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各司其職,同步發力
龍孫繞鳳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8章 各司其職,同步發力,三國:從刷好感開始興漢,龍孫繞鳳池,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禪在臨邛督造甲兵,成都那邊也沒閒著。
一直在負責籌備軍武學堂的譙周,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在他透露出太子劉禪、尚書令法正、軍師諸葛亮、後將軍黃忠等人都會在學堂掛名,抽空輪流擔任講師後,益州本土家族紛紛表示大力支援。
這種支援並不是停留在口頭上的,軍武學堂想培育的不僅是猛將武夫,更重要的是有組織能力的基層軍官,以及具備戰術判斷的將才。
甚至具有戰略眼光的帥才。
基層軍官還好,將才與帥才,除了某些天賦型選手以外,還是需要一定文化素養與知識底蘊的。
在文化教育沒鋪開之前,這類苗子基本也都集中在大族手中,這是繞不開的。
當然,最後任用的時候,仍要透過考核、演武才行。
除了搶著貢獻出優秀的家族子弟之外,各家甚至還主動為學堂的建設出資出力。
當然這也是為了在學堂招收學員的時候,能夠多一點名額,提高自家在老劉勢力中的政治地位。
最近的譙周在忙著選址建設學堂,這裡邊門門道道也很多,不僅環境清幽,還要講究風水等等。
正式開始招人授課,看來還需要一段時間準備。
除此以外,造紙業也在官府的支援下開始興起。
對於紙的推廣普及,劉禪也早向老劉提出過建議,只是此時的蔡倫紙仍舊做工粗糙、容易損壞,並不如竹簡安全。
不過劉禪當時也提了竹簡沉重、查詢搬運不易等缺陷,並認為紙的潛力還很高,肯定能做出更高品質的紙。
老劉其實對紙仍舊沒什麼信心,人歲數大了,就不太喜歡接受新鮮事物。
但是這不妨礙他對劉禪有信心,在高好感度的加持下,他最終還是同意了劉禪的想法。
畢竟現在兒子已經不是兒時那個瞎胡鬧的樣子了,每一步都有他自己的用意。
反正發展造紙消耗的錢財與資源並不大。
在劉禪的思路里,先點亮造紙,再點亮印刷,就可以為將來發展文教打好基礎。
不過這是長久之計,不用著急。
諸葛亮迴歸之後,除了幫法正分擔政務,業餘時間幾乎全都用來搞發明了。
甚至由於劉禪限制了他的就寢時間,導致諸葛軍師現在連用餐時都在畫圖……
首先就是弩的改良,這種改良諸葛亮分成了兩個方向,一是具備連發能力的步弩,力求使具備破甲能力的遠端攻擊更加密集。
一是繼續改良床弩,漢代床弩已開始普及使用,只是其射程雖遠,精度卻差,威力不上不下的也有些尷尬。
拿來野戰吧,搬運、上矢都很困難緩慢,根本滿足不了戰場需要。
攻城、守城還湊合,但也不如發石機方便,畢竟石頭可比定製的弩箭要好弄多了。
做出了雷公砲之後,床弩就更成了姥姥不親舅舅不愛的東西,成本高、獲益低。
不過諸葛亮在研究連發弩的時候,卻覺得床弩也仍有發展空間。
既然笨重的缺點無計可施,那就乾脆放棄不管了,想辦法將威力拉滿,精度拉高。
畢竟石頭飛行緩慢,容易躲避,倘若床弩精度提高一些,至少攻城、守城之時仍可有一席之地。
再就是鎧甲,現有的鐵扎甲沒有袖子、沒有領子,防護力還是低了一些。
在諸葛亮眼裡,啥都沒有人值錢,為了節省而導致死傷增加的話,那就本末倒置了。
尤其穿得上玄鎧的,要麼是軍官、要麼是精兵,死一個虧一個。
於是他在原有玄鎧的基礎上又拉出了兩條袖子,同時設計了一個立領擋住了脖子,下襬拉長成裙甲。
同時改良了甲片的層疊排布方式,進一步提高了防禦力。
“其袖若筒,便叫筒袖鎧好了。”
比之仍在研究過程中的連發弩和改良床弩,筒袖鎧是最先完成設計的。
他還不知道,劉禪那邊已經開始突飛猛進的點亮鍛冶科技了。
倘若將他新設計的筒袖鎧,再配上劉禪最新鍛冶技術打造的甲片,往季漢的幾位人形高達身上一套……嘖嘖嘖。
諸葛亮在專注於搞發明創造,法正則在根據老劉的指示調整官員薪俸。
稅收改革的影響太大,成都高層經過商議之後,決定還是以南中為試點,觀察之後再行議定。
於是老劉又打算先從改良官員薪俸開始,兒子那話怎麼說的來著……縮小貧富差距?
現如今沿襲舊制而來的各級官員薪俸,其實是十分不合理的。
主要體現在低的太低,而高的太高。
雖說有些官員能當上官,原本就不是很在意這點薪俸。
可也有的人是真靠這些微薄的薪俸養家的,而且往往正是這部分人,更加廉潔奉公。
反而倒是能身居高位者,並不差這三五百石,卻拿著高額的俸祿。
曾經出過這麼一件事,有一個小縣的縣佐,竟然因為薪俸不夠吃用(不足百石),在冬日在家中凍餓而死。
事後還被引為一段佳話,稱頌此人的廉潔。
劉禪第一次聽說的時候,就覺得這事兒挺扯淡的。
這件事難道不是制度上的恥辱嗎?是應該稱頌的事兒嗎?
稱頌這種悲苦的目的,莫非是要讓其他基層官員都學他,全都把自己餓死?
你有稱頌這種可悲之事的功夫,為什麼不幹點實事兒呢。
劉禪與老劉談及此事的時候,老劉也深以為然。
眼下利用這個空窗期,又是劉氏中央聲望最高的時候,正是改革的好時機。
簡單說就是上減下增,當然如今大家名義上都是大漢朝廷的官員,即使改也是改實不改制。
也就是應發工資不變,只改實發工資。
高層大都是自己人,推行沒什麼阻力,基層則很多都是益州本地人,所以此舉還變相提高了益州本地人的待遇,進一步拉近了中央和本地士人的關係。
不僅諸葛亮與法正在忙,劉巴也在主持繼續改進荊益的經濟狀況。
當今社會不同於後世,農業才是當之無愧的經濟支柱,歸根結底這是生產力水平決定的。
但也不是說其他經濟生產就不重要了,只是佔比普遍不高。
而劉巴對佔比不高的理解是:潛力巨大。
在劉禪開始控制趙氏商號經商之前,諸葛亮已經看到了蜀錦的強大吸金能力。
而如今劉巴不僅延續了諸葛亮的戰略,繼續鼓勵民眾種桑養蠶販賣,同時擴大錦城規模,規範錦官對錦城的管理。
官營私營兩條渠道擴大生產經營,加上劉禪的葡萄酒產業,力求打造成益州的拳頭產品。
是貴族,就要穿蜀錦,喝陳釀葡萄酒。
不然那還算什麼達官貴人?算什麼名士風流?
何以彰顯你高貴的氣質?太丟人了好吧。
這種思想不知具體從何時開始,已經隨著出入蜀地的文士、官員、大戶,還有商賈們流傳了開來。
漸漸形成一股流行風潮,刮進了魏吳上流階層之中,大有先兵戈一步“掃清六合,席捲八荒”之勢。
魏吳兩地產的錦衣華服、釀的水酒大都敗下陣來,只有杜康由於有著曹老闆生前的代言,在北方市場尚有一戰之力。
在高度白酒還沒有出現的當下,經劉禪與諸葛亮改良的葡萄酒,尤其是陳釀版本口味醇厚綿長,可謂一枝獨秀。
再加上有意識的宣傳造勢,以及上層將其當做戰略之一的重視,方有今日局面。
不僅蜀錦與葡萄酒在商業上大獲成功,隨之而來的還有直百錢在魏吳兩地的私下流通。
自董卓當初濫造劣質五銖錢,將這套貨幣體系的信用玩崩之後,曹魏也曾試圖恢復,但終以失敗告終。
再加上戰亂造成的物資短缺,百姓為了不受通脹影響,紛紛迴歸了以物易物的狀態。
卻沒想到,老劉當初為了解決府庫空虛打造的直百錢,反而利用這個機會與其強勢商品,漸漸有大行其道的趨勢。
除了軍事裝備之外,在經濟、制度等其他方面,老劉集團也都漸漸開始發力了。
而這些,則更加難以被對手察覺……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