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5章 佛門聖地,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張少飛與慧遠禪師依依惜別,離開石門寺,一路上曉行夜宿。餓了,摘山間的野果充飢;渴了,到溪邊捧一把清水飲下。就這樣,張少飛好不容易才來到了蘄州(今湖北)黃梅地界。

此時,已是唐高宗李治儀鳳元年(公元676年)。

從黃梅縣城往北行走了約莫五十多里,一條寬闊的大江流淌著清波,橫在面前。江對岸有一座與眾不同的山峰——兩座聳起的山峰直插雲霄,憑險對峙。

“啊,佛門聖地——東山黃梅東禪寺終於到了!”張少飛離江發自內心地呼喊。這正與新州禪慧寺的慧明禪師向他講述蘄州東山的地形地貌相符。

東山因有雙峰並峙,因此亦名雙峰山。在雲霧繚繞的兩座峰顛上,有一座座殿堂寺院隱隱約約地掩映在白雲綠樹之中。朝聖之地就在不遠處,夙夜想見的五祖即將出現在眼前。張少飛感到莫名的興奮,一路走來的疲累一掃而光。

張少飛乘擺渡之船過了江。上岸後,他沿著石階拾級而上,攀爬了不久,“一天門”躍入眼簾。

這“一天門”花崗岩石塊砌就,橫跨山路,上面鐫刻著篆書“慧禪寺”三個大字。

“慧禪寺?不是東禪寺嗎?難道?”張少飛心內不由一驚,眨著眼,駐足細看。

此時的張少飛,佇立在一天門,已是衣衫襤褸,鞋破襪爛,一如行乞之人了。

他的褲腿上沾滿了各種顏色的泥巴,說明他已經走過了許多地方,趕了很遠很遠的路程,可他依舊健步如飛。

蒼翠的群山映入眼簾,秀麗幽靜、蒼翠肅穆、充滿靈氣,兩座挺拔的山峰,從群山中秀出,直插雲端。

置身於此,張少飛完全忘記了一路的風塵,虔誠、莊嚴之感油然而生,如同激情滿懷地投入親人溫暖的懷抱。

雙峰山下,林木蔥幽,泉清石白。張少飛精神為之振奮,把心中的疑慮丟到一邊加快腳步,登上一個小山包,駐足眺望。

遠方,馮茂山下,一座古樸、氣勢恢宏的寺廟,掩映在群山之中。一片片潔白的浮雲,時而簇擁在寺廟下方——山寺無門雲遮路;時而只露一角殿簷——天上宮睹似幻;時而像輕紗曼舞——寺在虛無縹緲間……張少飛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受,若大的寺廟顯得素雅古樸又悠遠孤傲,彷彿在靜靜地向他訴說虛幻飄渺靈動的禪宗神話與幻變——

自從禪宗初祖菩提達摩於梁武帝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從遙遠的天竺乘蘆葦渡江而來,九年面壁,歷經幾許曲折;神光為求得無上大道,效法佛祖釋迦牟尼(敲骨取髓,不惜身命),為法忘身,自行斷臂,血染紅雪,驚天地而泣鬼神,慧可之名,由此而得,接續佛之慧命,成為二祖;三祖僧璨.慧眼識珠,收了一個從北方行腳而來的小沙彌道信為徒。一言契機,心心相印,23歲的道信便承擔起禪宗血脈傳承的大任。

原在風景秀麗的廬山大林寺當住持的道信,一天,他登上廬山絕頂五老峰舉目四眺,發現長江北岸群山之中紫氣升騰,祥雲籠罩。於是,他渡江來到與廬山一江之隔的蘄州黃梅考察。

黃梅石奇松偉,林木清幽,放眼遠望,更加鬱鬱蔥蔥。山風掠過來了,松濤陣陣,綠浪翻滾,恰如海上無窮的連天碧波。

而更為神奇的是,萬山叢中兩座峻峭的高峰拔地而起,秀出群倫,就像兩位頂天立地、比肩而立的巨人,仰觀九天日月星辰,俯瞰大地滾滾紅塵,諦聽風雲變幻,笑看朝代更迭……

如此神奇秀美的山川,如果沒有賢聖聚居於此,豈不辜負了天地造化?

道信遙望著兩座並肩而立的山峰,嘴角露出了一絲會心的微笑。

恰當這時,一位老漢扛著钁頭從山上下來。

道信趨步上前,雙手合十:“阿彌陀佛。請問施主,對面那兩座直插雲霄的大山叫什麼山?”

老漢打量著道信,說:“這座山叫破頭山。”

道信一聽,即說:“破頭山,這個名字不好。這東西二峰秀出群巒,應該叫雙峰山。”

“謝謝大師賜名。”老漢雙手合十,深深鞠了一躬。原來,他是山裡的栽松道人,這漫山遍野的松樹,都是他幾十年的傑作。

老漢看到道信身披大紅袈裟,顯得十分莊嚴神聖,心中好生羨慕,突發奇想,趨步上前,“大師,你一定是位得道高僧,我要拜你為師。”

道信見他鬚髮皆白,問道:“老人家,您今年高壽?”

老漢笑著說:“五十有九,還小呢。”

道信也笑了,說:“是不算太老。不過,給我當徒弟嘛,還是太晚了一些。你若是投胎再來還差不多。”

誰知這道信,說話一出,真個是: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老漢聽後,便向山外走去。

離開幾步之後,老漢竟意味深長地回眸一笑。

不久,一位居士將雙峰山下的一塊山場捐獻出來,供道信開辦道場。

經過數年苦心經營,道信聲名遠播,四方禪僧慕名而來。漸漸地,這裡雲集了五百多位參禪的僧人。

這是中國歷史上形成的最早禪僧僧團,開闢了禪宗道場脫離律宗寺廟而獨立的先河。

四祖道信啟建叢林、組建禪僧教團的創舉,對後世禪宗的發展,對禪宗農禪並重的宗風養成,影響頗為深遠。

……

一個風和日麗的夏天,道信在回山的路上,遇到了一群正在玩耍的小孩。其中有一個骨相奇秀的小男孩,道神好生奇怪,忍不住打量了他一眼。

那孩子似乎早就知道道信在打量他,便停止玩耍,回眸一笑……

啊!他這回眸一笑,猶如從遙遠的宇宙深處奔來,恰似一道照徹靈魂的閃電;又像大海沐浴出的霞光燦爛明麗,世界因了他而純淨……

天哪,這眼神、這神態,竟然似曾相識!可是,他僅僅是一個七歲的小孩呀!

道信彎下腰,撫摸著他的頭,問:“小孩,你是哪位居士家的孩子?我看著你很眼熟,一定與你的父親相識。你姓什麼?”

小男孩一歪頭,奇人奇語:“要問我的姓,可不一般呢!”

道信好奇地追問:“是什麼姓?”

小男孩道:“是佛性。”

“什麼?佛性?”道信不由一驚。

這時,與小孩一同玩耍的那幾個小孩,七嘴八舌地說:“他沒有姓,是無姓兒。”

道信就問他:“你真的沒有姓?人人都有,你為什麼沒有姓?”

“性(姓)空,所以沒有姓。”小男孩說完,對著道信又是那麼燦若朝霞、亮似閃電的一笑。

人人都有佛性,自性空寂,這些深奧的佛學道理,竟然能從一個稚童口中說出來,道信怎能不為之動容呢!

要知道,他為了找到一個大法器的接班人,已經尋覓了許多年。

道信對那男孩說:“貧道收你為徒,好不好?”

男孩說:“這得去問他的孃親。”

道信摸著男孩那圓圓的頭,微笑著說:“那你就帶我去見你孃親吧。”

“好。”男孩高興地說,帶著道信來到村邊一間茅屋裡。

一般來說,孤兒寡母,相依為命,作為母親,又怎會捨得讓自己的兒子離她而去呢?

豈料,這孩子的母親,冥冥中卻被一種無形的力量所驅使,竟爽快地答應了。

她對道信說:“他在我的翼下長大,只能成為農夫樵人。既是大師之請,當應有鯤鵬之勢。況且,他本來就是一個莫名其妙而來的孩子,大師,你就帶他走吧。”

原來,在八年前,她正在河邊洗衣,山裡那個栽松老漢走了過來,對著她作揖說:“姑娘,我能在你這裡借宿嗎?”

她說:“俺是周家的小女兒,上有爹孃和兄長,家中之事都由他們做主。”

老漢說:“老朽首先要徵得你的同意。”

她點了點頭。

栽松老漢瞬間就沒了蹤影。

她回到家中,就莫名其妙地懷了孕。

俗話雲:姑娘大了人人喜歡,姑娘的肚子大了人人恥笑。未婚先孕,是鄉村最為丟人現眼的事情。

於是,她爹孃和兄長就將她趕出了家門。

姑娘自己也不知是怎麼回事,所以她忍辱偷生,決心將肚子裡的東西生出來,看看他到底是個什麼孽種怪胎!

然而生出來的,不是怪胎,而是一個聰明伶俐的男孩。因為沒有父親,也就沒有姓,村裡人都叫他“無姓兒”。

道信屈指算來,八年前栽松老漢的回眸一笑清晰浮現。

道信留下一些錢財,將孩子的孃親安頓好,領著“無姓兒”回蘄州東山,為這小孩剃度,取法名“弘忍”,開始修行。

弘忍在東禪寺勤修苦練,道行漸高,常侍道信身邊三十多年。

弘忍在四祖道信的指導下,禪悟到了“行、住、坐、臥”這“四儀”皆道場,“身、口、意”這“三業”皆成佛事的新境界。

他認為“動靜不二”,坐禪中的“靜”、“默”與生活中的“亂”、“語”已無什麼區別。“禪”,不僅僅侷限於靜坐冥想這唯一途徑。

唐永徽二年(651年),道信圓寂,時年51歲。

弘忍得道信將禪宗的袈裟與金缽相傳,承繼師位,接掌法燈,成為禪宗第五代宗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賈貴妃日常

華卿晴

何不上雲霄

司雨情

三國凶神:曹賊的貼身女婿

越越白

虐文女配攻略失敗以後

元芙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