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八章 孫順,我的一九八五,解剖老師,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同志,請問幾點鐘了?”
孫健看見一位戴手錶的中年男子走過來,有禮貌地問道。
“七點五十!”
“謝謝!”
“不謝!”
------
孫健突然想到學校接上晚自習的弟弟孫順放學,這是前世沒有做過的事情。
孫順今年十五歲,在江鋼五中初中部讀初三,下個月底就要中考了,成績不好,這次中考沒有考上中專,也沒有上高中,不知道為什麼也沒有上江鋼技校?
大概分數也不夠!
孫順早早的走入社會,在外面做了一年臨時工,十六歲後,父親提前辦了退休,讓他頂職當上了工人。
孫順的運氣還不錯,這年以後,江鋼停止城市戶口子女頂職,只許農村戶口子女頂職。
機會很重要,就像孫父提前退休好多年後,國家才開始辦理工傷殘疾補助申請,孫父雙眼工傷被評為四級傷殘,按照國家規定,只要被評為六級傷殘,都有數量不等的護理費,但那個時候,江鋼的效益開始滑坡,時任趙總說公司沒錢,整個輥扎廠就只有孫父和一個失去雙手被評為一級傷殘的同事領到了傷殘護理費,還有一個失去左手被評為三級傷殘的同事都沒有領到護理費。
父親提前退休後先在外面拿補差,後來回到廠裡守門拿補差,一直幹到七十歲才真正退休。
孫順後來找了一個江鋼大集體的姑娘結婚,有了兒子,江鋼的效益逐漸不景氣,大集體被剝離,算斷工齡,弟媳拿著三萬元就下崗了,弟弟一家開始和父母住在一起,後來單位在一零七街給他分了一套三十七平的二手房改房,裝修好後,一家人就搬出去了。
一年多後就離婚了,弟媳淨身出戶,把房子和兒子都留給了弟弟,一年半後又同一個江鋼工人住在一起了。
在父母和孫健的幫助下,孫順後來買了一套八十多平的經濟適用房,原來的房改房出租,又找了一個離了婚的,也帶了一個男孩,做小生意,十多年後,兩人又分開了。
孫順是個老實人,眼睛裡揉不得沙子,孫健穿越前,弟弟就和大學快畢業的侄兒一起過。
感情的事,誰對誰錯很難說的明白?孫健也插不了手,只能盡所能的幫助弟弟和侄兒,兄弟之間的感情很好。
父母在弟弟的身上操碎了心,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的早逝也與孫順有關係。
父母在孫健的身上沒有操過心,但英年早逝,白髮人送黑髮人,對年老的父親來說就是最大的不孝!
本來父母給二個兒子取健康順利之意,但小兒子的生活過得不順利,大兒子五十三歲就走了!
孫健重生了,為什麼不幫助弟弟也改變一下命運?過得順順利利。
江鋼五中就在鋼城七路和鋼城六路之間的鋼紅二街上,離孫健家所住的十街坊,不到十分鐘的路程。
江鋼五中是一所享譽鋼城的老校,由江鋼集團於一九六五年創辦,二零零零年前包含初中和高中,隨著江鋼集團剝離附屬子弟學校和醫院等社會化性質的企業和單位,減輕企業負擔,二零零零年初,高中部被剝離後,搬至城都花園一二六街成為城都中學,剩下的初中部變成了鋼城五中。
江鋼五中也是孫健的母校,他當年還是初三(一)班的班長,和許多老師都很熟,等他讀完中專,突然發現弟弟失學了,知道等十六歲就能接父親的班,也沒有多想,覺得也不錯,到時一家二個兒子都上班賺錢了,父母的負擔就少多了。
重生後,孫健知道知識的重要,他都後悔當年為什麼不繼續讀高中,考所好大學?何況初中畢業的弟弟,當一輩子工人,經歷二次婚姻,自己過得不快樂,還讓父母操碎了心!
母親走的時候唯一不放心的就是弟弟!
孫健一定要讓他去讀書,初三複讀一年,最差也上江鋼技校,或者去讀高中,考一所大專或中專學校。
孫健的意見在父母心中的分量是很重的,也在弟弟妹妹中很有威信。
孫順就是明年中考也考不好,剛滿十六歲,也能趕上最後一次頂職的機會,但孫健不會讓他繼續到江鋼當工人,走以前的老路,有他在,讀成人教育,學到知識和技能,跟著他混,一生都不會為錢發愁。
孫健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三,最後衛校三年都是班長,上大學時,年齡最小,班上老大哥老大姐太多,黨員都有十五名,哪有他的份?他九零年入黨,九一年讀碩士,年齡在班上排老三,當了三年外科學老師,口才極佳,又是帶薪上學,輔導員介紹,碩士生們已經對當學生官不感興趣了,他又成做了三年光做事沒有任何報酬的班長,畢業時,他與學校研究生處的領導和老師已經非常熟悉,那時候華醫大還沒有成立研究生學院,不然又有可能當個會長或副會長!
有付出就有收穫,檔案上都留下重重的一筆,這就是孫健今後走上仕途很順的基礎。
孫健的身高比同齡孩子偏高,腦袋靈活,有什麼好吃的也捨得分給同伴,在十街坊院子中也是孩子王。
心中有了目標,孫健再也沒有近鄉情怯,沿著鋼城六路一路向東,健步如飛,弟弟就是不願意復讀,憑孫健重生後的能力,也能讓他一生過上富裕有尊嚴的生活!
誰叫孫順是孫健的親弟弟?也是他帶著長大的,血濃於水!
望著熟悉的校門,自己竟然三年沒有來這裡看望昔日的班主任黃老師?也沒有一次來接弟弟放學,重生後的孫健突然覺得無地自容,情商太低了!
親情、愛情和友情都需要交流,需要時間和金錢潤滑,時光如刀,會抹掉一切,幾十年都不見面,也不在一起吃飯,你還認識幾位小學同學?
兒時的夥伴各奔東西,為生活而奔忙,哪還有什麼友情?十幾年不見面,雙方都有了家庭和孩子,還願意同曾經的戀人同歸於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