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覺睡到下午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一十一章:動盪不安的趙國,鄲邯貴族出逃,人在秦時,浪到失聯,一覺睡到下午醒,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PS:有新讀者不知道,我再解釋一次吧。
之所以不少handan,而是鄲邯,是因為handan這個地名發出來會變成星號,類似於藏西和疆新。
我覺得,倒過來起碼比拼音或者諧音字看上去舒服點,就倒過來寫了。
——
秦國出兵四十萬伐趙的訊息在趙國各座城邑中的羅網殺手的刻意傳播下傳遍了趙國全境,趙國上下人心動盪,不少鄲邯的大族已然變賣家產,帶著資產前往他國避難。
能在鄲邯這座趙國都城定居下來的貴族、豪強都是趙國的頂級貴胄,原本他們這些趙國貴族、豪強們是不需要逃走的,畢竟就算趙國亡了,他們也依舊能夠瀟灑。
嬴政若是不想失了“民心”,自然要籠絡他們這些舊貴族、舊豪強,無非是換了個君王,再多接納幾個外來的秦國貴族、豪強進來分肉吃罷了,多大的事兒。
但這一次不同了,秦趙有世仇。
如今的秦王嬴政,昔日在趙國為質時被欺辱多年,這一次出兵本就有報仇的意思在裡面,欺辱過這位秦王的八成難以倖免了。
而這些鄲邯的貴族、豪強,除了近些年剛定居鄲邯的,否則有幾個是乾淨的?
秦趙有世仇,辱罵秦國、欺負秦人就是趙國的政治正確,他們這些鄲邯的貴族、豪強有不少族中子弟當年都跟在趙佾和趙偃兄弟倆身邊欺負過嬴政和趙姬,甚至拿這件事吹噓,不少人當年都對趙姬生出過不少心思。
可如今嬴政做了王,嬴政誓要滅趙,而兩國這些年的國力差距他們都看在眼裡,沒法子,他們這些貴族、豪強只能舉家搬遷。
資產少一些的,就近前往魏國避難,再窮困些的去了燕國。
資產多些的人選擇了南下楚國,畢竟秦楚如今交好,而且楚國雖然不如秦國,但也有數十萬雄兵,也頗為安全。
不過也有許多人選擇了前往齊國。
楚國對於外來人一向不是很友好,貴族林立,若是觸犯了他們的利益,就連荀夫子那樣的儒家宗師也要被趕出楚國,何況他們呢?
所以若沒有楚地貴族的親朋好友,外來戶在楚地根本沒有多少外來戶的生存空間。
而齊國就不同了,齊國自君王后執政之時開始就鼓勵百姓移民到齊國,並且會賜予田地。
並且齊國的稅收也不重,律法也比較寬鬆。
當然,普通百姓由於寬鬆的律法難免可能遭受欺壓,但他們這些頗有資產的貴族、豪強若是前往齊國,則是同樣可以享受這些權力,這不比去楚國受那鳥氣強多了?
明眼人都瞧得出秦國的打算,秦楚雖然去年曾一同攻魏,兩國交好,甚至秦王還取了楚考烈王的孫女為妃,但早晚免不了一戰。
齊國可就不同了,國泰民安,與秦國交好,齊王建甚至親赴秦國參加秦王政在位十年的慶典,也娶了齊王建的女兒為妃。
侄女幫襯孃家和女兒幫襯孃家,能是一回事?
何況這位侄女比如今的小楚王可大多了,而且也只有血緣關係,其父羋啟在秦楚恢復邦交前都未曾踏入過楚地,其女對楚國又能有多少感情?
而那位齊妃可是齊王建從小捧在手心裡愛護的嫡女,兩者相比可是差遠了。
鄲邯的這批頂級貴族、豪強一跑,趙地的其他地方貴族、豪強們以為那些頂級大族們收到了什麼訊息,比如秦軍打算大舉屠城什麼的,也跟著跑了。
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讓百姓們更加惶恐了,大族的老爺們都跑了,他們該怎麼辦?
他們可不是那些大族的老爺們,故土難離不僅僅是因為鄉土情懷,還有無法搬走的田宅。
而且他們可沒有那個錢在別的地方再買田宅,甚至就連逃難路上的吃食都未必足夠。
趙王宮中
群臣面色凝重,不少人面露懼色。
秦軍上一次動用四十萬級別的軍力出函谷關,是數十年前的長平之戰。
王齮率軍四十萬攻打趙國,與廉頗相持於長平,後來臨陣換將,並增兵二十萬,完成了一場曠古絕今的殲滅戰,令趙國家家縞素,若非諸國聯軍救趙,趙國早就亡了。
這一次秦軍出動四十萬,目的不言而喻!
滅趙!
群臣原本都以為,秦國剛剛吞滅韓國,無論是消化在肚子裡的韓國,還是積攢糧草,都要再過幾年才有滅國的實力。
如今恐怕是見趙國在合縱之戰中損傷最小,打算削弱一下趙國,哪想到秦國居然這麼莽,剛滅韓不過兩年就向趙國動手,而且一上來就是滅國級的軍力。
趙偃捂著胸口,強忍著因為怒火而引起的心腹絞痛,狠狠地將平日裡最喜歡的一件玉器甩在了地上。
他真想給嬴政一巴掌,問問這個莽夫,懂不懂什麼叫作循序漸進,懂不懂什麼叫作窮兵黷武!
也不怪趙偃不清楚秦國的國力,這些年來自從張機成為了羅網首領執掌了羅網的大權,羅網最大的宿敵墨家與羅網停戰,甚至展開了合作,包括但不限於羅網專用的器械的打造以及任務方面的合作。
失去了最大的掣肘,山東諸國的諜報機構綁一塊都沒法與羅網相抗衡,陰陽家、道家就連儒家都與羅網展開了初步合作,不說秦國能探查出山東諸侯多少情報,但函谷關以西,根本不可能有多少山東諸侯的間人能在進入函谷關以後還能出來。
就算能出來,接觸到的也大多是些爛大街的情報。
也不是沒有間人想過要破壞鄭國渠,但在呂不韋的提議下,秦國將那些傷殘退伍的老兵集中起來,給他們安排了各自村落之中的巡邏,相當於一個亭長的屬官,甄別進入村落的間人。
這些老兵儘管傷殘,但都是在戰場上見過血殺過人的,哪怕缺胳膊短腿,也不是尋常青壯能夠匹敵的。
加之其在戰場上鍛煉出的敏銳目力和直覺,誰是淳樸的老秦人,誰是心懷鬼胎的間人,一眼便能看出來。
腿腳沒有殘缺老兵,還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加入大秦官方設立的水利司,專門保護秦國這些年來在各地修煉的水渠,民間也自發組織人手一同巡視,防止有間人破壞水渠。
老百姓愚昧,他們不懂大道理,但他們知道誰對他們好。
儘管秦國這些年來保持的戰時經濟對民眾負擔也不算小,但好歹能吃上飯,不用擔心土地被貴族和豪強掠奪,如今又有利國利民的鄭國渠等水渠,誰也不希望好日子被人破壞。
隨著山東各國對於秦國情報的匱乏,趙偃想破腦袋也想不到秦國如今已經到了糧食溢倉的地步了。
而趙國……趙國真的還有希望麼?
(2237字)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