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文化壟斷
一九八零年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一章文化壟斷,武俠穿越從尋秦記開始,一九八零年代,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項少龍嘆了口氣,道:“大王,我已經後悔出這個點子了,投入巨大,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可是清兒熱情很高,根本不考慮賺錢,我怕我最後會成為窮光蛋。”
秦王哈哈大笑,道:“少龍當初拿著紙和鹽的秘方送給寡人時,是何等的豪氣,怎麼現在這麼小氣了?”
項少龍道:“大王,紙和鹽送給大王,我項少龍雖然沒有賺到錢,但是這項技術是賺錢的,可是這印刷術在誰手裡都沒法賺錢。技術的發展可以推動時代的進步,可是想讓人們鑽研技術,就一定要讓技術可以盈利,利益就是技術進步的動力。不能盈利的技術會被淘汰。印刷術對於文明的傳播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只是現在讀書識字的人太少,要是天下人都識字,我不只不會賠錢,還能日進斗金。”
項少龍偷偷看了秦王一眼,普及文化,涉及到國家政策和貴族的底線,他不敢明目張膽的提出來,只能點到即止。
這個時代的人不知道世界有多大,西方還有與我們不同種族的人,當他們發展起來以後,會是我們的災難。作為統治階級,他們認為愚民政策可以讓政權穩定,如果百姓比貴族還聰明,那數量那麼少的貴族還怎麼管理這個國家,豈不是要天下大亂?至於民族發展,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也還沒有形成民族的概念。
秦王笑道:“天下人都讀書識字,怎麼可能。就讓琴太傅折騰折騰吧,實在賠的厲害就關了,以少龍和琴太傅的財富,餓不到的。”他是知識壟斷的既得利益者,怎麼能輕易向百姓開放知識。
項少龍很想提出義務教育,開辦學校,有了紙和印刷術,為普及教育提供了便利。秦王要是能同意,最好把印刷廠也接過去,普及教育、傳承文明本來就是政府的責任。可看秦王連深談的意願都沒有,可見要改變這種貴族、世家愚弄百姓的時代是任重道遠啊。
呂不韋聽說了印刷廠的事,也來找項少龍想出版他的《呂氏春秋》。當然,他知道項少龍很賠錢,也就沒好意思讓項少龍為他再往裡搭錢,人工、成本都自己出,他也不差錢,要的就是名。
項少龍雖然和呂不韋不對付,但也沒有拒絕。
《呂氏春秋》的觀點雖說與現在的秦國以法治國格格不入,但好歹也是一部傳世經典,當前天下未定,法制讓秦國強大。可是當天下一統後,再嚴苛峻法,只怕也是亡國之道。
秦國因變法而強大,可以說適應了時代。商鞅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有經天緯地之才,可是和秦孝公一番談嘮,發現秦國這種野蠻人不適合“帝道”“王道”,只適合“霸道”,所以為了迎合秦國的性格,制訂了嚴酷的法律,以奸民統治良民,最後連他自己也死於自己制定的律法,作法自斃。
但秦國卻以此飛速發展,實現了彎道超車,一躍成為天下霸主,在統一的道路上,一路過關斬將,所向無敵。可是統一之後,天下的形勢已經變了,可大秦帝國還是死守著酷法。這個戰勝了李牧、廉頗、樂毅、田單、孫臏、吳起、戰國四君子的強大帝國,卻被陳勝、吳廣兩個泥腿子撬動了帝國的根基,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就說“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就像蘇聯,戰爭時實行“戰時共產主義”,使它贏得了戰爭。可戰爭結束了,它還搞這一套,只用了半個世紀,就讓這個空前強大的國家轟然倒塌、蕩然無存。《呂氏春秋》裡也說:“時移世易,變法宜矣”。
項少龍確實推崇法制,卻反對酷法,仁義道德雖只是理想,卻也是法制背後的基本精神。他一直想對政太子施加影響,想改變他的殘暴,目前看來,效果一般,秦君的殘暴似乎是基因裡帶來的,這些貴族也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
韓非子出身王族,師從大儒荀子,精通道家思想,又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融會貫通,成為天下名士。他在《韓非子•五蠹》中提到五種人無罪也該殺:學者(儒以文亂法),言談者(縱橫家),帶劍者(俠以武犯禁),患御者(貴族門客),工商之民(商人、手工業者)。這五種人無益於耕戰,是社會的蛀蟲,把他們都殺了,只留下文盲農夫種地,文盲士兵打仗,就天下太平了。這樣的文章居然被秦始皇奉為經典。
項少龍來自二十一世紀,他自認為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可也做不到草菅人命,他清楚什麼是“人權”,什麼是“人道”。法律的初衷應該是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可這個時代的法律卻是為了維護統治,欺壓百姓,他們把“官”與“民”分得很清,這也是為什麼紀嫣然對法制一道心存疑慮。
這不是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世界,項少龍終究還是沒有勇氣直接挑戰整個貴族階層。那就潛移默化吧,自己能做到哪步就算哪步。
琴清不只有紀嫣然這個助手,她還把烏廷芳和舒兒都拉去幫忙。可能是以前也沒幹過什麼事,玩兒膩了,烏廷芳和舒兒居然也喜歡上這種充實的生活,投入了極大的熱情,最後將軍府就剩下項少龍一個閒人。大白天的將軍府顯得冷冷清清,再不復以前的鶯鶯燕燕,歡聲笑語,
項少龍感覺自己像是在吃軟飯,女人們忙著幹事業,男人整天遊手好閒。無奈之下,項少龍開始關心起自己的工作來。白天也會去找李斯,學習一下他是怎麼工作的,還會去教導太子,有時間還帶著太子和李斯、韓非交流心得,偶爾也去軍營,關心一下士兵的訓練。自打回到咸陽就沒這麼有正事兒過。
琴清和紀嫣然都是頂級才女,將能收集到的先秦文學進行了系統的整理,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都進行了出版,資本的力量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項少龍看著這敗家娘們兒,不把錢當錢,雖然琴清花的是自己家族的錢,不是花他的錢,可是他早已把琴清的財產當視作自己的財產,看得他一陣陣心疼。他怕把自己疼死,一再向琴清講解出版業的盈利模式,看她們始終無法理解怎麼能把知識變成錢,就現身說法,抄了一部《封神演義》讓她們出版,拿出去賣錢。
此書一出,立刻被驚為天人,原來還有這麼讓人著迷的讀物。被美女崇拜的感覺實在是太好了,項少龍一激動,差點兒想出版一本瓊瑤作品,那還不得被美女們捧上天啊。
項少龍深入地瞭解李斯的工作後,發現,他的工作並不輕鬆,諸多掣肘。
李斯道:“左右丞相職權重疊,難以分明。我又是代項兄行使左相之權,自然會被呂不韋刁難。”
項少龍問道:“這兩個丞相應該怎麼運作?”
李斯道:“這要由孝公時商鞅變法說起,當是國君下設庶長和大良造。至惠文王,那時商鞅的大良造兼庶長集軍政於一身,功高震主,惠文王忌之,遂將商鞅車裂於市。從此集權於君,再置相以代大庶長制,置將以代大良造制。把政軍分了開來。而相則為百官之首,後來又因丞相職務過重,分為右丞相和左丞相,大致上以右丞相管政,左丞相管軍,故前者就像以前的庶長,而後者就是大良造了。軍政本就難以分開來,由於左右丞相都是直接輔佐國君,所以凡由國君決定的事,自然就要徵詢他們的意見。左右丞相是透過四院去管治國家,四院就是軍政、司法、稅役和工務,分由司馬、司寇、司徒、司空四位大臣執掌,現時左丞相管的是軍政和工務,右丞相管的是司法和稅役。”
項少龍:“那就是即使是我來行使這個左相的權利,也難免和呂不韋爭權。令出多門,禍亂之源。有沒有什麼方法改變這種狀態?”
李斯道:“變革勢在必行。”
項少龍問道:“李兄有什麼想法?”
李斯道:”我這半年來一直在研究商鞅的改革,發覺在官制方面仍有根多破綻和漏洞,所以下了點工夫,草擬出一個更理想的制度,若能施行,必可達致大治。縱使將來一統天下,亦可應付得來。我的方法簡單易行,就是設立三公九卿之制。所謂三公,就是隻留一位丞相,為百官之長,主掌政務。然後改左丞相為太尉,專責軍務,再在這兩職之外設立御史,為大王負責往來文書和監察臣下,丞相、太尉、御史,不相統屬,只向大王負責,最終裁決權全歸於大王。”
李斯續道:“所謂九卿,大部份都是我大秦原有的官職,只不過職權畫分得更清楚。三公只負責輔助政大王治理國務,各方面的具體工作,則由諸卿分管。例如奉賞,是主理宗廟禮儀,下面還有太樂、太祝、太宰、太史、太樸、太醫、太令丞等官員;其他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等八卿亦莫不如是。像現在的禁衛、都衛、都騎三個系統,改制後將全歸於衛尉指揮統理,免了現在各系統互相傾軋之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