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雨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 整治吏治,紅樓低調人生,隨雨安,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列朝列代,帝皇、閣臣,想整治吏治的很多。能夠成功的,在紅樓世界有史以來還沒有記載。敢下手整治吏治的,無一例外,全都沒有好下場。

敢下手整治吏治的無一例外,要麼是皇權穩固的皇帝。要麼就是大權在握的重臣。這些大權在握的重臣,甚至權力蓋過皇權。但壓根就沒有成功的先例。

那些敢於出手整治吏治的,無論是帝皇還是重臣。無疑都是人傑,而且還不是一般的人傑。但最後均以失敗告終。可見整治吏治的難度。簡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一個朝廷吏治腐敗到一定程度,就會積重難返。也就註定了這個皇朝的覆滅。所以這個皇朝大權在握的皇上,或者是閣臣。就會忍不住出手整治吏治,以延長國祚。

沒有成功先例的原因,其實說起來也簡單。因為你整治的是整個統治階層。已經不再是朝廷的派系鬥爭了,而是針對全部統治階層的利益。難度不言而喻。

整治吏治他們大多會採用變法的手段。也有些變法相對溫和,開始也會取得一定的成果。加上變法者權勢通天。壓得整個利益集團喘不過氣來,但最終往往以失敗告終。

畢竟是一個人與整個統治階層對抗。所以變法者,往往最後也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皇上也不過是想想而已,至於整治吏治,當今皇上還沒有這個魄力。

皇上也知道,如果不整治吏治,大鄭朝絕對長不了。什麼也不做顯然是不行的,畢竟這可是自己的江山。那就避重就輕吧。

清收戶部欠銀,開國一百多年了。文武大臣們欠戶部的銀子,可不是小數目。不說全部收齊,就是收上來二三層也不是小數目。

雖說榮寧二府帶了個好頭。但根本就沒人跟風,都知道榮寧二府是什麼情況。我們跟他們可不一樣。再說戶部欠銀的又不是一家二家,只要大家抱成團。皇上拿他們也沒辦法。

皇上還真拿他們沒法子,關鍵是朝中很多重臣,都欠了戶部的銀子。而且官位越高還欠的越多。其實也就是權勢越重,向戶部借銀子的數目才能越多。

所以一切又回到原點。吏治腐敗才是一切的根源。

說到整治吏治,就不得不說到後世名臣——張居正。張居正是唯一一位能做成此事的人。可見他的不凡。所以在後世稱之為,千古第一名臣也不為過。

張居正處在後世的明朝中後期。當時大明朝的情況,與現在的大鄭朝相仿。也是吏治腐敗,異族入侵。朝廷軍隊廢弛,國庫空虛。

張居正出生秀才之家。是個讀書種子,張居正五歲識字,七歲能通六經大義。十二歲就中了秀才。天才啊。十三歲參加秋闈,文章一流,舉人沒得問題。

可主考官一看,年齡太小了,少年得志不利於張居正的成長。於是決定壓一壓。結果張居正成為十三歲的少年舉人的願望落空了。

於是,三年後,張居正十六歲拿到了舉人功名。二十三歲拿到了進士功名。與李淼一樣二甲第九名。然後也是進翰林院做了庶吉士。

張居正也是低調、苟著的個性。不過人品不是太好,就是為了升官,小人也沒少做。結果,張居正用了二十五年時間,一直做到文臣之首。

四十八歲的張居正位居首輔。正趕上皇上年幼,不能親政。於是乎張居正大權獨攬。相當於集君權、內閣大權一把攥。

於是,張居正一改之前低調、苟著的個性。開始落出了獠牙。大刀闊斧的整治吏治。先對那些擋路的官員開刀。

然後,把自己人安排在得用的位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整治吏治可不是一刀切。張居正為人圓滑,處事靈活。一切最終目標為了整治吏治。富國強兵。

張居正做大事不拘小節。剛開始露出獠牙不久,老家的父親就過世了。按理說應該丁憂。也就是回老家待二十七個月再出山。

張居正已經露出了獠牙,怎麼可能去丁憂。不說時不我待。真要是丁憂了,丟掉了大權,能不能再出山都是問題。搞不好能不能活命都是問題。

張居正得罪的可都是狠角色。於是,小皇帝奪情了。可張居正的那幫對手不幹了。好不容易出了個機會,你爹死了,你還不下臺。

結果小皇帝又下旨了。誰要是再提張居正丁憂,我要他的命。於是,沒人敢再叫張居正下臺了。

張居正大權在握,繼續向統治階層開刀。這年頭大量的田地都在統治階層手中。他們不交稅,採用隱瞞土地的辦法。

張居正在全國陸續展開清丈土地,並在此基礎上重繪魚鱗圖冊。把統治階層的隱藏的土地都給曝光。然後採用一條鞭法。讓大家一起交稅。

張居正對官員實行考成法,提高了各級部門的辦事效率,而且明確責任,賞罰分明,從而使朝廷釋出的政令做到執行到底。

張居正用了十年時間,把大明朝治理的國庫充裕。糧食儲備充足,光太倉庫的糧食儲備可供應大明朝十年的享用。

在軍事上培養出了像戚繼光、李成梁這樣的名將。至於說大明朝的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如日中天。異族不敢來犯。

可惜張居正只做了十年首輔,就病故了。據說是勞累所致。也不累嗎?張居正做的事,是與整個統治階級為敵。肯定要絞盡腦汁,不累死才怪。

如果再給張居正多做幾年首輔,大明朝的歷史將會改寫。如果讓張居正再多做十年首輔,後世的中國近代史都得改寫。

就這樣,張居正做了十年首輔,大明朝的國柞至少延長了,至少上百年之久。不然大明朝早就滅了。

張居正死後開始被人清算,他得罪的可是整個統治階層。小皇帝也已經長大了。張居正死後開始掌權了。

張居正死了,也註定沒有好下場。就差一點被鞭屍。他的家族子女都跟著倒了黴。都被抄家充軍。在充軍途中被餓死的子女就不在少數。可見當時有多少人恨張居正入骨。

這些人可都是當時的統治階層,很多人實力強大。張居正活著時他們不敢怎麼樣。張居正死後,他們把仇恨發洩在他的子女、家族身上。

人亡政息。張居正死後,他所制定的政策也被全盤否定。等到若干年後,大明朝的皇上發現,還是張居正的那套管用。於是,開始給張居正平反。還給張居正封了王爵。

於是,皇上也開始搞張居正的那一套。結果怎麼也搞不下去。因為歷史上只有一個張居正。就是貴為皇帝,大權在握也不行。

歷史上根本就沒有第二個人能走得通。大明朝吏治腐敗,最終難逃滅亡的命運。

所以張居正是第一名臣,後來的帝皇、重臣們都在學習張居正。學習他的考成法,學習他的一條鞭法。

後世大清朝的雍正皇帝,也算是一代明君。而且也是大權在握,根基穩固。雍正就是想把張居正的那套照搬。結果也只能是形似而神不似。

所以根本不可能達到,張居正那時的效果。關鍵問題是在神而不在形。真所謂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形勢也在不斷的變化,向整個統治階層開刀,哪有那麼容易?

在我看來,張居正的厲害之處,根本不在於考成法,也不在於他的一條鞭法。而在於他能把他的政策貫徹到底。關鍵在於他的政令,各階官吏都能不折不扣的執行。

而且不折不扣執行他政令的,有很多都是他的對頭。恨之入骨的對頭。但這些人還不得不執行。這才是張居正的神韻所在。

在後世,我看到過很多名臣對張居正的評價。也只會好笑。他們很多人,竟然用道德標準來評價張居正。試問正人君子能做到首輔嗎?能整治吏治嗎?

作為張居正這樣的政治人物。在需要達到他的政治目的時,就需要不擇手段。做大事不拘小節。所以張居正在擔任首輔期間,肯定做了許多不正人君子的事。這重要嗎?

不過他們對張居正的功績評價,都還是正面的。無可否認張居正第一名臣當之無愧。至少到目前為止,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囚妄

止御

秦將

起飛的東君

鑄山河

三井不瘦

望族嫡女

春未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