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風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六十三章 歸途在即,大魏芳華,西風緊,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將相互寒暄閒談,不過在秦亮面前、大夥仍然比較注意言行。
唯有熊壽嚷嚷了一句,楊威則對熊壽罵罵咧咧。他們與潘忠、張猛等人是一樣的出身,起初都是被曹爽排擠出中軍、然後跟著秦亮去了廬江郡。但楊威熊壽二人在曹爽伐蜀時,曾與秦亮同患難,說是過命的交情、也不為過。
秦亮沒管他們,只顧著對文欽等人說道:“劍閣之役,跟著乘木筏走西漢水過來的人,其中有涼州軍、漢中都督的人馬,還有孝興的部下,跟著我回洛陽,將士都編到中軍。爾等缺額的兵員,再從別處調遣。”
鄧艾、文欽、馬隆先後拜道:“遵命!”
這時大夥才回過神、秦亮在說正事了,遂轉身看過來。
洛陽中軍各方面的待遇都會好不少,司州南部的馳道、水路打通之後,將士們回家也要容易一些;所以秦亮才這麼安排將士。
劍閣之役是最為關鍵的一戰!當時諸將士沒有退路,而且與姜維軍交戰的兩天、幾乎是在正面相互消耗,戰鬥非常殘酷;然而諸部將士並沒有潰散或譁變,由此可見,前軍那些人至少是信任秦亮這個大將軍的。
秦亮隨即看向剛到成都的王濬,拿出了裴秀製作的那張圖遞過去,說道:“士治加四品奮威將軍號,出任梁州刺史,以領兵備戰東吳。”
王濬似乎心裡有點準備不足,他愣了一下、才接過地圖,立刻抱拳拜道:“僕願為大將軍前驅,定不負重任!”
大夥安靜了片刻,隨即向王濬道賀。
王濬的官職,確實如同長了翅膀。幾年前他還只能跟著丈人討生活,丈人一死、幾無安身立命之地,短短數載,竟然幹到了州一級!
秦亮自己便坐過各種官位,當然明白魏朝的仕途情況。其中有幾道坎,大多人做一輩子官、也沒法邁過!第一道坎是郡守,只要幹過郡守、後代便勉強稱得上士族出身了,進入仕途的難度不可同日而語。然後正是州一級的都督刺史,穩住的話、將來以三公九卿致仕完全有可能!當年袁紹開口閉口四世三公,家族多麼風光便可見一斑。
漢末以來各地割據,恢復了州牧;及至魏朝又重新開始中央集權,任命州牧非常慎重,一般都是刺史。刺史品級待遇不高,但魏朝戰爭頻繁,單任刺史並不常見,一般都要加四品、五品將軍號,既有權又有品級。所以都督刺史,都會被人們當作州一級的官員。
王濬回應大夥之時,又不忘向秦亮揖拜,直白地說道:“大將軍知遇之恩,僕至死不忘!”
秦亮微笑著說了一句:“汝造的木筏很結實。”
眾將也頓時跟著笑了幾聲。
秦亮沒有多言,提醒一句便已已服眾。參加了伐蜀戰爭的將領們都知道、劍閣之役的危險性,多半也明白此役對秦亮的重要!此戰中做出重要貢獻的王濬,得到提拔並不奇怪,何況王濬也管過戰時後勤。
“玄伯(陳泰)改為梁益都督,蜀地新附,卿勉之。”秦亮接著說道。
陳泰揖道:“僕領命,絕不敢懈怠!”
秦亮一邊點頭道:“玄伯留守蜀地,我便比較放心了。”一邊又打量著鬢髮花白的陳泰。
魏朝都督二州的大將,有各級官員分權,並不具備像西晉藩王出任督軍的那種威權,但秦亮當然也不願意、把都督蜀地的重要官位交給有隱患的人!
陳泰此人憑藉其父陳群的威望,平常不太願意去巴結權貴,立場卻應該沒有大問題。
有時候,人還是要看關鍵時刻的選擇!當初王凌忽然薨,秦亮在漢中進退兩難,位於關中後方的陳泰,第一時間以書面形式、主動向秦亮表明了態度。不僅提到了他的好友傅嘏,還明確地表示大將軍是國家肱骨,願意繼續聽從大將軍的將令、唯大將軍馬首是瞻。
另外陳泰要比鄧艾懂徵治,除了帶兵作戰,他也不是個殘暴的人、常有懷柔手段。如在雍涼任上,士族親朋曾託陳泰去捉羌族人做奴婢、他便沒有答應。
因此秦亮為了儘快穩定蜀地,才要陳泰改任梁益,而沒有選擇鄧艾。
這時秦亮站在了鄧艾的旁邊。他對鄧艾實非不信任,鄧艾之前的問題、主要是可能搶功。
他遂開口道:“由士載來接任雍涼都督、駐守長安。”
鄧艾似乎預料到了、他去都督雍涼比較合適,但剛才大概還不確定,聽到這裡他也露出了喜色,忙深揖道:“大、大將軍……重用,僕感懷……之至!”
秦亮扶了他一下,不過有些話不好說出來:朝廷執政者想提拔的人,即便沒有大功、也總會有理由。但若一個人只有功勞、定沒什麼鳥用,搞不好還要被人挵死。
從鄧艾面前走過,秦亮又看向馬隆:“孝興此次是漂流西漢水的前鋒,累功可以去揚州做刺史了。”
馬隆瞪圓雙目,用力抱拳道:“僕謝大將軍恩賞!”
秦亮這才回顧左右道:“今日並非論功行賞,不過我軍新據有蜀地、須要立刻安排職責,免得誤了公事。封賞是朝廷的事,應有封爵食邑。”
諸將紛紛附和,“大將軍言之有理!”“大將軍為輔政大臣,自當為朝廷分憂。”
實際上秦亮也沒有說錯,官職本來就會時常調整,包括品級高低的變化、也是正常情況,並非都是因功晉升或罪責貶斥。朝廷封的爵位或許更重要,食邑的收入往往能超過俸祿,關鍵是可以世襲!
以魏國的情況,今天是涼州刺史、明天就可能回去做尚書了。而爵位食邑卻不同,增邑削減都有功過理由,相比之下更加牢靠!
秦亮又道:“比如志為(潘忠)、仲若(文欽)在涪縣之役中功勞也很大,因要居守原職、等待朝廷安排,此時便無須多說。我回洛陽朝廷之後,再為大夥請功。”
潘忠側目看了文欽一眼,率先說道:“治軍、部署皆由大將軍,末將不過是奉命執行大將軍的軍令,實不敢居功。”
涪縣之役時,正是潘忠部最先突破蜀漢軍中路,他不過是說得謙虛罷了。文欽斜著眼睛回應潘忠的目光,現在果然不好再說什麼。
只要沒有當場吵起來、秦亮便不用在意,他只說道:“上了奏表,太后與諸公自有論斷。伐蜀之戰既已結束,仲若便先回涼州管好兵馬,等著調令。”
文欽拜道:“喏!”
這時秦亮看了一眼外面偏西的太陽,遂道:“稍後諸位去閣樓廳堂,一起吃晚飯罷。”
於是傍晚時秦亮又與諸將宴飲。不過食物比較簡單,有酒有肉,幾道菜便可以算宴席。
天黑之後、秦亮剛準備歇息,忽然又收到了胡奮從東邊送來的訊息!成都城門已經關閉,信使是坐竹筐進的城,連夜將軍報送到了縣寺。
胡奮走米倉道出擊,本來是佯攻蜀軍,分散蜀國的注意力。等到劉禪投降、傳詔各地,胡奮因此順利進入了巴西郡宕渠,接著欲往巴東郡勸降羅憲。
當時東吳的西陵督步協,果然遣將,以援救蜀漢國的名義、向白帝城進發。羅憲拒絕吳軍透過白帝城附近的水道,吳軍卻繼續進軍,他遂率軍佔據險要位置、以杛弩等兵器攻擊吳國戰船!吳軍遭受了一些傷亡,只得暫且退走。羅憲隨後送信給胡奮,表示願意接受成都的軍令、帶兵向魏將投降!
胡奮兵少,又擔心吳軍還會來攻打白帝城,故回信、叫羅憲暫且仍駐守巴東郡。胡奮則領兵先去江州受降、佔據上游,同時派出信使,急報成都!
秦亮瞭解到情況,叫祁大送走了信使。他觀望了一眼夜空,外面的天色早已黑盡,依稀的光線乃因有月亮。
沒一會祁大回來複命了,秦亮便點了點頭,隨口說了一句:“我們啟程回去的日子,也快到了。”
祁大揖道:“僕將提前準備路上的用度。”說罷掩上木門退走。
秦亮卻沒有立刻到塌上睡覺,又拿著書信湊到油燈下、看了一遍。
羅憲應該不是詐降,因為到了這種時候、投降魏國才是明智的選擇!反正都要屈膝做降臣,如果投降吳國、以後跪兩次,何苦來哉?
胡奮暫時只能做郡守,因為他父親胡遵是徐州刺史,魏國沒有父子各領一州的事。不過到時候論功行賞,應該給胡奮封侯食邑。秦亮與徐州刺史胡遵沒有多少來往,但胡家後代已經拉攏妥當。
先讓胡奮就地出任巴郡郡守,駐軍於江州,這樣可以控制支撐巴東前線的糧草輜重、甚至兵員。等到新任梁州刺史王濬前往,率魏兵抵達江州,蜀地東面防線自然就穩住了。
秦亮目前還不想對東吳用兵,正急著想趕回洛陽,他最關心與期待之事、仍是在魏國朝廷的名位!他自認並非因為有多大的野心,只是走到了這一步、不得已而為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