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
執筆見春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95章:爺孫倆朝堂上的配合,大明皇長孫:朱棣送我上皇位,執筆見春秋,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物流的發達帶動著經濟的發展,只是朱元璋對此並不是很滿意。
因為現在的百姓,越發開始流動起來。
當然,並非說是流民,而是開始到處蹦躂了,這些人主要是以年輕的青壯為主,隨著商業經濟的蓬勃發展,時代的紅利下,很多外出的人快速賺取到了第一桶金。
對許多人來說,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因為只要離開家鄉隨便做點什麼買賣都能賺取到比種田更加多的收入。
但是流動人群的增加,大明全國的犯罪案件也越發多了起來,像是搶劫,偷竊這等情況與日俱增,官府的查案也變得更加困難。
許多人本就是外地人,犯了事情立即溜之大吉,幾乎很難有所把控。
甚至是有許多流動犯案的團伙,專門來做這個營生。
這些事情的發生,讓朱英向朱元璋申請全國官道翻修的奏章一直被擱置。
南北大道快要完工了,而這段長達兩千地裡的修建,也因此出現了許多有修路經驗的工人。
朱英便就想著把許多優秀的工人團體進行一個收納,並且建立相應的商行,然後進行將所有的官道擴寬修整。
只是寫的奏章到了老爺子那裡,卻一直都不給過。
華蓋殿。
「大孫,你給看看,這便是你搞的統計司所核算出來的東西。」
「去年較之今年,各類犯案人員增加十倍有餘。」
朱元璋將一本文書丟給大孫。
朱英接過之後開始翻看起來。
統計司是在數月前由朱英主導成立的一個部門,這個部門的品級並不高,便就只是八九品的樣子,放眼京師這邊,只能說是最底層。
只是統計司的事情,那可就比較多了。
而且涉及到的範圍也是非常的廣泛。
在大明之前的歷朝歷代,是沒有統計司這個部門的,便是簡單的人口普查,也是歸納到戶部這邊,其他的資料統計基本上就沒有了。
朱英主導的統計局,是統計全方位的。
其中包括各地的糧食產量,人口流動情況,固有人口。
對大明全國進行人口,經濟,農業等所有可能影響到大明國力的情況進行普查,匯總,整理,和提供有關國力方面的統計資料。
往下更是包括農林牧漁業,工業,建築業。
像是貨物買賣,製作,租憑,文化,學堂,軍備,礦藏等等一系列的情況都要進行。
而刑事案件自然也是包含其中。
目前單單統計司的調查人員,便有共計兩萬多人,其中大半都是在全國各地進行奔走。
然後將所調查之資料,透過驛站傳遞到京師統計司來。
當初成立統計司的時候,便是由朱英的話來說,大明往下的情況,不應該只在地方官員的掌控中,更是要在朝廷的掌控中。
否則連自己麾下統治的情況都不知道,又怎麼去行駛皇帝的權力。….
這話自然是得到了朱元璋的認可,統計司也由此應運而生。
在朝廷上,地方官員這邊,並沒有形成多大的波瀾。
因為統計司的成員,只進行一個資料的登記,其他方面不會進行干預,自然也沒有官員會有所特別的牴觸。
直到目前,已然有四個月的時間,各方面的統計資料都還沒有歸納完成。
畢竟大明的疆域太大,太遼闊,偏遠地區單單只是路上的行程就是數月了,更別提詳細的調查。
刑事案件比較容易,各地的案件基本上都會上呈刑部,所以歸納也比較快速。
朱英看完之後,便就知
道為什麼老爺子有些抗拒全國官道的修建了。
心下想了想說道:「爺爺,現在流動的百姓,確實是有禍亂之源的存在,但是將百姓限制在地方上,不准許流動,實則是把百姓關在了牢籠中。」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相同的兩個方向,雖說流動造成了此類案件的增多,但是同樣大明的商業行動,也更加的多了起來。」
「先前是因為糧食的問題,現在有了高產作物,不說人人皆可吃到飽飯,但是大規模的饑荒已然消失不見。」
「這些流民並非會影響到整個大明的穩定,他們都是小打小鬧上不得檯面,稍微人多一些便就會被發現。自然任其發展自不可能,因此孫兒覺得,是到了大規模增加治安司人員的時候了。」
說到這裡,朱英稍微停頓了一下道:「孫兒在西域的時候,便就見識過許多的百姓,他們的家鄉處於偏僻之地,本身極為窮破,些許田地僅僅只能說在餓死的邊緣掙扎。。」
「若有任何的影響到田地情況之事情發生,可能就會難以生存。」
「人若是餓到極致,什麼事情都能做出來,稍微被有心人加以挑撥,就會把這事情的源頭,怪罪到朝廷的頭上來。」
「而那些貪戀錢財的賊匪,他們並非不能吃飽飯,只是想要更多,這樣的人即便是現在多一些,百姓也頂多是怪罪當地官府辦事不力,而不會說生出什麼造反之心。」
毫無疑問,朱元璋被朱英的這番話給說服了。
簡單來說就是造反跟犯罪的關係。
造反,影響的是大明的地位,而犯罪,影響的是百姓的生活。
哪怕是目前的犯罪情況更多一些,這也不會影響到大明的統治地位。
朝廷只需要極大整治的力度便也就可以了。
但是捱餓就不同了。
朱元璋自己就是紅巾軍出身,自然知道捱餓的感覺是怎樣的,那是賣兒賣女,人盡相食的人間煉獄。
若不是餓死一大片,誰會願意幹腦袋別在褲腰帶的營生呢。
一番沉思過後,朱元璋最終是同意了官道的修建,還有加大增大全國治安司的範圍的奏章。
目前治安司還處於試點的階段,這也就是意味著初開江浙一帶外,其他地區目前沒有安排治安司的成立。….
次日早朝,便是由朱英提出,在凡屬大明疆域內的所有城池之中,盡皆設立治安司。
奉天殿的官員對於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反對的意見。
相反,這意味著大量新的官職開始出現。
而文官很快就意識到這些官職的重要性,當下就有官員提出,不應該所有擔任治安司的官員。
刑部尚書楊靖上奏道:「啟稟陛下,微臣認為治安司所管轄之能,並非在於追捕緝盜,主要在於查案,斷案之上。」
「在先前太孫殿下所立章程之中,入治安司者以武官居多,而臣認為,所需之捕快,衙役,自是武官優先,而治安司管轄所掌,當以文官為主。」
「若是大字不識,又怎能斷查分明。」
這話一出,便有許多文臣跟上。
多是在講述文人為主的重要性。
文武之爭由來已久,在文臣的眼中,以文治武才是關鍵所在。
武官雖說是武官,或許許多確實文化偏低,甚至文盲都有不少,但自然也不缺乏讀書人。
在這個年頭,便算是他文武雙全,只要你練過兵打過仗的,都會被歸納到武官的體系之中去。
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還有前宋遺留的學文風氣,於現在的文人看來,吟詩作對,賞月觀雪,養尊處優才叫文人。
舞槍弄棒者,皆為粗鄙武夫,即便識字又如何,不過是附庸風雅罷了。
這等風氣已然是蔓延大明全國,當然這個鍋朱元璋可不背,是前朝或者說前前朝傳下來的,並非說是一朝一夕之事。
朝廷上,武官這邊自然不會說示弱,當下就開始抨擊文官體弱多病等等一系列方面的問題。
當然,在嘴皮子上,武官肯定是罵不過文官的,不過兔子逼急了還咬人呢,眼看爭執不過就要展開全武行你。
「放肆!」
隨著司禮監掌印太監劉和的一聲暴喝之下,整個奉天殿這才得以安靜下來。
朱元璋擺擺手說道;「大孫,你且說說關於治安司官員的要求。」
朱英點頭,走到金鑾殿上道:「治安司之官員,並非僅僅只是對於治安事件的處理和完善。更兼之有收集,掌握,報告影響地方治安穩定,大明穩定之情報。」
「其管轄區內所有固有百姓及流動百姓實數。」
「其管轄區內工廠,商鋪,居民等日常巡差及安保工作。」
「同時對各類災情的調查,處理等相關情況。」
聽到這裡,文臣們的心中開始變得興奮起來,因為從這些話上可以聽到,明顯太孫殿下這是要重用文臣,如此類別之多的事務,那些沒腦子的武夫怎麼能幹得了。
而武官這邊臉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在武官們的心中,太孫殿下一向是偏袒於他們的,包括涼國公等一系的淮西勳貴武將們,可都是太孫殿下的心腹。….
只是雖然心中有幾分不舒服,但也明白太孫殿下說的在理,倒也沒有太多的心思,就是感覺面子上有些掛不住罷了。
不過在這裡朱英只是稍微停頓了一下,緊接著說道:「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治安司官員的職能相對來說比較專業,且承擔的責任也是很重。」
「是以本宮決定,但凡想要擔任治安司官職者,須先以在大明軍事學院培訓一年起步,同時須有兩年的治安司閱歷,經考核之後,優異者方可提拔至各地官員主持地方。」
這話一出,頓時在文臣這邊就有些懵逼了。
大明軍事學院雖說確實有文人才子的報名參與,但是絕大多數來說,基本上還是武人居多。
而兩年的治安司工作閱歷,這也就意味著現在的文人根本不可能直接考取功名就過去。
目前治安司的官職開放,能夠有資格擔任的不用多想,按照現在的條件,自然是以目前所在江浙一帶治安司成員為主。
可當初創立治安司的時候,可沒有什麼文臣過去,基本上都是武官,還有那些退役的軍士。
在往後至少兩年的時間裡,治安司官職的成員,文臣是沒有插手的可能。
哪怕是想進去,便也等於丟棄了所謂的文人身份,成為了武人的一員。
至此官員撫須大笑,文臣則是顯得有些悶悶不樂。
到了這般時候,朱英向後微微退了幾步,朝老爺子點頭示意。
朱元璋笑呵呵的站了起來,向著前方走了幾步。
陛下的動靜自然是所有奉天殿官員的重點,原本有些交頭接耳的朝廷,立即就變得安靜了下來。
朱元璋道;「自古朝廷之上,均有文武之爭,向來誰若是爭贏了,就好像得到了什麼天大的好處一般。」
「甚至有些人,不惜損害朝廷,損害百姓的利益,都要把某個事情給爭贏了。」
「你們為的什麼?為的那所謂文人,武人的利益嗎?」
「不,你們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那所謂的風骨,為了那所謂的顏面。」
「文人和武人,在你
們的眼中,是敵人嗎,那你們倒是給咱說說,咱是屬於文人,還是武人!」
原本還算有些平和的朱元璋,說到後邊越發氣憤,自然情緒也變得激動了起來。
聽到陛下發怒,所有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官,盡皆跪伏在地上。
朱英連忙上前幫老爺子拍拍後背,同時眼神裡有幾分異樣。
咱們不是說好演戲的嘛,怎麼就一下子上頭了呢。
感受到大孫的目光,朱元璋頓時心情就平復了過來,這才接著說道:「行了,都起來吧。」
有了陛下的開口,文武官員這才起身。
朱元璋道;「咱說這些,並不是想要來訓斥你們,而是要告訴你們,爾等都是大明的棟樑,能夠站在這奉天殿中的,那個不是寒窗苦讀,沙場拼搏才得來今日之地位。」
「所謂文武,自是沒有敵對之意,唯有通力合作,摒棄文武之見,這才能讓咱大明更加的繁榮昌盛。」
「大孫的意見,咱覺得很是不錯,這從科舉上,舉薦上來當的官,就真的一定什麼都懂得嗎。」
「詹徽呀。」
聽到陛下叫自己,詹徽連忙上前兩步恭聲作揖道:「臣在。」
朱元璋吩咐道;「往後各科官員就任之事,必先入職前須有學習兩年之閱歷才可擔任,升職。」
「兩年時間不長,但也可以讓一個人才足夠了解到事務的處理了,在這方面,咱大明全國的官員都應是如此,任何人,哪怕再是才華橫溢,都不得違背此令。」
所有的鋪墊,便就是在這一句話上。
這是在早朝前,朱英和朱元璋爺孫倆於商議治安司的時候,所商討出來的結果。
在此前許多職位的擔任,很多官員直接就是走馬上任了,在上任前連自己要在這個官位上幹些什麼都不知道。
是以這才在今日早朝特別提出。
詹徽自然是沒有什麼可說的,躬身道:「臣謹遵諭旨。」
。.
執筆見春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