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門十一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2章 精妙之理,落難情緣,洪門十一少,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張少飛又道:“佛法的精妙之理,並不在文字上。”
劉秀彬和他姑姑像不認識他一樣看著著張少飛。
而張少飛,卻莫名其妙地吸了吸鼻子,一邊四處尋覓,一邊說道:“我聞到了花香,呀,這花香,是從哪兒來的?”
這張少飛,不但是個“文盲”,而且真的像瞎子一樣,連無盡藏供在佛龕前的那簇爛漫的山花都視而不見。
無盡藏用手指著供桌上的花瓶說:“貧尼每天清晨採野花供佛。室內的淡淡馨香,就是佛龕前那簇爛漫的山花散發出的。”
張少飛沒有說話,只是側著耳朵,像在傾聽著什麼……突然,不著邊沿地問:“哪裡有人彈琴呢?”
劉秀彬聽張少飛如此一問,真個是有點哭笑不得,沒口氣地解釋說:“這座寺廟之所以叫山澗寺,就是因為附近有一道山澗,澗水叮咚,宛若琴聲一般。你看,就在那邊。”劉秀彬的手指向寺外。
張少飛的目光沒有順著劉秀彬的手指指引的方向望去,而是認真打量著他的手指頭。
劉秀彬又好氣又好笑,說道:“賢弟,你本來是一個十分精明的人,今天是怎麼啦?你看我的手指幹什麼?手指既不是澗水,也不能發出聲音!”
這時,張少飛才哈哈大笑著說:“你們看,佛法的真諦,就像美妙的花香,也像動聽的流水;而文字,就猶如你們指給我看的手指。手指能指出花香與流水的所在,但你們的手指本身,並不是馨香的山花,也不是動聽的溪水。而且,看美麗的花朵,聽山澗的流水,並不一定非要透過手指不可。”
最後,張少飛點撥說:“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所以,不能對經文產生執著。”
無盡藏聽了張少飛一番醒世妙語,如醍醐灌頂,大悟道:“天哪,您簡直是一尊肉身菩薩啊!阿彌陀佛,觀音菩薩,貧尼何德何能,竟然得遇活菩薩光臨!”
無盡藏站立起來,整理好袈裟,展開拜具,向張少飛五體投地拜了下去……
張少飛一個在家之人,無論如何也不肯受無盡藏尼師這一拜。可她是一位比丘尼,自己一個男人,又不能用手去攙扶她,就趕緊搶先跪了下去。
……
那一段期間,張少飛與劉秀彬白天一起參加勞動,晚上便去聽無盡藏唸經。聽唸經完畢後,他反客為主,倒過來向無盡藏尼姑講解經義。
張少飛雖然從未接觸過《涅槃經》,但他自從聽聞張道誠誦讀《金剛經》之後,心開得悟,深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之三昧,所以,能夠一通百通,一聞千悟。
無盡藏更預感到張少飛是個奇異的人,於是,就將此事遍告村中有德行有名望的長者,說:“張少飛是一位開悟有道的人,應當請來好好供養。”
不久,就有蜀主的玄孫劉芝芸和附近的居士,爭先前來瞻仰禮拜。因為張少飛尚未落髮出家,人們稱他為“張行者”。
鄉里的耆老聽說此事,競相前來禮敬,跟張少飛交談及聽他講過經義後,都忍不住讚歎道:“這個張行者有如此高明的見解,已達至天機自悟。並非一般的人所能企及,恐怕是大菩薩臨世,實在可以往慧光寺出家當大師。”
於是,劉玄村的信眾在無盡藏尼師的提議下,禮請張少飛住進當地著名的慧光古寺。
張少飛在慧光寺住了不久,覺得沒有名師點撥,難於成大器,他更是難忘自己本誓求師的初衷,打算到黃梅拜謁五祖。
臨走的那天,劉秀彬為張少飛舉行了一個隆重的送行宴會,宴請了村裡眾鄉親。
張少飛在宴會上與村裡前來赴宴的民眾一一話別。
晚上,他與義兄劉秀彬在客房促膝長談到深夜。
西斜的月光透進房間,水波一樣清凌凌地浮在地面上。窗外樹枝搖動,月光星星點點像散落了一地的碎銀,似乎能聽到它滑落下來叮叮噹噹的聲響。
張少飛悄悄收拾好行裝。他把行囊挎到肩上,輕輕開啟房門,側耳聽了聽,院裡悄然無聲,唯有蛐蛐歌唱著明月的皎潔。
張少飛走過院子,輕輕拉開大門,一隻腳剛剛邁出去,從秀奚的閨房方向傳來淡淡憂傷的歌聲:
江北月,如鏡亦如鉤,如鏡未臨紅粉面,如鉤不展翠幃羞,空自照東流。
……
張少飛無奈地回頭望了一眼,走出劉家大門。
他走出村口,歌聲依然隱隱。它像月光的精靈,從虛無縹緲的宇宙深處飄落下來,迴盪在人的心靈中,徘徊於天地草木間,幾許輕靈,幾許美妙,幾許傷感,幾許迷濛。
他輕咳一聲,誦吟道:
心有意和種,法雨催花生。
自悟意和種,菩提果自成。
張少飛別了劉秀彬等村人,繼續朝北而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