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風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奇怪的舌戰群儒,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黑風洞,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察覺到不對勁之後,張溪開始仔細觀察這場文會中眾人的表現了。
虞翻,虞仲翔,會稽郡人士這是江東士族。
因此虞翻是認真的詢問了劉備面對曹操都沒有勝算,憑什麼認為江東和江夏聯盟了就能對抗曹操。
步騭,步子山,臨淮郡淮陰縣人士.這是淮泗集團的人。
因此步騭質問的是諸葛亮,是不是要仿效蘇秦張儀遊說江東,這是針對諸葛亮的,壓根跟劉備無關。
薛綜,薛敬文,沛郡人士.這個,這個是豬隊友,淮泗集團都不想認可這是自己人。
上來就說什麼漢祚將終,曹操將代漢自立什麼,不管是江東世家還是淮泗集團,都是一臉嫌棄的看著這貨。
有些話,自己私下說說,跟朋友討論一下都沒問題,但現在這種正式的場合,大家還都領著大漢的俸祿呢,曹操都強調說自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呢,這貨上來就說什麼漢祚將終,這不是忘恩負義是什麼。
難怪被諸葛亮罵了一頓,話都不敢說了。
至於陸績,陸公紀,吳郡吳縣人,江東四大世家陸家現在的家主。
但這貨的水平顯然跟他的族侄不在同一個檔次,居然拿血緣關係說事兒,試圖證明劉備的合法性不如曹操,結果被諸葛亮給噴了一頓,要不是看在他有“懷橘獻母”的美名,估計下場好不到哪兒去。
最後登場的嚴畯嚴曼才,程秉程德樞.這兩位都是天下名士,不太好說是哪一撥的人,但這兩位問的問題就更離譜,嚴畯問諸葛亮是研究什麼前人著作的,程秉質疑諸葛亮的學問不精,從而引出了諸葛亮的“君子儒”和“小人儒”之論,懟的江東人人不敢復言。
可這倆的問題,壓根跟劉備沒有半毛錢關係,根本就是在質疑諸葛亮學業不精而已。
整場舌戰看下來,張溪突然間的發現,只有江東世家的代表是在認真的質疑劉備的用意,而淮泗集團這幫人,分明就是來攪和的,全力質疑諸葛亮,就算質疑贏了,跟劉備也沒有半毛錢關係。
所以.這場文會的目的到底是為了破壞孫劉聯盟,還是為了質疑諸葛亮的才能?!
張昭,張子布,這個人,到底是持的什麼立場?!
最搞笑的是,這場文會沒有黃蓋跑進來攪局,但江東張家家主張溫和顧家家主顧雍還打算說點什麼來質疑一下呢,張昭立刻急不可耐的宣佈文會結束,說是怕傷了大家和氣啥的.張溪怎麼看都覺得這是張昭在試圖堵嘴,堵住江東世家代表繼續發問的機會。
這場文會,最後成就了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美名,對江東沒有任何好處。
這個張溪就真的不能理解了,回到館驛後,把自己的疑惑拿出來跟諸葛亮一起分析。
而諸葛亮其實也注意到這點,但當時他要忙著嘴炮,縱然覺得有哪裡不對勁,一時間真沒想那麼多。
回來跟張溪一合計,發現張溪也察覺到了這裡面有貓膩,那麼就不是自己一個人的錯覺了。
至於張昭的立場.魯肅曾經說過,張昭不止一次勸過孫權,不如暫時投降曹操以避鋒芒。
諸葛亮仔細想了好久,突然的恍然大悟了。
“張子布乃孫策託孤重臣,當不至於勸主真降其欲降,恐亦為權宜之計爾。”諸葛亮想了一會兒,對張昭的立場下了判斷。
諸葛亮的意思是,張昭雖然也主張投降,但他跟江東世家的真投降不一樣,他應該是想勸孫權假投降,暫避曹軍鋒芒。
張溪覺得有點不可思議張昭誒,著名帶投大哥,法國謀士誒。
這樣的人居然不是真心要投降?!
面對張溪提出的質疑,諸葛亮只是微微一笑,然後就跟張溪講述了一件關於張昭的往事。
據說孫策臨死前,為了家業安穩繼承的原因,選擇了自己的弟弟孫權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但當時孫權也才十幾歲,孫策放心不下,所以叮囑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
是的,只有這句話,沒有後半句的“外事不決問周瑜”,當時孫策跟前只有張昭,周瑜還在外面領兵,孫策的託孤物件只有張昭一個人。
但孫策接下來倒是當著孫權的面,對張昭說了另一句話:“若仲謀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正復不克捷,緩步西歸,亦無所慮。”
那意思是如果孫權不行,那你張昭就直接取代他的位置吧,實在不行,咱們回淮泗老家,也不是不能過日子。
張溪當時聽了,人都傻了.這話很熟悉有沒有啊,諸葛丞相?!
現在的諸葛亮當然不是後來的諸葛丞相,他肯定不會覺得這句話有什麼熟悉的地方,相反,他只是認為,張昭受孫氏託孤之重,不可能真的勸孫權投降曹操的。
所以,按照諸葛亮的理解,這裡張昭的投降,跟江東世家的投降,是不一樣的。
江東世家要投降曹操,那是真的投降,就像魯肅說的那樣,他們投降了,將來官位也不會低於州郡,跟現在的生活沒什麼區別。
但張昭勸孫權投降,是要孫權相仿一下遼東公孫度,表面上投降,等曹操大軍回到許都後,江東不一樣還是孫權說了算。
這兩者投降的目的是不同的,所以張昭雖然算是“投降派”,但他也不想讓江東世家們的投降派得逞,因此這次文會,對張昭來說,也是一個打壓江東世家“真.投降派”的機會。
張溪聽得,腦仁有點痛。
這個江東,未免事情也太多,太複雜了吧?!
一個投降派裡還得分個兩派,這要是主戰派也這樣的話.也虧孫權這個江東之主撐得下去哈。
但在諸葛亮看來,這倒是個好訊息,這證明了,張昭其實是可以爭取的。
張昭不是要真的投降,他建議假投降也是誤判了形勢,被曹操的所謂“八十萬”大軍,以及這些年曹操連戰連捷的戰績給嚇到了。
只要孫權堅定了抗曹,那麼張昭這邊就不會存在拖後腿使絆子的可能。
一旦江東文臣第一人都不再抗拒抗曹了,那麼剩下的事情,就是說服江東武將第一人了。
而江東武將第一人,這會兒正在從鄱陽趕回柴桑的路上。
周瑜去鄱陽,還真的是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演義裡說周瑜是被孫權派去鄱陽湖訓練水軍,但這就很扯淡。
放著長江不練水軍,在湖裡練什麼水軍?!
其實周瑜去鄱陽,是為了鎮壓一場可能發生,但最終沒有發生的動亂。
孫權有個堂兄叫孫賁,是豫章郡太守,他的女兒則嫁給了曹操的兒子曹彰。
當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曾經聯絡孫賁,許給他徵虜將軍的職位.這時的孫權也只是討虜將軍,會稽太守而已。
孫賁不穩,孫權當然很擔心,自家兄弟要是先投降了,還怎麼說服江東世家們出兵抗曹,這仗也就不用打了。
所以他急命周瑜屯兵鄱陽威懾孫賁,然後派朱治前往豫章勸說孫賁,自己則坐鎮柴桑以防萬一。
孫賁最後到底沒有選擇投降曹操,因此孫權這才可以急調周瑜來柴桑議事。
不過周瑜趕過來到底要些時間,這中間,孫權私下裡召見了一次諸葛亮,跟諸葛亮商談了一下關於曹軍的事情,重點是瞭解曹操的真實兵力和戰力。
諸葛亮見了孫權,還是那一套,算賬。
先是正面的介紹了一下曹軍的戰力和戰績,指出光靠江東一方,恐怕很難阻擋曹軍的南下,建議孫權早做決斷,如果能打就打,不能打早點投降為好。
孫權一聽就不樂意了,反過來就問為啥劉備不投降,諸葛亮則回答,劉備是漢室宗親,誰投降他都不能投降,只有效仿齊之田橫,死戰而已。
這裡其實是在變相的告訴孫權,你其實也不能投降。
劉備有著漢室宗親的身份,天下英雄的名號,他都不能投降,只能死戰。
你孫權一個江東二代,祖上也不是什麼大官,沒有遺澤給伱,而你繼位到現在也沒有做出什麼成績,連個英雄都算不上。
你一旦投降,不管真假,你身後的那些支援你的江東世家,淮泗集團的老臣們,可就真的要分崩離析了。
這就是諸葛亮給孫權算的賬,算算如果他投降後會是什麼後果。
孫權顯然也知道這點,所以才會說,“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吾計決矣。”
這裡孫權已經明白,自己想要繼續當江東之主,就不能投降,連聽張昭的話,假投降都不行。
曹操可不是他那個眼高手低的兒子,不會給孫權東山再起的機會的。
那麼剩下的問題就是——劉備還有沒有聯盟的底氣和資格。
這點,諸葛亮則是如實的表述了劉備軍現在的勢力。
這個時候的劉備,確實要比歷史線上的處境要好的多。
江夏全境在手,水軍還有一萬多人,陸軍也有兩三萬人,還有一戰之力。
孫權盤算了一下自己手頭的軍隊,發現劉備現在的實力雖然比不上自己,但真要算起來也差不了太多。
如果不算江東世家手上的私兵的話,那麼他手頭上能直接指揮的,也就是現在還在周瑜手上的三萬水軍,以及現在屯兵在柴桑的兩三萬陸軍而已。
當然,兩者任何一家去面對曹操,都會非常吃力,甚至隨時都有覆滅的可能。
但如果兩家聯手,頃刻間就有將近十萬人馬了。
如果孫權後期真的能動員起來江東世家,再湊個十萬人馬出來也不是不可能。
雖說依然比不上曹操,但起碼看上去有一戰之力的。
事情到了這裡,孫權已經有了一戰的勇氣,但這一戰能不能贏,孫權還得問問江東軍方第一人,周瑜的意見。
而現在的周瑜,算算日子,也差不多該到柴桑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