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九章 包抄後路,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柳隱在大昌集固守待援,而張溪此時.其實已經過了大昌集。
柳隱也低估了張溪的行軍速度。
在明知道張郃可能領兵從山道繞行,穿過大昌集去偷襲五丈原的情況下,張溪怎麼可能帶兵還是按照正常的行軍速度前進。
張溪也不知道張郃到底有沒有穿過大昌集了,這一路上的行軍,當然是越快越好。
只是五千人的行軍速度,到底比不過柳隱和馮習各率五百人的行軍速度,張溪確實是落後了柳隱等人一段距離。
但這個距離,跟柳隱想的不一樣,並不需要半天時間的行軍,事實上,最多也就是一個多時辰的行軍差距而已。
因此,當大昌集開始亂戰的時候,其實張溪距離大昌集,只有不到十里的路程了。
就這點路程,張溪也不想耽擱太久,因此也是在天剛矇矇亮的時候就開始拔營行軍,同時派出了斥候,去聯絡在大昌集的馮習和柳隱等人,詢問前方情況。
而斥候卻回報說,他沒有找到柳隱將軍和馮習將軍,因為這兩位,正在大昌集內跟魏軍亂戰這種情況下,斥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闖入戰場,並且找到柳隱或者馮習的。
有一說一,這年代的軍中斥候,基本都是經驗最豐富,戰鬥力最強的存在沒點本事,可當不了斥候。
但問題是,斥候的首要職責是傳遞資訊和軍令,戰場搏殺不是他們應該做的事情。
再一個,斥候人數太少,一組也就是十個人左右,而一支數萬人的大軍,最多也只有十幾組斥候而已。
所以斥候在遇到這種情況下,第一要務不是殺入敵軍陣中去尋找友軍主將,而是趕緊回來回報主帥,讓主帥決定,到底該怎麼做。
張溪仔細詢問了斥候如今大昌集的戰況,在得知馮習和柳隱分工明確,如今還在大昌集堅守的情況後,張溪也開始了自己的思考。
斥候回來的時候,馮習還沒有發動突陣,斥候也不可能知道馮習所部是熬了一個通宵後在作戰,軍心戰力都十分的低下.在張溪得到的情報裡,馮習和柳隱一共還有七八百人在防守大昌集,這麼多的兵力,張溪覺得已經足夠了。
張溪也不是軍事小白了,在出發之前就已經跟鄉老問明白了大昌集的情況,而之前高翔也曾經派人去查探過,因此張溪知道,大昌集就是一個武功縣外的小集市而已。
這種小集市,規模不會太大,而大昌集又處在群山環繞之中,只有兩條小道和兩條山道進出.這地方,根本不可能出現大規模的戰鬥,撐死了就是數百人的混戰而已。
哪怕自己現在帶著大軍去支援柳隱,以大昌集的規模,自己的大軍估計也只能被擋在大昌集外面幹看戲,根本沒法對柳隱進行有效支援。
你根本進不去啊。
一旦讓張郃真的擊破了柳隱,逼得柳隱退出大昌集,那張郃就可以留下數百人固守大昌集,堵住張溪軍的進軍路線,自己則率領剩下的四千多人直接從大昌集南側小路進入官道,去偷襲五丈原。
而那個時候,張溪要麼派兵擊破大昌集的魏軍,然後順著張郃的進軍路線進行追擊。
這麼做不是不行,但以大昌集的規模,張溪一次性也不能投入太多的兵力,要攻下大昌集,並沒有那麼容易,最重要的也是費時間。
又或者,張溪可以不管大昌集的魏軍,從官道上繞過大昌集去追擊張郃軍主力但這麼做的話,這數百魏軍就沒有必要堅守大昌集了,他們完全可以尾隨在張溪大軍的身後,不停的騷擾,延緩張溪軍的追擊速度,給張郃突襲五丈原爭取時間。
不管哪一個選擇,都會讓張郃拉開一定的行軍距離,而已張郃的領兵能力,一旦拉開足夠的行軍距離,張溪再想堵上張郃,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總不能就這麼一路尾隨著,追回五丈原去吧?!
因此,不管怎麼想,張溪都覺得,就這麼直接去支援柳隱,似乎對目前的局勢幫助不大。
與其這樣,倒不如相信柳隱的防守能力,讓柳隱在大昌集堅守至少一個上午的時間,給自己創造機會。
因此,張溪決定,全軍加快行軍速度,快速從大道行軍,趕到大昌集以南的地方去。
鄉老曾經說過,大昌集往南,有一條小道,是可以直接連通官道的。
而進入這條官道後,就可以直接前往五丈原.在張溪的預計中,張郃在從山道出來後,突破了大昌集後,一定會走這條小道,然後進入官道,快速進兵五丈原。
現在張溪要做的,就是搶在張郃之前,堵住這條進軍五丈原的通道,徹底破壞張郃的戰略意圖,再從這條小道,反向殺入大昌集。
到了那個時候,大昌集內有柳隱在堅守,大昌集南側的山道又有張溪領兵殺到.這麼前後兩頭堵,那張郃能跑到哪兒去?!
就算張郃能擊破大昌集的守軍,他也已經沒有了去偷襲五丈原的通路了。
從山道再退回武功縣去?!
那也可以啊,張溪絕對不攔著,只是你退回去,至少也得花個兩三天的時間吧,那個時候,武功縣還在不在你手裡都不好說呢。
如果高翔已經攻下了武功縣,那張郃就沒有了任何退路,除了憋死了山道內,沒有第二個選擇。
退一步講,就算高翔在這段時間內還沒有攻下武功縣,讓張郃撤回去了.你還有第二個機會可以去偷襲五丈原麼?!
哪怕張溪從此什麼都不做,放任你張郃離開,等張郃抵達五丈原的時候,郭淮軍團早就已經沒了吧?!
所以啊,在張溪看來,只要柳隱能再頂住一兩個時辰,給自己爭取到從南方堵住張郃進軍路線的時間,那這次,張郃就算不死,也得再次爬山逃回右扶風去。
做好了決策,張溪立刻讓大軍加速行軍,趕往大昌集以南。
於此同時呢,張溪再次派出了三組斥候,共計三十人,組成一個突擊隊,務必要突入大昌集,告知柳隱自己的作戰計劃,讓柳隱堅守配合。
要是柳隱不配合,沒有守住大昌集,給了張郃反應的時間.以張郃的用兵風格,讓他搶在自己抵達之前突破大昌集,進入官道,那張溪想要再堵住張郃,可就比較麻煩了。
所以,柳隱是必須要通知到的,要他務必拖住張郃,不惜一切代價。
而柳隱嘛見到張溪派來的會後,接到張溪的軍令後,也是一陣頭疼。
斥候找到柳隱的時候,距離張溪正式出發南進,已經有半個時辰左右的時間了,再此之前,柳隱已經打退了兩次張郃軍的進攻了。
堅守這個問題,柳隱是覺得沒問題的,他一直就在堅守.但問題是,還要在堅守至少一個時辰,柳隱是真的怕自己守不住啊。
如今柳隱手下呢,其實一共有將近六百人計程車卒,乍一看,兵力似乎不少,面對敵軍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樣子但柳隱知道,這些都是虛的。
六百人中,起碼有一百七八十人,是剛剛從前線敗退下來,繞到陣後去休整計程車卒,這些士卒,不影響軍心就算不錯了,根本不能作為戰鬥力來看到。
也就是說,柳隱實際能調動的,還有戰鬥力的部隊,只有四百人出頭。
而這四百人中,還有一百五十人是在大昌集外圍待命的預備隊,真正在大昌集內部堅守計程車卒,也就只有兩百七八十人而已。
本來按照柳隱的想法,是留著這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在張溪領兵來援後,利用這一百五十士卒為箭頭,對張郃軍發動反撲,爭取把張郃軍給拖住,配合張溪的援軍,重新全盤控制大昌集.但現在看來,自己寄希望的援兵,是不可能到來了。
張溪的作戰計劃,不能說是沒有道理,但有點太為難自己了。
但張溪終究是主將,他既然已經做出了戰術安排,自己也根本沒時間去表達反對.死守吧。
柳隱下令,讓一百五十人的預備隊迅速投入到大昌集內部防禦中來,不留任何後手,就是要死守大昌集。
而柳隱的應對,張郃.聽說了。
是的,張郃是靠聽說的,而不是親眼看到的。
原因很簡單,張郃如今還在大昌集外圍的正門口站著呢,根本沒有隨軍一起攻入大昌集。
倒不是張郃在擺架子,顯示自己的大將風度.純粹是因為張郃進不去而已。
他的膝蓋彎裡,還扎著一個箭頭呢!!!
當時為了鼓舞士氣,張郃在親衛的扶持下,硬撐著單腿站立,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鼓舞全軍士氣,指揮作戰,終於是擊破了正面的蜀軍守衛,讓大軍可以突入大昌集內部。
但軍卒是衝進去了,可張郃怎麼進去?!
單腿蹦進去?!
那像話嘛!!!
先不說單腿站了這麼久,張郃還有沒有這個能力做到這點,就說這個一蹦一蹦走路的形象那好看嘛那個?!
讓人背進去?!
不知道還以為他張郃是受了什麼重傷,都已經不能下地行走了呢。
這多傷士氣啊。
因此,張郃思來想去,決定自己就在大昌集門口站著了。
命人搬來了自己的帥旗,在親衛和掌旗兵的簇擁下,張郃就這麼站在大昌集外圍的門口,做出一副指揮若定的樣子出來,一方面穩定軍心,另一方面張郃真不覺得,在突破了大昌集外圍後,內部防守的蜀軍還會頑抗。
這道理其實就跟攻城是一樣的。
當一支軍隊,攻破了城牆,開啟了城門後,城中守軍一般都會潰散或者投降,這年頭就沒多少打巷戰的實際戰例。
這年頭打仗終究還是講究計程車氣,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當馮習陣亡,外圍戰場又被魏軍佔據後,大昌集內部的蜀軍,不可能不受到影響,甚至很有可能,一攻就破了。
這就是張郃一開始對大昌集內部守軍的判斷。
但.魏軍進攻了兩次,居然都被大昌集被的守軍給擊退了,這就有點出乎了張郃的預料。
一次進攻被擊退,可能是因為張郃不在前線指揮,士卒們也有些驕傲輕敵,因此導致進攻不利。
二次進攻被擊退,那就真的不是簡單的事情了.這說明,至少大昌集內部的蜀軍,還有堅守的決心和底氣。
第三次進攻,絕對不能再讓蜀軍擊退了,這要是再讓蜀軍擊退,之前丟失外圍防線而喪失的蜀軍士氣,可能隨著這一次次防守成功,重新漲上來。
因此,張郃是真心的琢磨.要不,實在不行,自己就真的單腿蹦進去?!
雖然姿勢難看了點,有點丟面子,但總好過貽誤戰機啊!!!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