為三百、五百,才是正道。」
(本章完)
.
...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