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二章 李世賢鏖戰皖南,百年爭戰,路人四九,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三河大捷傳至蕪湖,李世賢益奮,分兵3000,猛攻黃池。
鄧紹良即遣灣沚、石硊清兵馳援,又諮請鄭魁士分兵牽制。
是夜,世賢親率萬兵,進擊鴉山;又分一部自小荊山攻孤山壩。紹良抽方山兵勇,救援孤山壩;再調灣沚、石硊兵勇,救援鴉山;又自南陵,調兵400,補充灣沚;再自涇縣抽兵400,填補南陵。黎明,世賢忽又攻擊石硊,紹良再調鴉山兵勇回援。午時,世賢遣預備隊,再擊孤山壩。紹良動作稍遲,孤山壩已破。翌日,世賢彙集主力,圍擊鴉山。紹良再遣石硊兵勇、吳全美水師馳援。世賢分兵,打殘援軍;鴉山守將見大勢已去,突圍遁走。鴉山失,石硊、方村清兵不敢再戰,紛紛退往灣沚。
紹良剜肉補瘡,緩不濟急,急諮和春:寧防要隘皆與賊巢為鄰,近則蕪青繁銅可以呼哨而至,遠則無為、和滁亦可渡江而來。兼以祿口、秣陵、溧水敗匪勾合金柱關、東西梁山逆黨,而潛太舒桐相繼克復,樅陽逆壘、土橋賊營又為上游官兵踏平,竄身無所,直以寧郡為下流之壑。今時將仲冬,而兵餉僅領至七月,勇餉尤僅發至六月初旬,飢寒交迫,餬口無資,縱極奮勇,亦難用力。若援不急至,糧餉不解,寧防大局,決裂恐即目前。
和春接諮,謂張國樑道:高淳東南為東壩,西南為水陽鎮,此由寧國東趨蘇常之要道也。水陽之西為烏溪,又西為黃池。黃池西南為灣沚。灣沚東南即為寧國郡城。相距百餘里間,水道灣環,路路可通。冬令水落灘高,可以徒步往來,尤有防不勝防之勢。吾即調總兵戴文英率兵5000,馳援紹良。鄧、鄭、戴三相攜手,兵逾二萬,足以制敵死命。
張國樑道:李世賢四面出擊,皆為掩人耳目,主攻地,乃灣沚大營;鄭魁士資高歷深,鄧紹良萬難調遣;鄧困守囚籠,危矣。鄭魁士者,非大人不能節制也。
和春道:鄧紹良,百戰悍將,足智多謀;戴文英,勇銳善戰;兩相攜手,足可應付。浙江巡撫胡興仁來諮,言已令遊擊馮日坤率三千兵援,不日當至。
張國樑道:胡乃佯動,不可奢望。胡昨宣停餉,鄧部不特前此之欠項終屬無著,即將來之口糧亦屬無望。兵勇互相傳說,軍心已動。
和春厲喝:兵者,事關死生存亡,胡某焉能不知!小肚雞腸!救得紹良,再劾胡廝。
李世賢佔得孤山壩、鴉山、石硊、方村四營,歇息一日,忽又分兵烏溪,東擊東陽。鄭魁士遣副將朱承先至烏溪防堵,又令副將蔣錫光至官屋徒門駐防,以固高淳、東壩之來路。
戴文英率軍至高淳,邀鄭魁士分兵同援。
鄭魁士道:賊擊東陽,欲拊江營之背,吾已自顧不暇;倘賊確攻灣沚,吾必施救。戴文英長嘆一氣,留1000兵於竹塘,以通寧郡餉道,自率主力,馳赴灣沚。
鄭魁士按兵不動,李世賢大喜,遂命攻鄭之軍,轉佔盤龍甸,切斷黃池、灣沚之聯。鄧紹良困獸猶鬥,飭令黃池守將蕭知音,分兵反擊。蕭知音得令,親率800兵勇,死攻盤龍甸半日,不克;遂返城自保。
李世賢持續用兵,蕪湖、太平將士傾巢而出,沿烏溪、黃池、方村,紮營數十里,步步進逼;繁昌、峨橋與江北無為州二擺渡及裕溪口處數萬太平軍士,亦蜂擁而來。
灣沚、黃池全面接仗。紹良兵不敷用,再調南陵兵援,復令遊擊仲孫懋、冉正祥換隊接應,又飭方山、紅楊樹壯勇退縮灣沚,負隅頑抗。
李世賢督率六路大軍,連攻灣沚五日,不克;遂分兵助攻黃池。探報戴文英率兵4000,洶洶而至。李世賢道:放入灣沚,一併圍殲。
戴文英兵入灣沚,紹良痛哭失聲,執戴手,道:兄至,灣沚得救也。
文英亦愴,道:提臺大人以千餘凍餒之卒,敵數萬悍賊竟月,苦矣!馮日坤三千人馬,日益抵近,鄭魁士之軍,或可來援,吾四軍用命,賊逆必破。
紹良道:鄭不可望,浙不可期。大戰未至,浙撫驟斷吾餉,釜底抽薪,抵妖萬兵;鏖戰半月,未見高淳一兵。吾亡,於浙、鄭可有裨益?
文英道:和大人言,破得妖孽,再請聖裁!提臺大人務必再飭蕭知音死守黃池,黃池固,灣沚亦牢。吾即佔北面之土山,居高臨下,炮轟賊逆,取李逆狗頭,戰事或可轉圜。
戴文英槍炮箭矢並施,短兵相接數十次,連攻二日,傷亡逾千,進展甚微。黃池守將蕭知音力戰半月,彈盡糧絕,再不能支,率部遁逃。
世賢即令攻黃池之軍,兵分兩路,一路攻擊竹塘,斷灣沚補給;一路潛水暗渡,繞至戴軍營後,縱火襲擊。
營壘起火,文英惶急回救,卻被亂槍爆頭,其部四散。灣沚八面被圍,紹良再無指望,北向三拜,慟焚其營,督率親兵,血戰至死。
浙江巡撫胡興仁聞灣沚失,急令馮日坤部馳至宣城,以作補救,隨即疏曰:灣沚賊逆屯踞東、北兩路,逼城增壘,又於水陽、新河莊、油扎溝一帶,疊造浮橋,有繞出寧郡之後,直犯洪林橋、建平之信。
咸豐帝聞紹良卒,亦又隕涕,謂肅順道:鄧卿以寧國為浙藩籬,涇縣為皖南咽隘,自提兵遏其衝,相持至兩年,賊死爭不能入尺寸。此之良將,舉世有幾?不意竟又殞落。何也?賊逆兇悍?和、桂、胡、張相援不力?
肅順道:寧郡三省交接,各方事權不一,以致相互推諉,遂成蹉跎。
咸豐帝嘆道:江忠源、塔齊布、羅澤南、李續賓、鄧紹良、曾國華諸公,文能安邦,武可定國,大清不亡,皆賴諸公矣!今皆遽去,朕心碎矣!
肅順趕緊跪拜,道:奴才等大清子民,誓為吾皇,前仆後繼。鄭魁士者,每臨大陣,皆衝鋒於前,創傷積鯪,亦不言退;雖桀驁不馴,然仍可獨當一面。
咸豐帝頷首,諭令:鄭魁士擢任浙江提督,督辦寧郡防務。江、浙、贛、皖、鄭,四地五方,務必竭盡所能,堅持寧國,扼賊蔓延;違令懈怠者,遷延萎靡者,交部嚴懲。鄂皖孔棘,胡卿林翼,終止丁憂,暫且奪情,即至黃州,署撫督軍,卿家一切未盡之事宜,朕必親督料理善後。曾臣國藩,石逆達開踞於贛南瑞金府境,於近作何竄動?曾臣亦應細細研磨石逆之動向,飭將督兵,就近剿之。一旦有成,即赴皖鄂之交,統籌大局。曾臣亦可將統籌之思,說於朕聽。
徽寧池太道鄧瀛接旨,不敢怠慢,即調周天受、米興朝速至寧國防禦。
兩江總督河桂清諮文江寧將軍和春:灣沚之賊將分三股:一犯高淳、東壩,一竄江寧鎮等處,一竄秣陵關、溧水縣等處。民情甚為惶惑。正當辦漕吃緊之際,有此波折,幾將催輸無術。
和春回諮:鄭魁士移防宣城,周天培馳至高淳,吾再調張玉良增援東壩,劉季三馳赴溧水。以固蘇常門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