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二百八十七章 朱棣:等,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少貳滿貞沒臉,今川了俊成了刺蝟。

島津元久運氣不錯,成為了大明進入朝鮮作戰被抓的第一個高階別俘虜。

等打掃完戰場,清點好戰果,天已經亮了。

張輔收到了盛庸的捷報,楊文、毛整、華聚等人羨慕不已。

孃的,一萬五千倭軍的人頭都算是大明的軍功,可這裡面過半人頭不是盛庸砍的,這個便宜讓他佔得,實在是令人羨慕。

今川了俊、少貳滿貞、島津元久等人的內部鬥爭,讓這支隊伍覆滅得極是乾脆。

如刀切豆腐。

張輔等人清楚,若是今川了俊所部團結,盛庸所部雖然一樣可以消滅他們,但為了避免損傷,必然會動用大量火器。

倭人的內鬥被掩蓋了,張輔大筆一揮,寫出了:「初戰大敗倭軍,斬一萬五千餘首」的捷報文書,傳給大明軍士,並報金陵。

張輔深知士氣對軍隊戰力的影響,無論這些倭軍怎麼死的,詳情只需要告訴建文皇帝,其他細節沒必要告訴軍士,他們只需要知道,倭軍是可以殺死的,幾乎滅掉李芳遠的倭軍,也不是那麼難以對付。

必勝的信念,士氣高昂的軍隊,開始抓緊時間過江。

至於被俘虜的島津元久,則被張輔留了活口,用於審訊倭軍動態與情報。

盛庸在結束第一次戰鬥之後,命令軍士移兵龜城。

昨日打下龜城的莊得很是失望,原本想著倭軍撤退至龜城之外,裡外夾擊,自己能多撈點軍功,誰想這群人太不爭氣,直接被盛庸給包了餃子,硬是一個人也沒跑過來,可憐巴巴等了一晚上。

盛庸進駐龜城之後不久,就收到了張輔的一干情報與軍令:進駐秦川、定州,等待時機,兵發安州。

盛監、楚智、莊得、呂利等進入臨時指揮之地,盛庸攤開輿圖,目光死死盯著安州方向:「這裡,恐怕會有一場空前大戰。」

楚智看去,面色有些凝重。

安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位於青川江南岸,是目前倭軍主力的集結之地。

據島津元久交代,倭軍畠山氏、赤松氏、細川氏,三路大軍集結在安州,合近六萬餘人,而在安州背後的平壤,則駐紮著斯波氏、京極氏、仁木氏等七萬大軍。

可以說,安州之戰一旦打響,將會是一場大規模戰役!

若斯波氏等人出兵援助安州,那這次戰鬥的規模,僅倭軍便可能達到十幾萬人!

「張大將軍讓我們等待時機,看得出來,他們是想讓我們爭取時間,將倭軍牽制在青川江一線,然後在此處發起一場規模浩大的決戰。」

盛監嚴肅地說。

莊得清楚安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就如同一條關鍵通道,連線著南北,若是失去了安州的橋樑,那倭軍就只能搭橋,划船進入北岸了。

「我們應該即刻派遣一支軍隊,前往安州附近,將那裡的橋樑徹底毀掉,切斷倭軍北上道路,然後出兵將已至北岸的倭軍消滅,隔江與倭軍對峙。」

莊得提出了自己的主張。

楚智聽聞之後,當即反對:「橋樑不能炸燬,必須保留。」

「為何?」

莊得有些不滿。

楚智含笑道:「橋樑毀了,倭軍怎麼到北岸來?」

莊得鬱悶:「毀滅橋樑,為的就是讓他們不到北岸來。」

楚智搖頭:「我們的目的是將他們引入北岸,而不是讓他們一直停留在南岸。若他們始終停在南岸,我們縱是使用火器毀傷他們,斷無法將其徹底殲滅。有青川江阻攔,大軍想要過江追擊不是短時間可以做到的事,那樣一來,敵人向南逃竄,若與斯波氏合併一

處倒還好,若是分散至其他地方,對我們來說可不是一件好事。」

盛監贊同楚智的看法,對還想說話的莊得擺了擺手:「若在安州決戰,就應該讓倭軍調動更多力量進入北岸,只有這樣,才能最大程度上將他們殲滅在青川江以北。現在我們需要首先搶佔秦川、定州,然後尋找機會,示弱佯敗吸引倭軍過江。」

盛庸盯著輿圖,抬起頭來時,已有決斷:「楚智佔秦川,莊得攻下定州,這裡倭軍數量不多,你們各自帶兩千人前去,之後將城中百姓引向鴨綠江,騰空這兩處城池,然後聽命再集結。這一次作戰,不是我們這一路之事,張輔必會率兵跟上。」

盛監目光灼灼:「主力對主力嗎?」

如盛庸所料,張輔確實在籌劃一場規模戰役,只是盛庸低估了這場戰役的空間範圍,青川江上,並非不是隻有一個橋樑,雖然距離遠了些。

張輔的目光從來沒關注一城一池,而是關注著整個朝鮮戰局。

在張輔調兵遣將的時候,北平的寧靜終被打破。

六匹快馬奔入北平城中,姚廣孝、陳珪、張思恭收到旨意,連忙前往布政使司,平安、張信等人也已趕來,朱棣驅馬至布政使司,匆匆走入房間。

「燕王,北平布政使司、北平都司、北平營造主官等接旨。」

兵部郎中王艮拿出聖旨,看著跪下的眾人,宣讀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北有韃靼、兀良哈、瓦剌串謀南下,危我大明,特下旨意征討之!燕王朱棣,為徵北大將軍……平安為徵北左副將軍,徐輝祖為徵北右副將軍……」

「聖旨到日,由大將軍、左副大將軍統領在北平軍務,北平京軍悉聽調遣,令抽調北平精銳五萬,隨時準備出征。右副大將軍領京軍十萬,不日出徵……望諸位同心,屠滅敵寇,清靖草原,奠定大明百年太平之大局。欽此!」.

「臣等接旨。」

朱棣、平安等人起身。

王艮將聖旨交給朱棣、平安之後,從懷中又取出兩份文書,遞了過去:「皇上已將諸多戰略安排,相關情報,詳寫其中,還請大將軍、左副將軍等用心領會。」

朱棣接過,凝重地答應:「放心,皇帝差我來北平,可不是衝著兀良哈去的。」

平安、姚廣孝等人連連點頭。

朝廷諸人,猜測朱棣是被「發配」北平,實則不然,早在兀良哈有異動之初,朱允炆就已經在籌劃解決韃靼事宜。

兀良哈雖是個威脅,但還不需要動用朱棣這樣的人物,將朱棣安置在北平,顯然是衝著幾次犯邊,屢教不改的韃靼去的。

戰爭!

朱棣心頭充滿火熱,只感覺血液似乎燃燒起來,看了一眼姚廣孝、張昺等人:「自今日起,本大將軍將居北平軍營之中,後勤事宜,仰仗諸位了。」

張昺鄭重答應:「大將軍請放心,但凡軍資,絕不缺額。」

姚廣孝含笑看著朱棣:「若非年邁,顛簸不動,定要跟著大將軍馳騁沙場一次。此番大將軍遠征,老僧只能留言一句:萬望大將軍徹底剿滅韃靼主力,留後世子孫一個太平山河。」

朱棣看著越發蒼老的姚廣孝,這些年待在北平督造新都,他已經將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這一座新的都城之中,曾經種種,已成雲煙,那一頂白帽子,也不再被提起。

他找到了一條沒有遺憾的路,他的才華與能力,在這座城中彰顯出來。

自己的路,將是戰場!

用本雅失裡、阿魯臺的腦袋,來證明我朱棣才是這個時代,無可爭議的第一名將!

朱棣側身對平安等人,威嚴地說:「擂鼓聚將!」

平安肅然答應:「領大將軍令。」

北平軍營,開始了軍隊集結。

朱棣看著朱允炆送來的文書,與平安、徐凱、陳文、徐膺緒等人商議軍情。

平安等人看過之後,面色變得頗為凝重。

徐凱看向輿圖,咬牙說:「兀良哈、韃靼、瓦剌一起動作,這倒是罕見。既然皇帝將韃靼這一路交給了我們,那就考慮如何徹底消滅本雅失裡、阿魯臺吧,大將軍應儘早調兵應對。」

平安看了一眼不動如山的朱棣,正色道:「現在談論出兵還為時尚早,我們此戰的目的不是打敗韃靼,而是徹底消滅韃靼的有生力量!如今京軍主力尚未出徵,而韃靼的動向我們也沒有摸清楚,此時分兵調派,反而會讓我們陷入被動。」

朱棣深深看了一眼平安,笑道:「平安所言是對的,我們此時要做的,是等,等待韃靼主力的位置暴露出來,等待京軍抵達北平。眼下局勢看似混亂,可正如朝臣與皇上所言,撥開雲霧之後,真正值得重視的敵人,不過瓦剌與韃靼。」

「只要我們摧毀韃靼主力,整個大局都將穩定下來。現在需要做的,是收集情報。傳令北直隸、山西各地城防前線,尤其是長城一線關卡,盯緊韃靼動向。命人派出斥候偵察情報。只有得到精準情報,我們才能動用大軍,若是不知所蹤,直接出關,只能是勞師無功。」

徐凱、平安等人連聲稱是。

次日清晨。

大明京師,大教場。

十五萬京軍整齊列隊,一個個方陣氣勢威武,盔甲之下的目光堅定而狂熱。

朱允炆端坐戰馬之上,緩緩經過軍陣之前,檢閱著這支錘鍊十一年之久的軍隊,洪亮的聲音傳盪開來:「日月永照,大明威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東晉:我的權臣父親

釣魚能手

當我夫君瞎了眼

鵲橋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