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離不失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一十八章成為劉勝後,為何鄧綏母慈子孝了(二十九),快穿:千古風流人物,安離不失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十九)
身為勝兒的母后,絕不能被落下,必須得時時刻刻做好表率。
不過,海綿?
那是什麼?
不管了,勝兒雜七雜八學一堆,她有所陌生也正常!
突然就這麼捲起來了!
太史令:陛下威武!
他終於理解朝堂上至今還流傳著陛下當年舌戰群儒的佳話了。
誰說陛下只會歪門邪道無事生非,剛剛那番話真真是讓他心潮澎湃,恨不得與天爭一場。
陛下是高高在上的九五之尊都這般好學善思,他區區一個太史令怎麼能安心躺平,以這半吊子的水平得過且過混日子呢!
不行,他也得爭分奪秒鑽研天文曆法,爭取能更好的造福天下百姓。
「勝兒,你不會覺得累嗎?」鄧綏嚥了口口水,問道。
蓀歌依舊溫聲細語「母后,有一位偉人說過,累嗎?累就對了,舒服是留給廢人的。」
只要學不死,就往死裡學,這不是口口相傳的至理名言嗎?
好吧,她也就最多是嘴上捲一捲。
她比任何人都渴望躺平的美好生活。
鄧綏的口中喃喃重複著,越重複越是覺得有道理,她這麼多年不就是這麼一路走過來的嗎?
「勝兒,你繼續學。」
「母后先去統計一下各方面的物資,以備不時之需。」
鄧綏一走,蓀歌正能量積極健康向上的氣勢就消失的乾乾淨淨了。
她就是隻鹹魚,只適合口嗨。
「太史令,你很熱嗎?」蓀歌懶洋洋的靠在椅背上,看著滿頭大汗的太史令,好奇的問道。
太史令就好似接收到某種訊號一般,抬頭挺胸,聲音洪亮「臣心潮澎湃滿腔熱血,恨不得現在就將玄門藏書苦讀百遍。」
蓀歌:……
她能怎麼辦,她當然是允了臣子所請啊。
「朕允了,你就在這兒讀吧,朕看著。」
「秋霜,著人將宮中關於玄門之術的藏書都送來。」
太史令突然覺得他也不是那麼激情澎湃了。
誇張,這是一種誇張的描述在表達心情,陛下到底懂不懂啊!
秋霜應下,施施然離開。
幸虧,她比太史令穩重,幸虧,她只是在陛下講述豪言壯語的時候偷偷掉了幾滴淚。
太史令欲言又止,額頭上依舊有汗珠,只不過此刻變成了冷汗。
「太史令不滿意寡人的安排嗎?」
蓀歌調整了一下坐姿,心想今日既然都開啟了灌雞湯之旅,不如繼續。
「太史令,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學無止境,你應該樹立一種終身學習的觀念,活到老學到老,雖然您年紀大了,但也不能自我放棄。」
知識就在那裡,她督促太史令學了,四捨五入也就等於她自己學了。
\(//??//)\
今天也是收穫滿滿的一天。
太史令:說的好有道理,但是並不想聽。
但,那是陛下啊,他能說不嗎?
「陛下說的有道理。」
下次別說了。
太史令乾巴巴的擠出笑容,低著頭恭恭敬敬的答道。
不一會兒,秋霜便帶著人回來,每一位宮人手上都捧著一大堆竹簡。
竹簡,就是太史令的學習任務。
親眼見到這麼多竹簡,太史令心中突然冒出了一種身後有野狗追著撕咬的荒謬感。
早知道,他就不嘴賤的表
現那一番了。
在蓀歌是笑非笑的注視下,太史令苦哈哈的跪坐在地上,開始了自己老年苦讀的生活。
「秋霜,給太史令加層墊子。」
「陛下,一起吧?」
太史令試探著。
陛下如此有悟性,他也惜才啊。
雖說他自己資質平平,一生渾渾噩噩,但若是能將陛下領進門,這也算是對玄門的大功一件了。
蓀歌:!?(??_??;?
大可不必。
「陛下,舒服是留給廢人的。」
「陛下,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陛下,活到老學到老!」
蓀歌說出去的每一句話,最後都落下了自己身上。
於是,蓀歌被動的開始了自己的學習。
是真的晦澀難懂啊,可偏偏太史令漸入佳境,越看越津津有味。
蓀歌在打著哈欠,太史令在手捧竹簡。
蓀歌睡著了,太史令在寫寫畫畫,時不時還掐算一算。
蓀歌睡醒了,太史令還在捧著竹簡。
「陛下,活到……」
「住嘴。」蓀歌連連打斷了太史令的說教「那不叫睡覺,那叫神遊,那叫與周公交談。」
太史令滿臉狐疑?
真的嗎?
這就不可能是真的啊。
可偏偏陛下說的信誓旦旦,一臉他不信,就是他悟性不夠的樣子。
好吧,他悟性確實不夠。
若夠,他現在就不會是連天象都看的稀裡糊塗了。
最重要的是,能做到太史令這個位置上,多多少少都是會些看相算命能掐會算的。
近來,他日日與陛下相處,也曾偷偷為陛下看過相。
只可惜,次次都是一團迷霧。
明明帝王之相與星辰相應,並不難算出。
比如鄧太后!
但怎麼算,他都沒算出陛下身具皇氣。
蓀歌心下一跳,避開了太史令的視線。
……
在得到太史令的預警後,寧可信其有的鄧綏立刻下詔,削減太官、導官、尚方、內署的各種御用衣服車馬、珍羞美味,和各色奢靡富麗精巧難成的物品。
除非供奉皇陵祠廟,否則稻穀粱米不得加工精選,每日早晚只吃一次肉食。以往太官、湯官的費用每年將近二萬萬錢,至此才數千萬錢。
各郡、各封國的貢物,都削減一半以上。
然後又將上林苑的獵鷹、獵犬全部賣掉。各地離宮、別館所儲備的存米、乾糧、薪柴、木炭,也一律下令減少。
災難之中,除了災難本身,最可怕的就是人。
鄧綏不願看到,富貴之家依舊在歌舞昇平,底層百姓卻食不果腹餓殍遍野的場景。
她必須得從達官貴人手中強硬的勻出一部分的生活所需,分給百姓。
半月的時間,倏忽而逝。
六月,有三十七個郡和封國大雨成災。
太史令所預測的成真了!
在鄧綏心中,太史令的神通再一次提高了一個臺階。
因為提前有了準備,鄧綏不慌不忙有條不紊的安排各項事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