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73章 妙哉奇也(2),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妙莊王首先讓她上山砍柴,她不怕山高路險,荊棘叢生,硬砍回了兩大捆乾柴。
妙莊王又讓她去種三畝三升麥子,她雖然手上磨起了許多血泡,還是把它種完了。
妙莊王見兩件事都沒難住她,便讓人將三鬥三升芝麻撒到山坡上,叫她一粒一粒地撿回來,少了一粒立即處死。如果一粒不撿則前功盡棄,從此不準再提出家之事,而且要在三天之內與王公子成親。
妙音毫無辦法,只好坐在山坡上哭。"大哭三聲驚天地,小哭三聲鬼神寒"。她的哭聲驚動了花園內的蟻王,它想起兩年前一場暴雨沖垮了蟻穴時,是妙音將自己的臣民們從水中救上岸來的,便發動蟻國的幾千萬只螞蟻,幫妙音公主把三鬥三升芝麻全部撿了起來。
妙莊王無計可施,只好讓蘇宰相到百雀庵去找慧妙師太,要她設法逼三皇姑返俗。
蘇宰相怕老師太知道內情後不敢折磨皇姑,便含糊其辭地對她說:"妙莊王有旨,從今以後,若有妙齡少女要出家為尼,務必百般折磨,逼其返俗……"
這樣一來,妙音公主當然免不了又要經歷十磨九難。
但是,妙音怎麼也想不通,自己出家還不足一個月,為什麼父王突然派兵來焚燒庵堂。
因此,她決定連夜趕回京城,當面問個明白。
她正準備啟程,突然幾位彪形大漢破門而入,不由分說地將其捆了個結結實實……
妙音見來人蠻不講理,便厲聲喝道:"我乃當今太子,誰敢胡來!"
"謝主隆恩,奴才生怕捉錯了人,是太子就對了。"
"奴家乃三皇姑妙音!"
"蒼天有眼,聖上有令,走了三皇姑,提頭面君。"
妙音相信父王不是那種朝令夕改的偽君子,更不是那種出爾反爾的小人,便緊接著追問道:"你等可知假傳聖旨,該當何罪?"
那領班的倒也乖巧,只見他"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雙手將一柄寶劍高高舉過頭頂,斬釘截鐵地說:"這裡有尚方寶劍在此,請三公主過目,奴才確係奉旨而行,求公主海涵。"
有道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妙莊王既是三皇姑的生身父親,又是一國之君,背叛君主謂之不忠,不遵父命,謂之不孝,讓領班的"提頭面君"謂之不義,將來人處死以保全自己性命,謂之不仁。
如果她自己想設法逃走,是有辦法的,為了不做不忠、不孝、不仁、不義之人,唯一的辦法就是乖乖地跟他們進京。
其實,這一切都不是妙莊王的主意,而是三皇姑的"公爹",蘇韋錦的父親蘇宰相在暗中做的手腳。
蘇宰相是妙莊王的寵臣,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宮中機密,無不參與商議。
妙莊王選中他的兒子為駙馬,並有意讓其繼承王位的事兒,他不僅知道得最早最快,而且認真地打過如意算盤。
他比妙莊王年輕十多歲,只要兒子繼承王位,等妙莊王一死,自己就是太上皇。
媳婦聽兒子的,理所當然,兒子聽老子的,天經地義。到時候自己這個一家之主,也就是當然的一國之王了。
沒想到這如意算盤剛剛撥動,那該死的假太子竟突然心血來潮,出家當了尼姑。
妙音一走,兒子的皇帝做不成了,自己更是老鼠跳進糠籮裡,一場歡喜一場空。
本應是一盤大獲全勝的好棋,一夜之間竟變成了無法收拾的殘局。細細想來,成敗的關鍵,又全系在三皇姑這顆棋子上,只要她同意和自己的兒子成親,王某人便是興林國的主宰者。
為了實現太上皇的美夢,蘇宰相編了一套天衣無縫的謊言,欺騙了妙莊王。
他說百雀庵為佛教聖地,實為淫蕩之所,庵內和尚尼姑混雜,下流香客甚多,三皇姑有志出家是假,想在百雀庵與情人幽會是真。為了既能與心上人朝夕相處,又不背那不忠不孝之名,這才謊稱自己是神仙轉世,不愛高官厚祿,只求普度眾生,等等。
妙莊王一向對蘇宰相深信不疑,一聽這話,頓時龍顏大怒,當即降旨火燒百雀庵,讓三皇姑與五百尼姑同歸於盡,並讓蘇宰相帶著兵馬大元帥蘇力行去行刑,以便維護皇族聲譽,清淨佛門聖地。
蘇宰相讓蘇力行在圍困百雀庵時,網開一面——留下後門不圍。他料定火起之後,妙音絕不會坐以待斃,只要她衝出後門,他們就用四轅馬車將她拖回宰相府,逼她連夜與兒子成親。等到生米煮成熟飯,再帶著兒子去負荊請罪,只要事先給正宮娘娘透點風聲,然後來個雙管齊下、內外夾攻,不愁妙莊王不法外開恩,更何況要招王公子為駙馬,又是妙莊王的初衷呢。
蘇宰相併不知道妙音咬指噴血一事,只說是天不滅尼僧,地不亡百雀,星明月朗之夜,竟連降紅雨三陣,保住了五百尼僧和百雀庵。
他們不敢逆天行事,只得班師回朝,再次欺騙聖上說他們在去百雀庵的路上突然良心發現,覺得百雀庵雖亂,但畢竟是佛教聖地,並非人人汙亂,三皇姑雖錯並非罪在不赦。想到這些便頓生憐憫之心,為給三皇姑以悔過之機,不如派幾名心腹將校,神不知鬼不覺地將妙音帶回京城,綁赴刑場,以屠刀逼其服從聖命。這樣既能免傷無辜,又維護了皇室的聲譽,更表現了聖上不徇私情,大義滅親,確有一石三鳥的奇效,殺一儆百的殊功。
兵馬元帥蘇力行生怕妙莊王瞭解真情後,問他個辦事不力之罪,蘇宰相這番慷慨陳詞,反而主動推薦了四名武藝超群、能說會道的心腹,連夜將妙音帶進了京城。
正宮娘娘聞訊親自出面將女兒抱回宮中勸了一夜。第二天又勸了一個上午,妙音不僅生死不從,而且剪去了滿頭青絲,以求永不返俗。
午時將近,寶茵王后眼睜睜地看著劊子手將女兒從自己的手中"奪"走了,她除了暗自流淚之外,別無他法。
蘇宰相親自出任監斬官,曾先後三次試圖勸告這位舉足輕重的"兒媳"回心轉意。
妙音冷笑一聲:"我曉得你是吃剩飯長大的,盡出餿主意。可惜你是臭蝨咬菩薩--找錯了主兒!想當太上皇麼,還是睡搖籃轉個胎再來吧。"幾句話氣得他臉色鐵青,手腳冰涼。只見他提起硃筆,"嚓、嚓、嚓"一連在妙音的名字上打了三個×,"嗖"的一聲拋在地上,怒吼一聲:"還不與我斬了!!"
一聲令下,劊子手哪敢怠慢,他們一個翹起腳板,"嚓、嚓、嚓"將屠刀在自己的鞋底下蕩了三下後,成馬步站穩將握刀的右小臂用力抬至胸前,刀口向外,刀背緊貼小臂,單等那午時三刻的到來。
"咚、咚、咚"三聲報時鼓響過後,領頭的劊子手一個箭步跨上前去對準三皇姑的後頸窩"嚓"的一刀。
憑他那牛高馬大的塊頭,憑他那比樹樁還粗半寸的胳膊,憑他那數十年的殺人經驗就是一個練了數年氣功、五大三粗的黑臉大漢,他那"嚓"的一刀,也能叫其腦袋飛出丈八尺的,依理而論,殺個把細皮嫩肉的皇姑,簡直跟削蘿蔔差不多。哪料到劊子手"嚓、嚓、嚓"連砍三刀,只聽得"砰咚、砰咚……"三聲清脆的鏗鏘之聲,那屠刀竟斷成三節,手中只剩個光禿禿的刀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