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血管網狀細胞瘤
烤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70章 血管網狀細胞瘤,從1981年衛校開始,烤餃,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膽子小的女醫生或者小醫生們,這時候都受不了這血淋淋的剝臉皮行為,一個個都恐懼到極點。
實在是這臺手術的出血量從一開始就很大,趵突泉呀。
手術醫生有心理準備,可觀眾沒有呀。
而年紀大的專家們則一個個扶著眼鏡,瞪大了眼珠,想看清楚臉皮下面,這凸出的骨質到底是什麼玩意兒?
大家有一個共識,這是骨質異常增生,但為什麼會增生誰也不知道。
別人不知道,陳棋和葛明華教授卻知道,他倆已經做過“活檢。”
所以手術直播話面裡,又傳來了葛教授的聲音:
“各位同道,現在大家是是不是覺得自己看到的是典型的顱骨增厚,然後顱骨外板和頂骨呈單側泡狀膨大,骨內板向板障和顱腔膨入。
CT片子上,增厚的顱骨中可以看到侷限和瀰漫的射線透明區和濃密區並存,看起來極其與Paget變形性骨炎的表現相似。
所以看起來這個是顱骨,並且有擴大和硬化,可從額骨擴大到枕骨,導致面部受累,眼眶和鼻腔狹窄及鼻竇腔消失。”
多媒體教室裡議論紛紛,骨科和五官科的醫生們則有點嗤之以鼻,覺得葛教授講得太淺了,大家眼睛又不瞎,早就看出來了。
蒙玉書還在跟旁邊的幾個老朋友聊天,暗示葛明華就這水平也想競選學部委員?
但隨後鏡頭前就出現了一病理切片的圖片,葛教授的聲音再次傳來。
“各位同道,這就是昨天晚上我連夜對病人骨質做的“活檢”報告,大家可以仔細看,這個凸出物並不是正常骨組織。”
許多人眉頭一皺,心想這不是骨組織那是什麼?
蒙玉書教授、方兵教授和曹立春教授,這三位競爭者更是恨不得把臉貼到電視螢幕上去。
“對,這不是正常的骨組織,而是骨組織被吸收後,取而代之以均質梭形細胞的纖維組織和發育不良的網狀骨骨小梁,我猜測可能是網狀骨未成熟期骨成熟停滯或構成骨的間質分化不良所致。”
這個結論一出,原本大多數人支援的“骨纖維瘤”診斷就要被推翻了。
蒙玉書顯然並不服氣:“不是纖維瘤那又是什麼?書上還有什麼診斷比纖維瘤更符合疾病現狀的?”
旁邊一個專家提醒道:“也許這是一種新型的,未被認識的疾病呢?”
“哈,就他葛明華還能發現一種新型疾病?開什麼玩笑?”
方兵教授顯然也挺不服氣。
旁邊一位北大的教授怒了一句:
“老葛連病理切片都拿出來了,這就是證據,你們這麼懂,就一定確定是骨纖維瘤?大家可都記著了哈,瞧這二位給出的明確診斷。”
另一個北大醫院的教授也諷刺道:
“老懞、老方,你倆牛了呀,人家好歹有活檢,有輔檢,還在現場進行手術,難道還是你們這些外院醫生懂?來來來,伱們說說你們的診斷依據和鑑別診斷是什麼?”
這是北大醫院的主場,北大醫院的專家教授來得最多,自己人當然是幫自己人了。
也許是嫉妒讓人面目全非,現在方兵教授是心不服,口也不服狀態:
“行呀,接下來看老葛怎麼手術了,這是骨質也好,不是骨質也罷,這到一坨玩意兒擺在眼前,他怎麼切割?如果把這部分畸形突出的骨頭切下來,沒有骨頭,誰來保護顱內組織?”
“是啊是啊,老方說得有道理呀。”
“這骨頭不拿掉手術無法進行,骨頭拿掉,那腦幹可就沒保護了,將來稍微撞一下碰一下都可能讓病人腦幹受損死亡。”
這麼形容吧,顱骨是所有骨頭裡面最硬的。
很多屍體腐爛多年後,或者考古的時候,墓主人身子骨早就爛光了,但往往會留下顱骨或部分長骨。
就是因為顱骨是最堅強的,輕易不能被破壞,不是有句老話,叫“頭鐵”來形容一個犟種。
大自然造萬物都是有理由的,之所以要把顱骨造得這麼堅強,這裡面有4方面的作用。
第一個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保護腦組織。
人體腦組織質地軟嫩,容易收到外力衝擊出現損傷,而顱骨是堅硬的保護外殼,能夠避免外力損傷顱內腦組織;
第二個作用是用於維持顱內壓力。
顱骨成型後內部空間相對封閉、固定,可以保證內部壓力相對穩定,不會因大氣壓力變化而變化。
如坐電梯、坐飛機、登山和潛水時,如果沒有穩定的顱內壓力,頭皮受大氣壓影響會出現頭顱形狀改變。
如果你的頭顱一會兒圓,一會兒長,一會兒扁,這就不是好看不好看的問題,而你要死了的問題。
第三個作用就是顱底有較多小孔,每個小孔都有神經和血管透過,用於溝通顱內外結構。
第四個作用更好理解,顱骨的形狀也是顏值的一部分,是維持良好的面容的基礎,若顱骨比較圓潤,頭型比較好看。
像大冪冪,整形前下巴有那麼寬,醜爆了,但做了削骨手術後,下巴就變得尖尖好看多了,這就是骨頭的重要性。
大腦是人體的司令部,那麼顱骨就是保護司令部的衛戍部隊。
那麼可以想像,如果保護司令部的衛戍部隊沒了,城門洞開,等待司令部的是個什麼下場?敵人肯定直搗黃龍呀。
換成病人,那就是一個字:死!
這也是大夥兒不看好這臺手術的其中一個原因之一。
現在擺在主刀醫生前面的“骨頭”,就像一個倒扣著的碗,
可顯然陳棋不屬於一般醫生,他現在要做的手術,就是要把這個倒蓋的碗給去除掉。
昨天晚上陳棋已經用後世最先進的西門子ForceCT做過全面掃描和三維結構重建,對於骨頭下面的情況一清二楚。
所以陳棋果斷拿起腦外科專用的“開顱電鋸”,開始要切割骨頭了。
“吱~~~咔咔咔~~~~”
電鋸切割骨頭的聲音從手術室裡響起。
多媒體教室裡的人看不懂了,一個個都是捂著嘴在商量:
“這老葛真瘋了,真的切起了顱骨?”
“老葛不是說了嘛,這不是真正的顱骨,而是一種類骨。”
“管它什麼骨,這骨頭沒了,接下來小病人的腦組織怎麼辦?”
蒙玉書是心裡一喜,對葛明華的“冒險”行為深表贊同,就看著他怎麼翻車了。
就連一些北大的教授也在私底下議論:“切開骨頭還僅僅是手術的開始,裡面還不知道長成什麼樣呢,太容易出意外啦。”
手術室裡,葛教授這時候急得嘴角都要生泡了。
心裡大喊:這是鬧哪樣呀,蒼天啊,這是要死人的呀。
他很想問陳棋,你怎麼真的把骨頭給切掉了?到時切掉的骨頭可是裝不回去的,難道用粘水嗎?沒骨頭那不是城門洞開了?
葛教授當著直播鏡頭又不敢開口詢問,只能不停用眼神示意陳棋,想得到個提示。
可是眼睛都眨紅了,陳棋鳥也不鳥他,專心做手術。
大約半小時後,隨著電鋸頭一陣落空,環切結束,這個凸出的異常“骨頭”終於被切了下來。
接下來就是碗蓋開啟的時候。
這就到了最緊張的揭秘環節,這裡面到底是什麼東西?
手術室裡的眾人,連同麻醉師小護士們全部都伸過頭來。
陳棋自己也很好奇,於是左手握住已經切割下來的骨頭,然後慢慢像揭開倒扣的碗一樣,唰一下,開啟了。
然後眾人嚯~~~~一聲驚叫。
陳棋和葛教授互相看了一眼,反正陳棋還好,葛教授眼裡充滿了絕望。
此時多媒體教室裡的眾人看到後也是“啊呀~~~”的惋惜聲。
有幾個腦外科的醫生已經在科普了:
“這個看起來像是顱內血管母細胞瘤,這下葛教授要倒黴……”
“顱內血管母細胞瘤連我們腦外科醫生都吃不消做,葛明華這個整形外科醫生完全拿不下來……”
“這臺手術要翻車了,鐵定做不下去了,可這骨頭都拿掉了,可惜可惜……”
旁邊有不少其他學科的專家們也打聽起來:
“說說,什麼叫顱內血管母細胞瘤?為什麼你們看起來都是一臉嘆息的樣子。”
這時候北大一院腦外科的何教授站起來給大家科普道:
“腦血管母細胞瘤也稱血管網狀細胞瘤,一般是良性的,屬血管源性無包膜腫瘤,以青壯年為主,在臨床上還是相對少見的。
而大家看到的這個腫瘤,正是其中最複雜的腦幹血管母細胞瘤。
大家都知道腦幹本身功能特殊,手術風險極大,術後極有可能出現偏癱、昏迷等重要併發症。
另外腦幹周圍還有許多重要的神經血管,包括三叉神經、面神經、後組顱神經等,手術稍微出點差錯就可以引起神經功能障礙。
小病人已經有失眠、嗅覺喪失、聽力下降等等神經功能損害,如再不及時進行手術,很可能造成神經功能的進一步損害,直到危及生命。
更加危險的是,小病人的腦幹腫瘤還合併複雜的腦幹血管畸形,這手術太難啦。”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