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1章妙哉奇也(10),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奇怪的是,在碎葉、賤金兩國時,他們又是乘錦車,又是亮"興林國王"的金字招牌,根本沒人買賬,今天這副商人打扮,進入魚籃國不久,竟招來了數不清的崇拜者。
妙莊王一行剛一踏入魚籃國境內,立即引來了不少人的關注。
有人驚奇,有人竊竊私議,有人指指點點。
進入異國他鄉後,這些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了。妙莊王等人早已見怪不怪,只顧埋頭趕路,無心左顧右盼。
但時隔不久,那些指指點點、竊竊私議的人竟吵吵嚷嚷地圍了上來。
起初李車伕還以為他們是看中了魚籃呢,心裡直誇妙莊王料事如神。妙清、妙緣也有同感,並回過頭去,向妙莊王和李車伕會心地一笑。可是,當他倆回過頭來時,全都愣住了。原來有數十名百姓已經面對她們跪下了。
妙清、妙緣正在納悶,又見那些人一邊磕頭一邊高喊:"菩薩降臨,有失遠迎,萬望恕罪!"
妙清、妙緣本是金枝玉葉的公主,在興林國時不要說提著籃子在路上走,就是乘車坐轎,她們還嫌坐墊太硬,顛簸太厲害。有了這兩年的磨鍊,尤其是途經金國時所吃的苦頭,早已把她們身上那種皇姑們特有的傲氣,公主貴人們特有的嬌氣,折磨得所剩無幾了,更沒有受人朝拜的思想準備。即使在興林國內,稱她們為菩薩的也從來沒有過。
面對此情此景,她們慌亂得連手也不知往哪擱,只好低頭擺弄手裡的小魚籃。
妙清畢竟是大公主,比妙緣多吃過幾包鹽,多見過一些世面,雖然也有些吃驚,卻尚未驚慌失措。
只見她向下跪者們道了個萬福之後,解釋說,她們並不是什麼菩薩,而是去南海朝聖的普通香客,望大家千萬不要誤會。哪料到一連解釋了兩三遍,人們仍然跪在原地,繼續"萬望菩薩恕罪"。
妙莊王見此情景,連忙跳下車來,一邊讓兩位車伕放下擔子將跪拜者一一扶起,一邊向他們說明自己和女兒、車伕的身份。
那些被車伕扶起來的人們,一聽說站在自己面前的就是興林國的妙莊王和妙莊王的兩個女兒,不約而同:"咚、咚、咚"地重新跪下說:"果然是菩薩和天王到了,我等豈能當面錯過……"
這回妙莊王也慌了手腳,他真不明白,自己什麼時候就成了天王?兩個不孝的女兒又何時變成了菩薩?
細想開來,他又覺得這件事一定事出有因,絕不可能是一般的誤會或錯認,當他將那位頭磕得最響的老者扶到一邊,問清情由時,這才弄清原來是這麼回事。
三年前,魚籃國最南邊的一個名叫石何縣的地方,來了一位手提魚籃、品行端莊、貌若天仙的年輕女子。她自稱是興林國人,名叫玉蘭大姐。只因不願在興林國坐享清福而離鄉背井,拜別雙親,到魚籃國石何縣來修身養性。
石何縣的小夥子們一聽這話,紛紛向玉蘭大姐求婚。魚籃大姐從小魚籃中取出一本名日《普門品》的經文,對求婚的小夥子們說:"有誰一夜之間能將這本經文背熟,我就嫁給誰。"
話音未落,就聽見此起彼伏的"、";
"我也要,保險一夜之間倒背如流"的求索聲。
隨著一浪高過一浪的叫喊聲,圍觀者越來越多。
不到一頓飯的工夫,就由原來的幾十個人猛增到一千餘人。小小魚籃已經不足十本,面對這"粥多僧少"的局面,那些求愛心切而又識得一些字的小夥子們,無不脫衣卸膀地往前擠。
在他們看來,那本《曾門口》完全不亞於定情信物。
有些不識字的年輕人也不甘落後,他們各自在心裡打著自己的"小九九":"盲人說鼓書、唱山歌都不是聽來的麼,我們就不能......"
那些上了年紀的小夥子心情更迫切:"我那二小子還沒媳婦呢,如果……"
玉蘭大姐好像猜透了人們的心理,只見她往高處退了兩步,將籃中僅有的十本《普門品》一起拿在手裡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諸位不必爭先恐後,小女擔保心誠者人手一本。"說完將《普門品》向空中一拋。
那《普門品》出手之後,以一化十,以十化百,以百化千,紛紛揚揚雪片似的飄下來,正好每人都得到了一本。
玉蘭大姐說:"列位聽了,凡一夜之間背得一字不差的,明天一大早在這大楓樹下面試。"
眾人一聽這話,不敢久留。立即像戲院子裡散了場似的一鬨而散。
玉蘭大姐正準備走,突然發現一位老太婆跪在面前,嘴裡不停地說:"大姐行行好。"
玉蘭大姐連忙將老太婆扶起來,問她這是為什麼。老太婆說,“在一千多圍觀者當中,我是唯一沒有得到《普門品》的。我是個寡婦,人稱馬氏,只因家道貧寒,兒子馬郎已經二十多歲了,既沒讀書也沒娶親。馬郎是個打魚的,今天一大早讓我上街賣魚時,順便帶個魚籃回家裝魚。臨走時還再三叮嚀,‘那魚籃既要小又要巧,莫怕貴!’我賣完魚,老遠就望見魚籃大姐手裡的那個小巧玲瓏的籃子。正要上前問她賣不賣,就聽見魚籃大姐的那番自我表白和後來發生的事兒……”
馬氏認為自己比誰都誠心,沒想到偏偏漏掉了她一人,為了不當面錯過良機,馬氏一直等眾人散去後,才跪在玉蘭大姐面前,求大姐賞一本《普門品》,讓她帶給自己的兒子馬郎。魚籃大姐聽了馬氏的哭訴,二話沒說,只見她將那空空的魚籃往馬氏的手裡一塞,轉身就走了。
當馬氏回過神來去追她時,玉蘭大姐早已消失在人流之中。
第二天清早,有三百人前來應試,其中竟有五十人能一字不漏,從頭到尾地將《普門品》背誦下來。
玉蘭大姐十分為難地說:"有道是一女不許二夫,何況你們有五十人呢。如果其中有不怕吃苦不嫌麻煩的,我這裡還有幾本《金剛經》,你們不妨帶回去一試,明天一早再來,如果有人能全文背出,小女絕不食言。"
有幸闖過第一關的小夥子們無不躍躍欲試。
他們聽說還得再背《金剛經》,雖然大多數面有難色,卻沒有一個打退堂鼓的。
魚籃大姐今天雖然沒有提魚籃,卻仍然像變戲法似的變出了五十本《金剛經》,每人分了一部。
第二天清早,五十個小夥子僅僅來了三十人,面試結束,仍然有十人背完了《金剛經》。
玉蘭大姐驚得好半天不知說什麼好。最後還是那個人主動提出:"不妨多背幾本。"
玉蘭大姐覺得有理,連忙拿出十套七卷本的經分別交給十人,約他們三天後在老地方面試。
第四天上午,只有三人前來應試,玉蘭大姐好奇地一一詢問了三個人的家境和身世。
三人中有兩人出身書香門第,十年書,一個讀了八年零四個月,奇怪的是竟有一個自稱目不識丁。
魚籃大姐半信半疑地問他姓甚名誰,家住哪裡,家裡還有些什麼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