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5章 神奇的禪定(下),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再說法如雨夜離開黃梅東禪寺後,悄悄來到了距黃梅東禪寺一千五百里一座古老寺院——禪泉寺。
自古以來,這裡一直是荊楚地區的佛教中心。甚至,連“關雲長——關公”這個歷史人物,都與該寺頗有關係,因在這裡首先供奉著他的塑像。
據說當年,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被東吳生擒殺害後,將他的首級呈獻給了曹操。
沒了腦袋,關雲長當然死不瞑目,所以魂靈常年不散,成了一個無頭無主的孤魂。
他時常在荊門一帶遊蕩,每當風清月白之夜,夜深人靜之時,他便在空中悲愴地呼喊:
“還——我——頭——來——”
這樣,他尋覓了三百多年,也無人能將他從困惑中解救出來。
試想,誰能將他被斬下來的腦袋重新安上?
有一天夜裡,他飄遊到當陽縣禪泉山。當時,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思想家之一、中國本土第一個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創始人——智顗大師,正在禪泉寺打坐靜修,忽然聽得半空有人狂呼。
他步出玉泉寺門,向空中喊道:“雲長安在?”
關雲長的魂魄降落在他的面前。
智顗大師說:“將軍縱橫沙場30年,殺敵無數。你為呂蒙所殺,大呼‘還我頭來’。那麼,顏良、文丑,以及你過五關斬六將那些被你所殺之人,又向誰索要頭顱?”
關雲長恍然大悟,稽首皈依了智顗大師。
從此,關公成了佛教的護法伽藍。禪泉山更是高僧輩出,名揚九州。
或許因這神奇傳說的吸引,那個在黃梅東禪寺隨侍法如的小沙彌,居然千里迢迢尋到了禪泉山。
他沒有去寺裡掛單,而是向寺院後面的深山深處走去。
一座高高的山峰之下,一片密密的松林之中,居然藏著一間小小的禪房。
崇山峻嶺,密林茂竹,山頭之上祥雲繚繞,庇護佛國極樂世界;
六神凝聚,湛然觀照,心靈之中法喜充滿,滋潤禪界清靜乾坤。
小沙彌推門而入。茅棚中靜坐著的,竟然是在黃梅失蹤的法如!
“二師兄,我可找到你啦!”小沙彌匍匐在地,泣不成聲——一個七歲孩童,孤身一人,在茫茫中原大地上,漫無目標尋找一個故意隱去蹤跡的人,該是怎樣的艱難!一切,都在這一聲呼喊之中……
法如睜開眼,驚奇地看著小沙彌,說道:“天哪,你是怎麼找到當陽山來的!”
小沙彌跪著前行,撲在法如腿上,放聲大哭:“二師兄,我找得你好苦哇……”
法如撫摸著他的脊背,也不禁潸然淚下。
良久,小沙彌的痛哭變成了抽泣。
法如為他擦擦眼淚,問道:“你什麼時候離開東禪寺的?長老他老人家好嗎?師兄弟們怎麼樣?”
小沙彌哽咽著說:“自從你和張少飛走後,長老就停止了說法,經常連方丈室的門都不大出。影隱與惠明他們去追張少飛奪衣缽去了,我也就下了山。一路打聽,好不容易才找到了這裡。”
法如焦急地說道:“影隱與惠明他們太不像話,連俗人都不如,全是胡鬧!”
小沙彌說:“他們說,將衣缽奪回來交給你。”
法如十分反感地:“哼,人心難測。他們是以我之名,行個人之私。”
小沙彌又道,“寺裡的大多數人都認為,張少飛一字不識,不配宗師之位。”
法如望著小沙彌,“諸法妙理,非關文字。張師弟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佛道,我比不上他。他的一偈,使我如夢方醒,受益匪淺。何況,長老之所以親傳他衣缽,自有明智鑑機之力。”
小沙彌如夢方醒,著急地問:“二師兄,那可怎麼辦哩?他們是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
法如想了想,說道:“吉人自有天佑。他們不會得逞的。不過,他們這麼一鬧,讓我以後怎麼見張少飛師弟……”
正當法如搖頭嘆氣之時,忽然,門外隱隱約約傳來竺法崇《詠詩》:
浩然之氣,猶在心目。
山林之士,往而不反。
這首《詠詩》,是法如最為喜愛的一首,詩中用佛教意象,吟詠佛境,抒發隱逸之情,形成獨特的佛隱詩。
當時,以道安高徒慧遠為中心的廬山詩僧集團,吸引了大批僧人、名士、隱士,詩酒唱和,亦佛亦隱,康僧淵、竺法崇等僧人,都創作有大量隱逸詩,詩風恬淡雅逸,在當時影響很大。
該詩,也是法如此時的心境寫照。
法如開門而出。屋外,玉兔東昇,風拂樹動,哪裡有人的蹤影?
那麼,剛才是幻覺,還是自己心底的回聲?
有感即有應,千里明月同光輝;無機不破,一顆禪心了無塵。法如在林中漫步。地上斑駁的月光,因了他腳步的擾動而活潑起來,像一群頑皮的精靈,圍繞著他的雙腳雀躍著,躲藏著,似乎能聽見咯咯的笑聲……
夜靜如水。
於是,法如的心境也漸漸平靜下來。
他雙手合十,對著明鏡一般的月亮,祈禱似的喃喃自語:“我法如之心,猶如天上明月。張少飛師弟,你可了知……”
冥冥中,而此時,深陷在禪林寺前山大石頭裡的張少飛,似乎聽到有人呼喚他。
於是,張少飛從滅盡定中緩緩醒了過來。他慢慢從石頭中拔身而出,已是清晨時分。
山上的火焰大都已經熄滅,四周恢復了平靜,只有個別地方仍冒著餘煙。
張少飛脫下那件金縷袈裟,拆好放入布袋,整整衣衫離去,身影融進茫茫大山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