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bewofz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五十二章 《電影手冊》封面人物,導演之王2000,作家bewofz,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陽翹著二郎腿,坐在白雲之上。
很多時候走神了,偶爾想起了工作,往大地灑落一些陽光。
它就像是法蘭西的這邊的老百姓一樣,做事沒個正形。
這邊火車晚點,飛機航班推遲,公交少了班次,都是正常的事。
如果你點了外賣,第二天送達都不奇怪。
關於這一點,法蘭西老百姓早就習慣了,他們並不在意,甚至出了很多電影調侃自黑。
法蘭西的新聞媒體界情況差不多,做事不規範,經常丟三落四,資訊不準確。
在法蘭西的媒體界中,唯有一群人比較特殊,他們的嚴謹程度超過了法薪社,被其他人稱為法蘭西最卷的一群人,他們便是《電影手冊》的相關工作人員。
在這個星球,《電影手冊》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電影雜誌。
《視與聽》,《帝國》,《國際銀幕》,《電影評論》等等雜誌,與電影手冊相比,總是缺少一些氣質。
像是《視與聽》在全世界的銷售量應該要比《電影手冊》更高,但是在業內人心中,《電影手冊》才是世界第一的電影雜誌,究其原因,應該是《電影手冊》更加純粹,這是一群真正熱愛電影的人創辦並且維持的雜誌。
為了保持《電影手冊》的高質量,這些來自歐洲的編輯們都捲起來了。
常年看片,日夜顛倒,加班寫稿那是正常的事。
不過就算如此勞累,疲倦,《電影手冊》依舊是整個歐洲,所有熱愛電影的年輕人心中,最嚮往的工作之地。
今年五十二歲的萊奧.卡拉克斯就曾經在《電影手冊》做事。
那時候他只有十八歲,在《電影手冊》當一名雜工,幫助一位編輯查詢資料。
那段時間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日子,他瘋狂的吸收著電影相關知識。
在他二十歲的時候,他製作了人生第一部短片。
在他二十三歲的時候,他拍攝了人生第一部長篇電影。
自此之後,萊奧一路開掛,成為了法蘭西后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成為了法蘭西赫赫有名的大導演。
儘管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過萊奧依舊喜歡去《電影手冊》總部大樓,找編輯們聊天,尋找靈感,瞭解當今世界電影的發展潮流。
這一天上午,在溫暖的陽光中,萊奧隨手抓了兩股春風,大步踏入《電影手冊》總部大樓。
他並不是要去找靈感,見老朋友,而是找《電影手冊》主編斯蒂芬.德洛姆商量一件事。
不久後,在主編辦公室,萊奧看到了斯蒂文.德洛姆。
萊奧.卡拉克斯是一個全才,他不僅僅是導演,還是編劇,攝影,演員。
他個子不高,不過面容還挺帥氣的,今天染白了頭髮,看著比實際年齡小的多。
此時穿著休閒西裝,看著很愜意。
而斯蒂文.德洛姆顯然不如萊奧瀟灑,他常年坐在辦公椅上,工作更多,更少運動,他和萊奧年齡差不多,但看著大了一個輩分。
他穿的也很正式,看著就知道是個有操守的人。
“我的朋友,雅各布說你有事轉達,到底是什麼事?”
德洛姆讓秘書給萊奧倒了咖啡,等秘書離開後,便詢問起來。
萊奧笑笑,隨後說道:“雅各佈讓你們安排一下,採訪我們的電影新貴——李。”
德洛姆知道萊奧說的“李”,就是剛剛拿到了戛納金棕櫚的華夏導演。
他點了點頭,“沒有問題,這是應該的。”
李聲耀拿到了金棕櫚,《電影手冊》作為世界第一電影雜誌,採訪這位創造戛納記錄的年輕導演,本就是應該做的事。
萊奧雙手捧起咖啡,低頭喝了一口,隨後不抬頭說道:“雅各布還有一件事。”
“什麼事?”
萊奧這番作態,讓德洛姆鄭重許多,儘管雅各布是他敬重的前輩,萊奧是他好朋友,但對待《電影手冊》,他一向非常嚴格。
“雅各布希望六月刊的封面是李。”
德洛姆聞言,瞬間皺起了眉頭。
“朋友,這一點非常重要,並不是我一個人能決定的。”
就像是《時代》雜誌封面是一種榮耀一樣,《電影手冊》是月刊,封面一樣非常重要。
每一期的封面,要麼是業內德高望重的大導演,要麼就是契合《電影手冊》主題的演員,或者電影宣傳。
可以說不管是導演,還是演員,沒有人會拒絕成為《電影手冊》的封面人物。
很多人都曾經想要賄賂德洛姆,或者是雜誌社內其他編輯,想要成為《電影手冊》的封面人物。
無一例外全部失敗了。
加上德洛姆這個主編,《電影手冊》一共有九個編輯,每一期的封面人物,都是九個編輯舉手表決出來的。
德洛姆說不是他一個人能決定的,並不是撒謊。
萊奧作為老熟人,他自然知道《電影手冊》的運作,他放下咖啡杯,接著說道:“我有四點理由。”
“哦,伱也支援李?”
“是的,我去戛納參加了這一屆電影節,我幾乎看了所有熱門電影,我確定《寄生蟲》是今年最優秀的電影,李拿金棕櫚實至名歸。”
德洛姆點點頭,沒有接話。
萊奧接著說道:“《寄生蟲》拿到了金棕櫚,李打破了戛納電影節的記錄,他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兩連金棕櫚的導演。
這是第一點,我覺得《電影手冊》有義務宣傳他。”
德洛姆拿起筆,寫了一行字。
萊奧接著說道:“第二點,這是雅各布的請求,他說日後一定有回報。”
雅各布是戛納電影節主席,他要培養嫡系導演,願意給李聲耀更多的榮譽,這是正常的操作。
德洛姆能夠理解這一點。
萊奧接著說道:“我在戛納看了《寄生蟲》,這部電影非常棒,在商業和藝術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點,我覺得他的電影,已經是非常成熟,幾乎沒有缺點。
而且他的電影觀影門檻很低,一般的成年人都看得懂,他的電影可以讓普通觀眾感受到電影魅力。”
德洛姆聞言,拿起筆,將萊奧的話記了下來。
“最後一點,《電影手冊》需要新鮮的血液,既然我們已經在整個歐洲尋找熱愛電影的人,那為什麼忽略亞洲呢?那是一個人才庫。”
《電影手冊》剛剛開始,僅僅是法蘭西的電影愛好者當編輯,後來擴充套件到整個歐洲,繼續往外發展,其實是大勢所趨。
上世紀《電影手冊》只有法語和英語版本。
等到本世紀初,《世界報》收購了《電影手冊》,為了提高銷量,適應千禧年之後的市場,《電影手冊》開始建立官網,發行電子版,另外還在倫敦,紐約,洛杉磯等地發售。
再過幾年,大英的菲登出版社收購了《電影手冊》,開始增加西語,葡語版本。
未來出漢語版都不是不可能。
德洛姆聞言,沉默片刻,“我們確定採訪李,至於他能不能當雜誌封面人物,我們需要討論一下。”
他知道手下的編輯,這些人都是欣賞純粹文藝電影的人。
不管是《1937》,還是《寄生蟲》,李聲耀都在商業和文藝中找平衡。
或許很多普通影迷,覺得李聲耀這樣非常難得,欣賞這樣的態度。
而在《電影手冊》的編輯們看來,李聲耀還是不夠文藝,電影藝術性不足。
要讓手底下的編輯們認可李聲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萊奧嘆了一口氣,“德洛姆,我們應該尋找更多的出路,不僅僅是要考慮藝術性,電影創新,還要考慮怎麼增強文藝片的影響力,以及拓展市場。”
萊奧早年認為電影藝術性最重要,但是後來他成為了大導演,越發覺得電影需要尋找新的道路,這樣才能在眾多娛樂中,保持電影影響力。
他之所以看好李聲耀,就是因為他看過李聲耀的一些新聞,知道李聲耀的商業片非常成功,他希望李聲耀可以給全世界的文藝片導演一些啟發,一些建議。
……
李聲耀參加了戛納電影節後,行程安排挺緊湊。
他先是與雷蒙影業籤合約,《寄生蟲》在非洲大陸的版權,三百萬美刀賣給雷蒙營業。
另外雷蒙營業還會給李聲耀舉辦個人電影展。
他接著就參加了戛納電視臺,法蘭西二臺,法薪社,以及央視的採訪。
央視的採訪團隊本來在倫敦,時刻報道倫敦奧運會的籌辦工作。
因為李聲耀兩連金棕櫚,立即將這些人安排去巴黎,隨後進行採訪。
採訪結束後,記者告訴李聲耀,這一段採訪的一些畫面,會放在新聞聯播。
能上新聞聯播,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代表著上面的認可。
李聲耀心情極好,接到了《電影手冊》的採訪邀請,立即同意了。
他自然知道《電影手冊》在業內的地位。
《電影手冊》和《視與聽》現在已經成為了業內電影評判標杆。
一部電影的歷史地位高不高,看看《電影手冊》和《視與聽》的排名就知道了。
千禧年之後,排名第一的電影就是墨鏡王的《花樣年華》,這部電影在整個電影史,一開始是排名第十,後來不斷上漲,等到李聲耀穿越時,《視與聽》影史百大,《花樣年華》已經名列第五。
《寄生蟲》自然不如《花樣年華》,在他前世,排名年度第二,未入影史百大。
2012除了《愛》比較出色,其他電影不太行,現在李聲耀提前把《寄生蟲》製作出來,說不定能排年度第一。
這一天下午,天色陰陰的,看起來似乎要下雨了。
巴黎的街頭到處都是旅客,紛紛擾擾,格外吵鬧。
李聲耀帶著助理,乘車趕到了《電影手冊》總部大樓。
片刻後,他見到了德洛姆為主的編輯們,以及這一次採訪的主持人萊奧.卡拉克斯。
萊奧並不是專業的主持人,他更多扮演一個對話人的角色。
五分鐘後,李聲耀與萊奧相對而坐,兩個人中間擺了一張小圓桌,桌子上放了兩杯水。
“李,可以適應巴黎的環境嗎?”
“不是很習慣,比預期中要差許多,有些失望。”
巴黎到處都是小偷,到處都是狗屎,以及尿液,在歐洲已經臭了。
亞洲旅客還非常向往巴黎。
萊奧拍拍手,“很好,李,你沒有恭維我們,沒有錯,這座城市正在衰退,就像是電影一樣,法蘭西的電影在衰退,全世界的電影都在衰退。”
不僅僅是攝影師,以及速記員,《電影手冊》九位編輯都過來了。
德洛姆想要讓李聲耀成為六月刊的封面人物,就像是他預測的那樣。
其他編輯紛紛表示李聲耀的電影不夠文藝。
不過大家願意李聲耀成為六月刊封面人物的候選。
他們之前還有幾個候選,分別是《柳暗花明》的雷加達斯,《黑影》的蒂姆伯頓,《愛》的邁克爾.哈內克,以及超級英雄電影大合集《復仇者聯盟》。
這幾個選擇,並沒有絕對的優勢,各有優缺點。
此時聽說李聲耀過來了,編輯們便來圍觀,想要看看兩連金棕櫚的李聲耀。
說實話,作為一群經常坐辦公室,深夜拉片的編輯,他們樣貌普通,身材一般,就外形來說,毫無亮點。
他們看到李聲耀第一眼,感覺就不怎麼好。
太年輕了,太帥氣了,看著像是一名偶像明星。
這是醜逼對帥哥的天然排斥。
李聲耀並不知道編輯們的想法,聽到了萊奧的話,點點頭,“是的,電影正在衰退,不管是在技巧創新,還是在劇情敘述方面,都在後退。”
快餐文化席捲全球,好萊塢電影越來越沒有營養,雖然票房不斷刷記錄。
但就電影發展來說,千禧年之後放緩許多,也就是一部《花樣年華》夠牛逼。
兩個人吐槽了一會兒現在的商業電影。
萊奧撇了眼圍觀的編輯們,他知道怎麼討好這些編輯,便接著問道:“你知道《電影手冊》的創辦精神嗎?”
“當然,安德烈巴贊先生希望《電影手冊》是高度介入,立場鮮明的批判性雜誌。”
所謂的批判性就是以挑毛病為主。
關於這一點,李聲耀一向很佩服。
到了2022年,《電影手冊》又換了老闆,這一次新老闆中有幾名製片人,這幾個製片人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直接表明希望《電影手冊》更加溫和,更加時髦。
這句話直接惹惱了以德洛姆為主的編輯,一共九名編輯,七個人辭職,僅僅留下了兩個人。
李聲耀毫不猶豫說出了《電影手冊》創刊精神,讓圍觀的編輯們對他生出了幾分好感。
“那你怎麼看待曾經的紅色浪潮?”
法蘭西有一段時間有過紅色浪潮,《電影手冊》一樣深受影響。
那時候蒙太奇被稱為蘇/聯蒙太奇,由於意識形態的對立,不怎麼受西歐文化界的認可,他們認為蒙太奇是強加給觀眾的精神控制。
而在法蘭西紅色浪潮時期,法蘭西的電影工作者,尤其是《電影手冊》為主的電影學家們,像是特呂弗,戈達爾等人,他們認為蒙太奇可以超越影像自身的真正意義,蒙太奇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攝影手段,可以與現實主義完美的融合。
這一個論點讓西歐和好萊塢的電影工作者接受了蒙太奇,自此之後,蒙太奇風靡全球。
“我覺得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蘇/聯電影藝術,與西歐的電影觀念發生了有趣的碰撞,並且產生了非常絢爛的化學反應,深深的影響了世界電影的發展,全世界的電影工作者,都應該瞭解那段歷史,就像是特呂弗,戈達爾前輩他們一樣,在電影領域驗證,創新。”
李聲耀小小拍了《電影手冊》馬屁,讓圍觀的編輯們心情更好。
萊奧點點頭,隨後與李聲耀聊到了《1937》和《寄生蟲》。
兩個人聊了半小時,萊奧這才問道:“李,我注意到你兩部拿到了金棕櫚的電影,都兼具商業和藝術,這是你有意追求的嗎?”
李聲耀點點頭,“是的,這是我製作電影的方向,我希望我的電影可以讓更多人看到,並且普通觀眾可以看明白。
而不是抬高觀影門檻,製作一些普通觀眾看不懂的電影。
在這個前提下,儘量的增加一些思考,引導觀眾去思索。”
“在你心中,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區別是什麼?”
李聲耀想了想,“除了在劇情設定上的區別,我認為還有一點是觀眾的反應,觀眾看文藝片,看的是自己,觀眾看商業片,看的是別人。
我們看到自己,會思考。
我們看到別人,會高高在上,會有距離。
這是文藝片和商業片的重要區別。”
其實就是換一種說法而已,歸根結底還是文藝片與商業片在題材上,在製作上不同,給人的效果不一樣。
萊奧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問出了他最想要知道的問題。
“李,你怎麼看文藝片的未來?”
整個辦公室都安靜幾分,編輯們,以及工作人員齊齊望向李聲耀。
外邊下雨了,雨水滴滴滴的落在玻璃上,這是晚春的腳步聲。
儘管天氣更暖和了,但春天要離開了。
李聲耀思考片刻,隨後說道:“隨著通訊網路的高速發展,傳統媒介的傳播效果越來越弱,個人發聲的渠道越來越多,觀眾會有更多的選擇。
如果是好的文藝片,其實更容易獲得更高的票房,得到更多人的認可。
我說的好的文藝片,是指普通觀眾看得懂的文藝片。
一般來說文藝片可以分為商業文藝片,以及藝術片。
藝術片的觀看門檻比較高,商業文藝片低的多。
我覺得這是一個選擇問題,全看主創的意思。
商業文藝片和藝術片沒有高低,都應該發展。
我個人是持樂觀態度,我覺得通訊網路的發展,讓全世界的觀眾更加親近,當有好電影的時候,愛好相近的人,更容易得到相關資訊。
所以我看好文藝片的發展。”
……
李聲耀不久後就離開了《電影手冊》總部大樓。
萊奧跟著離開了。
德洛姆為首的九名編劇聚在一起,“我們舉手表決吧,六月刊封面人物是誰?”
蒂姆伯頓,邁克爾.哈內克,雷加達斯,李聲耀一一被表決。
輪到了李聲耀,得到了七票。
透過剛剛的採訪,讓編輯們認識到李聲耀雖然年輕,但是一個很瞭解《電影手冊》發展,並且有文藝片情懷的導演。
這樣的人值得拉攏。
雅各布想要捧李聲耀,他們一樣想要捧這樣的年輕導演。
畢竟如此年輕的導演太難得了,應該給予更多鼓勵。
最近幾年,不管是商業電影,還是文藝電影都幾乎停滯了,這個時候,更加需要願意堅守的人。
只要李聲耀不製作純商業片,他們就願意接納他。
(本章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