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九十七章 河內崩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夏侯霸最終選擇了棄守溫縣,但卻在退守朝歌的途中,遭遇到了北伐軍的伏擊。
龐統一開始的頻繁調遣兵力,確實是要迷惑夏侯霸,讓他無法在第一時間搞清楚自己的兵力部署,但最終目的,並不是抽調兵力去偷襲朝歌。
龐統真正的目的,一直都是伏擊夏侯霸。
其實龐統也知道,即使派遣所謂的精銳部隊去偷襲朝歌,成敗依然是兩可。
受限於後勤,能派出計程車卒不多,又沒有持久作戰的能力,一旦朝歌有備的話,真不一定能在短時間內攻克朝歌。
而如果偷襲朝歌陷入到拉鋸戰,那麼這支去偷襲部隊,必然會因為缺乏糧草補給而無功而返,憑白浪費兵力而已。
所以,龐統想的是,做出一副要取偷襲朝歌的架勢,透過不停地兵力調動引誘夏侯霸往這個方面去想,那麼夏侯霸必然擔心朝歌有失就算他不全軍回防,也會往朝歌派遣援兵。
而龐統的目的,就是消滅這支回援朝歌的軍隊。
說白了,依然還是兵法中的“倍而分之”的策略。
這一切,都是龐統的謀劃,而龐統也順利的實施了這個計劃。
只是,在結果上,跟龐統預計的,多少有些出入。
這還是因為夏侯霸的功勞。
夏侯霸既然選擇了主動棄守溫縣,以他的能力,必然會做好一些撤退的必要準備,當然也包括半路遭到敵軍的截殺。
所以,其實夏侯霸也算是有備的。
只不過,龐統這邊是沒想到夏侯霸居然這麼武勇過人,臨陣應變能力也足夠快,居然在遭遇伏擊後還能冷靜應對,被夏侯霸硬生生的給突圍了出去。
而夏侯霸也沒有想到,龐統的整個計謀就是針對他棄守溫縣去設計的,他在撤退過程中,居然遭遇到了龐統安排的足足三重攔截網雖然最後還是帶兵衝了出來,但依然還是損失慘重。
跟隨著夏侯霸退守到朝歌計程車卒,最後只剩下一萬三千餘人,傷亡近半,可以說是一場大敗了。
當然,從整體局勢上來看,溫縣失守,夏侯霸遭遇大敗退守朝歌,基本就表明,曹魏在河內郡的戰事,已經徹底糜爛掉了。
隨著夏侯霸退守朝歌,算上跟隨夏侯霸一起退回來計程車卒,朝歌現在還有一萬六千人守衛,但是,士氣非常低落。
而此時,在兵不血刃的奪取了溫縣後,龐統也沒有猶豫,立刻讓馬岱和柳隱各領兩萬人尾隨東進,兵臨朝歌。
至於剩下的三萬士卒和龐統本人,都被龐統暫時留在了溫縣。
溫縣這地方,畢竟是河內郡大族聚居的地方,又是司馬氏的老巢,龐統不敢掉以輕心.別回頭自己全軍東進了,司馬氏鼓動河內世家大族集體造反,斷了自己的糧道,那才是真正的麻煩。
因此,龐統還需要留在溫縣,一方面安撫河內郡的世家大族,另一方面也要分兵去收降溫縣附近的幾個縣,穩定局勢,安定地方。
尤其是對司馬氏,龐統還不得不著力安撫。
如今司馬懿和司馬師父子兩人,一個守著河東郡北部,一個守著魏縣如果能透過安撫司馬氏,從而勸降這兩個人,那麼對整個北伐戰局,將會產生不小的影響。
這也是龐統要在溫縣暫時停留,讓馬岱和柳隱領兵東進朝歌的原因。
龐統暫時需要兼顧溫縣,但諸葛亮這邊,就沒有顧忌了。
在得到龐統攻下溫縣,派兵進攻朝歌的訊息後,諸葛亮就立刻全力發動了對軹縣的進攻。
之前諸葛亮不進攻軹縣,不是攻不下,而是要硬吊著軹縣和野王縣的守軍.就賭他秦朗沒有魄力放棄足足四萬步騎聯軍。
可如今溫縣已經攻破,朝歌面臨直接威脅,那麼諸葛亮再吊著這些人已經沒用了,軹縣的守軍不撤,野王縣的秦朗也不會再猶豫了再不撤,朝歌失守,鄴城都危險了。
這種時候,諸葛亮就不是要吊著人不讓走了,而是要以最快的速度,摧枯拉朽的擊潰軹縣守軍,然後儘快趕到野王縣,咬住秦朗撤退的步伐,給龐統那邊攻克朝歌爭取時間。
哪怕最後還是拖不住,沿途追殺,有效的殺傷魏軍士卒,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因此,諸葛亮在得到龐統的傳訊後,立刻發動了對軹縣的進攻,並且在三天之後,攻破了軹縣。
一方面是諸葛亮用兵確實老道,攻城戰和攻心戰配合使用,連續強攻的同時,成功策反了軹縣的東門守將。
另一方,也是軹縣的魏軍,有些守不下去了。
距離上次滿寵領兵突圍失敗,已經過去了快十天左右的時間了,這段時間裡,魏軍計程車氣低落到了極致,滿寵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也不過是拖延一時,勉強保持士卒沒有譁變而已。
再一個,隨著秦朗領兵後撤,軹縣城內本來就不算太多的存糧也被秦朗帶走了大半糧草越來越少,自己卻被圍的水洩不通,哪個士卒有堅守下去的信念?!
之前諸葛亮圍而不攻,魏軍士卒還能勉力堅持下去,可漢軍一旦真正上強度的攻城了,魏軍根本沒有死守下去的信心。
因此,就撐了三天,城就破了。
城破之時,滿寵並沒有在親兵的護衛下出逃.他知道,在這種城內軍心渙散,城外大軍壓境的情況下,他根本逃不出去。
同時,滿寵也知道,諸葛亮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考慮,都不會接受他這麼一個酷吏的投降。
自己死在軹縣,曹魏那邊還會善待自己子女族人,可如果自己選擇投降,哪怕不成功,自家子女族人的好日子,也算是過到頭了。
因此,滿寵在城破後,選擇往南門外的諸葛亮中軍陣營發起了衝鋒。
最後,被亂箭射死在了衝鋒的道路上。
諸葛亮對滿寵最後的選擇也是有點欽佩,但戰場就是如此,諸葛亮能做的,就是命人給滿寵入殮.不管滿寵身前得罪了多少人,殺了多少大漢忠臣,名聲有多臭,人一旦死了,那就是死者為大。
這是這個時代的價值觀。
在派人收斂了滿寵後,諸葛亮立刻帶兵北上,逼近野王縣.花了五天的時間,從軹縣趕到野王,不出諸葛亮所料,野王縣已經被秦朗給棄守了。
雖然從溫縣到軹縣的距離,要比從朝歌到野王縣的距離近的多,但諸葛亮又是要攻城,又是要行進的,這一路上基本也磨平了這個時間差.在諸葛亮攻破軹縣後不久,秦朗就接到了溫縣失守的訊息。
秦朗是真的沒想到,夏侯霸居然失守的那麼快溫縣一失守,身後的朝歌就剩下三千人守衛,怎麼可能守得住。
現在秦朗是無比慶幸,就在十天前,他讓夏侯玄帶領一萬士卒先一步回援了朝歌,算算時間,大概最多還有五天,夏侯玄就能及時回援到位。
這樣的話,朝歌還有堅守的可能。
但是吧,秦朗也清楚,如果夏侯霸真的如同軍報中說的那樣,是經歷了一場大敗才逃回朝歌的話,就靠夏侯玄帶回去的那一萬人,恐怕也只能應急,無法起到關鍵作用。
一場慘敗而歸,雖然逃回來了萬人,但軍心士氣肯定是受到重挫的。
這時候蜀賊兵臨朝歌的話,以如今朝歌守軍計程車氣狀況,根本不可能久守,哪怕有夏侯玄的增援,也只能保持一時。
這個時候,朝歌需要有足夠多的兵力回援去提升士氣,堅定士卒防守的信念.秦朗無法繼續在野王縣待著不動了。
秦朗之所以在野王縣待著,是認為夏侯霸不至於那麼輕易的失守溫縣,自己還有時間,看能不能接應出軹縣的滿寵,和那四萬餘步騎聯軍。
但現在,秦朗的一切妄想都泡湯了,他如果再不撤,鄴城就危險了。
把大魏根基和滿寵的四萬步騎聯軍相比,秦朗還是知道誰輕誰重的。
因此,在接到了夏侯霸從朝歌發來的軍報後,秦朗立刻選擇了退兵,無法再顧及軹縣的滿寵了。
只是,秦朗依然還是沒有想到,軹縣的滿寵也沒有為他爭取到太多的撤退時間,軹縣只堅守了三天就被攻破,諸葛亮隨後領軍尾隨殺了過來。
兩者之間,只有兩天左右的路程差。
而諸葛亮這個人,當局勢在自己掌控之下的時候,他怎麼可能會允許自己的獵物輕易逃脫。
諸葛亮佔領野王縣後,根本沒有做任何的休整停留,立刻東進,順著官道往朝歌方向前進。
同時,為了兼顧追擊速度,諸葛亮派出了胡奮為先鋒,領兵一萬,不顧晝夜的強行軍追擊,一定要咬住秦朗撤軍的尾巴,給自己爭取到足夠的時間。
而胡奮也沒有讓諸葛亮失望,經過了三天三夜的連續追擊,胡奮終於是在修武縣,追到了秦朗的後軍,並且毫不猶豫的咬了上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