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6章 妙哉奇也(5),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他走下殿,既不拿脈,也不看氣色,又不望舌苔,僅僅斜視了妙莊王一眼,便開門見山地問妙莊王做過什麼虧心事。
妙莊王一聽這話,臉"唰"的一下變白了,"嗖"的一聲,從龍椅上站起。
沒等萬歲開金口,瘋道人又開玩笑似的說:"你害過五百條人命......"
話未說完,妙莊王"通"的一聲坐回了原處,過了好半天才有氣無力地說:"既是報應勢必無藥可醫。"
瘋道人說:"自古道,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假病者肌膚之恙,疥癢之疾也。真病者,心之病,骨之病,血之病也,絕非藥力所能解除。不過貧道卻有意一試,只是我這肚皮已經餓得貼了背。"
妙莊王見這瘋道人一眼便看準了自己的病根子,已經暗暗佩服,立即吩咐設宴款待。
話剛出口,又覺得其中似乎有詐,像那火燒百雀庵、勒死三皇姑、憂死結髮妻之類的事兒,並不是什麼秘密。
這個餓花了眼的窮道人興許想用這些道聽途說的訊息,騙上一頓豐盛的酒宴,再找個合情合理的藉口一推了之。若果真如此豈不貽笑後人?
對於妙莊王來說,一桌宴席所耗之資僅僅是九牛一毛,本不足掛齒,若是上當受騙,其名譽上的損失,絕非金錢所能計算啊!
為謹慎起見,妙莊王決定趁開席之前,進一步摸摸瘋道人的底細。
沒想到剛吩咐執事太監為客人泡杯細茶時,那道人便未卜先知地說:"有道是酒詩、茶話、煙文章啊!萬歲想必是有話要問!"
妙莊王一驚,正要設法解釋,瘋道人又不分尊卑上下,顛三倒四地說:"病家不用開口,便知病情根源;人一張口,貧道能見其五臟六腑;豬一翹尾,貧道便知道它要屙幹屎還是稀尿;萬歲爺吩咐泡茶,山人已料定是對貧道放心不下。"
"哪裡,哪裡,孤家只想隨便聊聊而已。"
"真人面前不說假話,貧道一向是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吃不喝不吐真情。如若不信,有詩為證:
四菜一湯,治病無望。
六菜一湯,酌情商量。
八菜一湯,假藥真湯。
熊掌猴腦,性命可保。
玉液瓊漿,千金要方。
海味山珍,去病除根。
瘋道人吟罷,妙莊王已經傳諭"海味山珍,玉液瓊漿侍候"了。
瘋道人的那張嘴實在厲害,說起話來顛三倒四,卻不露一點破綻,可謂口若懸河,字字彈丸;吃起飯來,更是鋒牙利齒,不亞於鐵齒銀牙。
三十六大碗,七十二小盤,除了骨頭、大刺之外,一點不剩。四瓶玉液,八瓶瓊漿,除了酒杯、酒瓶,半滴未留。酒足飯飽之後,他"柺子拜年,就地一歪",在飯桌下面睡將起來。妙莊王一面令人將其扶到象牙床上,為他擦身更衣,一面又搖頭嘆息。
人們都以為瘋道人已經醉得不省人事,沒想到剛往象牙床上一放,他便伸了個懶腰說:"這比桌子下面強多了。"
太監們正要為他擦身更衣,他卻不耐煩地吼道:"擦個麼事,換個麼樣,山人身上雖有汙垢,心卻清淨,比你們這些昏君、庸臣、貪官、汙吏乾淨多了。道袍雖破,亦非龍袍玉佩可比。君不聞:天子只知天子貴,三教原來道行尊。但觀三教,惟道至尊。上不朝於天子,下不謁於公卿。避樊籠而隱跡,脫俗綱以修真。樂林家以絕名絕利,隱幽谷以忘辱忘榮。頂星冠以曜日,披布衲以長春。或蓬頭而垢面,或素袍而白巾。笑奢華而濁富,樂自在之清貧......"
瘋道人本來談興未盡,不知為什麼突然將話鋒一轉,道:"說這些瘋話何益,還是看病要緊,群龍不可一日無首,百姓不可一日無君,萬歲爺今日待山人不薄,貧道理當投桃報李。”
瘋道人嘴上說為萬歲爺看病,人卻臥在象牙床上不起身。妙莊王為了治病,只好屈駕了。
他很不情願地坐在床沿上,一股酒氣、汗臭燻得他直噁心。他咬緊牙關,將右手伸過去,十分虔誠地說:"請真人號脈。"瘋道人輕輕將手推開說:"坐遠點,坐遠點,可別吸了貧道吐出的仙氣。"
"這脈?"
"靠脈相看病,是凡夫俗子的勾當。""那真人是?"
"我來問你,這幾日可有飛蟲叮咬?"
"豈止是有,簡直多極了,入夜必至,天明即離。"
"其實不多,僅僅五百之數,只是一來便嗡嗡叫,叫得你頭昏腦漲,當然覺得不計其數,萬歲爺不妨查一下身上的紅點子,一定是恰好五百,不多不少。"
"真人所言極是,十天前寡人便查過了,整整五百,難道它們……"
"他們全系冤魂變化而成,意欲討還血債,只因生前它們全系文人,所以吸血時即遵規律又有章法,吸血前的'嗡、嗡'聲,乃敘述吸之理由,恰似臣民們向你呈送奏章。"
"據寡人所知,百雀庵內那五百尼僧識字者不多,怎能稱之為文人?!"
"依山人算就,化為灰燼者,並非尼僧,乃五百秀才也。"
"妙莊王哪裡肯信,立即追問蘇宰相,才知道早在第一次火燒百雀庵之後,五百尼姑全都跑了,百雀庵也被蘇宰相改成了"王記客店"。
第二次火燒百雀庵之前,正值皇榜開考之際,進京趕考的五百秀才全被身兼主考大人的蘇宰相安排在"王記客店"住宿。當他撈足錢財之後,又動了趁機結黨營私,安插親信的邪念。這時正好發現妙莊王煩躁不安,立即寫下了"成事者百雀庵,敗事者百雀庵"的竹籤,促使妙莊王二次下了火燒百雀庵的聖旨,實現了他借刀殺人的毒計。
天下才子化為灰燼之後,蘇宰相的兒子、女婿、女兒、外甥、侄女婿、親戚、朋友無不參考,其結果是這一屆的狀元、榜眼、探花、舉人,等等,讓王氏家族盡數全包了,等妙莊王一死,興林國就成了他王氏的天下了。
文武百官都以為是妙莊王下令燒死了天下才子,王氏家族正好趁機應考,雖然錄取者盡是其親朋子侄,卻也是合理合法,再加上蘇宰相系萬歲寵臣,也就無人敢告御狀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