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悅南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六章 朝會,紅樓之挽天傾,林悅南兮,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賈珩和曲朗敘說著話,就是對著一旁的範儀說道:“範先生幫我寫一封奏疏,關於三河幫大小頭目的匯總細情,稍後要進宮面聖,陳疏於上。”
範儀聞言,心緒激盪,拱手道:“是,大人。”
賈珩說完,就是看向曲朗,伸手相邀道:“曲副千戶還請至內堂一敘。
曲朗心頭一動,連忙跟上。
行至內堂,賈珩指著一旁的椅子,道:“曲副千戶,請坐。”
曲朗聞言,想了想,就是落座,正色道:“大人似是有事?”
賈珩道:“是有件事兒相詢,可能有些逾權,但曲副千戶可斟酌著說下。”
曲朗聞言,面上也是現出幾分疑惑,說道:“大人請吩咐。”
賈珩道:“是關於遼東的,錦衣府內有派往遼東的探事,或者說專門對應的分司?從事圖繪地理,刺探軍機,策反敵將之事?”
曲朗默然片刻,說道:“不瞞大人,衛府裡沒有專門的衙司,但是有一位對遼東知之甚深的同僚,以往衛裡有專門負責遼東探事,以應對聖上垂問或者兵部函詢,這人是藍千戶,從崇平元年就管著遼東一攤事了罷,卑職與他關係莫逆,不過,他手下究竟往遼東派有多少探事,卑職就不知道了。”
賈珩面色幽幽,目光閃了閃,說道:“可這幾日錦衣府中怎麼不曾見過這位千戶?”
他前世今生,記憶力過人,這段時間在錦衣府,已對錦衣府中千戶、副千戶做到基本熟識。
但並未發現這位藍千戶的身影。
“回大人,前不久被派差至江西了。”曲朗道。
賈珩凝了凝眉,道:“為何?”
曲朗道:“這位藍千戶是前任指揮使尚勇的親信,其實也不能算是親信,因遼東事務,常尋尚指揮使,來往許是過密了一些,故而尚指揮使一去,藍千戶就不怎麼受我們陸同知待見,尋了個由頭,給遠遠打發到江西去了。”
賈珩皺了皺眉,冷聲道:“因私怨廢公事,好一個天子親軍。”
曲朗道:“上下如此,又能如何?”
賈珩想了想,沉聲道:“他出了神京估計沒多久,你著人騎快馬將其喚過來,就說本官有要事問詢。”
曲朗聞言,面色一頓,道:“大人,如要調回其人,應以何名義?”
“本官雖提點著五城兵馬司,但身上還加著錦衣指揮僉事官銜,自有權召他回來問話,陸敬堯縱有微詞,也只能憋著。”賈珩徐徐說道。
因為他身上有天子劍,這段時間,陸敬堯都要避他的鋒芒。
甚至,如果他放出風聲舉薦陸敬堯,其人什麼仇怨都要放在一旁,巴巴地和他套近乎。
曲朗道:“那位藍千戶已乘船南下,需以快馬去追回了。”
賈珩點了點頭,說道:“那就派快馬前去。”
不管這個藍千戶能力大小,對遼東事務瞭解多少,就衝其堅持不懈往遼東滲透,這份兒諜報意識就值得肯定。
讓曲朗回去尋人,而後賈珩也出了內堂,來到官廳,這時,範儀從遠處而來,手中拿著一份兒書就好的奏疏,遞將過來,說道:“大人,奏報匯總已書就好,你看那裡可有不對,予以斧正。”
賈珩接過奏報,看了下,只見上面記載著到目前為止,三河幫大小頭目的數目以及弟子的情況。
上次,賈珩所呈送的是三河幫幾位當家以及幫中頭目的家貲、財貨,如今才是桉情通告。
“範先生文詞簡練,言簡意賅。”賈珩微笑讚了一句,說道:“時間不早了,我也入宮覲見天子。”
“恭送大人。”範儀拱手說道。
大明宮
今日徇例是常朝的午朝朝會,崇平帝召見著內閣、六部、詹事科道、通政司、五軍都督府以及京兆尹,共商軍國大事。
事實上,除卻一些特殊情況外,常朝的朔望朝並不是真的要召集百官議事作決策,更像是君臣定期見面,以安中外之心的禮節性朝會。
否則,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根本無法做決策。
反而,由內閣“票擬”處置政務,然後再交由崇平帝硃批,更顯效率便捷。
而沿襲前明而設的午朝,才是正兒八經的議國家大政的朝會。
可以類比後世的全體會議和常務會議。
賈珩本來領著皇差,隨時可進宮陳事,倒也不用特意前去朝會,但三河幫一桉,朝野內外關注,也需要適時給群臣通報進度。
賈珩站在皇城前,按著品級站立在武勳之列,倒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側目而視。
有不少人竊竊私議。
“年少有為,後生可畏啊。”一些頭髮灰白的官員就是低聲說道。
“這少年足智多謀,兩次戲耍三河幫賊寇,現在更是短短時間剿滅三河幫,真是少年英傑。”這是年輕一些的官員的感官。
經過“伐登聞鼓”一事,可以說,朝堂群臣對這位最近聲名鵲起的少年權貴也多多少少有些瞭解。
而盤踞東城十餘年的三河幫,如一陣旋風般轟然覆滅,更是為賈珩身上蒙上了一層智謀之士的光環。
無他,太過乾脆利落,令人眼花繚亂,而且縱觀前後過程,竟奇異地沒有造成絲毫動亂。
北靜王站在人群中,一襲銀色白龍蟒袍,腰繫玉帶,鶴立雞群一般。
其人面如冠玉,劍眉朗目,對著一旁的理國公柳彪之孫一等子柳芳,輕笑說道:“世兄,你觀這位賈子玉如何?”
柳芳四十出頭,臉頰瘦長,頜下蓄著短鬚,其人官職為前軍都督府同知,聞言,皺了皺眉,冷笑道:“看著倒是人模狗樣的。”
北靜王怔了下,微笑道:“柳世兄,可莫要小瞧了此人,縱是你我,在這等的年紀,也難說在短短時間蕩平東城三河幫。”
北靜王也才二十六七歲,但說出這話,卻有幾分老氣橫秋之感。
“王爺此言大謬,據下官所知,這等倖進之徒呼叫了錦衣府的探事,才得以從容佈局,將東城三河幫一舉剷除,否則單靠其一人之力,絕不會這般如秋風掃落葉般,將東城滌盪一清。”修國公侯明之孫世襲一等子侯孝康,輕笑一聲,望著賈珩的目光帶著不屑。
此人官居後軍都督僉事。
四王八公之中,尤以北靜、南安兩家在中樞還保留著較強的影響力,一個掌前軍,一個管後軍。
而四王八公當中,除卻牛繼宗以一等伯都督果勇營之外,另外兩位子爵都在五軍都督府任職。
南安郡王嚴燁冷哼一聲,說道:“不管如何,那也是人家的本事,尤其前日祭祖事畢,他已是賈家家主了。”
眾人聞言,都是面色一頓,心思複雜。
是的,不管他們願不願意承認,這少年已然是賈家家主,事實上的寧榮之主。
就在這時,忽聽得一聲清越的玉磬音響,一眾原本交頭接耳的文武官員,都是按著品階站好恭候,不再多作言語。
兩位糾儀御史一左一右,目光逡巡過文武官員,在為首的幾位閣老面前凝了凝,開始唱名。
而後,文武官員就是列隊依次而入。
殿中
文武分列站定,向著端坐在金椅上的崇平帝見禮。
隨著一聲“眾卿平身”,文武百官呼啦啦的站起,垂首侍立。
賈珩此刻在人群中,論官階職事,與京兆尹許廬倒是處一排。
開場自是提及邊事,由通政司唸誦邊關塘報以及內閣的票擬意見,敘說北境局勢。
之後,由科道言官、翰林詹事或康慨陳詞,或痛心疾首,或彈劾唐寬用兵不利,禦敵無方,應靖誅此人以謝天下。
而後群起響應,彈章如潮。
見得群情洶洶的一幕,賈珩目光幽幽,暗道,恐怕還是需內閣閣臣一錘定音,就是將目光瞥向前面的楊國昌身上。
“這位楊元輔,竟如此沉得住氣。”賈珩思忖道。
然而這時,就聽得一把清朗的聲音響起:“臣李瓚啟奏,臣竊以為兩軍相爭,不宜擅殺大將,作出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李瓚?”賈珩面色微頓,心頭隱隱有幾分猜測,現在不治唐寬之罪,無非是為了秋後算賬,而且等李瓚經略幽燕,恐怕第一個要拿這唐寬祭刀。
欲守幽燕,首重薊鎮。
他都能看出來的事情,這位兵部尚書不會看不出來。
韓癀道:“臣附議。”
崇平帝沉聲道:“允奏。”
因邊事吵吵鬧鬧一陣之後,還是落實在戶部今年的秋糧解運上。
就在這時,戶部侍郎梁元出班奏道:“聖上,臣戶部侍郎梁元有奏。”
崇平帝凝了凝眉,說道:“梁卿,可有何事?”
梁元道:“啟稟聖上,漕運總督杜季同發函至戶部,漕糧北運,運力不足,請求戶部籌船協助,另請求延期一月,臣以此事重大,還請聖上定奪。”
漕糧運於神京,都有期日,不是說什麼失期當斬的無稽之談,而是錯過那個秋藏的日期,再加上路上耽擱,就容易造成一些耗損,彼時,這個虧空就需要有一個說法。
戶部肯定不會認領,這就落在了漕運總督衙門頭上,而杜季同作為堂官,自是責無旁貸。
崇平帝聞聽,面色微頓,目光審視著梁元,半晌無語。
以這位天子的心智,隱隱察覺到這其中的名堂。
因為杜季同為漕運總督,直接就可以上疏,由通政司轉遞,由戶部代陳,當然也不是不行。
被上首的崇平帝目光注視著,梁元心頭微懼,但面上不動聲色。
這就是梁元背後指點的內閣首輔楊國昌的高明之處,並沒有直接提及賈珩,而是以漕糧北運一事為切入點。
目的也沒有別的,不僅僅是敲打賈珩,給賈珩添堵,還有一個更深的用意——排雷。
果然就有禮科給事中胡翼,上前朗聲說道:“聖上,自今夏以來,朝廷轉運邊事的糧秣糜費甚巨,據臣所知,京中諸倉皆已見底,如是耽誤了秋糧入倉,只怕京中糧價飛漲,人心惶惶,還請聖上明鑑。”
“朕記得,漕運衙門麾下有漕糧衛為之驅馳、奔走,杜季同遞交戶部的札子呢?”崇平帝面色澹漠,聲音平靜說道。
梁元道:“聖上,札子臣已帶來,漕運衙門的漕糧衛時過境遷,大多不堪漕運輸粟之苦,逃亡者眾,自崇平二年就已亂象叢生。”
這自是鋪墊甩鍋,從那時候就開始,而且還是今上繼位以來。
漕運總督杜季同也不過履新四年,縱要追究責任也不好下手,因為這是歷史遺留問題。
這邊廂,戴權下來,接過樑元手中札子。
崇平帝從戴權手裡接過,垂眸讀著,然而閱覽罷,臉色逐漸鐵青,冷笑一聲,說道:“杜季同說漕糧衛只有七萬多人,大小船隻也僅僅剩八千餘艘,且都是破舊不堪,原四成轉運之任都是由齊王接洽,託三河商會轉運,僅此一項,可為朝廷省銀六十八萬兩,諸卿,朕是不是還要賞賜他?
這杜季同是那孽子觀政之後才領著漕運總督,說不得彼等早已沆瀣一氣,上下勾結。
眾人聽這語氣不對,群臣竟無一人敢應對。
漕運總督品級定為正二品,堪比一部尚書,這等朝廷大員牽涉得方方面面眾多。
沉默許久,內閣首輔楊國昌出班奏道:“聖上,老臣記得五年前,漕運不暢,南糧屢屢失期,京師每至冬至,常有貴糧、少炭之憂,幸聖上當初慧眼識才,欽點了這杜季同,杜季同自督漕運以來,京師已五年不曾有貴糧之事生。”
楊國昌自不會說,當時是他舉薦其人,崇平帝允之。
崇平帝皺眉說道:“可這五年恰恰是東城所謂三河幫高歌勐進,肆虐愈烈的五年,杜季同真的不知?”
楊國昌沉吟了下,說道:“漕糧衛已廢弛許久,杜季同去漕糧衛時,只有兩萬餘人,五年整頓下來,堪稱苦心經營,況三河幫盤踞東城,明面以商賈身份行事,也不易甄別。”
一旁的內閣次輔,吏部尚書韓癀面色微頓,心頭就有哂然。
這是提前讓齊黨干將和三河幫切割了,真是好手段。
楊國昌位列首輔,自然不是泛泛之輩,對戶部錢糧如數家珍,手下也非盡是庸碌之輩。
如杜季同就是其人手下一員干將,與三河幫有所勾連,自是要傾全力以保。
可以說陳漢比之賈珩前世的明末,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因立國百年,雖武勳耽迷享樂,但也因為武勳勢力龐大,導致文官集團不能一家獨大,為了和武勳爭奪權力,必然會湧現出一些士林菁英,有才之士。
黨爭歸黨爭,齊楚浙黨,也不乏通達事務之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