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1章 精雕細琢,神隱山海經,鬼雨,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天亮,吃過早飯,陸丞給一家“黑虎泉綜合代理服務公司”打電話。
不到一個小時,代理公司便有人來到清泉山莊。
來的是一位年輕的經理,西裝革履,頭髮梳得一絲不苟,笑容滿面,說問道:“陸先生,我叫張驥,很高興為您服務。”
陸丞道:“我請你來,是想讓你代理註冊一家公司。”
張驥笑道:“註冊公司,說容易也容易,就是步驟有些繁瑣。您只要簽署授權協議,再提供身份證件和資金,其餘的我幫您全權處理。”
陸丞又道:“另外,還要再麻煩你,幫我找一個負責管理初創公司的經理。要求不高,可以是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最好是女性,能做網路營銷的。”
“好說,一個月內,都幫您辦好。你要註冊的公司名稱是什麼?”
“仙參堂。”
“註冊資金多少?”
“一億元。”
“嗬,這麼說,公司規模不小啊!”
“不能給人小瞧了。”其實註冊資金多少都行,但這個數目別人能查出來,如果看你註冊資金太少,就覺得你是皮包公司,不容易相信公司的產品。
陸丞跟張驥談妥之後,簽了授權協議,便將其送走了。
蔣秋芸已經完成了小說《雲起一天山》的初稿,總共320萬字,對她而言,幾乎算是一部“短篇小說”了。接下來,她還要精心修改,爭取將其壓縮到250萬字以下。這是一個很艱鉅的工作,大多數網路小說家,只喜歡天馬行空的創作,不喜歡字斟句酌的修改。尤其是,這是偏歷史系的小說,單純自己修改還不夠,還要請人審稿,更要再查史冊,保證關鍵資訊的真實性。
這期間,陸丞也不能一直閒著,他自然是小說的第一讀者,要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而那些參加週末文藝沙龍的朋友,自然是第二批讀者,蔣秋芸請師兄、師姐試讀,提供意見,再行修改。
兩位師兄和一位師姐,都是文學系的博士,每到週末來清泉山莊好吃好喝,不好意思拒絕蔣秋芸的求助。
而且,這還沒有完,接下來還有第三批讀者呢,乃是蔣秋芸的導師徐銘澤,她的父親蔣方成,這兩位都是文學家和古文字專家,再加上一位齊魯大學歷史系的教授張虹,這種等級的專家做審稿人,也算是蔣秋芸的大造化。
蔣秋芸寫書只用了一個多月,然而修改過程歷時持久,估計要花四五個月才能完成,因為幾位大專家都很忙,未必能及時提供反饋資訊。畢竟是三百多萬字的書,放在年輕讀者手裡,一兩天就能讀完,但對於認真審稿的人來說,至少要十天半個月才能仔細看完。單是看完還不行,還要一條一條的分析,提出不同的意見。
這些教授都是久經考驗的人,並不是簡單籠統的提意見,而是在電腦上開啟小說文件,啟動修改軟體,每一行,每一段做詳細的註腳,這才是認真的修改態度。
為了表達感謝之情,蔣秋芸分別給導師徐銘澤和張虹教授每人送了一塊有靈氣的岱山玉擺件。這些岱山玉都是陸丞從桃花峪的地下挖出來的,經過明湖玉器坊的凋琢,製成了的擺件,因為富含靈氣的緣故,經常把玩有助於養生。
徐銘澤作為導師欣然接受了禮物,把蔣秋芸叫過去仔細指導了一番。
張虹教授有些詫異,心裡很喜歡玉石擺件,悄悄請了一位精通玉石買賣的朋友來家裡,讓對方看看這塊紫紅色的玉石能值多少錢。
結果那位朋友一看之下,同樣愛不釋手,用羨慕的口吻道:“這是岱山紫檀玉,十分罕見,而且它很純淨,明潤有光澤,塊頭又大,這有一斤重了吧?它的價值沒法衡量,黃金有價玉無價,就看你喜歡的程度了。”
張虹大喜,不但認真修改了小說,還推薦給兩位老朋友,其中一位是茅盾文學獎的評委張白羽。
張虹和張白羽是本家,堂兄弟的關係,都是ah桐城張氏家族的後人,祖上是整個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臣張廷玉。
張英、張廷玉、張若靄,祖孫三代,侍值內廷,頗受康、雍、乾三帝的青睞,可謂“閤家頂戴”,滿門朱紫。
張氏家族,秉承祖訓,文風極盛,再加上桐城多產小說家,張白羽受其影響,年輕時便喜歡創作,後來成了全國著名的文學家,茅盾文學獎的評委會副主任。
張虹將小說推薦給張白羽:“堂兄,有空時看看這部小說,還沒有定稿,正在修改中。作者蔣秋芸,算是我的半個弟子,她已經寫了8本書,五部拍成了電影和電視劇,堪稱目前文壇首屈一指的女作家,我說你們茅獎是不是開開眼,考慮一下網路文學家呢?”
張白羽道:“蔣秋芸?你是說芸姬?我對她不陌生,上次的茅獎評選她就殺入前幾名,現在名聲越來越響,只要繼續努力,拿下茅獎大有希望。”
“堂兄,麻煩你多費心,幫她爭取一下!”
“我先看看文章再說。”這些人都珍惜羽毛,如果文章好還可以幫一把,如果水平不夠,斷然不會推薦。
像這種文學大獎,擁有評委15-18人,不是一個人說話算數的。但是有人幫著力推,總比一點關係都沒有的好。
蔣秋芸的本意並不想拉關係,她根本不曉得張虹會主動幫忙。
人的名聲是一點點累積的,寫了八部小說的作者,跟剛出道的新作者不一樣。
她也不是非要拿茅獎,金庸和瓊瑤沒拿過茅獎,難道就比茅獎獲得者遜色不成?人的心裡都有一杆稱,是不是真正的文學家,不是靠一個茅獎能決定的。
回頭看看,茅獎從1981年創立以來,到2030年,接近50年了,快50部作品,其中有類似《白鹿原》人盡皆知的書,但也有很多書影響很小,幾乎沒幾個人知曉。茅獎得主也就那樣,作為體制內的文學家,隨著時間的流逝,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