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百七十七章 決策冒險,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溪有些焦慮。
按理來說,如今馮習正在拼命的拖住張郃,自己也已經領軍堵住了張郃後軍的行軍路線,側翼還有柳隱在時刻威脅魏軍接下來的事情,就只需要全力進攻,爭取擊潰這支魏軍就可以了。
但.張溪總覺得不安心。
一方面,張郃的後軍,在那個叫王昶的將領指揮下,擺出了圓陣防禦,士卒的組織度和戰力都不弱,一時間還真的無法突破此人組織的防線。
另一方面張溪總覺得,自己似乎是做錯了決策。
仔細想想,如今張郃已經佔據了武功縣,那麼張溪搶佔武功縣,擇機出兵偷襲長安的任務,從一開始就已經失敗了。
接下來張溪要做的,其實就是攔住張郃的軍隊,不讓魏軍威脅到五丈原側翼,給郭淮軍團解圍就可以了。
所以,對張溪來說,其實他根本沒有必要來攔截張郃的後軍,就是放任張郃的後軍進駐武功縣,其實也不是不可以。
即使張郃有了這支援軍,他想要去進攻五丈原,也必須先擊破自己帶來的兩萬大軍,如果做不到的話,張郃即使去了五丈原,也不過是顧頭不顧腚,後路和糧草隨時會被斷,純純的是去找死而已。
這樣的話,張溪其實根本不需要主動出擊,只要在武功縣城下,跟張郃進行一場硬碰硬的戰鬥就可以了.甚至張溪如果不要臉一點,學學某個姓司馬的,據守不出,張郃一點辦法都沒有。
反正以張郃的性格和年紀,大機率是做不出給人送女裝的事兒來.就是真送了,張溪也不是沒有應對策略,繼續學學那個姓司馬的就可以了。
主動權完全在張溪手裡啊。
可如今,張溪卻做出了領兵來阻截張郃後軍的決策。
確實,這個決策一旦完成的話,不僅可以斷絕五丈原的威脅,甚至可以把張郃重新逼回右扶風,如果還有餘力的話,張溪依然還可以去偷襲長安。
但.一旦不成功的話,五丈原也是會遇到危險的。
自己怎麼就做出了這麼不謹慎的決策出來了呢這不符合自己的一貫性格啊?!
如今的戰局發展,就非常明確的驗證了這一點。
是,王昶帶領的後軍,已經被張溪領軍一萬,堵在了武功縣東二十里的地方,他的側翼也有柳隱的三千士卒時刻在威脅著,從常規的角度來看,只要馮習能拖住張郃的接應部隊,張溪這邊努力進攻,那麼王昶帶領的這些後軍,就算不全軍覆沒,也會死傷慘重。
但實際上的情況,卻不是這樣的。
站在張溪的角度,是他和柳隱一起包圍了王昶率領的七千魏軍,但站在王昶的角度,其實也可以看做是王昶率領七千士卒拖住了張溪和柳隱的一萬三千人,就等著張郃從武功縣出來,前後夾擊,一舉破敵了。
一旦張溪不能擋住張郃和王昶的前後夾擊,導致自己的部隊潰敗的話,那接下來是不是還能攔住張郃突襲五丈原,就真的是一個未知數了。
也就是說,張溪明明有一個可以安穩拖住張郃的機會,如今卻選擇了一個收效大,風險也不小的作戰計劃。
兩支部隊,處在互相夾擊的套娃狀態,一個應對不好,後果可是非常嚴重的。
不大勝,則大敗,基本不存在什麼中間狀態。
這要是魏延那個老匹夫做出這樣的決策,倒也情有可原,他的作戰風格本來如此。
但張溪.張溪自己也奇怪,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策出來。
張溪總感覺,自己好像也受到了某種影響,也許是來自劉備的,也許是來自龐統的,又也許是來自諸葛亮的?!
這次的北伐,本來就是一場準備的比較倉促的北伐,軍中糧草儲備都只准備了半年,如今在漢中坐鎮的法正和劉巴,現在最頭疼的事情,就是要從各出調糧,以防備大軍征戰超過半年後,糧草供應不利的局面。
但這次北伐,卻又進行的異常的順利,從九月中旬劉備出兵以來,到現在不過是兩個月,就已經包圍了渭水沿岸的魏軍主力,只要再等上一段時間,等到魏軍主力糧盡崩潰,就可以驅兵直入關中,進攻長安了。
如此準備不足的戰役,卻取得了如此順利的進展.不僅僅是劉備這個君主,連龐統,黃權,甚至諸葛亮等人,都有一種儘快鎖定勝局的迫切。
不然就諸葛亮的性格,能贊成龐統那個偷襲長安的計劃?!
大家的心態,都或多或少的變得有些急躁,而張溪也在不知不覺之間,受到了這些人的影響,做出了這樣的決策來。
但不管怎麼說吧,策略已經做出來了,而且也不是一個失敗的策略,雖然存在風險,但成功後的收益也同樣可期張溪不可能再在這個時候,突然的修改策略。
只是策略有點冒險而已,又不是策略出了什麼問題.小心應對就是了。
思考完畢後的張溪,親自來到前線,找到高翔,同時接過了前軍的指揮權。
倒不是對高翔的指揮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只是二十里路的距離,哪怕馮習拼盡全力,也不可能一直拖住張郃的行軍的速度的。
張郃早晚會到的,差別只在於是兩個時辰後到,還是三個時辰後到。
因此,張溪沒有多少時間來跟王昶磨下去,既然決定要打,那就必須儘快擊潰王昶率領的這支後軍。
高翔的指揮也說不上錯,面對圓陣防禦,就是要全方位的給與敵軍壓力,讓敵軍在壓力之下無法互相聯結,這樣才有突入敵陣,分割包圍敵軍的可能.破圓陣,基本都是這麼做的。
但,現在的問題是,張溪沒有那麼多的時間,也沒有那麼多的軍隊.只能冒個險了。
接過指揮權之後的張溪,下令全軍暫時回撤休整,同時派出使者去聯絡柳隱所部。
面對圓陣的防禦,除了高翔採用的這種比較常規的破陣辦法外,其實還有一種破解辦法.只是這種破解辦法,不僅要求己方計程車卒素質極高,也要求對方計程車卒組織度不夠。
那就是集中一點進攻,吸引圓陣內敵軍士卒的重點防禦後,選擇在其他防禦薄弱區域,以偏師尖刀突入,分割圓陣。
這麼做,不僅要求己方士卒的進攻要給敵軍無法阻擋的壓力,這樣才能讓敵軍士卒集中起來重點防禦,同時還得寄希望於敵軍的組織度不夠,兵力調配不順暢,彼此配合不協調,從而在其他位置露出空檔和破綻。
這種方式,其實並不是適合在現在的戰場上。
如今的漢魏兩軍,戰力不足,組織度不夠的,始終都是漢軍,而不是魏軍.大魏禁軍的含金量,在這個時候,還是比較充足的,不論是個人素質還是組織度,都不是普通郡兵組成的漢軍可以比擬的。
但張溪還是選擇了這種戰法,先讓士兵回撤休整,重新組織起進攻鋒矢陣型,然後派人通知柳隱,讓他自主選擇切入敵陣的時機。
真不是張溪沒有辦法了要賭一把,而是張溪算準了,有一個時刻,哪怕是組織度極高的大魏禁軍,也會不由自主的露出破綻。
那就是——夾擊突圍的時候。
張溪就不信了,當張郃出現在自己身後的時候,王昶還能忍住突圍的誘惑,繼續在原地擺出圓陣據守。
如果是這樣的話,張溪真敢回身先打張郃,畢竟張郃撐死了也只能派出兩千人出來接應。
只要王昶有心突圍,那他就必須配合張郃進行前後夾擊,到了那個時候,王昶肯定無法在讓圓陣繼續保持下去,一定會露出破綻的。
而如今張溪要做的,就是儘可能的給王昶足夠的壓力,不讓王昶能輕鬆的完成陣型轉換,領兵突圍。
因此,重新組織進攻,重點給王昶施壓,就是如今張溪的第一選擇。
重新調整過後,張溪指揮著漢軍繼續發動進攻,這次選擇了重點突破的方式。
而此時的王昶,顯然還沒有意識到張溪到底打算做什麼,只是覺得,這次蜀軍的進攻,打的還不如之前。
王昶敢擺下圓陣防禦,一方面,是相信禁軍的組織度和戰鬥力,另一方面也是沒得選.不擺圓陣,跟蜀軍對攻的話,能不能勝是一回事,縱使能勝,自己的後軍還能剩下多少可戰之士可就是另一回事了。
打仗,沒有不死人的,王昶能做的,就是儘量的降低己方的傷亡率。
因此,王昶選擇擺下圓陣。
圓陣的優點,是在各部軍卒之間可以互相呼應,互相配合,儘量在區域性製造出多對少的局面,這樣防守起來,就會輕鬆很多,傷亡率也會降低很多。
如果蜀軍繼續跟之前那樣,用兵力包圍住自己,四面進攻的話,那自己就得分心指揮,保證各處不被人突破,需要協調指揮的地方可就太多了。
現在還能繼續堅持,但如果蜀軍再多個一萬人,那事情就不好說了。
可如今,蜀軍突然後撤,重新組織起了進攻陣型,不再選擇全面進攻的策略,而是採用重點突破的策略.這玩意兒,真的能有用?!
反正王昶是感覺,真不如一開始的進攻那樣有效果。
畢竟,現在王昶只需要盯著一個方向重點防守,調配兵力就可以了,不像之前那樣,需要縱觀全域性來應對,心裡上的壓力,要小很多。
傳聞中的蜀軍名將張溪.就這個水平?!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