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王導的為難
肉都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王導的為難,1990:從鮑家街開始,肉都督,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入了燕京電影製片廠大門,周彥直接朝中間的主樓走去,按照王軍正跟他說的,沿著舊式旋轉的中央樓梯上到三樓。
導演辦公室在三樓西半邊,從樓梯口往西走,數到第三個房間,周彥站在門口往裡面望了望,這會兒辦公室裡面就只有兩個人,一男一女。
“請問,王軍正導演在麼?”周彥敲敲門,問道。
兩個人都抬頭朝這邊看來,那個女的站起來,舉了舉手笑道,“這裡,你是周彥吧。”
王軍正四十來歲,個子不高,穿著一件灰色大衣,看起來非常樸素。她說話的聲音也挺洪亮的,頗有西北人的豪爽。
周彥笑著走過去,“王老師,你好。”
“你好,你好。”王軍正給周彥拉過來一個凳子,“你坐,我給你倒點水。”
“王老師不用麻煩。”
王軍正笑著走到茶水臺邊上,拿著茶葉盒問道,“喝茶葉麼?”
“我喝白開水就行。”
給周彥倒了杯白開水,王軍正笑著說道,“會議室今天有人在用,咱們就在辦公室這邊聊,你不介意吧?”
周彥接過杯子,搖搖頭,“沒關係,在哪兒聊都行,你們辦公室也挺寬敞的。”
“人都不在,所以看著寬敞。”
導演部的工作時間還是比較自由的,很多時候都是在出外勤,所以平時辦公室裡麵人自然就少了。
隨後王軍正從抽屜裡面掏出一個本子,“先給你看看我們新電影的劇本大綱。”
周彥又把杯子放下,從王軍正手裡接過本子,一邊翻看,一邊聽王軍正說,“前面兩頁是大綱,後面是分段梗概,你先看看這些,咱們再聊。”
聽她這麼說,周彥便認真看起手裡的大綱。
看完大綱之後,周彥皺了皺眉頭,他確信王軍正是要拍《天堂回信》,但是這個大綱跟他看過的《天堂回信》又有點區別。
最大的改變是電影的背景,被放在了南方,故事的大體走向倒是又差不太多。
不過這對配樂來說倒是影響不大。
他又把分段的梗概看了一遍,之後抬起頭來,問道,“王導,你的分鏡做好了麼?”
聽到周彥這麼問,王軍正有點意外,她跟其他配樂師合作的時候,就沒人提過分鏡這個事情。
當然了,之前她拍的電影,配樂基本上也都是中後期才開始介入,到那個時候看分鏡也沒什麼意義了。
雖然有些意外,但是王軍正能夠理解周彥為什麼要看分鏡,看分鏡頭的設計,肯定要比看文字更容易進行音樂的聯想。
“分鏡頭畫了一部分,沒有畫完,而且大部分稿子都在家裡,這裡……”王軍正又拉開抽屜,“我來找找,之前好像是留了幾張草稿在這邊。”
在抽屜裡面翻了翻,王軍正找到了四五張分鏡的草稿來。
這是周彥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第二個導演的分鏡手稿,跟張一謀的手稿不同的是,王軍正的分鏡頭對人物的肢體刻畫更加細緻。
在註釋中,也更多是對角色的規劃,鏡位的描述比較少。
但不論是王軍正還是張藝謀的手稿,都是能看出美術功底的。
這方面周彥就比較差了,他的分鏡稿根本就沒什麼美術體現,雖然不是火柴人,但也沒有好到哪兒去。
因為畫的太差,所以周彥自己的分鏡手稿裡面會有大量的文字註釋,用來輔助解釋他在分鏡裡面的構想。
之前張一謀跟侯嘯賢都提過他這個問題,他們說,即便用再精確的文字來輔助,都不如直接畫出來更能夠表達導演自己想要的東西。
大量的文字註解,反而可能會導致攝影師在理解分鏡的時候遇到困難。
所以周彥現在平時也有在畫畫方面做練習,但是進步太慢了,關鍵問題是,不管是音樂還是寫作,他學起來都很有勁,就是這畫畫吧,真學不進去。
看完了分鏡稿之後,周彥開始說自己的想法,“我認為這部電影在配樂的時候,關鍵是需要注意整體的節奏,故事最開始的時候,孫子跟爺爺放風箏,風箏在天空中飛翔,這個時候氛圍整體是歡快的,這一點要跟後面的幾次放風箏做出區別來。那首《永遠同在》可以放在第一段,不過鋼琴版放在這裡會有點單調,可以再加入小提琴。”
王軍正露出驚喜的笑容,“我之前就在想這個事情,光有鋼琴是不是不太夠,你一說加小提琴,我覺得就對了。”
周彥笑了笑,又說道,“其實到後期真正配樂的時候,曲譜也是可以根據鏡頭進行微調的,音樂跟畫面的節奏需要相契合,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
王軍正揚眉道,“那是不是說,我們拍攝的時候,對鏡位的規劃也可以根據配樂進行調整。”
周彥點頭,“當然可以。”
他其實就是想說這個事情,如果拍攝的時候,導演能夠在鏡位的規劃上跟已經定下來的音樂進行配合,將會提高音樂跟電影的契合度。
很多時候,一首配樂的成功與否,跟電影所講述的故事關係並不是特別大,更重要的是鏡頭跟音樂之間的節奏契合。
如果撇開鏡頭節奏不談,那配樂將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悲傷的情節配悲傷的音樂,歡快的情節配歡快的音樂就行了。
可以簡單地將這種節奏理解為“踩點”,譬如《天堂回信》第一個放風箏的畫面,如果拍攝跟剪輯的時候,能夠做到讓風箏在空中的律動踩到《永遠同在》的點,那效果將是成倍的增加。
“那後面的配樂你有想法了麼?”王軍正又問道。
周彥笑道:“有一點,比如這段……”
他從分鏡稿裡面把那張故事最後放風箏的稿子抽出來,“就這一段,在配樂的時候應該注重回憶。而回憶是一個過程,在回憶的鋪陳中,情緒再慢慢起來,我們用一段鋼琴做引子,然後引入一段憂傷的小提琴,這段小提琴就代表回憶本身,再之後,我們可以引入旋律相同的大提琴,大提琴的音色相對低沉,然後回憶慢慢往前推進……”
周彥在分析如何給這段配樂的時候,王軍正豎著耳朵,眼睛一眨不眨,這種配樂分析她還是第一次聽到。
之前她跟其他配樂指導合作的時候,當然也會有討論,但是不會這麼細緻,大多數時候是她自己先表達想法,然後配樂指導拿出音樂來問她這個導演的意見。
而且大部分時候,都是電影拍到中途,甚至已經拍完,她跟配樂師才溝通。
像這次這麼早,還是頭一次。
至於配樂指導是怎麼給某一段配樂的,具體過程她其實也不清楚。
此時王軍正腦海中浮現出兩個詞,專業以及細緻。
周彥的表現,讓王軍正感覺非常好,如果能讓周彥來做《天堂回信》的配樂指導,她覺得挺不錯的,退一萬步說,即便後面周彥表現不好,也確實是可以換的。
而正因為周彥表現好,也讓王軍正感覺為難。
周彥的事情,她已經跟他們陳廠長彙報過了,但是都沒等她說完,陳廠長就大手一揮,“胡鬧,不行。”
他們陳廠長是一個既求穩,又專斷的人,之前廠裡面經營困難,年年虧損,也是有賴於他的到來,才扭虧為盈。
專斷有時候也不只是缺點。
廠子的經營能夠這麼快改善,跟陳廠長的專斷有著直接關係,這幾年廠裡面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廠長總能第一時間做出決斷,而且很少受到其他人的影響。
即便有些決斷是不對的,但也不會影響大局,因為決斷快,大大增加了效率。
想要決斷快,那麼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影響做決定的條件就不能多。
站在陳廠長的角度,他不可能去考慮一個在校大學生是否真有能力做配樂指導,因為這個過程是浪費時間的。
與其浪費時間從沙子裡面淘金,為什麼不能直接去找已經挖出來的金子呢?那麼多成熟的,已經進單位工作的配樂師不選,何必選一個大學生?
廠長既然做了決定,王軍正也很難去改變。
所以周彥來的時候,王軍正想的就是,跟周彥好好說說,讓他放棄配樂指導,只把《永遠同在》授權給他們。
但是現在周彥的出色表現,讓她感到為難,她都不知道該怎麼開口去拒絕眼前這個充滿激情的年輕人。
周彥見王軍正不說話,便笑著問道,“王導,你是有什麼想法麼?”
王軍正笑著搖頭,“沒有,我是沒想到你對故事情節跟配樂的分析會做到這麼細緻。”
“做工作嘛,細緻點總沒錯,這也是一個配樂指導應該做的。”
聽到這話,王軍正更不知道該怎麼拒絕周彥了。
她沉吟了好一會兒,就在周彥將要開口問她的時候,她說道,“周彥,你能不能回去把你對這部電影的配樂想法寫出來?就像你剛才跟我說的一樣。”
“可以。”周彥毫不猶豫地點頭,“除了這個,我還可以做一些配樂的小樣給你們。”
聽到周彥這話,王軍正甚至有點感動,這個年輕人方方面面真的沒話說,最關鍵的是,他對這部電影是真的很有熱情,這一點非常難得,也是王君正最看重的。
作為一個女性導演,她很容易被周彥這種態度打動,她認為既然周彥對這個電影能有如此熱情,後面在配樂的時候應該也能傾注更多的感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