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九十七章 東吳的盤算,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原大地的一場大戰,最終在悄無聲息的情況下,逐漸散去了。
從建興五年六月,曹真領兵反攻關中開始,到建興五年十一月,漢軍退守宛城結束,持續時間半年的戰事,終於是結束了。
這場戰役的持續時間並不長,沒有像上兩次季漢北伐那樣,動不動就持續一年多的時間,但這場戰役的烈度,卻遠勝於以往的季漢兩次北伐。
大漢一共動用了將近二十萬的兵力,從荊州,關中兩地同時發動北伐,戰損六萬餘人,擊退了曹魏對關中的進攻,同時佔據了南陽郡,打通了通往中原腹地的通道。
曹魏方面,東西兩線加起來,也一共動員了將近二十萬的兵力,但東西兩線全面失利,戰損近十萬人,不僅反攻關中沒有成功,還丟失了南陽郡和半個汝南郡。
唯一的好訊息是,曹魏方面至少守住了潁川郡,保住了洛陽面前的最後一道屏障,同時也沒有在東線讓東吳佔據太多的土地。
至於東吳方面,前後動員了總計十五萬人,最後以傷亡三萬餘人的代價,收穫了江夏郡,武陵郡,零陵郡,以及半個汝南郡,掌握了淮南地區的全面戰略主動權。
從戰果來看,最後獲得最大利益的一方,居然還是東吳方面但問題是,現在的孫權,真的有點開心不起來。
汝南方面,陸遜領兵退守壽春,留下朱據屯兵汝陰,依然面臨跟上蔡的曹休對峙中。
荊州方面,朱然和周瑜雖然都安全退回了各自的出發點,但戰後怎麼跟季漢交涉,也成了孫權的一大難題。
這要是搞不好,鬧出一個漢魏聯合進攻東吳,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雖然說漢魏是世仇吧,但這點在孫權這個政治生物的眼裡,並不能成為雙方不能合作的理由為此,孫權決定先下手為強。
他再次往洛陽派出了自己的使者,尋求和曹魏合作的可能。
畢竟,一下子能派出二十萬兵力討伐敵國,同時還佔據這長江上游地利優勢的季漢,已經讓孫權有點寢食難安了。
當年曹魏勢大,東吳不跟季漢聯合,只有被曹魏各個擊破的下場。
但如今,曹魏勢力大幅度萎縮,連中原之地都有些岌岌可危了,而大漢不僅攻略了雍涼,還打通了通往中原的通道孫權可不能繼續這麼坐視下去了。
局勢已變,孫劉聯合已經毫無必要了,這種情況下,孫權需要重新考慮東吳的外交戰略。
聯漢抗魏,還是聯魏抗漢,孫權都可以選,也可以都不選.這需要重新商議了。
為此,孫權趕緊先召見張昭,詢問張昭的意見。
沒辦法啊,陸遜和周瑜都有重地需要駐防,為了防止漢魏可能存在的反擊,這兩人都不能輕易離開自己鎮守的地方,而張昭,則就在建業。
就這樣,年近八十的張昭,不得不再次給孫權出謀劃策。
也就搭著張昭是真的能活,現在身子骨還硬朗著,否則的話,真不夠孫權折騰的。
而對於孫權現在的猶豫,張昭仔細的思考了很久,建議孫權——靜觀其變。
也就是說,不要主動去跟別人合作,等著別人上門來求咱們。
畢竟,現在的三分天下局勢,三方更加勢均力敵了。
東吳並不像季漢那樣,有著興復漢室的使命,也不像曹魏那樣,要保持天下正統.那倆勢力,註定是要拼一個你死我活的。
而如今的局勢下,季漢和曹魏輸註定要互相攻伐的,對於東吳,他們只可能採取拉攏的措施。
畢竟,誰也沒有單獨出兵消滅東吳的實力,而兩家也不可能達成默契,一起出兵瓜分東吳。
是,以前不好說,畢竟當時曹魏的實力實在太強,蜀吳翻臉的話,曹魏說不定會渾水摸魚的進攻東吳,畢竟人家有這個底氣。
但現在,曹魏鞏固中原地區的防禦還來不及,就算蜀漢和東吳翻臉,曹魏說不定還會派出使者,藉此跟東吳修好,以便一起坑一把蜀漢呢。
因此,現在的東吳,在局勢上是完全有資格,也有實力坐山觀虎鬥,最後說不定能坐收漁翁之利的。
這種時候,啥都別做,鞏固新佔之地,等待魏蜀兩國主動來談,就能收穫最大的利益。
你不得不說,張昭的能力還是靠譜的,雖然在赤壁那會兒犯了一次傻,但之後他的判斷,基本沒怎麼出過錯,也不是隻會出餿主意的法國謀士。
這頓分析,讓孫權茅塞頓開的同時,也後悔不迭.老爺子你下回有話早說嘛,我剛剛才派人去出使了曹魏。
張昭那個鬱悶的.你派人去聯絡曹魏前,好歹先問我一聲啊,是不是覺得老頭子年紀大了,用不上了,連問都不問一句了?!
行吧,就算你是嫌棄老夫年紀大了,不中用了,老夫也沒啥好說的,但問題是.你現在這麼反向扣鍋,是不是有些不地道了?!
張昭再次興沖沖的來,氣呼呼的走了,而孫權也沒讓人追老頭子的脾氣,孫權很清楚,但孫權也得讓老頭子明白,他現在好歹也是一國天子了,不再是那個十幾歲的孩子了。
這是獨屬於孫權和張昭的相處方式,說不上多好,但這兩個人都不說什麼,外人是沒資格來評價的。
起碼這個時空,孫權還沒做出給張昭家大門砌牆的神奇操作出來,已經算兩人相處融洽了。
東吳這邊在討論善後的問題,曹魏那邊,其實也同樣在考慮這個問題。
事實上,曹魏那邊的情況,可比東吳要嚴重的多。
潼關雖然奪回來了,但是武關和宛城一丟,就只有潁川郡擋在了洛陽面前。
可問題在於,潁川郡並不是什麼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地方.這地方一馬平川的,能用來作為戰略據點的,就只有和南陽郡邊界出的昆陽和魯陽。
想想吧,就昆陽那個地界都能作為潁川郡的戰略據點了,由此可見,潁川郡無險可守到什麼地步。
真的,如果不是天佑大魏,蜀賊那邊前有大將軍關羽病逝,後有江東襲擾後方,真讓蜀賊攻破昆陽的魏軍攔截,曹叡就算組織了十萬屯田兵,也不見得能擋住蜀賊的進攻。
因此,現在擺在大魏面前,最現實的問題,就是曹叡該不該繼續呆在洛陽的問題。
曹叡是不想走的,真的。、
曹叡是一個有雄心的君主,同時,他也是一個年輕的君主敵軍勢力即將兵臨城下,自己卻在這個時候回鄴城避難,曹叡是真的覺得自己丟不起這個人!!!
可曹叡不想走沒用,現在的曹魏朝廷內部,是一致希望曹叡移駕鄴城的。
首先,大魏的都城,始終是鄴城,而不是洛陽.大魏天子沒事兒不在都城待著,連登基都是在洛陽登基的,像什麼話?!
不說現在局勢危急,就算不危急,河北士族也不願意看到一個滯留長安不歸的天子。
因此,不管是出於什麼理由,曹叡都必須先回鄴城。
其次,曹叡現在回鄴城,真算不上什麼臨陣脫逃。
如果是在戰時,尤其是魏軍處在劣勢的情況下,曹叡返回鄴城,那確實會傷及民心軍心,讓百姓和士卒認為天子是一個沒有擔當的人。
但如今戰事已經結束了,蜀賊止步於潁川郡和潼關,吳賊也沒能攻破汝南,這種情況下曹叡移駕鄴城,不管在哪個層面上,都不能算是懼賊而逃。
甚至從世家大族的角度去考慮的話,對於那些把寶壓在曹叡身上的世家,是不希望看到當今天子沒事兒在洛陽這個危險的地方待著的。
曹叡移駕鄴城,洛陽這邊才能放開手腳跟蜀賊吳賊大幹一場,曹叡呆在洛陽,將士們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天子的安危,用兵就會受到掣肘。
所以,哪怕曹叡堅持認為,自己留在洛陽可以有效的提振軍心士氣,做到與將士共存亡但大魏的生死,不能寄託在曹叡個人的感官上面。
這次,不僅僅是陳群,連夏侯尚,曹真,司馬懿都認為,曹叡應該移駕鄴城,以防萬一。
四大託孤大臣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曹叡就算再想一意孤行,也不得不考慮一下後果。
畢竟,這四個人,代表了世家,軍方,宗室,朝廷他們一旦達成一致的話,曹叡這個天子,也很難推翻他們的意見。
就這樣,曹叡不想退,但最終還是不得不下詔,擇期起駕,返回國都。
討論完了這個問題,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誰來鎮守洛陽,統籌司隸守軍。
總不能曹叡前腳走了,洛陽就直接不設防了吧?!
你要這麼幹的話,那潁川世家和河東世家就該集體“簞食壺漿”,跟季漢集團好好聊聊了。
洛陽還是要守的,這個地方,是不能輕易放棄的。
不僅僅是洛陽,兗州和豫州也要安排合適的人去鎮守,只不過這兩個地方的優先順序沒那麼高而已。
首先要確定的人選,是洛陽守將。
既然已經確定要返回鄴城了,曹叡也不好再糾結什麼,但是對於洛陽的守將,曹叡還是希望夏侯尚能主動站出來。
一方面,夏侯尚還算不錯的完成了援救潼關的任務,因此在曹叡的心裡的印象分又重新拉了回來。
另一方面,曹叡實在是受不了自家的兩個蠢貨族叔了。
曹真和曹休,這兩貨一個擅自出兵,一個自作主張,不僅需要曹叡幫他們擦屁股不說,完事兒了還不能給曹叡帶來最需要的勝利留這倆貨守洛陽,天知道什麼時候洛陽就稀裡糊塗的丟了。
曹叡現在已經無法去信任這兩位宗室將領了,只能把希望寄託在還算靠譜的夏侯尚身上。
沒辦法啊,洛陽這麼重要的地方,總不能交給一個外姓將領來鎮守吧。
感受到了曹叡目光的夏侯尚,頓時也理解的曹叡的用意,主動的站出來,請命留守洛陽。
曹叡很滿意夏侯尚的反應,正要點頭同意這時候陳群站了出來。
陳群推薦了司馬懿,作為洛陽留守。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