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議罪錢,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季漢那邊忙著準備遷都,曹魏這邊也沒閒著。
反攻洛陽失敗了,但好在,終於還是穩住了陣線,這次起碼還撈了一個縣回來,算是歷次和蜀賊大戰中,唯一還算有所收穫的戰役。
真的,當曹叡自己這麼安慰自己的時候,突然有一種很可悲的感覺。
遙想太祖武皇帝時期,橫掃天下,無人可當,什麼劉備,不過是被太祖武皇帝追著跑的喪家之犬而已。
縱使經歷了赤壁之戰,太祖武皇帝不得已而退軍,但很快就能重整旗鼓,驅逐馬韓,逼降張魯雖敗,但從不氣餒。
可到了如今,自己掌權的時代,卻僅僅因為在和蜀賊的戰鬥中奪回了一個縣城,就可以自我安慰.何其墮落。
曹叡是真的不想過這樣的日子了他決定,按照劉放的建言,徵召屯田民為兵。
劉放的建言,放在當時的環境下,當然是不合適的,沒有那個時間和精力來完成這些事情。
但放到現在,卻是一個未雨綢繆的好辦法。
跟蜀賊數次征戰,蜀賊那邊是越打越強,而大魏這邊,數次戰敗,大部分百戰精銳損失殆盡如果不做提前準備,下次蜀賊再主動進攻,大魏這邊連守住兗州的底氣都不一定有了。
只是,曹叡剛想這麼做,卻遭到了陳群的激烈發對。
“陛下三思.若行此策,不啻於飲鴆止渴也。”陳群痛心疾首的勸諫道。
這次,陳群倒是沒有懷有私心,他是真的從大魏的實際情況出發,在勸諫曹叡,不要採用劉放的策略,徵召屯田民為兵。
因為代價實在是太大了。
太祖武皇帝設立屯田制度,最主要的目的,是安置那些無地流民,給他們一份營生,把他們綁在土地上能勉強的活下去。
只要沒有了流民,天下的野心家也就沒有了根基,這樣就能快速的平定天下。
不是說屯田制度多麼的好,畢竟屯田制度對流民的剝削和壓迫還是挺狠的,但至少,這個制度是這個時代安置流民成本最低,也是最有效的一個制度。
至於平定天下後,屯田制度何去何從,以曹操的政治智慧,到了那個時候自然會有更好的辦法。
但可惜,曹操並沒有等到徹底平定天下的一天,這個屯田民制度,依然還在延續。
到了曹叡時期,隨著世家大族重新在曹魏站穩了腳跟,並且勢力逐漸壯大,曹魏的賦稅收入情況,是一年比一年下降。
這點,陳群這個司空是最清楚的.但沒辦法,陳群家自己也是導致賦稅收入下降的原因之一,這事兒,陳群只能是睜一眼閉一眼,權當沒看見。
好在,大魏的賦稅收入除了自由民的賦稅收入外,還有屯田制度託底。
太祖武皇帝時期規定的“四公六民”分配方式,稍微改一改,改成“六公四民”,不就可以補上那些賦稅差距了嘛。
至於屯田民的生活質量這些賤民有口吃的能活著就可以了,還指望過多麼好的生活麼?!
可現在,曹叡要徵召屯田民為兵,哪怕是精選士卒,必然也會嚴重影響到各地屯田所的收入.屯田所賦稅收入會因此降低,而操練這些屯田兵的軍費收入又會提高,這一出一入,差距可就太大了。
這麼一搞的話,財政漏洞就會非常的大,而你又沒法指望那些世家大族做出讓步來補貼財政漏洞,最後各地官員還是隻能在屯田民上想辦法找補.到了那個時候,恐怕連“六公四民”都不會有了,一些地方官要是心狠一些,“八公二民”也不是整不出來。
到了那個地步的話,所謂的屯田制度,也就算是毀了,這些流民活不下去,必然會造成地方動盪結果好一點的,流民被世家大族收納,重新成為隱戶,結果不好一點,恐怕要重現黃巾之亂了。
為此,陳群不得不站出來反對,甚至不避忌諱的,把這裡面的一些原因,跟曹叡講清楚,說明白。
曹叡聽完了陳群的講述後,一陣氣惱,但又一陣無力.屯田制度本來應該是太祖武皇帝為了大魏做的最後一道保險,結果現在在陳群嘴裡,動用屯田兵,反倒成了大魏動亂的根源。
這是真正的根源麼?!
真正的根源,不應該是世家大族們貪得無厭,不停的兼併土地,隱匿丁口,少交甚至是不交賦稅的結果麼?!
曹叡其實內心很清楚,但.大魏現在能在蜀賊的軍事壓迫下,依然能保持住戰線,維持住一戰之力,靠的並不是百姓的支援,而是中原和河北的世家大族們,依然還是站在大魏這邊。
這種時候,曹叡能選擇跟這些世家大族們翻臉,強令這些世家大族清查田畝,釋放隱戶,補交賦稅麼?!
曹叡要是敢翻臉,明天河東,河內,甚至潁川郡,都有可能直接投降蜀賊,大魏局勢隨時有可能出現動盪。
畢竟,連蜀賊那邊,也不過是用了一個魚鱗圖冊制度限制世家大族兼併土地的速度而已,清理隱戶啥的,蜀賊都沒敢幹.曹叡要是幹了,那對世家來說,還不如選擇“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呢。
曹叡不是那種不知輕重的主君,為此,他的內心真的是非常的糾結權衡,到底應該怎麼辦。
問陳群,陳群只能是沉默不言,因為陳群不可能背叛自己的利益集團,但同樣,陳群也有作為大魏臣子的操守。
兩者利益一致時,陳群總能給出足夠優秀的策略來解決問題,但兩者利益一旦不一致,那麼陳群能做到閉口不言,已經是很有節操了。
曹叡也知道,這種事情問陳群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所以,就問問自己的兩個狗頭軍師吧。
孫資和劉放兩個人,雖然軍務上確實約等同於倆小白,但在政務方面,這倆的才能還是很出眾的。
很快,這倆就一人給出了一個主意。
劉放給出的策略,其實沒啥特殊的.要增加財政收入嘛,既然不能從世家大族身上動腦筋,那就只能從普通的百姓身上想辦法了。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加稅。
賦這個東西,自有先例,不太好調整,而且一旦調整了,對世家大族也是有一定影響的不管世家大族怎麼隱匿丁口,兼併土地,他們本身還是有一批自有土地的。
加賦的話,世家大族也會站出來反對的。
但加稅可以.世家大族有的是辦法可以避免這些稅收,而百姓卻沒有這個餘地。
以百姓的體量,加一些稅彌補財政收入,也能解一時之急。
這個辦法不是什麼新鮮的辦法,但勝在短期有效曹叡有些猶豫。
曹叡要的,不是解一時之急,他是要積蓄力量,以實現他反攻蜀賊的願望,這不是靠一兩年加稅能支撐的起來的。
因此,曹叡暫時擱置了這個策略,想聽聽孫資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而孫資給出的主意就,挺不好評價的。
不能壓迫屯田民太狠,但又不能太得罪世家大族,那麼就稍微的折中一下,不要徵召太多的屯田民為兵,原定十萬屯田兵改為五萬,降低屯田民的負擔,同時,在世家大族中,推行“議罪錢”制度。
屯田民的策略,倒是好理解,曹叡稍微一想就直接同意了。
但“議罪錢”這東西吧.曹叡是真的有點拿不準。
說起“議罪錢”這個東西,多少有些新鮮,但如果說起“贖罪錢”這個制度,曹叡就熟悉多了.這不是什麼新鮮的玩意兒,從商周時期開始就有這麼一個制度,一直到前漢的孝武皇帝,直接把這個制度發揚光大了。
孝武皇帝就是用這個制度,支撐起了他的北伐匈奴大業,卻也在最後得了一個“窮兵黷武”的名聲,晚年不得不下“罪己詔”,休養生息,才保住了前漢江山。
其實吧,在大魏,這個“贖罪錢”制度,一直也是有的,但使用的是“贖、罰並列”的辦法,也就是要贖罪可以,但除了交錢外,還需要承擔一部分的刑罰,起到警示的效果。
並且,對於什麼罪行可以適用“贖罪錢”制度,也是有著非常嚴格的規定,並不是什麼罪行都能交錢免罪的。
當然,還有最重要的一點——這個“贖罪錢”制度沿襲自前漢時期,對天下百姓,官僚都是一視同仁的,所有人都享有這個權利。
但現在,孫資提出的所謂“議罪錢”,是在原有的“贖罪錢”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在一個“議”字上。
普通百姓,是沒有資格跟官府去“議”自己的罪行的,能“議”的,只有官僚貴族和世家大族們。
這就讓原本還能保持黑色公平的“贖罪錢”制度,變成了一種屬於權貴階層的特權。
既然是權貴階層,那肯定是不缺錢的,所以孫資提出大幅度提高“議罪錢”的幅度,並且擴充套件適用到除了謀反大逆以外的所有刑罰。
這麼做,確實可以在短期內,讓曹叡獲得大量的金錢來援.沒錢了搞個什麼案子出來,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各種收錢了。
但是,一旦這個制度推廣開來,他的弊端,以曹叡的眼光,也能看的清楚。
世家大族可以出錢“議罪”,但百姓不行.傻子都能想明白,世家大族一定會把這些“議罪”的成本,強加到百姓頭上。
無形之中,百姓的負擔就會大幅度增加。
而且,有了“議罪銀”制度的遮掩,這些世家大族和官僚貴族,在行事上就會更加肆無忌憚.大不了最後花錢“議罪”就可以了。
這就會導致大魏的吏治敗壞,影響到朝政的正常執行。
這是一把雙刃劍,而且刀柄還不能完全控制在自己的手裡曹叡不能不慎重。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