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百八十章 平息叛亂,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一說一啊,劉禪這個決定,說不上是錯的。
諸葛亮有諸葛亮的打算,是因為諸葛亮對整體大局的把控力,要比劉禪高出不知道多少甚至說,劉備都不見得在執政大局觀上,比諸葛亮還要強。
站在諸葛亮的角度,他肯定是希望能借此看清楚更多世家之間的勾連,但站在劉禪的角度,叛亂起來了,甚至有進攻成都的可能,他作為監國太子,是不可能看著無動於衷的。
因此,劉禪做出了決斷。
一方面,派遣姜維領南軍萬人出征,征討漢嘉郡叛賊黃元。
另一方面,下旨給江州都督李嚴,讓李嚴進軍犍為郡,堵住黃元南逃的路線。
這本身也算是劉禪有能力,有擔當的表現。
而姜維這一領兵出征,諸葛亮接到訊息後,也知道事情即將收尾,他繼續在漢中待著也沒什麼意義了立刻啟程南下,直奔成都。
而姜維的平叛,也是順利到簡直不可思議。
這裡面,有黃元誤判的原因。
姜維畢竟太年輕,才剛剛二十出頭,這種人獨領一軍,在黃元看來,就是成都無人的體現。
至於大漢南軍,不過是前兩年剛剛組建的新軍而已,連戰場都沒有上過,能有什麼戰鬥力?!
而黃元自己,則是久鎮漢嘉郡,自認為自己也是熟讀兵書,久經征戰之人,麾下兵精糧足的,還能怕一個黃口小兒帶領的一萬新兵?!
這是黃元誤判輕敵的因素。
還有一個導致姜維平叛順利的因素則是——世家們的幫助。
是的,蜀中世家們,為了讓黃元快點完蛋,不至於繼續這麼拖下去,對姜維平叛提供了不少的幫助。
大到軍糧補給,小到漢嘉郡內外所有情報,姜維想要什麼,世家們就給什麼。
鬧得姜維大軍還沒離開成都呢,漢嘉郡內部的所有情況,姜維都已經全部掌握了。
而到了漢嘉郡,那就更別說了,漢嘉郡四縣裡,三縣都是望風而降,甚至縣令的口徑都極其統一。
“我等本無意叛逆,只是叛賊勢大裹挾,我等不得不從爾。”
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也是被逼無奈,如今天軍到來,自然不敢頑抗,因此開城投降。
然後吧,姜維這一路直接順利招降納叛的,等到了漢嘉郡郡治陽嘉縣時,黃元才發現,自己已經讓一幫成都世家們給徹底賣了。
這個時候,黃元終於想起來之前張參三子給自己的建議,想要南逃進入南中地區避禍.可一轉頭才發現,李嚴早就領兵在犍為郡佈防,堵住了自己的去路。
現在好了,進退不得,孤城一座,又是兵臨城下,黃元本身就沒有什麼作戰慾望了,現在只不過是騎虎難下,他沒法出城投降。
畢竟是他自己主動叛亂的,如果投降,下場好不到哪兒去。
黃元很猶豫,到底是守還是私逃出境.然後他的親兵就幫他做出了選擇。
真不好說這些親兵是被人收買了,還是單純的怕死,不想白白送命總而言之,姜維兵臨城下後的第五天,黃元的親兵把黃元捆吧捆吧的抓起來了,然後開城投降。
就這樣,姜維只用了二十天的時間,平定了漢嘉郡叛亂,生擒叛亂賊首黃元。
真的,這個仗打的,姜維都覺得,一點挑戰性都沒有。
哪裡是打仗,根本就是武裝行軍而已。
等到姜維平定叛亂,返回成都後,諸葛亮親自接見了姜維,好聲寬慰了幾句,然後就開始全面接手成都政務。
一場屬於諸葛亮和蜀中世家們的鬥智鬥勇,正式開始了。
諸葛亮和這群沒皮沒臉的世家們怎麼討價還價的暫且不提,說回雍州,長安。
諸葛亮領命回了成都,但長安這邊的政務,還是要安排下去的。
一方面,是戰後各種安撫工作。
曹魏在敗退出長安前,可以說是把三輔地區的民眾全部動員了起來,想要遷入關內.雖然這個計劃最後只成功了一半,只遷徙了四十餘萬丁口入關,但整個關中地區,滿寵是拿著環首刀,把百姓們都給動員起來了的。
如今第一要務,就是讓這些百姓們能夠安歸故里。
這事兒吧,他就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關中只剩下一半的百姓了,按照常理來推斷,必然會多出一半的無主土地出來可問題是,哪些是無主土地,哪些是有主的,這個誰來界定?!
滿寵臨走的時候,倒是沒有火燒長安城,但他把放置在長安的關中各縣土地冊全都一把火燒了。
現在劉備這邊可就沒有任何憑證來證明,哪些土地是歸屬於哪些人的了。
關中地區可不是涼州那種地廣人稀的地方,涼州的可耕種土地十分稀少,燒不燒的都無所謂,安置起來也比較方便,但關中平原,自古以來就是農耕集中的區域。
這裡的土地,對任何人來說,都充滿了吸引力。
如今長安庫存的土地冊被燒燬,無法證明土地歸屬,這對百姓來說就太不利了,而對世家來說,這簡直就是天賜的,吞併無主土地的好機會。
反正死無對證的。
不趁著現在的混亂期大肆吞併土地,等到將來劉備集團正式在關中啟用魚鱗圖冊制度之後,再想吞併土地,可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劉備用腳後跟想,都知道這些殘存的關中世家接下來會怎麼做,吃相會有多難看。
劉備自然不會放任這些世家們這麼做。
先不說劉備需要一定量的土地,用來獎勵有功將士,遷入外地人口充實關中,就說眼前的,以這年月世家們對土地的貪婪慾望,放任他們吞併土地的話,說不定連關中剩下的五十萬百姓的生存都能出現問題。
因此吧,這事兒,必須要想辦法釐清土地所有權。
而以關中平原的規模,想要在沒有官府土地冊的情況下,釐清所有的百姓和世家的土地所有權,沒有足夠的底層官吏來執行這件事,也是完全不可能的。
現在劉備需要大量的底層官吏,來管理整個關中但這些官吏,從哪兒來?!
對於這個問題,張溪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開科取士。
效仿當年南中之亂後,馬謖在越巂郡的做法,開科取士。
這建議一出,立刻遭到了黃權和龐統的一致反對。
開玩笑了,你在越巂郡開科取士,跟在關中開科取士,能是一個概念?!
一個是偏遠山區,人手不夠,你開科取士又都是選擇吏員,不算正兒八經的理民官.因為這個,馬謖在越巂郡瞎折騰,一幫世家看在馬謖也是世家出身的份上,懶得理他罷了。
但如今,你要在關中地區開科取士,這個影響力就完全不一樣了。
關中地區你都要開科取士了,那回頭是不是益州和荊州都要這麼做啊?!
這樣的話,一直以來把持著上升通道的世家大族們,還怎麼掌控和拿捏那幫寒門子弟,以此來鞏固自己在地方上的地位和影響力?!
黃權和龐統都是世家大族出身,他們不可能看著這樣的政策出臺,來毀壞世家在這個時代生存的根基的。
再一個,黃權和龐統也不能說都是私心,實在是他們知道世家們都是什麼德行,哪怕黃權和龐統能說服巴郡黃氏和襄陽龐氏對此表示支援,但其他世家呢?!
如今關中初定,這要是因此鬧到再烽煙四起,漢軍要來回平叛,疲於奔命,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張溪的這個主意,雖然好,但,也是不合實際的。
這兩人的反對意見,不能說沒有道理,劉備也不得不細細思考其中的利弊。
但張溪不服氣啊,他反問這兩位世家出身的大才,如果用老辦法察舉制的話,從提舉到考察,起碼要一年時間.這一年時間,關中百姓就處在無人管理的狀態下麼?!
從益州或者荊州那邊調動基層管理過來管理關中,這幫關中世家們難道就能痛快的答應麼?!
好,就算這幫關中世家遷徙走了大半,剩下的人翻不出什麼浪花來關中四十六個縣,每縣一個縣令,一個縣丞,一個縣尉,這是標準配置,還不算底層吏員,加起來就要一百多人。
這還只是縣一級的,如果在算上州郡一級的官員佐吏,這些人才缺口,你們荊州世家和益州世家們,真的都能補的上來?!
張溪這通反問,倒是把龐統和黃權都給問住了。
不管是荊州世家也好,益州世家也罷,他們最基本的利益都是在本州,如果有在本州出仕的機會,他們一定會想辦法爭取,但在別的州,他們的興趣不會太大。
畢竟不能帶來太大的利益,最多也就是一些大世家要分家的話,會考慮本州以外的地方。
而且實話實說,龐統和黃權心裡都清楚,這幫世家子弟,出仕的目的都想著當大官,起碼得是縣令起步你讓他們去當低半級的縣尉,縣丞他們都不怎麼樂意呢,更別說是更下層的吏員了。
這個缺口,荊州,益州世家們,是無論如何也補不上的。
而且就算能補上,劉備也不能答應。
好不容易在滿寵的“幫忙”下,關中世家的數量和規模都降到了歷史最低,要是還讓那幫荊州和益州的世家插手進來,那劉備不是白忙活了麼。
因此吧,在張溪的反駁,劉備的個人意願,以及黃權,龐統的堅持下,對於關中的取士制度,出現了一個奇葩的玩意兒。
劉備以光復大漢舊都的名義,邀天下之士共赴長安,在長安取士治理地方。
天下士人,只要有地方名士或者州郡官吏的推薦,都可以親赴長安,參加由劉備親自主導的考核,考核透過者,可選官錄用,出仕一方。
這個訊息一出,天下震動。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