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六章 好事連連,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綿竹關是成都前最後的一道雄關,也是一道純粹的軍事要塞。
這地方,如果堅守不出的話,即使有十萬人馬,也別想輕易能透過關卡所以張溪真的很不理解,諸葛瞻是怎麼想到要出關去野戰的。
這又不是城池,被圍了會糧盡。
綿竹關四周都是山,中間就一道關隘擋住了大路,從兩側根本翻不過去,做不到前後夾擊,而綿竹關背後還有成都支撐糧草,怎麼就不能死守了呢。
面對這麼一座雄關,別說張溪,就是劉備,龐統,法正三人,也都非常的頭疼。
真的,張溪這會兒都想把魏延拎出來,讓他好好看看,這是不是一萬人的部隊能攻下的關隘。
但想想還是算了,反正那老匹夫就算明知道錯了,也不會認錯的。
就那個德行。
而對於這座關隘,其實張溪等人也不是沒有想過辦法。
之前張任當道下寨,準備打第二次野戰的時候,張溪也建議過,可以從側翼迂迴繞道,守在綿竹關附近,等到張任軍敗退的時候,順著敗兵衝擊關隘城門,說不定能偷襲得手。
劉備覺得很有道理,龐統也贊同這麼做,所以劉備派遣輔匡帶領一支精銳部隊,想辦法先繞到張任身後埋伏,然後等張任敗退了,伺機偷襲綿竹關。
至於明明是張溪提的主意,為什麼張溪自己不領兵去.萬一這地方有個地名叫“落溪坡”的,咋辦?!
對手可是張任!!!
好在事實證明,張溪想的太多了。
甚至可以說,劉備也沒有想到,張任指揮計程車兵這麼不經打,一交戰就後退,一退就變成潰敗.輔匡率領的迂迴部隊,硬是沒有張任的潰兵們跑的快,等輔匡繞道抵達綿竹關的時候,吳懿已經先一步入關,關閉城門,就地組織防守了。
而很快的,劉備率領追兵,也到了綿竹關下。
輔匡也是倒黴,但凡張任多堅持個兩天,說不定輔匡就能率兵立下大功了。
可張任這會兒,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這兩場仗,敗的太窩囊了。
真不是他不會指揮,實在是他的指揮根本沒人聽。
第一場仗還好,多少有些聽軍令的,但戰力不夠,輸了也沒辦法。
最憋屈的是第二場仗,自己剛剛排好陣勢,敵人還沒進攻呢,自己這邊計程車卒就開始先跑了。
那架勢,典型的就是不求跑的過敵人,只求跑的過隊友唄。
作為將軍,這兩場仗,張任的指揮能力是完全沒有發揮出來。
但同樣,作為主將,他也需要為這兩場敗仗負責。
不然怎麼辦,吳懿都說了,早點退回綿竹關固守就好,是他非要浪的跟劉備軍野戰的。
這事兒,往劉璋那兒一捅,就算劉璋再護著他,也不可能一點懲罰都沒有的。
再加上.自從退回綿竹關之後,吳懿就一直對張任冷嘲熱諷的。
一方面,吳懿是東州人,張任是益州人,還是劉璋的心腹,兩人本來就互相看不順眼。
另一方面,吳懿真不覺得自己比張任差,但這些年卻一直被張任壓制,心裡沒氣,那是不可能的。
現在,如果不是吳懿先一步佔據綿竹關,恐怕現在綿竹關都丟了,張任哪裡還有機會活著站在自己面前。
所以嘛嗯,張任很憋屈,非常的憋屈。
而更讓張任憋屈的,是劉璋接下來的作為。
劉璋派來了援軍,援軍主帥叫李嚴,副手叫費觀,都是東州人。
劉璋派這兩人來,不僅僅是帶來了三萬援軍,更是由李嚴接替了張任的主將位置的。
至於張任,劉璋沒做出什麼處罰,只是剝奪了他主將的位置而已,依然還是讓他在綿竹關效力。
畢竟是自己的心腹嘛。
這年頭,在益州培養一個心腹不容易,吳懿和李嚴都是東州人,帶來的援兵士卒們又都是益州世家湊出來的,如果沒有一個自己的心腹看著這些士兵,天知道他們能弄出什麼後果來。
然後吧.李嚴和吳懿就一起投降劉備了。
順帶還附贈了一座雄關和三萬多士兵。
真的,劉備沒想到還有這樣的好事兒,張溪也沒有想到,但法正想到了。
李嚴,法正,孟達,三個人是至交好友。
其中孟達算是三個人中最受劉璋重用的,是一個實權的校尉,能統領數千人的軍隊,李嚴次之,好歹也是成都令,相當於首都市市長。
就法正,等了好幾年才等來一個普通縣令的官職,沒幹幾年就被劉璋掛了起來,安排了一個軍議校尉的閒職,沒事兒安排出個差什麼的。
這三個人,其實都是私下對劉璋很不滿的,同時也是私下一起商量好了,要投奔劉備的。
而偏巧這個時候,劉備軍在涪城大敗張任率領的益州兵,訊息傳到成都,劉璋大為驚慌張任都打不過,那還有誰能打的過劉備?!
這時候的成都城裡,也不全是一群二五仔。
其實這時候,成都內的世家豪強很多都是站在劉璋這邊的,他們也願意支援劉璋繼續攻打劉備,守衛成都。
比如鄭度,就曾經建議劉璋,對劉備實施堅壁清野,不讓劉備軍以戰養戰,這樣就憑葭萌關的微弱補給,劉備撐不了太久。
但劉璋沒聽他的。
這事兒,劉璋雖然說的很好聽,說“吾聞拒敵以安民,未聞動民以避敵也。”,但法正聽說這事兒後,給的評價是“終不能用”。
注意哦,是“不能用”,而不是“不忍用”。
劉備都已經打到成都附近了,這附近都是益州豪強的地盤,鄭度這個計策,雖然說是用來阻止劉備獲得給養的,但一旦堅壁清野,“清”的可都是在成都城裡的益州世家豪強的“野”。
劉璋是水平差了點,但他不傻的,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還得罪益州本土世家的。
而鄭度的下場,也很能說明問題——罷黜。
如果只是獻計不納,劉璋有必要罷黜鄭度麼?!
很顯然,是鄭度的計策犯了眾怒,劉璋必須罷黜鄭度,安定益州世家豪強的心,這樣益州世家豪強才能跟他站在一邊。
而益州豪強,比起那個天下英雄的劉備,顯然也更喜歡這樣的劉璋。
畢竟劉璋還算好控制,劉璋在,他們這些益州世家豪強才能無視法度,橫行不法。
一旦換了劉備,天知道這位會怎麼對待益州豪強們的利益呢,這是一種不確定性。
再一個,劉璋現在也不是沒有希望,只要能爭取到足夠的時間,等到其他各州郡的軍隊一到,劉備根本不可能攻破成都的。
因此,這些世家們又湊了三萬軍隊出來,支援劉璋抵抗劉備。
但劉璋好死不死的,偏偏讓李嚴這個成都令以代護軍的身份領兵,去支援綿竹。
好麼,李嚴正愁不知道該怎麼投奔劉備呢,劉璋就非常貼心的幫他把晉身之資都給準備好了。
所以,一到綿竹關,掌握了實權的李嚴,就私下鼓動同為東州人的吳懿一起,連人馬帶關隘,一起投降了劉備。
他們對張任倒也算講究,投降前沒忘了通知這個傢伙趕緊跑。
反正張任無兵無將的,也翻不出浪花來,通知他跑路,也算是同僚一場的情誼了。
因此,張任無奈,隻身一人,回到了成都。
然後就被劉璋好一頓臭罵,把所有戰敗的責任都扣到了張任的頭上,最後把他閒置了起來。
到底是自己的心腹嘛,殺是不捨得殺的。
只是劉璋這麼一搞,頓時就讓成都城內,人心惶惶了起來。
本來嘛,好不容易湊了三萬部隊出來,連個水花都沒看到,就讓人連關帶人的送給了劉備。
現在明明有個背鍋俠,結果你劉璋因為是自己人,所以不殺。
戰敗了不殺,失地了不殺,損兵折將了不殺那是不是投降了也不殺啊?!
再仔細想想,好像自己也沒必要非跟劉備拼命啊。
是,劉璋好控制一些,但劉備來了,自己不一樣還是世家,難道劉備還能不靠世家就治理地方不成。
這麼一來,很多成都城內的世家們,都紛紛開始動搖了。
如果能保住劉璋當然是最好,但如果真的沒希望,那也沒有必要死抱著劉璋一顆樹等死嘛。
別說這些世家們,就是劉璋本人,也開始動搖了。
實在不行,要不就投降了吧。
畢竟劉備是自己同宗,而且又有仁義之名傳播於世。
攻取益州這事兒,劉備本身就不佔理,如果自己主動投降,劉備應該不會往死裡逼自己的吧?!
劉璋這會兒真的有了這樣的心思的,但有一個人不同意。
那就是他的兒子,劉循。
劉循是個頭鐵的人,他不想就這麼等死,也不想把一家人的希望,都寄託在劉備的仁慈上面。
因此,劉循竭力勸阻了劉璋要投降的想法,並且帶著自己招募來的幾千士兵,請求父親同意他親自去守衛雒城。
雒城,是成都前面的最後一道防線了,一旦攻破雒城,那麼成都就只能依靠高大的城牆自守了。
劉璋也拿自己的兒子沒辦法,而且兒子都沒投呢,他這個當父親的,怎麼能投降呢。
——這裡不點名批評阿斗,真的連劉璋都不如。
所以,劉璋給劉循湊足了一萬計程車卒,親自送劉循出征,前往駐守雒城。
而這個時候,本來應該在家閉門反省的張任,突然造訪了劉循,並且在劉循面前跪地哀求,帶他一起出徵。
不求為將,只為一馬伕也可以。
劉循本來是看不起張任的。
張任平日一直是深受自己父親的信重,以往一直是加官進爵,從來沒有虧待過他。
但是張任兩戰丟了五萬人馬,作為劉璋心腹,愣是連個葭萌關都沒有看住,如果不是人家放他一馬,他現在已經被綁著去見劉備了。
這個人,忠心是有的,但劉循認為,張任的能力嚴重的被高估了。
所以,劉循看不起張任,但現在張任近乎哀求的跪求自己,讓自己帶著他出徵.劉循總是人,實在看不得老將軍這麼一副模樣。
所以,劉循對張任說道,“將軍此番上陣,切不可辜負了一世英名。”
這是劉循給張任的最後一次機會,但張任同樣也明白劉循話裡的意思。
這場戰鬥,劉循不需要張任幫忙守城,他只是給張任一個機會,一個證明自己還算是忠臣的機會。
而張任,同樣也只是要這麼一個機會。
因此,在劉循的率領下,一萬人整軍出發,前往雒城。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