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四章 點兵點將,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管孫權玩的花不花哨吧,但起碼明面上來說,他的做法無可挑剔。
是,交州士燮是比較順從於江東,但他依舊還是一方諸侯啊上次孫權讓他打零陵,他不是從頭到尾都按兵不動麼。
所以啊,士燮的做法,跟我江東有什麼關係?!
劉備雖然明知道雍闓的十萬石軍糧十有八九是孫權提供的,但劉備真的拿孫權沒辦法。
而且現在劉備確實沒工夫,沒精力去跟江東糾纏什麼,現在主要的目的是平叛。
劉備想親征!
但諸葛亮,法正,龐統,張溪全都勸阻了劉備的念頭。
區區南中叛亂,身為漢中王的劉備就要親征,這個說不過去的,太給雍闓這個蠢貨臉面了。
說實話,雍闓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在這個關鍵時刻叛亂,已經是惹了眾怒了。
本來大家都在等著劉備回來,好好商量一下怎麼分配銅礦資源,大家一起發財呢你雍闓這時候造反是什麼意思?!
想要獨吞這筆礦產麼?!
你有那個能力能吞的下去麼?!
不僅僅是成都的世家,巴郡的世家,江陽郡的世家,全都怒了。
吃獨食可是要被人群毆的。
現在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跟劉備怎麼討論分配礦產資源的問題,是怎麼把雍闓這個混蛋滅掉,重新奪回屬於大家的礦產資源的問題。
這個時候的成都,沒有一個敢為雍闓和孟獲說話的人,誰說話,就代表著誰不想要銅礦的收益。
所以啊,劉備說我要平叛,益州世家說,行。
劉備說我糧草不夠,益州世家說,沒問題,我們有。
劉備說我缺乏士兵,益州世家說,沒問題,我們可以讓家丁參軍。
劉備說我缺乏軍械,益州世家說呃,這個還是請漢中王自己想辦法好了,我們也沒有。
得虧世家們反應快啊,這要是敢說有,那劉備首先要做的就是肅清成都內部的一部分世家了。
糧草有了,士兵也有了,軍械.軍械劉備根本不缺。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是人,是領軍的將領了。
庲降都督鄧方被殺,但好在繼任的庲降都督就在成都,現在直接任命上任,領兵出戰就可以了。
張溪就這麼快速的走馬上任,開始聚集軍隊,等到操練成熟後,就可以出發了。
但一個人領兵出征,顯然不行,張溪根本指揮不過來,還需要輔助的將領們。
對於這點,劉備很大方的對張溪表示,讓他隨便挑,除了關鍵位置不能動的人外,其他劉備都可以答應。
當然,張溪也不會腦殘到讓二爺從荊州領兵來助戰張溪選的,還都是比較低階別的將領。
首先,是益州別駕從事李恢。
張溪的理由是,李恢是建寧郡人,熟悉地理和風土人情,這次平叛,必須要有本地人作為嚮導。
其實呢,是因為李恢是建寧李氏的家主,李家在建寧也是一大姓,勢力不遜於孟家和雍家。
現在孟家和雍家反了,唯一還站在劉備這邊的建寧李家,張溪肯定是要抓住的,不能把李恢也逼到對面去。
當然,以李恢的聰明才智,也不會選擇這麼幹就是了。
其次,是樊城守將張嶷。
這個沒有理由,就是張溪的老部下,用的順手。
第三,是漢昌長馬忠。
這個人.劉備倒是有印象,是個不錯的人才,但劉備很好奇,張溪是怎麼知道這個人的?!
第四,是涪陵令張翼。
嘛,這個沒法解釋了.張溪總不能說,我就是在湊歷任庲降都督吧。
第五,是牙門將王平。
這個人.好吧,這個人連劉備都沒印象了。
還是龐統提醒了劉備一下,劉備才想起來,是在漢中之戰跟曹操對峙的時候,帶兵來投的一個賨人將領,自己收下後,給了個牙門將的位置,後來自己也給忘了。
張溪算來算去,好像將軍是夠了,但還缺個管後勤的.張溪屁顛屁顛的跑去問諸葛亮,說你手下的愛將馬謖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諸葛亮很奇怪,什麼時候馬謖就成了他的愛將了?!
而且你要管後勤的,我這邊有個更好的人選楊儀,他才是這方面的專家。
但張溪不要.選楊儀還不如選馬謖呢。
諸葛亮無奈,但還是把馬謖給叫來了。
馬謖今年都二十九歲了,一直在諸葛亮手下當差,現在位居成都令。
雖然吧,馬謖平時好論軍計,但一直沒有實踐的機會,一直是個文官而已,突然的有了從軍出征的機會,馬謖想都不想的就答應了。
畢竟這時候的馬謖,還不是丞相府參軍,還沒有得到諸葛亮的器重,只是因為諸葛亮跟馬良關係好,所以諸葛亮偶爾會照顧一下馬謖而已。
諸葛亮這個人大家都知道,大公無私到了極點,他所謂的照顧其實也有限,了不得就是關心一下馬謖的生活起居,在官場上,馬謖現在依然還只是成都令,就能看得出來了。
更何況,劉備其實不喜歡馬謖,因為馬謖總喜歡說一些軍陣上的事情,這跟他成都令的位置非常的不符合。
劉備很討厭那種在其位不謀其政的人,你當個成都令就好好的處理政務,沒事兒總跟人談論軍陣的事兒幹嘛?!
所以劉備對馬謖的感官也不好,自然也不會有人來替他說話,獲得提拔晉升。
現在張溪把馬謖要了過去,雖然只是負責軍中糧草排程,但對馬謖來說也算是從軍了,而馬謖一直以來的夢想,也從來不是當一個文官。
因此,馬謖其實對張溪的提拔,還是很感激的。
而張溪嘛張溪其實覺得馬謖挺冤枉的。
冤枉就冤枉在,馬謖守街亭,真的是馬謖第一次上戰場。
是的,歷史上的馬謖,並沒有隨著諸葛亮南征平定南中叛亂,他在守街亭前,沒有任何從軍記錄,只有跟諸葛亮嘴炮討論軍事,卻從來沒有實操過。
諸葛亮本來就不應該派這麼一個人,擔當守衛街亭這麼重要的任務的。
而且馬謖的死,其實歷史上的記載也是很模糊的。
他的罪名,是“違亮節度,舉動失宜”。
但在軍中,違反主帥的佈置,並不是什麼大錯,在亂世這種情況太多了。
即使因為違反主帥佈置而造成重大失敗,雖然會被追責,但也不一定是死罪。
而且馬謖的死,其實史書記載是有矛盾的地方的。
一種說法是在漢中被諸葛亮明正典刑,殺了謝罪,另一種說法是在“獄中物故”。
“物故”,在這個時代是指獄中因為一些原因,比如說生急病啊,或者是其他的一些原因死掉的,如果馬謖是真的被諸葛亮明正典刑殺掉的話,那不應該用“物故”這個詞。
而要命的是,這兩種完全不同的說辭,全都是出自《三國志》,全都是陳壽寫的。
明正典刑的說法,來自《諸葛亮傳》,而“下獄物故”的說法,來自《馬謖傳》。
再加上一些陳震對馬謖逃亡知情不報,被諸葛亮免官的說法,這就很容易讓人引起一些遐想.陳壽是不是在有意隱晦的說些什麼。
上輩子的張溪吧,大概看過這麼一篇文章分析馬謖的死因。
其實馬謖雖然失了街亭,但不太可能臨陣脫逃的。
因為陳震是知道馬謖逃亡的訊息,並且知情不報幫馬謖遮掩。
如果馬謖真的是臨陣脫逃,那全軍都知道了,陳震想隱瞞也隱瞞不了。
所以大概是馬謖確實逃回了漢中,被諸葛亮下獄了,但馬謖大概覺得,就他這個罪名,也不至於死,最多免官流放嘛。
但誰知道,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主動上表領罪承擔責任,自貶三級這麼一來,馬謖的罪責就大了去了。
大概是陳震知道諸葛亮要殺馬謖謝罪,不忍心老朋友馬良的弟弟被殺,所以陳震趕緊的通知了馬謖,馬謖因此越獄逃亡,但沒成功,最後被抓回來了。
這就很尷尬了。
馬謖如果逃亡,他肯定不可能逃去成都,離的江東又太遠,哥哥馬良又是死在江東手裡的,所以馬謖大概也不可能逃去江東剩下能去哪兒,也就很明顯了。
可問題是,當時曹丕已經稱帝了,也就是說,馬謖這個逃亡,在季漢看來,就是叛國。
馬謖可是諸葛亮的心腹啊。
諸葛亮即使要殺馬謖謝罪,但也不想讓馬謖是以叛國罪被公開誅殺,這樣不僅是諸葛亮不體面,季漢也會很沒面子的。
所以就直接在獄中殺死了馬謖。
這才導致了馬謖在《諸葛亮傳》裡是因為失街亭,被明正典刑殺死的,在《馬謖傳》裡卻是“物故”的說法,一方面,陳壽在幫諸葛亮和季漢遮醜,另一方面,也是隱晦的寫出了事實。
當然,這也只是一家之言而已。
反正馬謖這個人吧,身上還是有著不小的謎團的,再加上他之所以要有這麼模糊的死法,全都是因為諸葛亮讓一個完全沒有領兵經驗的人去守街亭.反正張溪是真的想不通,那時候諸葛亮是怎麼想的。
哪怕魏延,吳懿都要攻略隴西走不開,你也可以讓高翔去守街亭,把馬謖放在稍微後方一點的略陽啊.高翔能力不差的,真的。
就街亭那個地方,就是個死守拖時間的死地,你讓一個完全沒有戰陣經驗的人去守這麼一個地方,那不是兒戲麼?!
所以啊,張溪覺得吧,先帶著馬謖,去南中歷練一陣子,知道一下戰陣不是靠嘴說的,這樣說不定將來能讓這個傻小子有點不一樣的命運。
當然,萬一哪天諸葛亮還是要北伐出祁山,除非張溪不在,否則張溪絕對不會同意讓馬謖去守街亭的。
總之吧.能幫一個是一個吧,全看這小子能不能撐的住。
戰爭,可真的不是兒戲。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