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又窮了
寒梅驚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二十四章 朝廷又窮了,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寒梅驚雪,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晉商入京,聲勢浩大,僅僅是戰馬拖成的三里商隊,便足以讓所有人為之側目。
一時之間,晉商之名傳遍京師。
常千里、侯西域等人帶來的北方貨物,更是引出熱潮,特別是一些官宦之家,尤喜北地皮革,虎皮、豹皮、貂皮……
後世可以被抓起來判刑的貨物,堂而皇之地成為了東水關、江東門、中城各大商業街。
一些人想要染指戰馬,結果被徐輝祖的幾個跟班追了半里路,朝廷的東西你也想截胡,不想活了?
小教場。
徐輝祖看著眼前五百高大的戰馬,眉毛不斷抖動,笑意堆在嘴角,對常千里道:“不錯,很不錯,這些戰馬是你們獻給朝廷最好的禮物。”
常千里將目光從戰馬身上移開,看著滿意的徐輝祖,道:“府事大人,晉商一心為國,願為朝廷效命,只是出關前事,朝廷是否可以寬待……”
徐輝祖擺了擺手,止住了常千里,走向一匹駿馬,道:“我只是中軍都督府府事,負責接收與檢查戰馬,至於其他事情,需要你與兵部、內閣去談。”
常千里臉色一凜,這剛收了戰馬,就打算推諉搪塞了?
找兵部?萬一人家不理睬,找內閣,人家不讓進門,這戰馬豈不是白送了?
徐輝祖拉出一匹高頭大馬,火紅的鬢毛渾如烈焰,體型俊逸,健碩有力,不由讚道:“這是一批寶馬。”
“大人,還請幫我們晉商開一條活路。”常千里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個小錦囊,借馬擋住了其他人的視線,低聲道:“這是難得一見的東珠,特送給大人做點首飾。”
徐輝祖順手放到了袖子裡,道:“既然如此,你就隨我入宮吧。”
“啊?”
常千里驚訝至極。
入宮,去見皇上?
這個忙是不是幫得太大了一些。
徐輝祖命人牽過自己的戰馬,然後握著紅鬢馬的韁繩,對呆愣愣的常千里道:“怎麼,不想去?”
常千里打了個哆嗦,連忙喊道:“想去,還請大人稍後一二,我也好備一些禮物。”
“禮物就罷了,來人,給他一匹馬。”
徐輝祖當機立斷,安排妥當之後,便帶著幾人,騎著馬到了皇宮外,下馬牽行,安排人通告皇上。
常千里雖然經過不少風雨,但像今日詭異的風,還是第一次吹。
自己只是一個商人,一個沒有任何地位的商人。
別說面見皇上了,就是見個五六品的官員,人家都未必見自己。
可現在,自己就要去見大明的皇帝了,這猶如夢幻。
徐輝祖瞥了一眼常千里,感覺著袖子裡的東珠,暗暗慶幸,這可不是什麼收受賄賂,誰都不能冤枉自己。
什麼是收受賄賂?
拿錢給人辦事才叫賄賂。
自己一沒拿錢,二沒辦事,怎麼能叫收受賄賂?
哦,東珠不是錢。
讓他入宮是皇上的意思,不是自己想幫忙……
徐輝祖至武英殿,入殿求見朱允炆,沒多久,便傳召常千里。
常千里見到朱允炆,大禮參拜。
朱允炆打量著常千里,微微一笑,道:“朕聽聞出關之前你還頗為富態,如今再看,卻不盡然。看來晉商北上辛苦不淺,起來吧。”
常千里萬萬沒想到,大明皇上對自己的第一句話,竟是充滿關懷的問候,而不是詢問北元或交易。
“草民謝恩。”
常千里站了起來,低著頭,不敢直視。
朱允炆看了一眼雙喜,雙喜連搬了一個凳子過去,對常千里道:“皇上讓你坐下回話。”
常千里小心地看了一眼朱允炆,感謝之後,只挨著凳子邊緣坐了下來。
朱允炆將手中的奏摺合了起來,道:“你們的情報很有價值,這一次做得不錯,值得嘉獎。只不過八大晉商往日之過累累,想要一筆勾銷,怕是不易。”
常千里心頭一顫,連忙跪下,求饒道:“草民願獻上所有家產,以求皇恩浩蕩。”
朱允炆哈哈笑了起來,站起來,繞過桌案,道:“所有家產,確實可以抵罪。但這並非是朕想要的。”
常千里渾身顫抖起來。
錢財不管用,難道說皇上想要自己全家人的命?
這,這……
朱允炆見常千里畏懼,微微搖了搖頭,道:“朕想要你們繼續深入北地,刺探情報。”
“啊?”
常千里錯愕地抬起頭,一臉驚訝地看著朱允炆。
朱允炆沒有開玩笑,繼續說道:“北地大亂在即,他們越是混亂,對物資的需求也會增多。朝廷可以給晉商出關的許可,但主要貨物需要由朝廷說了算。”
小書亭app
戰爭很吃鹽,也很吃鐵。
平日裡節省,兩天吃一次鹽,可到了打仗的時候,那就少不了鹽,頓頓都要有。
再說了,打仗的兵器也是會損毀的,總不能把蒙古刀當鋸來用吧。受限於匠人規模,無論是瓦剌還是韃靼,其戰刀數量都算不得充盈,一旦損壞多了,很難大量補充。
而藉助商人之手,鋤強扶弱,煽風點火,也算是弘揚正義了……
“皇上,草民沒聽錯吧?”
常千里幾乎懷疑自己的耳朵。
朱允炆認真地看著常千里,道:“朕允許你們在許可之下出關,但不允許你們擅自出關。另外,你們的家產朝廷不會動,但這一次北去與日活北去所得利,悉數抽出二成,交給大同都司用於新兵之策吧。”
“新兵之策?”
常千里眼神一亮。
聽皇上的意思,朝廷已經決定將大同納入新兵之策範圍,而這對於晉商而言,絕對是大的利好訊息。
當兵的有了錢,就意味著他們家人有了錢,他們家人有了錢,就意味著商人有錢賺了……
“雙喜,給他們吧。”
雙喜拿了幾份文書,交給常千里,道:“這是皇上寫給你們的寬赦文書,不走內閣。”
常千里伸出顫顫巍巍的手,接過文書,再次謝恩。
有了這文書,朝廷便會既往不咎,八大晉商的家產便是光明正大,見得了光的了。
至於不走內閣,也可以理解,晉商出關是秘旨,並非是公開的。
現在晉商帶大量戰馬到京師,百官
中必然會有人彈劾,只是他們再彈劾也不關晉商什麼事,只能將彈劾物件定為郭英。
“下去吧,幾日後會再傳召你們。”
朱允炆揮了揮手。
常千里小心翼翼地離開武英殿,在宦官的引領下出宮。
徐輝祖有些擔憂地說道:“皇上,眼下晉商聽話,願為朝廷所用。臣只擔心時日長了,他們會有其他心思。”
朱允炆不置可否,道:“新軍之策推行全軍不可拖延太久,否則必損軍心士氣。可朝廷能拿出來的錢財卻有十分有限,我們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打商人的主意……”
徐輝祖有些嘆息。
建文二年還沒走出正月,這花銷預算已基本確定,戶部方面,只給了二十個衛新軍之策的銀兩。
要知道整個大明足有三百二十九個衛,除去京軍、北平等地,按照戶部的給錢方式,想要新軍之策普至全軍,至少也得十二年。
十二年,你戶部等得起,當兵的等不起啊。
不過徐輝祖也清楚,今年戶部還真的不是摳門,除了親王、官員俸祿,預留賑濟等,幾乎所有的銀兩都投到了四個地方:報恩寺與英烈碑、混凝土道路基建、船廠、修河。
尤其是船廠,只今年預算便突破了四百萬兩,龍江船廠規模再度擴大,蘇州、松江、鎮江、東陽等船廠更是不斷加派人手。
大造船隻,尤以海船為主,這與日益頻繁的倭患有關,與朱允炆的戰略安排有關。
戶部曾想拒絕過這一筆支出,可仔細算過之後發現,若不加大船隻數量,放任倭寇騷擾沿海,所造成的損失很可能超出了四百萬兩,權衡之下,不得不點了頭。
至於修河一項,也達到了驚人的三百萬兩。
工部認為北平乃是戰略要地,是北部邊疆的大本營所在,一旦北地出現戰事,北平必會成為重中之重。
而會通河淤塞不通,大運河無法直抵北平,朝廷根本無法透過漕運保障北平用糧安全,只依靠陸運,可陸運耗時耗力,動用民工數量巨大,波及太廣。
工部想在建文二年做點事,開啟會通河,重新疏通京杭大運河。
朱允炆對於這個方案極為滿意,不僅當即同意了工部的提議,還提升宋禮為工部侍郎,全權負責此事,並囑託宋禮,開大河,以走寬船。
在朱允炆的戰略構想中,京師早晚是要遷移到北平去的,只不過這個戰略現在還不能提出來。
提前一步疏通水道,開通漕運,可以保障北平糧食供應,掃除遷都的最大障礙。
工部的積極表現,正中朱允炆下懷。
徐輝祖清楚,看似拮据的戶部,一直預留著一大筆錢,不過那一筆錢,五軍都督府不會去碰。
攤開手一算,除了已經分清楚的,加上不能挪用了的,現在的大明朝廷,還真的是窮了……
窮朝廷又不能打劫百姓,只能打劫商人了……
徐輝祖嘆了口氣,想起來一事,帶著疑惑問道:“皇上吩咐要一匹好馬,臣已經給帶過來了,只是不知皇上打算何用?”
朱允炆期待地看向殿外,輕輕說道:“沒什麼,朕只是想學騎馬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