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朱文奎問策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太子朱文奎問策,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財政是穩朝政的基石。
百姓家沒錢,最多是受窮一陣子。
可朝廷若是沒錢,就不只是受窮的問題,很可能會造成一系列的亂象。
官員俸祿不能保證,官員可能會怠工,軍士賞賜不到位,很可能會折損軍心,甚至會引起騷亂。賑災銀拿不出,那百姓就無法安置,會造成人口損失,出現一批流民……
朱文奎自小學習的不是老朱那一套「財政夠了就行,多了傷民」的理念,而是學習朱允炆的「做大財政大餅,民富國強」的理念。
現在朝廷花錢如流水,張輔打仗要錢,鄭和打仗要錢,袁嶽打仗要錢,朱棣打仗,那簡直就是搬國庫了。
眼下一波一波的大軍即將回朝,戶部連賞賜的錢財都沒準備好,夏元吉的保證靠不靠譜,萬一搞砸了,就是把戶部賣掉也收不了場。
朱允炆將目光從輿圖上移開,看了看朱文奎,問道:「夏元吉叫苦了沒?」
「這倒沒有。」
朱文奎想了想回道。
「那他請求催促地方解運秋稅了?」
「也沒有。」
「他提出節省開支,精簡衙門了?」
「呃,還是沒有。」
「可說了要增加稅賦,加徵商稅了?」
「沒。」
朱允炆笑了,看著朱文奎並不說話。
朱文奎明白過來,行禮道:「父皇,兒臣明白了。夏尚書還有諸多手段沒有施展,說明戶部能夠應對賞賜事宜。」
朱允炆點了點頭:「你忘記了一點,代王與一干江南大族可
是給朝廷送來了很多錢財。戶部有這筆錢打底,又進賬了夏稅,供應賞賜不成問題。等到水師凱旋,秋稅也會入庫。你要相信夏元吉,他對財政的把控,遠遠比你強得多。」
朱文奎瞭然,自己倒成了空擔心之人。
看來只要夏元吉不動作,國庫就不會出現危機。
朱允炆走至桌案處,拿出一份奏摺,遞給朱文奎:「山西平陽府知府打著支援徵北大軍的旗號,趁機斂財,橫徵暴斂,惹得當地百姓怨聲載道。安全域性與監察御史已都已奏報京師,事實確鑿。你為何在這文書之中,只批了扣押其於當地知府衙門,調河南官員前往堂審,而不是將其帶至金陵,殺頭以安民心?」
朱文奎知道這份奏摺。
徵北大軍在前線征戰,需要無數後勤百姓支援前線。
為響應此戰之後再無大戰,支援這次傾國戰爭,北方諸省百姓聞風而動,山西因地理位置處在前線,更成了後勤主力,許多百姓活都不幹了,男人都推車去支援大軍了。
可偏偏有人藉此機會欺負百姓,說什麼大軍需要糧食,你們出的糧食不夠,地主家出一百石,你們小百姓至少也應該出個十石八石糧,不給糧就是不支援朝廷,不支援徵北大軍,若是因為你們少給了糧食,大軍吃不飽,打了敗仗,責任就是你們的,到時候抓起來問罪。
各種威嚇,各種理由,從百姓家裡搶錢搶糧,還對外說是
百姓自願,民風淳樸,擁戴朝廷。
朱文奎恨不得將這群蛀蟲踩死,但國有國法,官員犯了罪,君主也應該先安排人審,審完定罪了再殺,像太祖那樣掠過刑部、大理寺與地方,直接派人取人頭,或乾脆自己親自拿鞭子上場,這種做派是「大快」太祖的心了,可對官員的傷害很大,對朝廷的傷害更大。
「父皇,兒臣想其罪行於當地犯下,惹當地百姓破家無數,與其將他押送金陵審訊定罪再問斬,倒不如在當地審訊問斬,一來節省人力,免去衙役辛苦,二來可以讓當地百姓親眼看到其人頭落地,以收攬民心。至於
調河南官員前往,是為保公正,避免地方官官相護……」
朱文奎仔細說著自己的理由。
朱允炆聽聞之後,微微點頭,對朱文奎的安排相當滿意。
朱文奎說完山西事之後,轉而說:「父皇,張輔大軍撤出朝鮮,朝鮮國王李褆發來了請求文書,一請求幫其重建宮城,二請求幫其打造水軍,三請求允許朝鮮商人加入遠航貿易。兒臣拿不準主意,特來請教父皇。」
朱允炆想了想,搖了搖頭說:「幫其重建宮城不是不可為,但打造水軍,就沒這個必要了吧,他們已經有了大福船的圖紙,按部就班打造便是,慢一點,也是好事。至於加入遠航貿易,可以拒絕。」
朱文奎詢問:「是日後都不準其加入遠航貿易,還是暫時不準?」
朱
允炆淡然一笑:「朝鮮國小地貧,他們要什麼遠航貿易,但凡他們需要的,大可以來大明購置。遠航,他們還不夠資格。孩子你要記住,大明要做海洋上的規則制定者,大明不允許朝鮮加入遠航貿易,就如同不允許占城、暹羅等船隊前往朝鮮一樣。」
「東海是大明的,這裡讓不讓船過,大明說了算。朝鮮的航路,只能定在大明天津港與定遠行省港口。但凡出現在其他港口,大明應該將其擊沉,並帶著他們的屍體去找李褆問罪。遠航貿易只是名頭,他們想要的是海洋利益,是分配海洋利益的權力,小國寡民,就不要參與進來了。」
朱文奎記在心中,看向輿圖上的朝鮮,這裡雖然是個臨海之國,不過對他們來說,大海就如同湖泊,只能在一片區域內撲騰,不能去遠方。
這樣也好,不能總看著大明遠航貿易有利可圖你們也想插一腳,多加一條船,大明就少賣一批貨給朝鮮,這不划算……
「父皇,兒臣還有一事。」
朱文奎認真地看著朱允炆,有些不安地說:「代王之亂,說到底與其財力分不開。可眼下藩王之中,擁有財力的可不在少數。遼王、岷王雖然低調,但其經商最久,家產無計,等其財富堪比小半個國庫時,會不會生出問題。鉅商,未必有利朝廷吧?」
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
以遼王、岷王的錢,別說鬼推磨了,就是
閻王爺估計也能請來磨豆漿了……
(看完記得收藏書籤方便下次閱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