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羊小星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零九章 有苦說不出,諸天萬界之大拯救,放羊小星星,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爺,該入宮了。”
就在這時,管家適時的叫醒了沉思的曹韋。
“備馬!”
收回思緒,曹韋微微點頭,不緊不慢的向著門口走去。
今天入宮為的便是討論‘裁軍’一事,本來,依照曹韋現在的職務是沒有資格參加兩府廷議的。
他是被李傑特意叫上的。
曹家世代為將,對於中下層軍官的瞭解遠超於大多數文臣。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如今的兩府大臣,很多大臣都沒有從軍的經歷。
另一邊。
丁謂同樣準備向宮城出發,作為‘裁軍’的首倡者,為了今天的廷議,他準備了很久。
‘裁軍’並非他所願。
雖然他知道冗兵的危害,但國朝現在的歲入起碼是撐得住的,還沒到必須更易的時候。
如果按照他的意思,這等事最好是教給下一任首相來解決。
要相信後人的智慧。
他呢,年紀大了啊,這種大風大浪,最好是能少則少。
如今,自他上書‘裁軍’已經過了一旬左右的時間,丁謂明顯感覺到了軍中的燥熱。
哪怕此次‘裁軍’的物件是廂軍,但情緒是具備傳遞性的。
不要把別人當傻瓜,把別人當傻瓜的人才是傻子。
幾十萬禁軍中總有幾個聰明人,現在‘裁軍’的刀割在了廂軍頭上,焉知下一次會不會割到‘禁軍’?
稍微讀過一點兵法的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
當然,躁動歸躁動,軍中的情況還沒到生亂的地步。
這並不是丁謂最擔心的事。
他擔心的是官家的態度。
‘裁軍’,先帝不是沒有做過,但礙於種種原因,每次裁軍都裁的不夠徹底。
並且,先帝裁軍也是登基很久之後的事。
似官家這樣剛剛登基,就打算‘裁軍’,丁謂不知道官家到底是年輕氣盛,還是另有深意。
兩種可能中,丁謂更偏向前者。
不氣盛,那還叫年輕人嘛?
他年紀那會,同樣是意氣風發,尤其是東華門外唱名的時候。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恨不得登上雲梯,一朝入宰輔,以此實現胸中的抱負。
‘希望官家只是年輕氣盛。’
相比於這一點,丁謂更擔心官家是另有深意。
做臣子的,理想中的帝王應該是致君堯舜上,垂拱而治。
畢竟,‘雄主’可不是那麼好伺候的。
擁有凌雲之志的雄主,往往意味著變革。
中上階層最怕的便是變革。
也許,變著變著,自身的利益就受到了損害。
身為既得利益者,丁謂自然是不想看到這一點的。
然而,這些事並不是他能左右的,隨著太后的漸漸隱退,丁謂心中的無力感越來越強。
局面已然出乎了他的預料。
借內侍之口,讓自己策動‘裁軍’,這是少年人能做到的嗎?
這種手段,簡直是老辣的不能再老辣了。
易地而處,丁謂自問是做不到這種程度的。
官家今年才十來歲啊!
再過個幾年,官家的帝王心術又會高到何種程度?
無法想象!
……
……
……
承明殿。
約莫半個時辰後,一應重臣皆已到位,此時,殿內的氛圍很是靜謐,大家都在等待著天子和太后的到來。
啪!
隨著一記鳴鞭響起,眾臣立馬起身,恭候大駕。
“參見陛下!”
“參見太后娘娘!”
聽到重臣先‘陛下’後‘太后’,劉娥心中不由一暗,以前大臣們都是先‘太后’,後‘陛下’的。
一個小小的順位改動,竟讓劉娥生出了‘世態炎涼’的感覺。
人還沒走,茶便先涼了。
不過,這種感慨只是一閃而過,既然已經做出了還政的決定,這一天,劉娥早就預料到了。
另一邊,李傑敏銳的捕捉到了劉娥的異樣,於是他轉過頭去,看了一眼劉娥。
這一眼,頓時讓劉娥心情大好。
官家是顧著她的。
旋即,劉娥嘴唇微動。
“眾卿平身。”
“謝太后!”
丁謂最先反應過來,連忙一禮,將‘太后’又放到了前面。
“謝陛下!”
緊接著,眾臣紛紛跟著附和。
臺上。
劉娥微微點頭,此時她看向丁謂的眼神中,莫名的多了幾分讚許,只是重臣都是半低著腦袋,無緣得見。
倒是一旁的李傑,看得是清清楚楚。
對此,他心中也沒什麼反感。
些許名頭上的便宜,讓劉娥佔了便佔了。
不過,丁謂這傢伙的反應是真的快,不怪乎能爬到首相的位子。
只是一句‘眾卿平身’,就讓他抓住了一次討好太后的機會。
待到眾臣紛紛落座,劉娥微微轉頭,看了李傑一眼,重新將話語權交到了李傑的手中。
臺下。
丁謂用眼角的餘光注意到了這一細節,剎那間浮想聯翩。
‘太后和官家的關係,遠比想象中的和諧許多啊。’
雖然之前的種種跡象已經表露了這一點,但細節之處,更是耐人尋味。
“上旬,丁相上書重議廂軍揀選一事,朕看過之後,深以為然。”
“今日召集諸卿於承明殿議事,正是為了此事。”
“丁相,你是此事的首倡者,關於上書的具體內容,且由你向諸卿概述。”
聽到李傑口中的‘首倡者’,丁謂心中不免一苦。
首倡者是自己?
該是官家您才對啊!
臣當真是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但沒辦法,君讓臣死,臣不得不死,官家既然點名了,他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
“至道年間,先帝即位,故王司諫(王禹偁)時任知制誥,王司諫上書言五事。”
“其中第二事便是‘減冗兵,並冗吏’,使夫山澤之饒,稍流於下。”
“如今,距離王司諫上書已過半個甲子,然,冗兵之事,並無緩解,今內外禁軍約為四十三萬餘人。”
“其中州郡廂軍、鄉軍、義勇、諸軍小分、剩員,皆不在此數,軍人日多,農民日少。”
“若長久為之,天下必大困矣!”
對於‘裁軍’一事,丁謂雖然是不得已為之,但既然做了,該做的準備,他還是有的。
他的這番話,大多屬實,並沒有誇大其詞。
畢竟,朝廷歷來有收災民入軍的傳統。
比如這次蘇湖秀地區遭災,倘若不是朝廷及時處理,調撥糧草,恐怕三州地區的廂軍又要來上一次大增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