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一章 楊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東一西兩場大戰後,建安十九年就差不多要走到盡頭了。
八月擊退夏侯淵之後,張溪率軍回到郡治魚復,開始組織秋收工作和徵糧工作。
夏侯淵雖然在巴東郡西北跟張溪打了一仗,但並沒有影響到其他縣的生產,所以今年巴東郡的糧食產量,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
最重要的是,東三郡的申家兄弟也沒有南下乘火打劫,寶源山的鹽泉也沒有受到多少影響,依然在不停的產出食鹽。
鹽這個東西,在古代就是硬通貨,所以張溪治理巴東郡的第一年,政績倒還不錯。
臨近年底的時候,諸葛亮還專門派了人過來,對張溪的工作進行了嘉獎和肯定。
諸葛亮是真的很忙,忙著整理成都內外的各種事情,不僅要安排恢復農業生產,興修水利,還需要跟成都的世家豪族們鬥智鬥勇,壓制他們的各種不合理訴求。
因此嘛,諸葛亮是不可能抽出時間來,對各郡挨個巡視,視察功績的,只能是派人前來表達肯定,給與獎賞。
像張溪這樣的自己人,諸葛亮更加不會多麼的隆重,畢竟自家人有什麼訴求直接說就行,沒必要搞的太正式。
因此,諸葛亮只是派了一個書佐來給張溪傳遞文書,派發獎勵就可以了。
張溪倒是也不在意諸葛亮的做法,但對於諸葛亮派來的這個人,張溪多少有些意見。
來的人,叫楊儀,字威公。
對,就是那個有才無德的楊儀。
楊儀是襄陽人,本來是在曹操那邊打工的。
但楊儀覺得曹操這人不是個好老闆,所以他直接跳槽,去南郡投奔了關羽。
而關羽跟楊儀聊了一下,覺得這個人確實有能力,所以就推薦給了劉備,讓劉備來選擇任命。
劉備跟楊儀聊過後,也覺得這個人有才華,尤其在內政方面說的是頭頭是道,言辭清晰,邏輯嚴謹,因此就讓他跟著諸葛亮,幫忙打下手,順便積累一下經驗,將來好給他安排位置晉升。
諸葛亮試用了一下楊儀,也覺得這個人確實能力出眾,在後勤方面的排程規劃,能幫他分擔不少的差事。
所以嘛,諸葛亮有心提拔一下楊儀,這次快要年底了,就讓楊儀到張溪那邊去,送年終獎和文書。
諸葛亮的本意,是讓楊儀在張溪等自家人面前露個臉,展現一下才能,這樣將來提拔後,大家能互相能有個好印象。
本質上是為了楊儀的前途考慮。
但張溪不喜歡楊儀,所以就沒給楊儀好臉色看。
魏延這個人吧,是脾氣不好,情商低,不會跟人相處,這個張溪也很不喜歡。
但楊儀這個人吧,自視太高,雖然有才能,卻不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而且得志便猖狂,失意就怨懟,比起魏延都不如。
人家魏延跟楊儀爭權,失敗了也沒說往魏國去,而是跑回成都,試圖找劉禪平反,連陳壽都認為魏延是沒有反心的。
可楊儀倒好,因為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是蔣琬不是他,就對費禕口出狂言,說早知道現在這樣,當初諸葛亮死的時候就應該帶領大軍投魏去特麼的。
諸葛亮這一生,確實不會看人,倒不僅僅是錯用了馬謖,還有就是姑息了這個楊儀。
因此,張溪一知道來送文書的人叫楊儀,頓時理都沒理他,把人往館驛一丟,該幹嘛幹嘛去。
楊儀也是一陣莫名其妙.難道自己什麼時候得罪了這位張郡守,自己卻不知道?!
但現在的楊儀,跟張溪之間的地位差距實在太大,楊儀也不敢對張溪齜牙,只能忍了這一肚子氣,等到張溪的公文回函寫好了,送回成都去。
當然,回成都後,楊儀小心眼發作,在諸葛亮看回函的時候,暗搓搓的在諸葛亮面前告狀訴苦,說自己這次去巴東郡,張溪不僅不給他面子,而且天天不務正業,就躲在太守府後院跟妻妾玩樂,完全不理政務。
楊儀很清楚,不管是劉備還是諸葛亮,對不理政務這種事兒的容忍度,近乎為零。
但這次,楊儀失算了,諸葛亮根本沒有聽到楊儀說了些什麼。
諸葛亮這會兒正在盯著張溪的回函發呆。
因為,張溪的回函,不是絹帛,而是一張紙。
一張依然還有些泛黃,但已經能清晰書寫文字,並且還算光滑柔軟的紙。
楊儀說什麼根本不重要,這張紙,才是最大的問題。
諸葛亮死死的盯著眼前的紙,再仔細檢視紙上的字,以及張溪在紙上提出的事情.思慮再三後,諸葛亮直接甩下楊儀,直奔劉備的府邸。
這個張元長,真就不能歇,一歇下來就搞事兒。
而且每次都是大事。
這張紙,問題大了去了。
諸葛亮必須找劉備,把這裡面的事情說清楚,不好好安排的話,事情的後果可能會很糟糕。
諸葛亮火急火燎的去找劉備了,而張溪呢,也找來了主簿楊汰,說有好東西個楊汰鑑賞。
楊汰心說這位郡守大人是得了什麼好寶貝了,還是藉著獎賞的名義,跟自己商討魚鱗圖冊的事兒但不管是哪個吧,上官邀請,楊汰還不能不去。
然後楊汰就看到了紙。
放在張溪書房的案几上,一疊厚厚的紙張。
楊汰不是沒見過紙張,但問題是,楊汰沒見過這麼多.這年頭的紙張超級貴的,一疊紙,都夠買一個小院子了。
難道郡守大人是要跟我這個世家子炫富不成?!
不能啊,郡守又不是缺心眼
楊汰一開始沒有理解張溪的用意,而張溪也沒有明說,而是邀請楊汰嘗試在紙上寫字。
有人欣賞你的筆墨,讓你題字,這個人還是你的上官.楊汰這麼聰明的人,會拒絕麼?!
當然是欣然同意了啊。
可等楊汰拿起墨塊研墨的時候卻發現,這個墨塊,可不簡單。
這是松煙墨。
松煙墨是最近剛出不久的墨種,因為著字清晰不散而出名,是現在的高階墨。
郡守家居然這麼有錢,居然還能用得起松煙墨?!
再然後,楊汰就發現,這個紙好像有點不一樣。
不是市面上千金難求的宮廷紙,也不是近年來聲名鵲起卻千金難求的左伯紙,而是一種略微泛黃的新紙。
這下楊汰這個字寫不下去了,趕緊的抬頭,看向張溪,問道,“敢問郡守,此紙,從何而來?!”
張溪則笑笑,說道,“季儒且休問,先試試此紙此墨,書寫可順暢。”
楊汰不傻,真的,他非常的聰明。
張溪一說“試試”兩個字,楊汰就知道,這些紙張和松煙墨,都是新的。
如果是舊來有的,肯定不能說試試。
可如果是新的
“郡守懂製紙制墨之法?!”楊汰大驚失色,趕緊問道。
楊汰是世家子弟,更是一名讀書人,對紙墨筆硯這類的事情,有著天生的敏銳感。
這年頭不是沒有紙,只是好紙張難得,更貴,所以一直沒能普及。
如果郡守這個紙張能用來書寫,而且就衝這一放就一疊的量,估計也貴不到哪兒去.這會是文壇的一大盛事啊。
當然,首先是要這個紙張能書寫才行。
楊汰穩定了心神,讓自己提筆的手不再哆嗦,然後努力的在紙張上寫下一個字。
嗯,用墨飽滿,行筆流暢無滯澀感,紙張吸水性也很好,更沒有散化的現象.這個紙,能用。
就是黃了點,不夠白,影響感官。
不過這已經夠了。
楊汰放下筆,轉身對張溪鞠躬行禮,說道,“汰代天下士子,謝過郡守制紙之恩。”
雖然紙張不是第一次出現了,紙張的功勞大頭,到底要歸功於蔡倫,但.蔡倫是個宦官。
東漢年間,世家大族和讀書人對宦官的觀感可不好。
所以嘛,如果有人能造出更好的紙,那麼世家大族真不惜把這人給抬上去,取代蔡倫的地位。
楊汰的心態,其實也一樣,所以才會對張溪鞠躬行禮。
張溪不懂這裡面的道道,還在想這個楊汰幹嘛要這麼鄭重.緊接著楊汰就繼續提問了。
“此紙,製造成本幾何?!”
張溪想了一下,回答道,“一張不過數錢。”
本來就是一些竹子和草莖,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好不好,還是實驗室研究成本,如果大面積鋪開生產,成本還能降下來。
但現在的張溪也知道一點概念了,沒直接把原材料內容給洩露出來。
楊汰倒也沒有追問,畢竟這種技術,換成他也不會告訴任何人,能知道成本已經算是意外之喜了。
當然,楊汰更加意外的是這個紙張造價的低廉。
這麼說吧,哪怕張溪加價十倍出售,寒門子弟都用的起,簡直是天下讀書人的福音。
但楊汰畢竟是楊汰,他現在的腦子,已經不是在考慮是不是福音的問題了,他現在考慮的,是如何用這個紙張,為自己的家族謀福利的問題了。
因此,楊汰再次對張溪行禮,然後問道,“不知郡守可願出售此技,汰願出千金求購,還望郡守不要吝惜。”
千金嘛,也就是一千枚五銖錢,一貫錢而已。
楊汰當然不會只花一貫錢就想收購造紙技術,這就是一個說辭,具體的條件,可以私下裡開,表面上嘛,讀書人都要面子的。
張溪卻擺擺手,說道,“非是溪吝嗇,實在是此物有大用。季儒,我欲以此物替代絹帛,繪製魚鱗圖冊。如此,不僅攜帶輕便,亦能隨時錄記,裝訂成冊,豈不方便?!”
楊汰愣了,傻傻的看著張溪這人,認真的?!
這麼便宜又好用的紙張,應該是第一時間用來抄錄典籍啊,伱怎麼就惦記著你那個魚鱗圖冊?!
當然,這麼做倒不是不行,關鍵是.總感覺有些本末倒置啊。
楊汰想了好久,才勉強的對張溪說道,“魚鱗圖冊之事不急.郡守,還請郡守賜汰一些紙張,僅憑此物,汰有把握說服巴東郡世家大族,全力配合郡守繪製魚鱗圖冊之事。”
嗯?!
還能有這個好事兒?!
張溪不知道楊汰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既然人家這麼說了,張溪一揮手,讓楊汰把案几上的紙張都給帶走了。
而楊汰也不含糊,把所有的紙張塞到自己的懷裡,然後跟張溪匆匆行禮告別。
出了太守府,楊汰一路狂奔,直奔回家,跟家中長輩商議大事。
楊家崛起的時代,來臨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