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蒼山嶺之戰,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魏縣之戰,在一種虎頭蛇尾的氣氛下,草草收場了。
張溪看到司馬懿依然在魏縣城內,總覺得自己是中計了,擔心自己身後或者側翼隨時可能有魏軍殺來,同時又擔心魏延等人是不是遭遇了魏軍的伏擊。
為此,張溪有些神思不屬,在攻城指揮應對上,也始終有些束手束腳,不敢全力進攻。
而司馬懿這邊呢,其實也沒比張溪好到哪裡去。
當司馬懿看到只有南門外的張溪主動發起攻城,而東門和西門的魏延,姜維毫無動靜,甚至斥候觀察到兩門營寨內都看不到兩人旗幟,立刻意識到,自己派出去偷襲蒼山嶺的軍卒,恐怕要遇到大麻煩了。
司馬懿現在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儘快的結束當前的戰鬥,然後派出兵馬,去接應偷襲部隊,以免出現重大傷亡。
五千士卒的傷亡,其實司馬懿還能負擔的起,真正讓司馬懿擔心的是這次出兵去偷襲蒼山嶺的人,是老將郭淮和司馬懿的寶貝二兒子司馬昭。
這兩人要是出點什麼意外的話,司馬懿這邊還真的有點損失不起。
一個,是大魏老臣,朝中名將.如果因為自己的決策失誤,導致郭淮戰死沙場的話,那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大的。
另一個,是自己的兒子雖然司馬懿有六七個兒子,但問題是,真正成器的,只有長子司馬師和次子司馬昭,其他兒子都很一般。
如今司馬師正在河東作戰,勝負生死如何都難以預料,要是二兒子再出現點意外,那.司馬懿得哭死。
因此,司馬懿和張溪,各有各的顧慮,各有各的分心,導致這一場魏縣之戰,聲勢浩蕩的開打,最後卻匆匆結束。
雙方都沒有把精力放在城池攻防戰上,繼續硬打不過是憑白消耗士卒性命而已,不如不打,各自回營。
回營後,司馬懿和張溪都立刻的派出了自家的斥候,去查探蒼山嶺方向的戰事如何。
張溪這邊還好點,畢竟他之前已經做出了應對,派出了姜維前往佈防支援,如果前方戰事有變的話,以姜維的能力,完全可以臨陣應變,調整戰術接應魏延和文欽,也來得及向自己求援。
而司馬懿這邊就比較麻煩了。
他本來就兵少,又是在圍城狀態下,能做出的應對本來就不多,要出城接應還必須先突破蜀賊的圍堵可問題是,現在魏縣城內,有這個領兵能力的將領,只剩下一個半了。
其中一個,是他司馬懿本人。
可司馬懿顯然是不能冒險離城區接應的,不管是出於應對張溪攻城還是出於穩定軍心的考慮,司馬懿都必須留在魏縣。
至於半個說的是賈逵。
其實賈逵是有這個領兵能力的,但問題是,賈逵的身體狀況出現了問題。
事實上,如果是按照歷史程序,這個時候的賈逵本來就不應該還活著歷史上的賈逵,在石亭之戰後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而這個時空的賈逵,一直到現在都還活著,多活了好幾年.不過現在嘛,身體狀況真的說不上太好。
自從大軍出征離開鄴城後不久,賈逵就開始有些身體不適,但當時司馬懿領兵突襲圍困魏縣的蜀兵,把主力大軍交給賈逵率領,賈逵責任重大,因此始終不敢怠慢。
可等到賈逵硬撐著把大軍帶到魏縣後,他就再也撐不住的,直接病倒了。
如今魏縣鏖戰也快兩個月了,賈逵的病情依然沒有什麼好轉,反而有逐漸惡化的趨勢.這種情況下,司馬懿怎麼可能還會要求賈逵領兵出戰?!
當然,也不是沒有替代人選.比如說馬隆。
事實上,蔣濟曾經向司馬懿推薦過馬隆,但是吧,馬隆投軍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司馬懿一不知道他的具體能力如何,二不知道他是否忠心,怎麼可能把這麼重要的接應任務交給馬隆去做?!
而就在司馬懿琢磨著,要實在不行,守城的事宜就交給蔣濟負責,自己親自領兵出城去接應的時候.賈逵抱病求見了司馬懿。
賈逵是來求戰的。
按照賈逵的說法,他這一生,從無到有,都是大魏給的,如今將軍百戰而死,也算是自己的歸宿。
再一個.賈逵覺得,大魏到了如此地步了,作為大魏臣子,如果連最後的這點決心都沒有,那就枉為人臣了。
為此,賈逵主動請戰,抱病領兵,突出重圍,去接應郭淮和司馬昭。
而司馬懿對此老淚縱橫的對著賈逵伏地而拜,然後同意了。
司馬懿這個老狐狸,雖然從歷史上來看,人品真不咋樣。
但是吧,他還算是深受這個時代的價值觀洗禮的人自己能不能做到兩說,但對於這樣願意為國捐軀的老臣,司馬懿還是很敬佩的,伏地而拜,確實是因感而發。
當然,其中還有一半的原因,是賈逵這次抱病出徵,不僅僅是為了大魏,還是去救他的二兒子。
所以吧,司馬懿這一拜,還是挺真心實意的,然後再親自挑選了五千士卒,其中還包括了司馬懿自己的親衛,統統交給了賈逵,讓賈逵出城接應。
大約六天後,張溪和司馬懿,都接到了己方斥候的回報,得知了蒼山嶺大戰的結果。
郭淮領兵突襲蒼山嶺,雖然只有五千人,但郭淮還是接納了司馬昭的建議,大膽的分兵兩千人給司馬昭。
按照司馬昭的建議,郭淮率領三千人突襲蒼山嶺正面防線,吸引文欽率領的五千士卒阻擋,而司馬昭則從小路繞道側翼,避開文欽建立起的糧倉防線,滲透到蒼山嶺內部,突襲放火,燒燬蒼山嶺漢軍糧草。
有一說一,這個計劃,一開始實施的還是很順利的。
文欽是真的沒想到郭淮敢只帶三千人來突襲,他以為郭淮既然出現了,肯定是魏軍主力到來,因此佈防上確實有些頭重腳輕,過於注重正面防禦了。
沒辦法啊,誰讓這是郭淮啊,大魏名將.文欽可是很早就聽說這位將軍的名聲和傳聞的,自然不敢怠慢。
而當文欽發現郭淮只帶了三千人左右突襲的時候,頓時意識到了自己中計,身後必然會遭遇威脅。
也就搭著文欽的能力也不俗,臨陣調整速度極快,立刻分兵救援後路,補強後路的防禦.暫時拖延了一段時間。
當然,如果文欽只有手裡的這五千人的話,那這次防禦應對,恐怕是要出大問題的。
文欽被郭淮的進攻給拖在了前軍,他分兵去後軍支援,但是後軍並沒有一個合格的將領指揮,只靠後軍的校尉,縱然可以依靠兵力優勢暫時拖住司馬昭,但肯定拖不了太久.一旦讓司馬昭闖入蒼山嶺,那恐怕就全完了。
而就在文欽難以前後顧及之時.魏延帶著五千士卒,出現在了郭淮的身後。
這下好了,被前後夾擊的人,變成了郭淮。
於此同時,文欽也終於可以騰出手來,轉身去指揮後軍的防守,擋住司馬昭前進的路線。
一通混戰之後,文欽到底還是擋住了司馬昭往後軍的進攻路線,趕在司馬昭闖入蒼山嶺屯糧地之前,把司馬昭給逼退了。
而前軍方向,因為遭遇到了魏延的領兵衝擊,郭淮知道這次突襲已經事敗中計了,也沒有做太多的停留,選擇了往北方突圍,等待匯合司馬昭後,一起退回魏縣。
本來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最多也就是魏軍突襲蒼山嶺不成,小有損傷而已。
可當郭淮和司馬昭匯合後,往北迴撤的過程中,正好遇到了領兵一萬南下的姜維。
而兩人的身後,是打掃完蒼山嶺戰場,協助文欽重新完成佈防後,再次追上來的魏延。
又是一場前後夾擊,而這次,郭淮和司馬昭是被徹底堵成了夾心餅乾,不再是什麼混戰了一番大戰之後,郭淮和司馬昭最終敗北。
最後,還是郭淮選擇了孤注一擲,拼死斷後,這才給司馬昭爭取到了一線生機,突出重圍。
郭淮的想法很簡單,他反正已經六十多了,活的也夠久的了,但司馬昭不一樣,他才三十歲不到.這是大魏的未來,不能讓他就這麼葬送在戰場上。
因此,郭淮就是故意用自己的生命作為賭注,吸引漢軍圍攻,來換取為大魏保留希望。
至於自己最後的下場郭淮就沒有想過要投降,也不可能投降,唯死戰而已。
司馬昭因此逃出生天,但郭淮在被圍後逃生無望,奮力拼殺到只剩自己。
最後,郭淮在魏延和姜維的一起見證下,自殺殉國。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