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麼快就收門票了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一章 這麼快就收門票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馬恩慧玉指纖柔地拿捏著一顆海藍色寶石,滿臉的歡喜與陶醉,淑妃、寧妃、賢妃也都看著琳琅滿目的寶貝,溫言軟語的商量著。
朱允炆對於這些所謂的稀世珍寶並不在意。
珊瑚?
雖然枝格交錯,紅潤宛如火樹,是最上等之物。
但這又不是一棵樹,而是一類動物的骨骼聚結物,要它淨化空氣,減碳減排都不好使,拿給藥鋪研磨成藥還差不多……
五顏六色的大寶石?
這玩意戴身上不嫌沉啊,再說了,一個人那麼多顏色,是不是不太合適?
還有孔雀……
朱允炆有些鬱悶,把孔雀弄回來做啥?
皇宮又不是動物園,是它伺候人,還是人伺候它去?
養著沒用,還浪費糧食,殺了吧,估計一大堆人不願意……
這就是個麻煩。
“各自挑幾件喜歡的,留下一百件,其他的都封存好,朕打算賣掉。”
朱允炆有些鬱悶地說道。
“賣掉?”
馬恩慧立馬不樂意了,這可是從南洋萬里迢迢弄來的寶貝,怎麼能說賣掉呢?
寧妃不樂意了,護在珊瑚前,道:“這是商人的心意,也是遼王的心意,怎麼能將別人的心意丟出宮去,這若被人知曉,豈不是會惹出笑話。”
馬恩慧連連點頭,附和道:“眼下宮裡又不缺什麼花銷,還不至淪落到變賣如此奇珍吧?不若留著,日後賞賜大臣也可拿得出手。”
朱允炆看向馬恩慧,不知道這些東西能不能輪到賞賜大臣的時候。
這些人就沒一個不懂得市場規律的人,現在它們是寶物,奇珍異寶,珍貴至極,可再等兩年看看,這玩意很可能就不值錢了……
雖然朝廷尚未開海禁,但任誰都清楚,用不了一兩年,大海就會徹底開啟,到時候無數船隻出海,多少東西弄不回來,等到東西多了,貶值了再出手,那豈不是虧大了。
“宮裡是不缺錢,可朝廷缺錢……這些寶物畢竟
不是銀銅,不是糧食,留在宮裡也沒多少用處,兌換為錢糧,也好為山西移民置辦一些農具、耕牛與種子。”
暢想中文網
朱允炆解釋道。
馬恩慧聽聞此話,便收了心,將手中的寶石放了回去,含笑道:“既如此,那臣妾便不取用了,也好多換些錢糧。移民百姓殊為不易,需錢糧周到才是。”
朱允炆起身,走向那一枚寶石,拿起了塞到了馬恩慧手中,道:“還不至如此,預留百餘件,其他的處理之後,便足夠了。”
“當真?”
馬恩慧也有些不捨。
朱允炆伸手點了下馬恩慧的額頭,突然想起一事,便問道:“朕聽聞文工團想在宮外興建一座大戲臺?”
馬恩慧將寶石收起,歡喜地回道:“《白蛇傳》讓京師沸騰,想要聽聞的百姓更是無數,民間已有一些戲班子在模仿了,只可惜他們沒有後續故事,總無法如意。那慕容景兒提出在中城置辦一處宅院,專門作戲臺,以收取入門錢來盈利。”
“呃,這麼快就開始收門票了?”
朱允炆驚訝地問道。
“何為門票?”
駱顏兒冷不丁地插了一句。
朱允炆轉過身,暗暗鬱悶,古代這時候可沒什麼門票概念,什麼名山大川,都是免費的,看戲往往也不是門票制,而是包場制……
能請戲班子的,通常不是土財主,就是暴發戶,或官宦之家,給的錢是“賞銀”,可不是買的票錢。
不過收取“門票”錢也不是什麼稀罕事,宋代的瓦舍勾欄那麼多,想要進去,多數都是需要掏點入門費的,只是不會給發票,想找人報銷是不可能了。
“朕的意思是,既然是入門錢來盈利,不妨就把事情做完善一些,設計一款專用的門票,標上《白蛇傳》第幾場,誰為角,幾號座,幾日幾時開場……待到開戲時,憑票對號入座,這樣豈不是更為方便?”
朱允炆坐在椅子上,取來一本書說道。
馬恩慧驚訝地看著朱允炆,這些奇妙的心思他是如何想到
的?推行門票,可省了不少事,也顯得有規矩許多,高雅許多。
駱顏兒明顯對朱允炆的奇思妙想習以為常了,一個能想出醫用紗布、製備出“千里眼”,化羊毛為衣物的皇上,想出個門票,似乎也不算什麼……
“等地方佈置好了,先借給戶部用一用。”
朱允炆吩咐道。
“戶部?”
馬恩慧見朱允炆想要看書,知他看書有標註的習慣,便走上前研磨,問道:“這事與戶部有什麼關係?”
朱允炆抬頭看著馬恩慧,笑道:“這些寶貝要出手,總不能讓朕親自去賣吧?既然東西賣了錢,大部分是要進入戶部的,那自然是交給戶部來辦……”
一想到黃子澄這種古板的文官去賣貨直銷,朱允炆的手指便歡躍地叩打著桌子。
翌日,武英殿。
朱允炆傳召內閣、戶部官員、五軍都督府官員,商議山西移民事宜。
黃子澄有些擔憂道;“臣與戶部官員合議過,認為自山西移民是可行。然皇上所提五十萬數量過大,若下旨奉辦,便會有數十萬山西家庭支離破碎,戶部建議今年只移二十萬。”
鬱新皺眉,贊同黃子澄,對朱允炆進言道:“欲速則不達,萬一激起民變,恐會得不償失。臣認為可徐徐轉移,不宜操作過急。”
朱允炆沒有說話,只是攤開了一張輿圖,仔細審視著,低頭說道:“張愛卿,你如何看?”
張紞走出一步,欠了欠身,道:“臣以為戶部所言是有道理的,五十萬百姓,牽動的是數十萬家庭,關聯甚廣,在一年內完成遷移難度很大,且遷移至北平、開封等北方之地,必輔以農具、耕牛、屋舍,而這也準備尚差許多,不足支撐五十萬百姓之用,一年移民二十萬,是妥善之舉。”
二十萬麼?
朱允炆暗暗盤算,二十萬分散出來,根本無解于山西沉重,也無解於北方荒蕪,這個數字太少了。
“五十萬,不可減!”
朱允炆敲了敲輿圖,嚴肅地說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