鑲黃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八十九章 御廚世家,國潮1980,鑲黃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大勺大號張銘武,是1918年生人,這些情況寧衛民是知道的。

而且張大勺的師承肯定與真正的清宮御廚有很深的淵源,否則不可能對於宮廷菜瞭解內情到了這麼透徹的地步,這個寧衛民也能猜到。

但寧衛民是絕對沒想到,張大勺的整個的家族居然祖祖輩輩都是為了清皇室扛長活的。

敢情據康術德說啊,從乾隆三十年起,張大勺的祖上就因廚藝精湛,從南方老家被帶進了京城,當起了御前“他坦”。

而此後張家人就一直端著這個皇帝賞賜的金飯碗,再沒有回過老家,成了地地道道的京城人。

只是有一樣,同業相輕,而且哪兒還都有小集團,這金飯碗並不好端。

宮廷廚師以山東人為主,可張家卻是地道的南方人,擅長南方風味兒菜。

雖然從民間被宣調進了清宮御膳房是一步登天,可也是單打獨鬥。

既沒有上峰照應,也沒有同鄉扶持,深受同僚所忌,那還不生是非矛盾嗎?

偏偏張家祖傳的脾性,比北方人還直率,還執拗。

屬於杜月笙所說的第二等人。

有本事脾氣也臭,只會直中取,不懂曲中求。

所以別看張家祖宗有乾隆的欣賞,卻不會搞人際關係,幾乎把同僚都給得罪光了。

也僅僅是風光了一代,自乾隆這位“伯樂”一死,換了崇尚節儉的嘉慶當主子爺,張家的境遇就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了。

於是從此,四面八方的排擠接踵而來啊。

你手藝再好,架不住人家合起夥兒來給你使壞,四處轉著圈兒的呼叫你,一點而不給你露臉的機會啊。

想走?

想走也不行。

你想帶著賞銀回老家過好日子去啊?

哪兒能讓你如意!

要不把你折騰一個四爪朝天,不把你給折騰窮了,你就不知道宮裡的厲害。

就這樣,嘉慶、道光、咸豐,這三朝下來,張家幾代人幾乎把御膳房四十八處都幹遍了。

哪兒忙和去哪兒,哪兒苦去哪兒,卻屁都沒撈著。

別說升官、分潤賞銀、把宮裡食材外賣這些美事兒了。

為了應付上峰挑錯處,家業都快散光了。

那委屈實在受大了。

不過話也得兩說著,福之禍所伏禍之福所依。

就因為張家幾代人跟驢似的轉著圈兒的變相服苦役,無論外膳房還是內膳房都幹過。

什麼葷局、素局、飯局、掛爐局、點心局、野意局、膳房庫、酒醋局都司過差。

什麼阿哥、后妃、侍衛、宮女、太監的飯食都操持過。

所以張家人幾乎把宮裡上上下下的飲食都琢磨透了,也琢磨遍了。

上至八珍席,下至蘇拉醬,什麼南菜、北菜、滿席、漢席、滿蒙燒烤,那是無不精通啊。

幾代人光記錄下的內膳房、外膳房的選單就夠三大本兒的。

說白了,要以瞭解宮裡飲食狀況而論,張家人才夠格當光祿寺的署正,御膳房膳正。

御廚們更別說了,要比做菜,那都該回家抱孩子去。

所以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

就那麼一次,就因為西太后飲食不調,遷怒下人。

膳正實在被逼得沒轍了,恨不得上吊,也就想起“張大勺”的祖父來了。

無需說,這對張家人來說,那是天賜良機啊。

一試之下果然投了緣分,“張大勺”的祖父靠著一品家傳“櫻桃肉”,一品“小炒榆蘑”,一盤“黃麵餃子”和一碗“巧春羹”,當場讓西太后胃口大開,調撥進了壽膳房。

從而一舉成了西太后跟前兒的紅人兒,那是恩賞不斷啊。

在這兒之後就又輪到張家的手藝冒頭兒、拔尖兒了。

只可惜,張家的運道還是有點不足。

雖然得遇“明主”,終於遇見了慈禧這個比乾隆還好吃、還奢侈的老太太。

可這事兒來的真是有點晚了。

因為這時候的西太后不但已經六十多歲的人了,而且相當管不住自己嘴。

她太貪吃,太沒有節制了。

只要肚子稍稍感覺到空,只要是沒什麼事情好做了,那就得吃東西。

比方說,有一次,“老佛爺”在頤和園“景福閣”剛吃完小吃,腿兒著正往“諧趣園”消食呢。

沒想到走著走著突然就停下來了,也不知為著什麼,馬上就要吃魚羹。

得,“張大勺”的祖父就得趕緊拿出帶著的小灶,當場製作,當場進奉。

這還不算,有時候半夜醒了還要吃“燒豬肉皮”,最喜歡的“清燉鴨子”頓頓都要上。

夾肉末的馬蹄燒餅和炸三角,那還非得吃剛出鍋一咬就流油的。

想想吧,一個這把子年紀的老太太怎禁得住這些油膩!

得,就在1908年的深秋時節,老太后鬧了秋燥,調理不當,拉肚子了。

最後轉成了痢疾。

說白了吧,這位老太后沒死在政敵手裡,沒死在太平天國手裡,卻死在了自己的嘴上。

結果樹倒猢猻散,原本的美差竟成了殘席。

壽膳房一解散,誰也沒躲過去,張家的祖父和民間招攬的高手就一起出了宮,散去各自謀生。

不過雖然丟了飯碗,可好就好在這時候張家祖父已經靠著西太后有了底子,又有了名氣,有不少王公貴族慕名招攬,要他進府做廚師。

而張家祖父也很精明,他不肯一棵樹吊死,宣稱只做千元以上一席的“外燴”,只接受臨時聘請。

這樣反倒更受人追捧,那是日進斗金啊。

最後張老爺子又把兒子張治給教會了,自己也就住著大宅子,舒舒服服當上老太爺了。

而當時的金魚衚衕的那桐和秦老胡同的增崇,這兩位內務府的大財主就是張家最主要的主顧。

《那桐日記》裡就有這麼一句話,“今天晚上吃張治”。

這一般人絕弄不明白,其實那意思就是請“張大勺”的父親進府做“外燴”包席。

如果看看前門每天賣一百個白水羊頭的“羊頭馬”,只靠小吃的手藝就能住大宅子,養活仨媳婦,一大家子人。

也就可想而知,張家的日子過得有多麼滋潤了。

所以實際上,不誇張的說,“張大勺”一落生,也是在一座三進帶跨院的大宅子中。

作為張家唯一的獨子,在幼年時期,他的玩具中,也不乏小金錠和翡翠琢成的小壺。

而且別看他過得一點不比世家少爺差,但卻沒有世家少爺身上的臭毛病。

因為張家是手藝人,“張大勺”的父親打小就讓他跟著自己學廚,絕不養少爺胚子。

偏偏“張大勺”還有這方面天賦,一看就通,愛吃愛做,滿京城的找好吃的好喝的。

小小年紀就懂得把番菜的方法與之結合,創造出“麵包雞”、“法令大蝦”這樣的時髦新菜。

這既讓張治自豪,也讓張家的“外燴”包席更出名了。

哪當老子的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他琢磨著自己兒子,大約是一輩子都不會受窮的。

只可惜啊,不讀書的手藝人見識終歸有限。

張家人的心思都在灶頭上,認識不到比家更大的還有國,每個人總要受到時局的影響。

他們當時可不明白,僅靠手藝立世,是創造不出一個安樂窩來的。

而關鍵時候,走運和背運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就因為不明理,興許犯一個糊塗,就會追悔莫及。

或許是中了一種因果魔咒,註定了從哪兒拿來的東西,就要還回哪兒去。

張家父子的命運終究因宣統這位遜帝再次發生了轉折。

1932年,溥儀上了長春,就打算在長春成立偽滿洲國。

因為不滿意東北的廚子,帶去的人手又不夠,他就派手下去尋訪舊人。

手下們來到京城呢,就挨個打聽舊時養心殿御膳房的老人在哪兒,希望他們能過去幫忙。

沒想到大家都嫌棄路遠,也煩日本人,誰都不愛去。

而以實際情況來講,也實在沒幾個人走得脫。

因為御廚啊,這招牌就值錢。

像“抓炒王”王玉山為代表的老御膳房的人,當時在北海五龍亭東邊已經辦起了“仿膳茶莊”,買賣紅火得很。

其他的人也多數在京城的大飯莊子裡找到了事由,人家有必要去嗎?

結果這幫手下是四處碰壁。

這樣找來找去,最後他們把主要目標就盯在張家父子身上了。

因為一,雖然慈禧在老百姓口中沒什麼好名聲,可她對張家父子卻是“貴人”。

張家人自打出了宮,一直念著老太后的好兒,這是眾人皆知的事兒。

其二呢,張家人不但手藝好,還有心病。

張家父子確實是真本事,在大內御廚裡無出其二,不但精而且全。

有了他們,那就等於御膳房的活計都拿得起來了,他們都會啊。

可也正因為這個,他們總覺得自家幾代人下來,最好的也就混了個掌案,實在是不公平。

為此實在氣不平,人前人後提起宮裡,總要抱怨幾句。

甚至為此與其他的御廚也相當疏遠,素無來往。

其三呢,張家父子是少數沒固定的差事的主兒。

他們不比其他的廚師,活得特別自由。業務主要就在各大府門裡。

只要沒應活兒,想走就能走,無牽無掛。

所以這些就成了他們最招災惹禍的地方啦。

溥儀的人找上門去,先拿西太后的“恩義”說事。

跟著又許以御膳房膳正的官位,最後還當場碼上了黃金百兩當定金,說只要幹滿兩年就放他們回來。

這樣,張治被小恩小惠迷住了眼睛,也就動心了。

他覺得不如就跑一趟,既報了舊主的情分,又圓了祖宗的遺憾,還能撈上一筆。

同時也能讓兒子長長見識,看看什麼是真正的皇家體制,又有多麼合適呢。

只可惜啊,父子倆這一拍屁股走人,那就是身陷龍潭虎穴啊。

張家父子壓根沒想到東北實質上是日本人做主啊。

說白了,連溥儀慢慢都成了階下囚,他們跟著這倒黴傀儡幹,還能有個好嘛。

在東北張家父子這個愁啊,待遇是還行,可有家不能回啊。

另外漢奸的名聲也不好聽啊。

關鍵是日本人特孫子,為了控制皇帝身邊的人,還故意讓張治染上了白麵兒。

可就這樣還不是最糟糕的,沒想到有個出身貴族的關東軍少將就因為欣賞他們的廚藝。

竟然非常霸道的把他們強行徵召,隨軍帶到的更遠的北方去了。

好嘛,這下才算是倒了血黴了。

因為環境惡劣不說,這是上戰場啊,那是鬧著玩兒的嘛。

後來到了1939年,日軍和蘇軍之間爆發了諾門坎之戰了,果然就把他們卷在其中了。

那個日軍少將後來被炮彈炸死,而張治那染上毒癮的身子骨根本扛不住冰天雪地,隨軍潰逃的時候,半路上就病死了。

而剛剛年滿二十一歲的“張大勺”,也在蘇聯騎兵的一次突襲中,被蘇軍俘虜了。

這要擱一般的戰俘,恐怕就得發到蘇聯西部挖礦去了,就像蘇軍對日本戰俘的待遇一樣,屬於九死一生的事兒。

但好就好在天下間任何一個種族的人他也得吃飯,也願意吃好的。

就在這個生死攸關的時候,祖傳的手藝救了“張大勺”的命。

一頓“麵包雞”,外加老佛爺喜好的御用餑餑“奶酥六品”,把個蘇軍將領給吃美了。

為此,“張大勺”得到了特赦,成了蘇軍將領的專用大廚。

但必須得說命運無常啊,它戲弄起人來,竟然沒個夠。

1941年下半年,蘇軍和德軍又開了戰,“張大勺”居然又被德軍俘虜了,然後被看押在德法一帶。

不但得伺候一個黨衛軍的軍官,還經常得和幾個法國廚師一起,為這個軍官為招攬法國投誠的“法奸”舉辦的宴會出力。

可這還沒完,1943年德軍戰敗的時候,“張大勺”居然又被美軍俘獲,又伺候了一個崇拜法國美食的美國中校兩年。

這才輾轉被移交給國民政府,最終遣送回國。

說白了吧,張大勺雖然只是一個廚子,但是他絕對不是一般的普通廚師。

他是一個為兩大軸心國和兩大盟軍國家的高階軍官和上層人士都服務過的廚子!

就憑他輾轉這麼多次,竟然還能活著,足以表明我國飲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吸引力了。

藝不壓身這句話,還真的一點沒錯。

可也要知道,離家整整二十年啊,張大勺回到京城都奔四張的人了。

不但家沒了,爹死了,還得面臨審判坐牢。

這他能不恨嘛?

溥儀、日本人、洋鬼子帶國軍,他差不多把全世界都恨上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市小說相關閱讀More+

都市全能醫聖

玖月天

我無敵了,師父卻讓我下山結婚

墨秀

人在高武世界,校花逼我當男友

o不吃南瓜o

日娛記事

12月的兔子君

京港暗戀

茶嬌

開學就是大佬

鑫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