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人四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福濟皖域逞強,百年爭戰,路人四九,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向榮卒後,咸豐帝敕令和春為欽差大臣,赴援金陵,再建江南大營。安徽巡撫福濟以和部一去,皖域成空,遂專摺奏留。咸豐帝不允。
福濟謂和春道:“圍攻三河鎮兩載,克此或在須臾;欽帥一去,功虧一簣矣!”
和春道:“聖意難卻,壽春鎮總兵鄭魁士驍勇、福建提督秦定三多智,均可擔當大任。吾非冥頑不化,今夜突襲,或將三河奉送大人。”
是夜初更,和春令軍士偃旗息鼓,攜帶雲梯攻具,潛伏而進,偷越三河鎮外濠內溝,直抵街口營壘、石壘牆下,四豎雲梯,翻牆入鎮,射箭開槍放炮施火。
藍成春猝不及防,退奔焦湖而去。
翌日二更,秋雨淅瀝,和春率部銜枚而進,漏夜賓士,次日黎明,包圍廬江。守軍驚恐,欲趁夜突圍。和春探知,一更即攻。守軍無心戀戰,自東西兩門潰逃。
和春離皖赴蘇進抵丹陽,揣摩數日,奏曰:金陵首逆自相殘殺,誠為難得之機,一俟句容、溧水得手,即應進兵金陵。檢視情形,果有隙可乘,必當設法圖經,或分兵前往鎮江助剿。如能及早克服,去其犄角,則金陵賊勢自孤。再行合圍,可期次第肅清。
山西道監察御史趙元模忤和春意,上疏:金陵地勢雖在上游,而下游之鎮江、瓜州克否,尤為緊要。瓜洲,瞰京口、接金陵、際滄海、襟大江,總攬一隅。南岸鎮江,金陵唇齒,蘇常門戶,七省咽喉,素稱險阻要地,所謂唇亡齒寒。逆賊肆擾以來,不敢久踞揚城,而於瓜、鎮困守不去者,則以內固金陵巢穴,外思竄擾蘇州也。自丹陽擊退賊匪後,金壇解圍,高淳克復,大兵進逼句容、溧水,南路安堵如常。何也?隔靴搔癢矣。
咸豐帝喟嘆:“朕本以和春克服廬州、三河、廬江,帥才也。今觀其奏,主軍攻偏,裨將矣!”
戶部尚書肅順道:“向榮卒,和春、張國樑、餘萬清,儼然三巨頭矣,一山尚不容二虎,況三乎。”
咸豐帝道:“金陵賊訌,不患今歲粵匪不平。張將國樑,迷途知返,然曾為天地會匪,根基不正。曾、胡之湘勇肅清皖贛外圍,朕之八旗金陵擎功,如此方乃完美。然曾、胡亦不能獨佔外圍之功,皖撫福濟,即刻肅清殘匪,南下巢縣、桐城、安慶,扼大江水道,順流直下,匯和春之軍,一舉克復金陵。”
皖地戰勢,和春去後,依然水深火熱。
巡撫福濟道:“吾等圍困三河鎮兩載,屢攻不克;和軍門一觸兩下,吾百思不解。今接上諭,賊逆金陵內訌,血流溢河,屍塞大江;原乃天賜之機。聖意,大軍傾出,即刻攻擊巢縣、桐城,一戰而定皖北大局。無為州,東界江邊,西接廬江,南壤桐城,北連巢縣。東關鎮,上扼廬州、巢縣北戶,下通無為、和含;夾山帶河,形勢險固,為巢湖出江第一要隘。此二處破,巢縣、桐城孤矣!吾令:李元華攻無為,李鴻章攻東關,鄭魁士攻巢縣,秦定三攻桐城,即日分兵四擊。”
知府李元華領令,督率2000練勇,趁夜潛抵無為城下;寅刻,李令兵勇鼓譟南門,火燒東門,待守軍鹹來援救,遂自西門梯城而入。
翰林編修李鴻章曾在東關駐守,熟悉地勢,鴻章以藤牌作前隊,上緊環攻,搶過內濠;又令後隊掘斷外濠,傾空積水;復令練勇焚燒木樁、竹籤,火焰洶洶,延燒西北門樓。守軍無水沃救,驚慌失措,鴻章趁機率練勇登城。
秦定三屢攻桐城不克,急奏:桐城久被賊踞,東南瀕江,西北負山,袤延二百餘里。四通八達,七省通衢,水陸賊竄紛集。查南鄉樅陽鎮,逼近江邊,扎有賊營二座,以為水陸應援。城東北隅賊營三座,西北隅賊營一座。緣西南直通安慶,西北接壤潛山。兩路之賊往來出沒,聚集於此,以為城內切近之援。攻城必先撥城外四營,去其犄角。第非益以兵力,勢難搗穴擒渠。
隔日,定三又奏:探得安慶、潛山、太湖援賊,俱竄入桐,意圖死守,以顧安慶後路。桐城援賊愈集愈眾,此時若不添兵,轉戰力攻,勢難分派。伏思安慶瀕臨大江,為皖省關鍵,而桐城為安慶第一門戶;末將以為:攻桐斷難鬆勁,添兵勢難稍遲。末將所帶貴州兵僅有千名,按成出隊,不過五六百人,義勇徒壯聲援,難期實用。我兵倍覺單薄,至巢縣克復亦難懸揣。
這廂,鄭魁士猛攻巢縣一月,僅毀濠三道,攻陷城外營壘五座。
福濟親臨巢縣,指揮攻堅。
鄭魁士道:“四面城牆,皆磚石壘就,極其堅厚;外濠三道,均極寬深,竹籤排列如林,內炮眼甚多。巢縣東南姚廟岡、放王岡,賊援來糧進之所。遏其來路,使賊內外不通,可以迅圖得手。”
福濟道:“依鎮總意,速佔姚、放二崗;待巢縣得手,大軍迅圍桐城,進而安慶,皖局定矣!速傳吾令,副將江忠信,於姚廟岡對面東河口地方,紮營三座。再僱募漁舟,滿載硝石、硫磺、木炭,排列近岸。吾自率主力攻擊小西門、北門、小東門。鎮總攻大東門、南門、大西門。”
巢湖告急,安慶太平軍水師燈火帆檣,蟬連而下,積極應援。
清兵燃舟焚船,乘風駛放,阻斷水路。江忠信率軍攻克姚廟岡,氣勢洶洶,進抵城下。福濟、鄭魁士集合數萬之眾,繞城狂奔,屏息鳴鑼,擊鼓而噪。是夜,各路清軍豎立雲梯,超躍登陴,一舉破城。
巢縣告破,鄭魁士、江忠信一刻未歇,馳至桐城。江忠信率部夜襲,攻取城外太平軍營一十六座。清軍氣勢頓漲,兵分四路,強攻城垣。江忠信身先士卒,越濠挺進,博命直衝,一彈子飛來,直入胸腔;忠信身形三晃,溘然而去。
忠信死,秦、鄭皆懼,不敢再攻,急稟福濟:桐城為南路濱江要衝,附近皆屬賊區。逆首石達開踞守安慶,實恃桐城為遮蔽。吾等竭攻外城,然賊巢堅固異常,甚難全克。探聞該逆敗竄回城後,復調集江楚各路援賊,死守抗拒。該逆四路呼吸皆通,而我軍只有此數。吾等再三籌商,惟有步步為營,進逼城根,分扎要隘,以期迅速攻兌。
福濟飭令吉順、札隆武據東關,音德布守和州,畢承昭、恩錫駐廬州,金光筋扼巢縣,篤定後方;自率主力,由舒城馳抵桐城,匯合秦定三、鄭魁士,移營分扎,徐徐困逼,坐待守軍窮蹙。又令李元華留少兵守無為,大兵攻潛山,襲桐城之西。
李元華彙集七千練勇,三路進擊潛山,又令人潛入城內,勾聯富戶紳縉,縱火內應。
1856年12月30日,潛山縣城煙火四起,守軍擾攘紛雜,混亂不堪;李元華髮令總攻,練勇於四門豎立雲梯,翻城而進,大肆殺戮。
福濟喜疏:潛山光復,斬賊逾千,得糧千石,此實乃兵事之轉機,而攻克桐城之先著也。
咸豐帝甚慰,諭命:福濟加太子少保,賞頭品頂戴;實授鄭魁士壽春鎮總兵,會同福濟督辦安徽軍務;翰林編修李鴻章一攻東關,輔攻巢縣、和州,功高卓著,賞加按察使銜;即選知府李元華力克無為、潛山,著部優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