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十三章 西捻軍窮途末路(2),百年爭戰,路人四九,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一百七十三章西捻軍窮途末路(2)
左宗棠進抵保定近郊,接統軍諭旨,上疏曰:捻事本可早藏,而數百里之內,大臣三、總督一、巡撫三、侍郎二、將軍一,而又以邸營加之,稟命專命均有不可,束縛馳驟奚以為功?
諸賊妄圖北犯,暫無南竄之意。微臣意,涿州乃京畿重地,著遣健將駐防,此乃近防之軍;保定、河間、天津遮蔽京畿,三地宜駐重兵,且剿且防,隨時排程,不可並聚一方,亦不可悉數南下;臣即率進剿之軍,將賊逆趕過滹沱河,會豫、魯各軍,聯合剿洗;倘賊北竄,則與保定、河間、天津諸軍共擊之。
宗棠疏罷,即令劉松山、郭寶昌、宋慶、張曜、程文炳、陳國瑞各軍:在賊之北者向南進剿,在賊之東者自東北向西南進剿,在賊之西者自西北向東南進剿;各軍互為銜接,並進合擊,將西捻逆匪逐於滹沱河北岸,擇機聚殲。
西捻軍進抵冀中定州,進展頗緩,張宗禹甚憂,又聞賴文光死難,東捻軍全軍覆沒,張宗禹大失所望,遂謂幼沃王張禹爵、懷王邱遠才道:遵殿既逝,北進已無必要,東乃大海,西有高山,大軍南走,逾河而去。
邱遠才道:吾軍連戰不順,兵將迭失;此地不宜久留,務必速撤。
張禹爵道:淮妖勢大,雄踞齊魯,逾豫入川已無可能;現今惟有整軍南下,折返入晉至陝,勾連茴眾,再圖大業。
張宗禹道:敗中求勝,退亦有序,沃兄速率本部佯攻蠡縣,吾與懷兄且戰且退,南渡滹沱河,擇地設伏,待左妖半渡,合而擊之,徹除一患。
1868年3月初,幼沃王張禹爵率兵一萬,圍攻蠡縣。左宗棠聞訊,親率一萬人馬救援。
左宗棠主軍至,張禹爵亦不糾纏,速即退攻搏野,突襲郭寶昌軍營。劉松山聞警,即刻提兵來救。
張禹爵接戰又退,直本饒陽而去。劉松山、郭寶昌迅即合軍,銜尾追擊。
左宗棠查觀戰局,急飭張曜、宋慶二軍火速跟進;程文炳部,奔赴深州,阻遏前路。
3月14日,劉松山、郭寶昌督率萬軍,追至饒陽。西捻軍戰心全無,一觸即走。
宋慶、張曜接令,一晝夜疾馳一百六十里,天明時刻,截獲西捻軍大部。宋慶一聲令下,毅軍、嵩武軍槍炮齊放。幼沃王張禹爵躲防不及,中槍墜馬。
幼沃王亡,西捻軍士氣大衰,張宗禹不便再戰,速率餘部,自晉州西南橫渡滹沱河,設伏待機。
次日,劉松山、郭寶昌追至滹沱河,即行泅渡。
張宗禹、邱遠才分率二軍,洶洶圍來,半渡而擊。
劉松山無懼,即令渡河之軍列隊反擊;松山自率主力,強渡滹沱河,抄襲西捻軍後路。左宗棠、宋慶、張曜聞知,亦分率大軍,火速跟進。
張宗禹不敢再戰,督率殘部,遁退冀南。
左宗棠欣喜劉松山之智勇,速即奏請劉松山為翼長,總統追剿大軍。
不日,聖旨至,兩宮諭令恭親王奕訢為大將軍,統領各路大軍,以一事權;左宗棠、李鴻章為參贊大臣,各統一軍;宋慶、張曜、陳國瑞及春壽之馬隊,暫歸李鴻章節制。
左宗棠嘆曰:李少荃淮部雖進抵直隸,然南轅北轍,與事無補!吾所事無成,何敢多騰口說,計惟有盡心幹去,委曲求濟而已。速傳吾令,張曜、宋慶、陳國瑞三提軍及春壽副都護之吉江馬隊,即交李少荃處;張捻千里奔襲,輜重、軍械盡失,此滅賊最好之機,可惜之至。
郭寶昌道:啟稟左帥,吾與壽卿老湘營,視賊所向,晝夜追剿,未嘗一日休息。兩宮既下聖旨,吾等可否暫歇幾日,整頓兵馬。
劉松山道:張捻惶惶,似有潰意;吾等稍一遲鈍,或又縱虎歸山。
左宗棠道:張捻自宜川偷渡黃河,吾憂憤欲死;今賊泅渡漳河,竄犯河南,吾即親當一大統領,督率一萬九千餘眾,逐賊至天涯海角。為防賊竄溢,吾即奏請保定防軍移駐滹沱河以北,逐次跟進;山西官軍嚴防天井關、封門口,堅扼晉南。
劉松山道:啟稟左帥,兵法雲:歸師勿遏,圍師必闕,窮寇勿迫;左帥若竟全功,務必厚集兵力。張捻強渡漳河,竄犯豫北;宋慶、張曜本乃豫軍,保家衛鄉,自屬本分。程文炳、郭松林、楊鼎勳部近在咫尺,左帥亦可召而用之。
左宗棠茅塞頓開,急切道:張捻現居於運河、黃河、衛河、漳河之間,吾即諮請李鶴年、李鴻章、英翰等,暫借宋、張、郭、楊及程文炳部一用;亦如滌老,畫河圈圍。
劉松山道:河淺地廣,百密有疏,左帥須作最壞之算。
左宗棠道:黃河滔天巨浪,賊無以渡,南方無恙;衛河西岸,早布重兵,防賊溢位,再擾豫鄂完善之區;此域縱橫五百餘里,吾兵不敷用,賊若強渡運河,不可強阻,李鴻章、丁寶楨、恭親王、都興阿諸軍雲集冀魯,正可圍而殲之。
1868年3月下旬,西捻軍自成安泅渡漳河,由彰德,奔襲衛輝、懷慶,冀越衛河入晉。
左宗棠迅令劉松山、郭寶昌、程文炳三部躡蹤角逐;張曜、宋慶二部繞前堵截,堅扼衛河以東;郭松林、楊鼎勳部星夜入豫,以為後援。
張曜、宋慶得令,迅至衛河,搶佔渡口。
西捻軍西進遇阻,遂折轉東進,3月28日,進抵封丘,天色向晚,張宗禹即令各部埋鍋造飯,就地宿營。
是夜,劉松山、郭寶昌、程文炳三部尾隨而至,一舉擊破西捻軍二十餘座營壘。
張宗禹無奈,迅即北進滑縣,再攻張曜、宋慶營壘。兩軍鏖戰之際,劉松山、程文炳等復又追至,張宗禹雙拳難敵四手,只得鳴金再退,南走衛輝、延津,再覓去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