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飄揚的日月旗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四百一十五章 飄揚的日月旗,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秦漢時,遊牧民族對中原王朝的威脅就沒有消停過。
歸根到底,這與遊牧民族本身的能征善戰,體格強壯有關係,一個個都是放牧長大的,隨便拉出來一個就是勇猛的戰士,加上游牧習慣,居無定所,缺乏對固定地點的留戀,沒有落葉歸根這一說,所以喜歡到處溜達。
溜達到中原王朝,看到這裡的百姓雖然也窮,可畢竟這裡有糧食吃,有茶,有鍋碗瓢盆,問他們要,他們又要牽自家的羊或牛,不給他們吧,就弄不來吃喝用的好東西,自己又不爭氣造不出來,那就只能動手搶了。
搶一次就知道了,這是發家致富,改善生活成本最低的法子。
於是,遊牧民族開始向強盜民族轉變,從時不時「打草谷」,轉化為大規模南下入侵。無論是哪個遊牧民族居於北面或西北,骨子裡都含著的野心。
無論是秦漢時的匈奴,還是唐朝的突厥,無論是宋時契丹、女真,還是大明面對的蒙古人,他們一個個都不曾放棄過佔據中原,或因時衰弱而休養生息,但有實力,有機會,戰爭便會爆發。
這在歷史上,從來沒有跳出過這個圈子。
在朱允炆眼中,要解決遊牧民族的威脅,只有一點,那就是消滅他們的作戰力量,將他們一切支撐作戰的基礎全都毀掉。
比如強壯的軍士,比如強壯的戰馬,比如茁壯成長的少年!
袁嶽深知朱允炆想要的是什麼,他絕對不介意草原荒蕪十年二十年,他在意的是草原之上別再長出動輒威脅大明王朝根基的力量!
一萬五的騎兵,在接近北海,接近韃靼部落聚集區三十里時,已不再需要派遣什麼斥候,也不需要隱藏蹤跡,袁嶽下令各自作戰。
這是一場以亂打整的戰鬥。
韃靼的主要作戰力量已經完全覆滅,所留下的不過是老弱婦孺,這群人根本就沒有多少抵抗與作戰能力!
袁嶽並沒有下達屠殺的命令,韃靼不是兀良哈那些叛徒,韃靼是敵人。
叛徒需要徹底的消滅,敵人只不過是立場與利益不同,可殺,但未必需要採取最絕滅人性的屠殺。再說了,大明人口缺得很,這些婦人完全可以帶到大明去。
沒有任何警告。
袁嶽帶軍隊衝入韃靼的住牧之地,將所有想要拿起武器的,不管是老人,還是婦人,亦或是十歲出頭的孩子,毫不留情地當場斬殺!
「韃靼已滅,投降不死!」
「跪下投降!」
「抵抗者,格殺勿論!」
「投降!」
大明軍士從三面包抄殺入毫無提防的韃靼住牧地,戰馬奔騰,驚動了一個個蒙古包,無數惶恐的婦孺跑出來,看著強橫的大明騎兵衝殺,帶血的馬刀高高揚起,鐵梯踩踏在大地之上,擊碎了慌亂喧囂。
「孃親!」
一個五六歲的孩子哭了起來,被一個婦人抱起,大明騎兵從旁路過,刀鋒在觸及婦人之前收了回去,只留下一句:「投降不死!」
婦人癱坐在地上,聞到了血腥味,僵硬地看去,只見一個握著弓箭的孩子被砍掉了頭顱。這個孩子自己認識,兒子也認識,他們是最好的玩伴……
戰場之上,沒有憐憫可講。
只要是手持武器,哪怕是拔出剔骨刀的婦孺,也不會活下去。只有跪地投降,只有匍匐在地,只有手無寸鐵,才能保他們活下去。
騎兵不斷穿插,時而分散,時而集中,一批批韃靼人被趕到了一片空地之上,上了年紀的老人不多,大部分是婦人與孩子。
袁嶽冷漠地看著這些惶恐不安的人,軍士開始找出繩索,將這些人十人一組串起來,以避免逃跑。
騎兵依舊在馳騁,絕望的喊叫聲傳蕩在草原,飄落在北海的水波之上。
北海以南,三十里。
鐵鷹騎指揮使阿爾斯郎抬手,止住騎兵衝勢,騎兵隊伍放緩,並在行進一里之後停了下來。劉啟夏從後隊驅馬趕上,看向阿爾斯郎:「為何停下?」
阿爾斯郎指了指前方。
劉啟夏抬頭看去,只見不遠處的山坡之上站著兩個人,兩人奮力揮舞的,正是大明日月旗!
舞動的旗幟,滿是驕傲!
只是阿爾斯郎高興不起來,劉啟夏臉色也有些陰沉。
徐輝祖帶人趕了上來,看到這一幕之後苦澀一笑:「看來我們緊趕多日,還是被袁嶽捷足先登!」
劉啟夏有些不甘心:「消滅韃靼,我們出力最多!憑什麼這軍功就讓袁嶽給搶了去!」
段雲咳了聲,勒住想要上前的戰馬:「忽蘭忽失溫的軍功是我們的,誰也動不了,倒是滅去韃靼部落這份軍功不在我們手中,多少顯得有些不圓滿。袁嶽這個傢伙,著實有些貪功了。」
徐輝祖看向段雲:「若你代替袁嶽,你會如何做?」
段雲不假思索:「我會更貪功,等你們來的時候,揮舞日月旗的,應該是我,而不是一二斥候。這說明啊,袁嶽還沒完事……」
「我去你大爺!你不早點說,全力進軍!」
徐輝祖著急了。
孃的,這年頭弄點軍功容易嘛,直搗黃龍這也是功勞,誰會嫌棄功勞小還是大?
劉啟夏、阿爾斯郎等人也明白過來,袁嶽是發起了對韃靼部落的進攻,可他未必結束了進攻,說不定剛打起來,也說不定正在打。
斥候在這裡攔著路,不就是想爭取時間,好讓這些大軍就此打住?
衝!
只要能衝進去,抓幾個韃靼部落的人,這功勞就有徵北大軍的一份。
徐輝祖著急,大軍也著急,看都沒看袁嶽留下的斥候,直接發動了衝鋒,不惜馬力的衝鋒,三十里路,連半個時辰都沒用便抵達了北海。
看著混亂的營地尚未安靜,徐輝祖大喜,揮了揮手騎兵便衝殺進去。
湯弼看到了徵北大軍加入戰鬥,急切地看向袁嶽:「他們來了,比我們想象的更快!怎麼辦?」
袁嶽無奈地搖了搖頭:「還能怎麼辦,各看本事吧,我們還能攔住他們不成……」
湯弼哀嘆兩聲。
確實,徵北大軍是主力,袁嶽和自己這些軍隊,只能是偏師。
主力來了,偏師也不好阻攔。
徐輝祖主力軍隊的加入,讓原本混亂的營地更顯得混亂,兩軍沒有會師的喜悅,反而是出現了一些爭執,到後面,竟有軍士起了衝突,幸是將官及時呵住。
軍功紅人眼,有些軍士在這個時候,顧不上什麼自己人不自己人。
為了避免出現更大的對峙,袁嶽出於大局考慮,主動收回了軍隊,徐輝祖等帶領的騎兵,俘虜了近四萬韃靼婦孺,算是對晝夜奔襲的一個交代與安慰。
袁嶽帶周德本、湯弼前往徐輝祖的大帳。
徐輝祖沒有擺架子,看著滿臉滄桑的袁嶽,笑著上前:「忠勇伯一戰滅絕兀良哈,可謂大漲軍士士氣,我們聽聞之後,也深感敬佩!大帥還說,兀良哈的覆滅,是靖平東北的關鍵,你們立了功,東北自此清寧了!」
袁嶽連連搖頭,行禮道:「覆滅兀良哈,也有大寧都司的功勞,可不是袁某及屬下的功勞。兀良哈說到底,只是一個反覆不定,缺乏忠誠的叛徒,不足為慮。倒是大帥與你們,一戰殲滅韃靼全部主力,合九萬騎兵,可這可是開國以來罕有的大勝仗!」
徐
輝祖笑得很開心。
忽蘭忽失溫之戰確實是酣暢淋漓的大勝仗,近十萬級的敵人對決,這在洪武朝還算多見,自己的父親徐達,還有藍玉,他們都面對過如此強敵並戰而勝之。
可在建文朝,與騎兵力量的對決,如此大規模的戰鬥,只存在於昌都剌與忽蘭忽失溫。
帖木兒死了。
本雅失裡與阿魯臺也被俘虜了。
大明完勝!
段雲上前,捶了下袁嶽的胸膛,目光中閃著光:「在蔥嶺呆過的人,變得比以前更是壯實了。好樣的,咱早就看兀良哈不順眼了,陛下給了他們多少次機會,一個個不聽,那就只能滅了。」
袁嶽重重地拍了拍段雲的肩膀,微微點頭:「眼下兀良哈滅了,張輔又將在漢城的幾萬倭軍活活困死在了城內,日本國已經成了大明定遠行省,朝鮮太上王李芳遠去了金陵,東海也好,東北也好,已無大的戰事。如今韃靼主力被全殲,韃靼部落族人也已大部被俘。大明面臨的草原威脅,終去其一,當大賀!」
徐輝祖聽得連連點頭:「下令軍士,駐紮北海,全營大慶三日!」
大明與韃靼的戰爭,也是大明與北元的戰爭,雖說韃靼不是整個北元的力量,但卻代表著元廷正統,大汗也在韃靼這裡不是,馬哈木那麼牛,他畢竟沒有自稱大汗。
忽蘭忽失溫的勝利,北海的勝利,標誌著韃靼的衰亡,也標誌著元廷正統力量徹底被大明摧毀。
只要解決了瓦剌,那大明將在草原上再無任何敵人!
長達數十年的爭鬥,終於要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結束,先烈們,你們看到了吧,我們來到了這裡,來到了北海!
大明的旗幟,在這裡飄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