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錦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8章大丈夫當如是,歷史直播:開局為秦始皇直播亡國,忘川錦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前223年,劉邦透過考核成為秦國官吏,為泗水郡亭長。”

“在一次送人去咸陽服役的路上,他偶然見到始皇帝坐車出巡,充滿帝王貴氣,引得劉邦羨慕,脫口感嘆:“大丈夫當如是啊!”

“一句話,把劉邦塵封在心裡的志向表達得淋漓盡致。”

“或許劉邦從少年時就心存高遠,看似放浪形骸,實則是為成“大丈夫”做第一步準備:積累人脈。”

“從劉邦結交人脈的本事可以看出,還有一點,就是從與呂氏結親中可見一斑。”

“剛才女皇說得是沒毛病的,要說劉邦,怎麼可能沒有呂雉的身影,這位前期對劉邦多照顧的女人。”

“呂雉的父親呂公因與人結仇,來到沛縣定居,他與縣令交好,當地人都上門拜訪攀關係,喜歡廣交人脈的劉邦也過去湊熱鬧。”

“主持接待客人的是沛縣主簿蕭何,規定賀禮錢不到一千錢的人,只能在堂下就坐。”

“劉邦身上沒有那麼多錢,他拉不下臉來承認,就信口開河:“我出一萬錢做賀禮!””

“呂公聽說後,親自出來迎接。”

“蕭何在沛縣任職,自然知道劉邦是什麼人,在旁邊揭穿劉邦的謊言。”

“但呂公根本不在乎所謂的賀禮錢財,他看中的是劉邦的膽色和麵相。”

“原來呂公素有相面之術,觀劉邦面相,認為他是大富大貴之人,甚至願意將女兒呂雉嫁給他。”

“於是,劉邦仗著臉皮厚、膽子大,先是被呂公奉為座上賓,後成為女婿,又為自己積累下一筆人脈資源。”

“我這裡呢先不講呂后了,現在講大家或許聽的不如意,這位貫徹劉邦一生的女人,只能講完劉邦才能知道她為什麼會從賢妻良母變成禍國殃民的妖后,不過大家這時候也應該知道,這時候的劉邦還是個小小的亭長,呂雉是下嫁。”

“我繼續來講劉邦。”

“在外人看來,或許會認為劉邦死要面子,滿口花花,不過是虛有其表。”

“但對劉邦個人而言,這事大有可為,不過說一次大話而已,成則攀上一道人脈,不成,無非丟個麵皮,不足掛齒。”

“權衡利弊,得失有道,他的眼界可見一斑。”

“當然,劉邦也有缺點,而且很明顯,他貪杯,好色,好面子。”

“與之對應,他的優點同樣明顯,那就是敢做敢拼,這一點,卻是很多成大事者都具備的。”

“瀟灑不羈,膽色過人,幾乎無所顧忌,或許正是因為這種種原因,才使得後來人將劉邦評為無賴作風。”

“只是,簡單粗暴地認為漢朝的開國皇帝是一個地痞流氓是不夠客觀的,他的“痞”,更像是一種不拘小節的作風。”

“當然,要成為“大丈夫”,光有人脈還不夠,還得掌握民心,這才是劉邦最高明之處。”

“劉邦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他不可能會事先知曉秦朝一定會大亂,一開始也沒想過自己能登基當皇帝,他積累人脈,只是想做個“大丈夫”而已。”

“直到秦朝末期,始皇暴戾,頒佈嚴苛律法,發起大型徭役,徵收壯丁修築長城,老百姓們苦不堪言,社會矛盾劇烈。”

“在沛縣的劉邦這才意識到有機會興兵起事,就算做不成皇帝,能封侯拜相也算得上是大丈夫了。”

“一次,他受命押送徒役去驪山服刑,徒役深知一旦到達驪山,過的絕對是生不如死的苦日子,好多人都在半路上冒著殺頭的風險逃走。”

“劉邦管不過來,明白自己讓人逃跑,到達驪山必定要遭難,乾脆一不做二不休,釋放所有囚犯,直言自己也要逃命去也,當下就有十多個壯士深受感動,願意追隨。”

“劉邦帶著這些人藏匿到山中,躲避秦朝追捕,由呂氏等人暗中相助渡過難關。”

“在這期間,民間突然發生了很多關於劉邦的古怪傳說,有上次劉秀所說的“劉邦夜醉斬白蛇”、還有“赤帝子”、“雲氣盤旋”等稀奇傳說。”

“劉邦從釋放囚犯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走上起兵造反的道路,加上他過往結交人脈的事蹟,可以推測出他早有起事之意,這所謂的傳說,應該是他與夫人呂氏為造勢而散佈。”

“反正我是不信,這些邪乎的事情,哪有這麼巧!”

“那按照我說的,這是為了造勢,這就不得不承認,劉邦確實高明瞭。”

“他在沛縣當地本就有諸多人脈,如今這些傳說散播開來,又使得劉邦的威望大為提升,深得民心。”

“他又擺出一副仁義姿態,引得沛縣附近的年輕子弟前來投靠,勢力擴張到幾百人,成為了日後起事的基礎。”

“公元前209年,陳勝聯合吳廣,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在大澤鄉起義反抗秦朝暴政。”

““這一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很快攻下了陳郡,建立了“張楚”政權。”

“陳勝起義後,劉邦想要響應,他帶兵回沛縣時,縣令懼怕他的勢力不敢開城門,劉邦略施小計,將一封信射入城中,鼓動人們殺掉平時就不知體恤百姓的縣令。”

“城中蕭何、曹參亦是配合,最終百姓合力殺掉縣令,迎接劉邦入城,推舉為沛縣縣令,故劉邦亦有“沛公”一稱,他自稱赤帝子,在周圍一帶招募兵勇擴軍。”

“劉邦順從民意,豎起大旗,宣佈起兵反秦,並派樊噲、蕭何、曹參等人分頭招兵買馬,隊伍很快發展到幾千人,這一年,劉邦48歲。”

“起義早期,劉邦帶領曹參、蕭何、樊噲等人在豐邑、沛縣間作戰,勢力擴充到三千人左右,期間偶遇張良,一見如故,張良投到其麾下。”

“劉邦沒有什麼大本事,但知人善用,懂得聽取意見,這恰恰是許多謀士都渴望的“明主”特徵,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會聽取謀士的意見,讓謀士有一展才華的機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夢幻西遊:身為神豪,先讓女玩家氾濫成災!

規則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