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一百二十四章 主力進軍,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實吧,有一點,秦朗是算錯了的。
其實張溪是知道現在鄴城的實際兵力部署的。
某個不知名的“劉”姓高階細作,這段時間一直跟諸葛亮那邊保持聯絡,而張溪和諸葛亮之間的密信,也一直沒有斷過。
因此,不僅張溪知道現在鄴城空虛,諸葛亮同樣也知道這個情況。
這兩人,其實都有想過,是不是用偏師牽制住溫縣守軍,讓張溪率領羌胡騎兵開道,兩萬步兵為後援,長驅直入,偷襲鄴城的可能性。
可想來想去,兩個人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做法。
原因也很簡單,這樣用兵,太過於冒險了。
歷史上鄧艾能偷渡陰平成功,一戰滅國,除了鄧艾本身的能力外,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還在於他的對手,是劉禪。
可曹叡不是劉禪,甚至來說,兩個人都不是一個等級的君主。
曹叡可是一個有膽略,也有作為的明君起碼跟劉禪比起來,他確實英明的多。
是,歷史上的曹叡,在諸葛亮死後,認為蜀賊已經沒有威脅了,確實因此多少有點放縱自己,但他最多也就是接著奏樂接著舞的程度,這點放縱,以大魏的底子,根本算不上什麼。
可劉禪不一樣啊他不僅是接著奏樂接著舞,他甚至連自己的臣屬的心思都控制不住了啊。
要知道,這個時候的季漢,只有一州之地,立國基礎還是承嗣兩漢。
不作為,不北伐,就是原罪。
能極限微操,拼命拉動國力的諸葛丞相已經不在了,能勉力維持局面的蔣琬,費禕,董允,陳祗等人都相繼過世了.這時候你還不支稜起來,還在接著奏樂接著舞,那不是找死呢嘛。
劉禪確實不是昏君,但他是一個庸君,而在亂世,庸君就是罪。
當然,說這麼多,不是為了貶斥劉禪,張溪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就算自己領兵北上,偷襲鄴城,張溪也不認為曹叡這樣的主君,會病急亂投醫的把最後的希望交給一個從來沒上過戰場的貨色,在被敵人兵臨城下後,會選擇放棄堅守,開城投降。
別的不說,滿寵現在還在鄴城呢,這個老傢伙真要玩命的話,也不好惹的。
這是張溪的顧慮,而諸葛亮,他當然不會知道什麼“偷渡陰平”,但並不妨礙他透過理性分析,認為這種作戰不可行。
曹叡到底也是明君,也算是知人善任,這樣的人坐鎮在鄴城,本身就是一個主心骨一樣的存在。
而鄴城這地方,曹魏已經經營了三十年了,不說根深蒂固,至少也是枝繁葉茂的.看似空虛,但如果曹叡親自出面,那幫鄴城世家也不是湊不出一兩萬私兵出來,為曹魏守城。
以鄴城的城防,有一兩萬人守城的話,已經足以堅守到司馬懿撤軍回救了。
相反,去偷襲的這支軍隊,前進無法攻下鄴城,後退的話會被河內郡的魏軍堵住退路.純純的是去找死的。
這才是諸葛亮不願意執行這種看似收益很大,但實際風險賊高的戰略的真正原因。
相比這種冒險行為,諸葛亮更加傾向於一步一步,腳踏實地的走,先拿下兗州,再攻下河東,然後一舉北上,舉國之力進攻河北,覆滅曹魏。
而曹魏一旦覆滅,剩下的東吳就好辦多了偏居一隅的政權,從來不會長壽的。
哪怕不用兵,僅僅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彼此的國力差距也會越來越大,最終犁庭掃穴,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
這個,才是諸葛亮計劃中,重興大漢的王道路線。
當然,這個討論,還只侷限在諸葛亮和張溪之間,彼此之間的溝通也是大漢的絕密情報至少在前線的孟達,張翼,柳隱等人,其實並不知道現在鄴城已經空虛了。
也許孟達猜到了一點,畢竟孟達的戰略眼光還是有的,他多少也能算出來,現在鄴城周邊的兵力已經被調動的差不多了,但孟達再怎麼大膽,也不會猜到鄴城現在已經空了因此嘛,以孟達的眼光來看,他是能看到偷襲鄴城的可能,但這個風險,孟達心裡也很清楚。
孟達想要建功立業,惠及子孫,但他可不是那種拿命去換功勞的人.在太行官道上能奮發一回,已經是這些年孟達心態轉變的結果了。
而偷襲鄴城這種事情,風險可比在太行官道堵人要高不知道多少倍,完全就是九死一生的做法。
因此嘛,河東郡的戰事,隨著張溪主動後撤到孟津渡,秦朗的投鼠忌器,再次陷入到了一陣僵局當中。
而於此同時,兗州的戰況,終於是發生了變化。
第一個變化的地方,在於陳留南境。
在陸續穩定了兗州東南部的局勢後,徐庶終於是領兵北上,逼近了司馬懿所在的雍丘縣。
而此時的司馬懿,已經透過了這段時間的空檔期,重新調整了自己的防線。
現在的司馬懿,手頭一共還有六萬士卒,面對對面十二萬步騎聯軍,很乾脆的擺出了死守的架勢。
雍丘縣在陳留境內,也算是大縣城,可說到底,這個地方終究也只是一個縣城而已,根本不可能在城內容納下六萬人死守。
而且從防守的角度去考慮的話,把所有計程車卒收縮到城內死守,是下下策但凡有的選,防守的時候肯定是要內外兼守,彼此呼應,這才是真正有效的防守。
所以,司馬懿對麾下士卒進行了分配。
自己率領兩萬士卒堅守雍丘城,然後分兵三萬給陳泰,讓他在雍丘城西側二十里的位置建立營寨群,策應雍丘城的守衛。
而剩下的一萬人,司馬懿交給了曹爽,讓他在雍丘城西北側的後方位置建立營寨,作為接應兵力。
平時作戰,不需要曹爽出兵,但萬一哪裡遭遇到了蜀賊強攻,有被攻破的危險,曹爽就立刻領兵救援,穩住防線。
一個簡單的三角縱深防禦體系,就這麼建立了起來。
接下來,就看徐庶怎麼應對了。
而徐庶呢,在帶領十二萬大軍推進到雍丘城外三十里後,立刻安營紮寨,同時派出了鄧艾為前部,領兵一萬,前往試探性進攻雍丘,搞清楚雍丘的防禦體系。
徐庶沒有大意,他知道以司馬懿的能力,必然是會趁著自己安定東南邊境的功夫重建防線的,所以才有了讓鄧艾試探性進攻的做法。
之所以選擇鄧艾,是因為鄧艾足夠沉穩,謀略也出眾,他去試探性進攻,應該能搞清楚很多普通武將看不出來的戰略佈置。
而鄧艾也不負所望,給徐庶帶回來了他所需要的情報。
不僅有陳泰所部的營寨兵力,方向佈置,甚至連靠後的曹爽的營寨,鄧艾透過計算兵力差額,加上斥候的偵查,也推測的七七八八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諸葛亮的說法是真的沒錯,哪怕徐庶沒有統帥大軍的經驗,但依然不耽誤他率領主力北伐。
徐庶只要能用好鄧艾,寇封,關平,胡遵等人就可以了。
而根據鄧艾傳遞回來的情報,徐庶立刻做出應對。
首先是分兵三萬,讓寇封率領,去跟鄧艾所部匯合,兩個人也同樣偏離主營二十里,另立營寨。
他們倆的目的,就是要圍攻陳泰的營寨,如果能攻破這個營寨當然更好,如果不能的話,牽制住這個營寨的兵力,不要讓他能有機會回援雍丘就可以了。
其次,命令龐德,率領騎兵繞後,往雍丘西北方向行進,尋找到魏賊設定在後方的接應營寨,同樣是不求破敵,只求牽制。
第三,派出軍使,通知在梁國的胡遵,讓他不用去擔心側翼的陸遜,領兵往梁國和濟陰郡的交界處行動,牽制住在定陶的賈逵。
徐庶要用這樣的方式,切斷所有司馬懿分出來的協防爪牙,然後自己親自領兵六萬,以關平為前部先鋒,進攻雍丘城。
徐庶要在這個雍丘城,用“王見王”的方式,跟司馬懿決戰!!!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