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愛沉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四,人生續集,為愛沉思,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章

中秋節,馬店村學校臨時組織了一次歡迎會和對全校教師的表彰會。一方面,歡迎劉巧玲老師的加入和高加林老師的迴歸;另一方面,是為了慶賀這一年中央政府給予“教師”這個弱勢群體足夠的關注和重視。

這次自發組織活動是建立在當時國家對“教師節”的恢復這樣的大背景前提下進行的,當然,為此而狂歡的也包括全國各中小學。

早在3月份的時候,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民主促進會的17位政協委員聯名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議確定全國教師節日期及活動內容案。提案指出,教師擔負著培養四化建設人才的重任,應該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我們知道,這個提案遲遲等了接近5年時間,至1985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才一致透過:確定每年的9月10日為“教師節”。

當然,有關歷史原因,中間的有些艱難歷程我們在這裡就不一一敘說。需要做點簡單說明的是:以1977年恢復高考為標誌,中國迎來了教育的春天。但是,由於在“文革”中,教師這個群體因為是“臭老九”而備受歧視。到了80年代初,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地位低,依然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當時的大學生畢業分配,曾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先工商,後財貿,去哪也不去學校。

這樣的背景導致中小學嚴重缺失教師,不得已只能在民間擴招民辦教師。民辦教師沒有編制,早期的報酬就是工分,工分再折算成糧食、穀物、油料等。而這些工分是大隊裡從各個生產隊攤派出來的。所以,民辦教師在這個階段的選聘、任用、辭退、轉崗、待遇基本上由大隊決定。

從80年代開始,民辦教師的管理逐步走向規範,使用指標已嚴格控制,在增加民辦教師的同時,又聯合國家教委等部門,下發《關於進一步改善和加強民辦教師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對民辦教師執行:“關、轉、招、辭、退”五字方針,穩定和鞏固了這一特殊時期的教育現象。

至1985年9月10日當天,國家主席李先念發出《致全國教師的信》,中國各地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並在教師節期間20個省市共表彰11871個省級優秀教師和個人。

歷史是多面的,有黑有白,《光明日報》報道的北京“懷柔事件”畢竟是小機率事件。

但我們需要承認,在農村,“教師”這個職業,還是滿吃香的。

其一:大部分農村老百姓對“教師”這個職業是挺敬重的。當面或背地都稱之為“教書先生”,跟社員們相比較,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其二:工作相對輕鬆,集體化時期,普通社員都要參加繁重的集體生產勞動。而上學講課,雖然學校校舍簡陋、條件差,有句話叫“土臺子、泥孩子”,但總比田間地頭強,雨淋不著日曬不著;其三:相對較好的待遇,民辦教師也是靠工分計酬。只是這個工分計算有點特別。大隊小學所有的民辦教師都回自己所在生產隊計工分取酬。工分標準是按照同齡人標準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定。舉例,二十歲左右的民辦教師,他的同伴中在生產隊評定什麼樣的底分,他就參照拿同樣的底分。注意是按最高的定,不能按最低也不能按平均。這就體現出了農村對民辦教師的重視和優待。

除此之外,當年的民辦教師每個月還有5元的生活補貼,至80年代,增加到7至8元不等。這筆錢由大隊統一出,不需要生產隊拿。至於這筆錢到底是由大隊出還是國家補助,我們不予深究。

順帶說一下,民辦教師是不參加生產隊集體勞動的,卻要按最高標準計工分,年底參與生產隊分紅,分糧食分現金。對於民辦教師來說,這是他們應得的報酬和待遇,但對生產隊其他農民社員來說,又是不公平的。所有的這一切,都說明“教師”這個職業在老百姓心中的份量是何等的受尊重。

高加林就是這一特定歷史時期民辦教師的一員。

無論如何,儘管“教師節”的確定日期有所延後,這並不影響提前知道的人們要因此歡慶,各地政府部門也是踴躍支援,一些條件好的鄉鎮,甚至會劃出一部分資金來組織這樣的活動。

學校把日子選在中秋節當天,同時還有另一層用意,就是要子子孫孫記住,陝北曾經的那段暗無天日的灰暗歷史,那是祖先的恥辱,更是對舊社會舊制度無聲的控訴。

陝北人的中秋,相較於別的地區的中秋可不一樣,陝北人除了吃月餅,還有吃羊肉的習俗。而這個習俗,於陝北人而言,卻有些隱晦、有些窒息、有些深沉。

據祖輩口口相傳,中秋節吃羊肉這個習慣,是在元朝以後就開始形成了。延續至今,是陝北人心中無法言喻的疼。

相傳元朝蒙古人統治時期,實行民族歧視壓迫政策:把人分為四等,一等蒙古人,擁有政治、經濟、法律上的特權;二等色目人,是歸順較早的北方少數民族;三等是漢人,指長江以北歸順較早的漢族人;四等是南人,指原來南宋管轄的人們。

為了鞏固統治,元朝統治者把有功勞計程車兵和族中部分男子分配到漢人家庭,每戶一人,擁有絕對特權,主要的目的是監護各戶的活動。

各戶中的蒙古人,不僅不幹活,還吃最好的,穿最美的,並且擁有初夜權和特婚權。各戶漢族男人,時常反抗,結果都被鎮壓,長此以往,有些漢人家庭便只剩下蒙古族的這一個男人。幾代下來,兒孫也是蒙古人的後裔。

當時所派的蒙古人多是蒙古韃靼一支。人稱“靼子”,家中兒孫尊稱被供養的蒙古人為“韃靼”或“大大”。(這也是現在農村有些家庭的兒女稱呼父親仍沿用“大大”一詞的直接原因)

元末,朱元璋佔據半壁江山,派徐達、常遇春率明軍北伐,與元軍對峙,準備決戰。時值中秋,劉基(即劉伯溫)謀劃利用中秋節時機發動漢人暴動。他們在月餅中藏有“各家各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到處秘密傳送或低價賣出。八月十五中秋月夜,收到月餅的各戶紛紛響應,發起暴動,殺死了住在自家的靼子,取得了成功。十六日,明軍向元軍發起大規模攻擊,一舉擊敗元軍,全線告捷。

之後,朱元璋下令大規模“殺韃子”,屠殺物件包括蒙古人和黃淮流域蒙古人相對集中地區的所有人,因為蒙古對漢人搞了一個長達80年的初夜權,一些漢人狠心摔死了頭胎,也有一些保留了下來。為了確保民族純化,不得不把疑似蒙古人也殺光,於是當時的塞北地區幾乎成了無人區,後來這裡的漢人都是從山西中部和膠東半島遷來的大量“純種”漢人。

明朝建立後,為了紀念“八月十五殺靼子”的功勞,朱元璋頒旨:每年八月十五日無論王公貴族還是黎民百姓,除了吃月餅,還要吃羊肉。據說羊是蒙古人的特產,中秋節吃羊肉有“宰羊吃掉靼子”的寓意。

當然,傳說歸傳說,陝北人中秋節殺羊吃羊肉本來也有自己的考慮和講究。

另外,從口感上講,春夏兩季的羊正在成長期,羊肉裡草腥味兒較重;一到秋天,羊已經儲存了足夠的脂肪迅速長肥,青草味變淡,肉質最為鮮美。而且,不管從哪個角度,中秋節是個節點,對於陝北的農人來說,選擇在八月十五殺羊吃肉改善生活是經驗,也是科學。

學校臨時支起了鍋灶,大鐵鍋裡羊肉翻騰,再用清火慢燉,約一個上午的時間,清燉羊肉就熟透了。陝北農村吃羊肉基本不加什麼調料,要保持羊肉的原味。一把鹽、一把乾地椒,燉出的羊肉那個香啊!縈繞在周邊的山茆溝梁,讓一些幹活的年輕小子嘴饞並流出哈喇子,光聞味卻吃不上,嘴也就不老實起來,唱兩句信天游,聊以熨帖一下飢腸轆轆的肚腹,也是一種慰藉。於是,酸曲便不知道從哪個山樑圪嶗裡飄了出來,在山間迴盪:

手拿羊肉懷揣糕,

跟上我親哥哥走;

蕎麥餄餎羊腥湯,

死死活活相跟上……

若干年,若干代,陝北人就是用信天游這種苦中作樂的方式,繁衍和影響著一代代的後輩兒孫,在這片土地上,艱難,並堅強地活了下來。

吃過羊肉喝了羊湯,老師和孩子們忙活了起來。

這個秋天是美好的,因為這個秋天讓身為“教師”這個職業的人看見了曙光和希望。

表彰會和歡迎會的各種文藝文體表演在一星期以前就準備開了,舞蹈文藝方面節目排練由新加入教師劉巧玲全面負責,已經練習得差不多了。體育競技方面交給了另一位中年男教師。高加林因為中途離開過學校一段時間,所以暫時沒有參與。

一切準備就緒,屆時將由校長致歡迎詞,學校管理委員會代表馬栓和高明樓書記頒發表彰證書和聘任證書。聽說,還有各村組織的村秧歌隊參與,此時已經陸陸續續在來的路上。這注定是一個不一樣的師生節日。

高加林表示:他是一個走過彎路的人,是人生的失敗者,安安靜靜就好,不配接受這樣的饋贈。但是禁不住全校師生的熱情。

一大早,巧玲帶著高年級的學生們搭建露天舞臺。在籃球架旁邊的土塄坎上,鋪上木板和紅毯,就成了簡易舞臺。這裡原先就是主席臺,為了迎接上面下來的領導視察工作時講話用的。操場邊的棗樹枝條上,掛上了用紅綢書寫的慶祝標語,稍遠一些的枝杈上,也掛上紅紙做成的小燈籠和彩色皺紋紙做成的各色花朵,的確是為校園增加了不少喜慶氣氛。

已經快佈置完畢。孩子們都很興奮,跟過節一樣,一張張稚嫩的小臉上洋溢著歡快和喜悅,他們在佈置環境的同時,也不忘追逐打鬧,把心底的快樂釋放出來。舞臺對面,是一長溜的臨時評委席,那是留給老師和校管委會的領導們坐的,正中間,自然是今天的主角——高加林。後面一排排的長條凳是從各個教室搬出來,給家長們預備的。

現在,除了評委席,凳子上陸陸續續坐滿了家長。校外的小路上,人們還在不斷湧來。一年到頭圪蹴在黃土地上勞動的農人,難得見幾次這樣的紅火熱鬧,大家都紛紛放下手裡的活,來湊這場“新奇”。反正現在也沒多少活,雜糧已經收拾完畢,剩下收割玉米,還要等上十來天。

高加林自始至終不曾插手,享受著這場為他而起的文藝盛宴。離開的這段時間經歷太多,他現在還雲裡霧裡,心情一時難以平靜。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在一邊觀望等待。

他現在最想看到的人就是巧珍,可是搜遍了全場,依然沒能看到巧珍的身影。巧珍嫁到馬店村來了,他至今還不曾見上她一面,給她說上一句感謝的話。他想見她,但是他沒有理由見她。巧珍是他心頭一輩子的疼,他現在的教書機會是她爭取來的。她原本應該恨他,詛咒他呀!高加林不敢繼續想下去。

一切準備就緒,他被請到了評委席正中坐下,兩邊分別是校長及學校的另外幾位老師,再往外圍,就是各大隊選拔出來的學校管理委員會委員。馬栓今天又穿上了那身灰的確良襯衣,頭上戴的的確良軍式帽,焦黑的胳膊上撐著他那塊明晃晃的鍍金鍊手錶。他的這身滑稽打扮,當初,曾經遭到高加林的暗諷和嘲笑。事實證明,人家最終才是這場人生的勝利者。馬栓侷促地跟他握手,像個小媳婦似的,可此時的高加林卻不得不低下高貴的頭顱。

作為節目主持人,同時又兼報幕員的巧玲老師首先上臺,她今天穿一身碎花連衣裙,大方而得體。來到臺子正中,她先向觀眾席鞠了一躬。用好聽而清脆的嗓音對今天這場演出的意義進行了說明。

漂亮的巧玲很像過去的巧珍,修長的身材像白楊樹一樣苗條,一張生動的臉流露出內心的溫柔和多情;長睫毛下的兩隻大眼睛,會說話似的撲閃著。

看著臺上的巧玲,一種刀割般的心疼重又襲遍了高加林的全身,他再次淚眼朦朧。在此之前,他曾仔細觀察過整個會場,一直沒有看到巧珍的身影。他不明白巧珍為啥不來,這樣的公眾場合,原本不用避諱什麼。他想見她,他們不必有什麼正面交集,只需要一個眼神,他們就會明白對方的。他想感謝她,想用他的眼神告訴她:親愛的人,謝謝你給我再次重生的機會,重新站上講臺,做自己喜歡的事。

實際上,他見過巧珍,在他父親的土豆地裡。他看到,巧珍也在給她母親刨挖土豆,相距太遠,他只能遠遠地窺望,朦朦朧朧,根本看不實在,猶如水中月、鏡中花,給人不真實的感覺。每當他心頭湧起想去找巧珍的衝動時,他蒼老的父親就在旁邊適時提醒:

“娃,踏實幹活吧!人家娃娃已經結婚了,擔心影響人家家庭。”

高加林像洩了氣的皮球,腦袋耷拉下來。好半晌,才彷彿夢中驚醒一般,掄起钁頭,往土裡狠勁的刨挖,再把翻起的土,壘到玉米根鬚上。有時,這種不理智的蠻幹不免會使旁邊的玉米跟著遭殃,一不小心,會連根挖斷。他父親知道他難受,不會批評他。但是他此時,卻羞愧萬分,怎能因為個人情緒而損毀無辜的莊稼,那是他殘疾的父親辛苦營務的,不知淌了多少汗水才長得這般壯實。他重又小心翼翼,認真細緻地幹起活來。或許,他並不知道,這些莊稼,曾經是他親愛的巧珍,幫著營務出來的吧!

作為巧珍的妹妹,巧玲長得太像她二姐了。精緻的五官,勻稱的身材,走路,說話,做事的幹練,跟巧珍一模一樣。要不是眉宇間顯露出來的“知識分子”特有的書卷氣,他真的會誤以為她就是巧珍。

巧玲說了些什麼?他沒能認真聽清。接下來,就是校長上臺致辭了。校長大手一揮,滿含深情地說:“我今天特別高興,首先,我們學校有幸迎來新老師巧玲同志的加入,再迎來之前的教育骨幹高加林老師的迴歸,為我們學校的發展注入兩大新鮮血液,我激動的心情實在難以用語言表達。現在,讓我們用熱情的掌聲歡迎新人的到來……”

聽了校長的話,滿場立馬響起一陣黃河咆哮般的鬨堂大笑聲,伴著此起彼伏的口哨聲,一浪高過一浪。校長馬上意識到說錯了話,鬧了個大烏龍,連忙改口說:

“口誤,口誤,是兩位新老師的到來。”

沒想到笑聲和口哨聲比剛才更大了。高加林和劉巧玲也鬧了個大紅臉。

觀眾席有人大聲嚷嚷:“校長,這是不是兩位老師的結婚喜宴,怎麼不給大家發喜糖呀?”

潮水般的人群騷動起來,一時間很難平息下去。有人甚至唱起了騷情的信天游歌謠,把個會場秩序全擾亂了。

一刻鐘以後,待聲浪平息下來,校長才斬釘截鐵地說:“請大家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劉巧玲、高加林老師成為我們學校的中堅力量。”校長抹了一把臉上的汗水,趕緊走下臺來。

劉巧玲重新走上舞臺,臉上的酡紅還沒有完全消失,這讓她看起來嬌羞中帶著嫵媚,實在是漂亮極了。雖然喧鬧聲、口哨聲還在繼續,不過人們明顯自覺壓制了下來,看巧玲如何收拾這場尷尬。

巧玲平復了一下心情,清了清嗓,面向觀眾,從容自若,且大方地說:

“大夥真想吃我們的喜糖,份子錢可準備好了,不能隨少了哦!”

一句玩笑話又讓整個會場重新沸騰起來。

高加林幾乎是被高年級的學生們簇擁著上臺的,他難以用優美的語言來表達他此刻激動的心情。生活,真好。農村,真好。親愛的鄉親們,真好。高加林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熱愛過自己的家鄉。家鄉是貧窮了一點,可處處湧現出的,都是滿滿的人情味。他以前怎麼沒有發現故鄉如此多的好處?發現鄉親們身上這些可愛而風趣的優點?他真為自己曾經處心積慮想辦法離開的混帳想法後悔。

就在他準備發言時,他終於在人群中看到了巧珍。巧珍,他心心念唸的人,此時,就站在人群中。那麼不起眼,又那麼鶴立雞群。她是那麼樸素,穿著簡單的印花布衫和一條藍布褲子。她長長的頭髮沒了,黑油油的辮子換成了農村那種普通的“短帽蓋”,她已經徹底將自己變為一個少婦了。巧珍,那麼生動個人兒,那麼精緻個人兒,那麼新潮個人兒,你是要用這種方式懲罰忘恩負義的負心漢——高加林嗎?

高加林顫動著嘴唇,什麼話也說不出來。一陣苦水湧上喉頭,他甚至都快摔倒在舞臺上了。他踉蹌著走下舞臺,他沒有回到評委席,他四顧地望了望,向著教師辦公室奔去,他這一刻,需要落荒而逃,否則,他一定會死在大家面前。

有老師和同學尾隨而來。操場上的演出繼續。

一場大氣磅礴的腰鼓聲拉開帷幕,把節目引入了高潮。

腰鼓聲息,有藝人登上舞臺,唱起民間“鏈子嘴”,高加林知道,這是他們的即興表演,圖個歡樂,跟主題沒有什麼實質意義。不過他很感慨這種別出心裁的表演風格,大概只有貧窮、厚重的黃土高原,才能衍生出這種古老原始,而又蕩人心魄的民間歌謠吧!

高加林平息了片刻,回到了他的位置。他終於沒有因為個人情緒而失去理智。

回來的途中,他下意識地望向巧珍,巧珍也正在看他。他從她的眼裡已經讀懂了什麼,她的柔情蜜意,都寫在她那雙深情的眸子裡了。她需要他說什麼呢?她什麼都不需要。高加林這一刻的想法,她都懂。高加林釋然了。

親愛的人,她希望他好,他好她才會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李世民為弟弟劇透頭疼中

木蘭竹

諸朝陪我刷短影片

不敢輕言語

結婚三年,我紫衣天師的身份被呆妹兒曝光了

扶我上青天

與反派大佬聯姻後,只想走事業線

全糖椰汁

第一言靈師

君雪殤

權臣冷又撩,二嫁夫人好孕連連

茶一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