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伏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一、北斗劍疑案追蹤,陳勝大澤鄉傳奇,龍伏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大澤鄉那片廣袤無垠的荒原,陳勝屹立於高臺之上,陽光從背後斜照,襯托出他高大偉岸的身影,此刻周圍戍卒雲集,群情洶湧,他袒露右臂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剎那間,時光彷彿倒流,他腦袋裡依然清晰無比地閃回六年前那個決定他命運的深刻場景——那天,北斗劍突然被盜,他焦急萬分地衝進景陽殿向公子扶蘇彙報,當時殿內燭光剛剛點燃,平時溫文爾雅的扶蘇聽到訊息後驚愕萬分,剎那間昏厥於案几之上。

這個事件改變了陳勝的一生。

秦王政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始皇帝一統華夏的輝煌篇章已翻過七載春秋,大秦帝國的心臟——都城咸陽,成為了九州之中最璀璨的明珠。城內樓閣林立,車馬絡繹不絕,商賈雲集,文化交融,一派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彷彿連空氣中都瀰漫著繁榮與希望的芬芳。

是夜,夕陽的最後一抹餘暉剛剛隱沒於遠山之後,天際漸漸染上了一層淡淡的藍紫,預示著夜幕的悄然降臨。公子扶蘇的府邸內,燈火闌珊,溫暖而柔和的光芒透過精緻的窗欞,灑在青石小徑上,卻也難掩空氣中那一抹不同尋常的凝重。

就在這寧靜而又暗藏波瀾的時刻,護衛長陳勝猶如一陣疾風,驟然闖入扶蘇的書房,其身形略顯踉蹌,面龐之上汗水與焦急交織,眼神中滿是憂慮與愧疚。“公子,大事不好!北斗劍被盜!”他的聲音因緊張和恐懼而微微顫抖,雙眼緊盯著扶蘇,滿臉全是自責的神情。

公子扶蘇聞此驚天之言,面色瞬間蒼白如紙,雙眸圓睜,滿是不可置信之色,身形一晃,竟不由自主地跌臥於案几之上。隨後,一股難以名狀的昏沉猛然襲來,他緩緩閉上了眼睛,陷入了短暫的昏迷之中。

他深知,北斗劍之於秦國,非但承載著無數輝煌的過往與無上的榮耀,更是王權與力量的化身,一柄劍,牽動著整個天下的風雲變幻。多少年來,那關於北斗劍的神秘童謠一直在民間悄然傳唱,其影響力早已超越了武器的範疇,成為了百姓心中權力更迭、國運興衰的預兆。

而今,北斗劍被盜的訊息,無異於晴天霹靂,它不僅是對秦國威嚴的一次重大挑釁,更預示著平靜表象之下暗流湧動的危機。

在風起雲湧的戰國後期,流傳著一段關於絕世兵刃的傳奇。北斗劍,這柄穿越了無數烽煙與血淚,由多代秦王親手傳承的曠世神劍,不僅是隕鐵與烈火的完美融合,更是智慧與權謀的象徵。它誕生於秦國最艱難的秦獻公年代,以其無與倫比的銳利、堅不可摧的質地,以及背後承載的堅韌及輝煌歷史,傲然屹立於戰國“三王劍”之首,與楚王的三心劍、齊王的無影劍共同編織著那個時代的劍影刀光。

楚王三心劍,其誕生的寓意就是為了傳達楚國屈、景、昭三大家族齊心協力、同舟共濟的精神,由楚國墨家巨匠利用最堅硬的鐵礦石精心鍛造,劍身流轉著銀河般的幽光,每一擊都似乎能洞穿人心,喚醒沉睡的星辰之力。

無影劍,則如鬼魅般悄無聲息,齊國的墨家大師將速度與隱秘發揮到了極致,劍出鞘時,只見寒光一閃,萬物皆寂,彷彿連空氣都被一分為二。

然而,在這三柄王劍之中,北斗劍的威名最為顯赫,它不僅是一件殺人於無形的利器,更是秦王權威與意志的延伸。劍身之上,似乎還殘留著歷代秦王征戰四方的鐵血氣息,每一次出鞘,都伴隨著雷鳴般的轟響,宣告著秦王一統天下的決心與不可阻擋的力量。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楚國與齊國的輝煌逐漸成為了過眼雲煙,兩國相繼隕落於秦的鐵蹄之下。

“收天下之兵,聚於咸陽”,始皇帝為了彰顯威嚴、震懾六國以及打擊山東六國皇室貴族們的刺殺與謀反,讓山東六國徹底摒棄以前的戰爭思維,在一統中國的血腥征戰途中,將山東六國的許多兵器帶回咸陽。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征伐中,楚王珍愛的三心劍與齊王視為生命的無影劍,最終也難逃被掠奪的命運,被勝利的秦軍作為戰利品,一同帶回了繁華與權力交織的咸陽城。

在咸陽宮中,北斗劍、三心劍、無影劍並肩而立,它們不再是單純的兵刃,而是成為了歷史的見證者,靜靜地訴說著那段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歲月。偶爾夜深人靜之時,始皇帝會漫步於藏劍宮中,端詳這三柄王劍,輕輕撫摸劍身,似乎還能隱約聽見它們之間的低語,講述著關於勇氣、智慧、背叛與榮耀的古老故事,激發著無數人的想象與嚮往,讓人不由自主地沉醉於那段充滿激情與傳奇的戰爭風雲之中。

完全一統六國之後,始皇帝痛下決心,舉行了一個盛大的熔劍儀式。

在蒼茫的天幕下,咸陽城巍峨聳立,城樓上彩旗飄揚,鼓樂齊鳴,彷彿連空氣都震顫著即將到來的歷史重音。始皇帝,這位一統六合的千古一帝,身著龍袍,頭戴十二冕旒,緩步登上精心搭建於宮城廣場中央的高臺,其身影在晨光中拉出一道帝王獨有的威嚴剪影。

臺下,文武百官身著朝服,排列得整整齊齊,目光中既有敬畏也有期待。更遠處,是十二萬六千名來自六國被遷至此的王室貴族,他們或神色黯然,或目光復雜,但無一不被這盛大的場面所吸引,聚集在四周,見證著這一歷史性的時刻。

隨著一聲洪亮的號角,熔劍儀式正式開始。只見數十名身強力壯的工匠,佇列整齊,緩緩輕抬著兩柄傳世名劍——楚王三心劍與齊王無影劍步入場中。三心劍,劍身鑲嵌寶石,寒光閃爍,彷彿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無影劍,則輕盈如燕,劍鋒銳利,傳言能在月下不留一絲影跡。這兩柄劍,曾是多少君王夢寐以求的寶物,如今卻要成為熔爐中的犧牲品。

始皇帝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他緩緩舉起雙手,示意工匠們將寶劍投入那座熊熊燃燒的熔爐之中。火焰肆意跳躍,將周圍的空氣都炙烤得扭曲變形。當三心劍與無影劍觸碰到熔爐的剎那,彷彿有龍吟虎嘯之聲響起,兩股古老而強大的力量在烈火中掙扎、碰撞,最終化為烏有,只留下一片璀璨的鐵水,在爐中翻滾沸騰。

隨著這兩柄名劍的消失,工匠們迅速將其他收繳自六國的兵器一一投入熔爐,鐵水愈發洶湧澎湃,彷彿承載著無數戰士的英魂與六國的興衰更替。隨後,這些鐵水被小心翼翼地引導至早已準備好的模具之中,冷卻、凝固,最終化身為十二個高大威猛的銅人。

這些銅人,面容威嚴,肌肉虯結,手持兵器,彷彿是天兵天將下凡,守護著這片新生的帝國。它們屹立於咸陽宮前,日夜不息,成為了始皇帝一統天下、永固江山的象徵,也向世人宣告著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圍觀的人群中,有人驚歎於這壯觀的場景,有人則在心中默默祈禱著和平的到來。而始皇帝,望著眼前這十二個銅人,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滿意與決心,他知道,這不僅僅是兵器的終結,更是六國紛爭的終結,是他開創萬世基業的開始。

從此後三王劍只有秦王北斗劍獨存於世。

就在幾個月之前,始皇帝開始第四次巡遊天下。臨走之際的官員朝會上,他把北斗劍作為尚方寶劍,鄭重其事賜由扶蘇暫時保管。

“扶蘇,”始皇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迴盪在大殿的每一個角落,“朕知汝心懷天下,志在四方。今日,朕將此北斗劍,作為尚方寶劍,賜予汝暫時保管。”

扶蘇雙手顫抖著接過寶劍,感受著從劍身傳來的陣陣寒意與溫暖交織的奇異感覺。那劍柄上的北斗七星彷彿在這一刻活了過來,纏繞著、躍動著,釋放出一股不可言喻的威嚴與力量。他的心中湧動著難以言表的激動與使命感,彷彿整個帝國的命運都壓在了他的肩上。他深知,這不僅僅是一把劍的託付,更是父皇對他無盡的期望與信任。

“兒臣定當不負父皇厚望,以北斗劍為指引,守護我大秦疆土,安邦定國,讓百姓安居樂業,享萬世太平!”扶蘇的聲音堅定而有力,迴盪在大殿之中,激起了陣陣迴響。

在場的官員們無不為之動容,紛紛跪拜行禮,表示對始皇帝決策的擁護與對扶蘇的祝福。這一刻,大殿內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莊嚴與神聖,彷彿連時間都為之停滯。

隨著朝會的結束,陽光如瀑,開始溫柔地灑滿咸陽城的各個角落。扶蘇手持北斗劍,步出大殿,踏上了一段充滿未知與挑戰的旅程。他知道,統一之後的大秦帝國國務無比複雜,有太多棘手的事情需要他小心處理,前方等待他的將是無數的艱難險阻與考驗。但他同時也想當然地認為,父皇賜予他這柄象徵王權的北斗劍,深刻地表達了對他的無比信任和遠超其他皇子的期望,有了這把北斗劍的陪伴與指引,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披荊斬棘,開創出一個嶄新的時代。

扶蘇深知北斗劍之重要,它甚至重過自己的生命,因此安排陳勝等十八名大秦無比精勇的護衛負責輪流看守。

可是,就在護衛們的眼皮子底下,北斗劍剛剛被盜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諜戰:開局遭酷刑,我真不是間諜

七刑

這位詩仙要退婚

人世幾春秋

我的父親是嘉靖

春秋各半

家兄曹孟德,從逆轉赤壁開始

含情凝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