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的銀松森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橫原築堡,南宋之霹靂風雲,寂靜的銀松森林,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霹靂軍高層原本以為,在二十日時間內開荒耕種二萬畝的難度很大,不料日子結束時盤點結果,卻讓人驚喜——三萬畝!按總攬政務的李爽在屯田表彰大會所講,這個成績來之不易。之所以能開墾這麼多耕地,除了此次開荒的土地在十數年前原本就為良田外,還得益於優質鐵製農具和有效的組織,更得益於霹靂軍治下的兵民吃苦耐勞和高漲計程車氣。歐陽軒親自宣佈了表彰決定,併為獲表彰人員頒發了獎勵。獲獎的不僅有生產農具的鐵匠、也有農技員和管理人員,更多的還是控犁翻土的農民,代表人物便是發明“楊三耕種法”的楊三——現在已被任命為花果山屯墾點的農技負責人。
山外的屯田一結束,霹靂軍便將精力投入到橫原堡的修築上來。因為雞冠山區的春日比山外要遲半月左右,現在正值耕種時日。由於山中新開了六萬畝耕地,除了各寨的勞動力外,尚需從工廠和礦山抽調人員幫助耕種,故橫原堡的修築並未抽調太多民工參與。但饒是如此,參與橫原堡工程的人員仍達到了三千人。除卻建築公司的五百名工人和抽調的一千五百名民工外,還抽調了一千名霹靂軍士兵——只要沒有軍事任務在身均要求參與築堡。這三千人僅是修築的人員,如果加上水泥、石料、木材等物料的生產和運輸,人員則更為龐大。
投入如此巨量的人力物力修築橫原堡,是因為歐陽軒知道宋蒙四川戰場即將發生巨大變化,如果錯過下山發展的視窗期,霹靂軍將被鎖死在深山中。潘統制派來的使者之所以敢威脅歐陽軒,是因為蒲擇之攻打成都形勢大好,自信用不了多日便可擊敗西川的蒙軍,甚至將蒙古人逐出四川。可熟悉這段歷史的歐陽軒知道,劉黑馬佔領成都之後,蒙古大汗蒙哥又派了阿答胡戍守成都。阿答胡仗勢蒙哥的寵信,根本不把劉黑馬放在眼裡,以致西川蒙軍內部不和。宋軍在成都巷戰中殺了阿答胡不假,甚至短暫將蒙軍趕出了成都城也不假,這卻是四川官軍的迴光返照。狂妄自大阿答胡死後,反而讓蒙軍沒有內耗,再加上駐屯川北蒙軍汪世顯部和征戰川東蒙軍紐璘部的回援夾擊,蒲擇之的數萬官軍被打得大敗,不得不退守川東川南沿江一線,而川西的州府盡陷蒙古人之手。霹靂軍當務之急是要將橫原堡打造成固若金湯的軍事要塞,這樣才能逐步控制川西,讓天府之國這一膏肥之地成為抗矇事業的基地。
橫原鎮連山通江的地理位置極其利於商貿活動,遙想當年是何等繁華。其建寨之初的選址便是首重交通,寨子方圓幾里內均是一馬平川。橫原堡並沒有選在老寨子位置,而是選擇在更靠近前大山的位置。重新選址除了因為老寨損毀嚴重外,更因為新址靠近大山,更加易守難攻。新建的橫原堡地處文井江西岸的高臺,這裡北靠巍巍大山,距入山口只有幾十米,西邊緊鄰滔滔江水。敵人只有從東面和南面攻打城牆,為此霹靂軍不僅將東面和南面城牆設計的更寬更厚,且在重點部位用鋼筋進行了加固。
按照設計方案橫原堡也分為內城和外城,但並不是傳統的四方形,而是結合稜堡的優點進行了改進,設計成了六邊形。外城牆每邊長二百米總長一千二百米,牆體高九米,平均厚度為下寬六米上寬四米;內城牆每邊六十米,也是下寬六米上寬四米,但牆體比外城牆高三米達到了十二米,這內外城牆的高差可以讓火炮形成梯次火力。內外城牆的地基都深挖數米後再回填石頭並夯實,上面再鋪以條石,城牆則由水泥混凝土澆築成一米厚的框架,再用夯土填充內部。其實如果城牆體全部澆築成水泥混凝土肯定更堅固,但霹靂軍的水泥產能根本無法滿足那麼大的工程量。即便按現在設計方案,工業公司前期幾個月的水泥庫存加上這段時間的全力生產,也只是勉強夠用。不光是水泥和石料消耗巨大,鋼鐵需求也十分驚人,光是城門需要的鋼鐵便達數千斤。外城有東南西北四個城門,內城則只有北門和南門兩個城門,這些城門均由鐵板將厚木全部包裹,每扇門都在千斤以上,尤其是東南兩道大門光是鐵板重量便有一千餘斤,需要十人以上用絞盤才能拉開。
橫原堡也沒有傳統的箭塔、馬面、甕城等城防設施,只是設定了吊橋用以透過護城河。其實這護城河只是築堡夯填城牆和其他挖沙取土工程的副產品,不料因越挖越大,索性便擴建成了二十米寬五米深的護城河。說是護城河倒不如說是護城壕,因為設計橫原堡時考慮防洪因素特意選址在高臺地上,故根本無法引水入壕內。橫原堡區別於傳統城池最重要的地方則是城牆上額外加了屋頂,這是霹靂軍使用佈置琉璃壩和萬家堡牆頭火炮的重要經驗。霹靂軍發現,火炮作為最重要的守城武器,不僅容易遭遇敵方的優先攻擊,更害怕雨天等惡劣天氣,故在設計方案中內外城牆上均修建了正面的胸牆和水泥的框架頂蓋,用於遮擋雨水也用於防備敵人箭支和攻城器械的打擊。
守城戰中外援通道至關重要,橫原堡設計了兩路補給通道。一路是水路補給通道,出了堡壘西門走下河堤十餘米便是碼頭,文井江出山在此處形成了一個河灣,河面寬闊且水流平緩,不僅適合運輸船隻甚至連水軍戰艦也有迴旋空間,故在築堡的同時也修建了一個碼頭。只是碼頭上游的山中河段,水流湍急又多亂石,根本不能行船,船隻只能從下游溯水而來。另一路補給通道則是通往萬家坪的山路,由於離山口只有幾十米,城牆上的火炮可以輕易消滅試圖封鎖山口的敵人,故被切斷的可能性極低。但為確保萬無一失,仍設計了一條從堡內通往山口內的隱秘地道,以便從背後襲擊試圖封鎖山口的敵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