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八十五章 曾國藩臨機斷案(6),百年爭戰,路人四九,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八十五章曾國藩臨機斷案(6)

慈禧太后觀馬新貽遺折,悵然道:此事豈不甚奇?

慈安太后道:此事甚奇,務必嚴查!

奕訢道:馬新貽被刺身死,江南庶務冗繁,非曾國藩不能坐鎮料理。

慈禧太后道:速發諭旨,著曾國藩調補兩江總督,曾臣未到任前,江督一職,暫由江寧將軍魁玉署理,魁玉務必督同司道各官趕緊嚴訊,務得確情,盡法懲辦。密旨安徽巡撫,嚴密關注長江及金陵局勢,以備不測。

慈安太后道:曾臣既去,天津之教案,孰能善後?

慈禧太后道:左宗棠公而忘私、馭下有方;陝甘茴亂,左臣獨力可支。李鴻章屯紮秦隴,實屬多餘,著其署理直隸總督一職,即刻督飭江淮將弁,馳赴天津,悉心處理天津教案。再傳諭旨,曾國藩不可稍有懈怠,務必馳赴金陵坐鎮。

曾國藩聽聞馬新貽遇刺,心不能靜,俄爾睡去,醒後已是黃昏,悵然道:一燈熒然,幾於奔赴黃泉;縱心湛然,然外患復加內憂,如此之綿延不絕,自忖已無能為力矣!餘目疾已不能服官,趁此儘可引退,何必再到江南畫蛇添足。

翌日,丁日昌上門拜訪。

曾國藩道:月課武職之際動手殺人,確屬膽大;爾與馬新貽有隙,事前知否?

丁日昌道:啟稟滌帥,膝下逆子屢生事端,為害一方,馬新貽秉公辦理,吾心再狹,斷不敢以此害命。日昌無能,教子無方,還請滌帥訓斥。

幕客趙烈文道:啟稟滌帥,聖旨既至,滌帥正宜藉此抽身,坐鎮江南。

曾國藩道:天津之教案,吾已內負疚於神明,外得罪於清議,遠近皆唾罵,而大局仍未能曲全。江馬遇刺案,最壞之果,吾曾家九族被誅;然豈可因一族之生死,復致江南之大亂!吾目盲不能識途,氣衰不便上路,吾即上謝調任江督因病開缺折,就於此熬煎待死耳!

曾國藩託病不就,慈禧太后無奈。

七月初,李鴻章奉旨入直,兩宮傳諭:劉銘傳督有用之兵,置之無事之地,徒耗餉需,若以百戰勁卒遽予裁撤,亦屬可惜。

李鴻章上疏曰:江淮趨北,淮軍於北路人地較宜,而湘楚之勇,或可稍遜。陝甘之地,前有楊嶽斌者,謀勇沉毅為水師第一名將,然局量稍偏,促令統帥陸軍,易南而北,用違其才。又值粵捻未平,餉力難分,軍多潰變,於是陝甘蹂躪盡矣。而楊嶽斌亦憤不再出此兩失之道也。

劉蓉劉典皆帶楚軍,迭任陝撫;左宗棠繼往督師,論者每謂楚軍宜於南而不宜於西北;曾國藩亦當為是言。

然左宗棠每欲專用楚軍平茴匪,近因事機屢變,稍摻雷正綰、黃鼎、金運昌等,而於他將仍鑿鈉不入。

左部現在圍攻金積堡,即得手,馬化龍一股若可殲除,甘事當漸起色。若甘軍稍振,則陝事亦松,似無需別置一軍,致左宗棠或生疑忌。

臣前赴陝,本擬自秋後即請撤歸者,正為此也。茲諭旨以陝省兵力空虛,深虞該匪竄突,擬令劉銘傳督辦陝西軍務,自系備不虞之計。

臣查劉銘傳志勇才略可當一面,于軍事歷著成效,久在聖明洞鑑之中,其治軍以操練紀律為要,愛民除害為本,至其意度豁達,性情爽直,能駕馭將士而使各盡其力,能決機俄頃而應變不窮。近年辭官歸裡,折節讀書,神明大義,其志趣已不欲以武人自居,願為國家效死力耶。

鴻章疏罷,致函劉銘傳曰:看來寧靈一路,似可剋期蕩定,北山零星匪勇,不值大軍剿辦,或分遣一二小支,縱橫兜擊,總以良吏招懇良將鎮撫,漸靖根誅。定靖非屯紮重兵之地,此議可緩辦矣。

兄前入秦,即覺味同嚼蠟。目前將軍無用武之地,俟西北肅清,擬請撤防,措辭固順,內意慣疑虛捷,未甚釋然,恐未能得大解脫,幸少忍耐沉幾,待時可乎!

慈禧太后接奏,道:甘隴戰事久拖不決,賊逆阿古柏侵佔新疆已逾五載,劉銘傳之江淮悍卒,不可久駐於無事之地,時機得當,務必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八月下旬,兩江署督、江寧將軍魁玉上疏曰:拿獲行刺之兇犯張汶祥,始則一味混供,而訊其行刺之由,尚屬支離狡詐。

給事中王書瑞聞悉上奏:督臣遇害,疆臣人人自危,其中有牽掣窒疑之處,應派親信大臣徹底根究,勿使稍有隱飾。

慈禧太后甚怒,曰:惟以兼圻重臣,督署要地,竟有不法兇徒潛入署中,白晝行刺,斷非該犯一人挾仇逞兇,已可概見。現在該犯尚無確供,亟須徹底根究。著張之萬馳赴江寧,會同魁玉督飭司道各員,將該犯設法熬審,務將其中情節確切研訊,奏明辦理,不得稍有含混。

午後,兩宮又諭:張汶祥行刺督臣一案,斷非該犯一人逞忿行兇,必應徹底研鞫,嚴究主使,盡法懲辦。現審情形若何,魁玉此次折內並無提及。前已明降諭旨,令張之萬馳赴江寧會同審辦。即著該漕督迅速赴審,弗稍遲延。魁玉亦當督飭司道等官,詳細審訊,務得確供,不得以等候張之萬為辭,稍形鬆懈,此事案情重大,斷不準存化大為小之心,希圖草率了事也。

魁玉接旨再奏:奴才督飭司道晝夜研審,張犯刁狡異常,自知罪大惡極,必遭極刑,所供各情一味支離。訊其行刺緣由,則堅稱既已拼命做事,甘受碎剮。奴才伏思前江督馬新貽被刺一案,案情重大,用刑過久,又恐兇犯倉猝致命。

慈禧太后接奏,道:此供詞閃爍,恐有牽制窒礙之處。魁玉技止此耳,張之萬接旨月餘,遲不動身,是何道理?務再嚴旨督促!

漕運總督張之萬躑躅月餘,抵達金陵,熬審十日,上疏曰:該犯自知身罹重解,兇狡異常,連訊連日,堅不吐實,刑訊則甘求速死,熬審則無一言語。既其子女羅跪於前,受刑于側,亦復閉目不視,且時復有矯強不遜之詞,任意誣衊之語,尤堪令人髮指。臣又添派道府大員,並遴選長於聽斷之牧令,晝夜熬審,務期究出真情,以成信讞。

給事中劉秉厚不以為然,上疏曰:派審之員以數月之久,尚無端緒,遂藉該犯遊供,含混擬結。

慈禧太后亦怒,斥曰:現已四月之久,尚未審出實情具奏,此案關係重大,豈可日久稽延。

恭親王奕訢道:啟稟皇太后,奴才以為,魁玉、張之萬等投鼠忌器,不敢放開手腳。倘若大刑伺候,張犯信口雌黃,胡咬一通,更難收拾殘局。

慈禧太后道:倘若真乃湘楚將官抑或曾國藩發號刺殺,又當如何?

奕訢道:啟稟皇太后,曾國藩公忠體國,萬不會做此齷齪事情;其若主使,早已溜之大吉;其已滯直三月之久,等死乎?

慈安太后道:曾國藩滯留直隸,湘楚草莽萬不敢興風作浪。

慈禧太后道:速傳諭旨,曾國藩如身體尚能應付,務必進京陛見。另,張之萬務必親自熬審,務得確情,昭示天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漢:開局刺殺劉徹,求誅九族

馬三爺

貫穿大明的百年世家

寒夜吳歌

我一神醫當皇帝很合理吧

我要吃月亮

蜀漢

雨落未敢愁

三國:關家逆子,龍佑荊襄

牛奶糖糖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