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舉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3章鄭國求和,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明月共舉杯,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對於自己是不是主角?

算不算天命之子?

這兩個問題,陸淵只是稍稍思考了一下,然後就拋之腦後了。

別管什麼主角,什麼天命之子,這些東西都是虛的。

對他來說,能把好處拿到手,這才是實在。

就像陸淵不斷北伐,除了想尋一片生存之地外,最大的動力,不就是為了收攏氣運,然後供自己修仙嗎?

如今這個目的,已經完成了差不多一半。

大半個青州,小半個豫州到手,已經佔據了中州一半了。

並且剩下的一半,也在以一種極快的速度,迅速攻取著。

這些,才是實際。

至於說氣運,這種虛無縹緲的東西,在其中有多少影響,沒人能說得清楚。

是的,雖然陸淵自己就修煉了氣運之法,可他本人對於氣運這種概念性的虛幻東西,依舊沒有多少了解。

他才修行幾年?

加起來還沒五十年呢。

五十年時間,或許是一個普通人,差不多的一輩子。

可對於他來說,或者說對於一個修士來說,也只是一個較長的閉關罷了。

眨眼一瞬。

這麼短的時間內,指望陸淵能對氣運這種玄乎的、高大上的東西,有多少理解和研究,那實在是太高看他了。

他修煉了四十來年太平道書,也不過是一直按本宣科,照著書上記載的功法和技巧,機械的溝通天柱,順著前人的經驗修行道法罷了。

就這,這門道法,也還沒修到盡頭。

學都還沒學完呢。

就指望對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弄明白其中原理,然後推陳出新,搞出論文和研究成果來。

這不鬧嘛!

陸淵本人,還是很有逼數的。

知道自己算不得天才,不管是資質還是悟性,都是中庸之姿。

他如今之所以能取得這麼大成果,除了靠本人強大的毅力之外,更多的還是靠長生不死這個天賦帶來的影響。

沒這個天賦附帶的屬性模板,幫他簡化修煉,以及抗住氣運道法的反噬,怕不是如今陸淵還躲在廬陵府的山裡面當野人了。

所以人啊,承認自己沒那麼大的能力,其實不丟人。

只要自己能一直進步,有機會進步,有那個心進步,其實就比許多人強多了。

而有著足夠壽命,屬性修煉,以及個人有著上進心的陸淵,種種加持之下,達成如今的成就,也就理所當然了。

雖然有著長生不死的天賦,可他並沒有躺在天賦上,混吃等死,慢慢沉淪為一個廢物。

而是利用起了天賦,在有限的資源內,努力的向上攀爬。

長生不死,畢竟不是真的不死。

世界毀滅了,大敵殺來了,扛不過去的話,壽命再長,也無福消受。

正是看到了這個弱點,所以他才那麼努力的學習武功道法,增強自身的護道之力。

左手拿槍,右手護命,這才是長生久視之道。

因此在百忙之中,一次處理公務的時候,在察覺到某個契機到來後,陸淵抽空突破了個境界。

……

“熬了這麼久,總算是積累足夠,跨進了凝聚四氣這道門檻了。”

楚軍大營,楚帝住處,剛剛度過了一道關卡的陸淵,只是感受著體內剛剛誕生的木行仙氣,心中滿是喜悅。

自從神武二十八年,他突破凝聚三氣以來,到如今,苦修了十四載,總算又再度攻克了一個關卡,踏入了仙道新的境界。

五氣朝元之境,冰肌、玉骨、仙魂,三道關卡,如今前兩道,他已大成。

現在只等把玉骨,徹底洗練到圓滿,形成完整冰肌玉骨之仙體,便能試著將神魂洗練成仙魂,衝擊五氣朝元了。

成仙之路,已經走完大半,這如何不令他感到欣喜。

好在作為一個有追求的長生者,陸淵也只是高興的一陣,沒有太過得意忘形。

仙路三關,只是開始。

哪怕全都度過,也只是代表,你有資格成仙罷了。

最後要是無法將畢生所學,凝聚出仙位道果,依舊不得褪凡為仙,長生逍遙。

“以九州現如今的情況,最多隻能讓我修煉到五氣朝元圓滿,想要成仙,不是說沒這個潛力,但資源不足,最後估計就要卡死在這了。”

陸淵想到未來,臉色略有些不好看。

修為越是高深,對於天地的聯絡理解,也就越發深入。

他此時突破凝聚四氣,對於氣運之道的聯絡,更加緊密。

因此,藉著這份緊密聯絡,陸淵在溝通天柱之後,藉著這件上古三帝打造出的天地通道,已經能初步的觀察天穹深處景象了。

嗯,別別誤會,這不是什麼直觀天道,原地飛昇。

也就只是檢視天穹深處的環境罷了。

這九州世界,早已經死寂,天道這種東西,陸淵更是從未感受到。

他修煉時溝通天地,也就只是感悟自然罷了。

所謂的天意,也只是從上古流傳下來的典籍中,才能瞭解到一些模糊描述罷了。

所以說,靠著天柱觀察天道,感悟法則之類的,這是不存在的。

最起碼,現在是沒有的。

就九州世界這個鳥樣,你說它下一刻就要毀了,陸淵都相信。

這麼一個瀕臨末世的世界,要是天道還存在,怕也是苟延殘喘,差口氣就要死了。

或者說,正是因為天道死了,所以世界才崩潰了。

以上種種,陸淵在偶爾想天地變故,人生未來的時候,其實都思考過。

覺得很大可能,是如今世界走向的原因。

不過,這只是他一個小修士的淺薄之見,具體情況如何,真相如何,誰也不清楚。

上古那麼多大能修士,地仙、人仙,最後不也沒弄出個世界衰變的緣由來嗎?

搞到最後,還不是要選擇北冥幽都這條路子,逃離這個已經註定沒了未來的世界。

那些站在修仙界頂端的人,都查不出來的事情,陸淵可不覺得自己就能搞明白。

畢竟,就算是主角,也得遵守一定基本規律的。

不把該有的磨練走一遍,一步步發掘真相細節,你怎麼查明天地大變的原因,來一個救世呢?

更別說,自己是不是主角,陸淵都不確定了。

因此,對於這些自尋煩惱的問題,他懶得去多做思考。

車到山前必有路。

就眼下九州的情況來看,倒黴的只是中州之外的區域,中州還是有極大可能,能夠儲存下來的。

甚至就算中州扛不住了。

陸淵也有一條飛昇的路子,能作為備用選項。

有著退路,有著餘地,他當然不急了。

於是帶著突破修為的好心情,陸淵開始了新的工作:“眼下既然已經突破了,趁著好事,正好把鄭國那檔子事,給處理了吧。”

……

距離鄭國那邊,決定派出使者向楚國求和,已經過去十來天了。

十來天的時間,鄭使緊趕慢趕,在沿途楚軍的護送下,總算是趕到了大梁城下。

“楚皇陛下,先前吾國背盟,惹怒了大楚,所以招致了貴軍討伐。

如今鄙國帝都淪陷,皇帝出逃,喪城失地,已經接受了懲罰。

我皇也知道了錯誤,心中自責難安,可天子之錯,蒼生何辜?

還望陛下憐憫我鄭國千萬黎庶,戰亂流離之苦,能息兵罷戰,寬恕我國。

為表誠意,我大鄭願與梁國斷交,重新與楚國為盟,此後以大楚為首,以兄事之,絕不敢叛。”

在見過禮後,鄭國使者向陸淵,乾脆利落地表明瞭認慫的態度,然後祈求原諒。

過程中,沒有絲毫矯情,誠懇的讓人吃驚。

‘看來這鄭國,是真的撐不住了。’

陸淵看著下面跪伏在地,沒有絲毫國使架子,痛哭流涕的哀求的鄭國使者,心中忍不住想著。

對方這副姿態,除了想要示弱,表達誠意之外。

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鄭國的虛弱。

對於鄭國現如今的處境,身為一手造就者的陸淵,其實還是有不少了解的。

隨著楚國兩大行營的打擊,鄭國在今年接連丟了高密、長廣二郡,甚至連帝都淪陷了。

這幾片地盤,可都是鄭國的精華之地。

尤其是帝都,正是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是國家的象徵。

這麼一個重要的城市丟了,對於鄭國心氣、信心、正統等方面的打擊,簡直不知有多大,完全是一個超級負面效果。

而扛著這麼一個負面效果,還有那麼大的損失,鄭國在南邊還要接受整合過後,更加強大的豫州行營進攻。

北邊又有個唐國來了,同樣又是一條惡狼。

在這兩大猛獸的撕咬下,已經衰落的成了個病秧子的鄭國,哪裡還能抵擋得住?

現在他唯一的生機,也就是壯士斷腕,先截掉一處正不斷放血的傷口,然後在全身心的回過頭來,處理另一個傷口。

如此,雖然會讓鄭國變成殘疾,可再怎麼樣,也好過直接暴斃吧。

或許也正是抱著這種想法,所以鄭國明知此行屈辱,甚至要付出大出血的代價,可依舊派使者來楚國了。

“先前鄭國受梁國威脅,邊境有危,自身難以抵擋,所以請我來救。”

陸淵看著哀求的鄭國使者,淡淡說道:“朕念即先前與貴主的友誼,楚鄭二國的交情,毫無推拒,欣然應允。

於是發百萬雄師,泛海而上,遠渡重洋,到哪異國它鄉,為伱等守邊。

可你鄭國,是怎麼對朕的?

在我大楚大勝梁國之時,暗中與梁人勾結,威脅我大軍後路。

是一場大勝機會,就這樣白白流失,讓梁人百萬兵馬逃過一劫,也讓我大楚錯失奪取梁國東部諸郡的機會。

這如此大的損失,你鄭國擔待得起嗎?

還是說你們這些首鼠兩端,毫無信譽的小人,以為一句認錯服輸,就能將此事輕輕揭過了。

一群背叛者,還想再和我大楚結盟,你們有那個資格嗎?”

陸淵平靜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冰冷,刺的下面的鄭使渾身一顫,心下涼了半截。

確實。

若不是去年鄭國背刺,楚國的陽夏行營,能夠順利和東陸行營配合的話,此時說不定早就擊敗了梁國燕雲慶的百萬大軍了。

而那時,梁國要是沒了這百萬主力,整個後方腹地,都將為之一空,再沒任何軍事力量。

楚國兩路行營,便可直驅而入,順勢席捲整個梁國。

這收穫,可是七郡、八郡,可是整個梁國,可是整個青州。

但就是這樣的大好前景,大耗收穫,最終卻因為鄭國的背刺,一股腦的都沒了。

原本北伐一年滅梁國的戰略,也由此而破產。

最終一場原本可以輝煌的大勝,拖成了如今這種爛賬。

楚國針對魏國和梁國的突襲,變成了單挑全九州的較量,徹底陷入了戰爭的泥潭中。

這麼大的仇恨,你說說,陸淵能原諒鄭國嗎?

換了誰,也無法原諒啊。

這一點,陸淵清楚,鄭國那邊,自然也清楚。

可鄭國存亡,就在楚國一念之間,若不能取得楚帝原諒,鄭國今年就要沒了。

“陛下,鄙國知道罪孽深重,難得大楚原諒。”

鄭國使者眼看事情不對了,連忙丟擲自己的籌碼:“但只要大楚能原諒我國,罷兵休戰,那我國皇帝,願意退位太子,放棄帝位。

同時送來嫡長孫,交給楚國為質。

並且割讓海陽一郡,交給楚國賠罪。”

嗯,現如今的鄭國皇帝,在遭受了如此慘敗之後,威望已然大減。

引楚國來陽夏,是鄭國皇帝做的。

背叛楚國,轉投梁國,也是這位皇帝做的。

國土淪陷,帝都失守,也是這位皇帝在任期間發生的。

可以說,要是沒有現如今的鄭國皇帝,鄭國還真就不會淪落到現如今的境地。

做了這麼多錯事,如今的鄭帝鄭廉,當然沒法在皇帝位置上坐下去了,他也沒這個威望了。

鄭國之中,對他不滿的人,大有人在。

如今要不是國中危急,隨時都有覆滅之危,怕是早就有人開始發難,要進行清算了。

因此,這個時候選擇退位背鍋,然後把皇位傳給自己兒子,就成了鄭廉最好的選擇了。

起碼,皇位還是在他這一脈身上,而不是被他弟弟給奪了去。

想重新扶持他弟弟跟他爭位的人,在鄭國遭受了慘敗後,可是不少啊。

至於送嫡長孫之類的。

太子兒子都有十幾個,送一個嫡長子出去,根本算不得什麼。

哪怕日後,鄭國和楚國的關係,再度反目了。

導致人質被殺,太子也有足夠兒子來頂位,根本威脅不了鄭國。

唯一讓人心痛的,大概就是要將所剩不多的地盤,再分出一郡給楚國了。

不過海陽郡在國都淪陷後,對於鄭國來說,意義就已經不大了。

豫州這片地區,根據文化和地理走勢的不同,大致能劃分成三塊區域。

即南部、西北、東北。

三個區域,面積都差不多大,都是五郡地盤。

其中,鄭國佔據了西北和南部,晉國則佔據了東北部。

不過,這是大災前的疆域了。

隨著這些年的戰爭,鄭國和晉國,在唐國和許國的進攻下,都接連喪失了國內的北部領土。

如今楚國又打來了,一口氣佔據了豫州南部的三郡之地,差點就將這片區域給吞下了。

鄭國準備割讓的海陽郡,便就是在這南部區域。

而他剩下的三郡地盤,則全部集中在豫州西北部區域。

所以鄭國的想法,其實很明瞭了。

那就是放棄隔了一片地理區域,統治溝通有些不便的海陽郡,用以換取楚國的原諒和退兵。

反正這個地盤,只要楚國想要,鎮國基本上是保不住的。

與其讓別人奪走,還不如現在拿出來做個人情,當做籌碼,更划算些。

當然。

除了這個目的外,鄭國其實也還有另一個暗戳戳的想法。

豫州南部,共有五郡之地。

楚國已經拿了三郡,鄭國也打算再送一郡,那這就是四郡地盤了。

所以這片區域,最終不屬於楚國的,也就只剩下一郡了。

那麼這陣地盤在誰手中呢?

答案自然是晉國了。

自從晉國被許國逼得不斷南遷後,好不容易抓到機會,從鄭國手中搶到了這麼南部一郡的地盤。

你要說鄭國對此沒有點怨氣,那當然是不可能的。

雖然如今,晉國跑來幫鄭國打唐國了,兩邊算是個盟友關係。

可當初楚國和鄭國同樣是盟友,因為利益,鄭國該背叛的,還不是背叛了嗎?

因此,若是能坑晉國一把,同時在坑的時候禍水東引,讓楚國的注意力從自己身上,轉移到晉國身上。

讓晉國為自己扛住楚國的火力,從而給自己爭取一個喘息之機。

這對於鄭國來說,簡直不要太妙。

晉國人倒黴,關我鄭國人什麼事?

只要我鄭國能度過這關,存活下去,那就比天大,比地大,比一切都大。

至於所謂的盟友,那不就是拿來賣的嗎?

而楚國會不會上當的問題?

都拿下豫州南部大半了,眼看著就要區域性統一,你說楚國會放著邊上那個礙眼的肉,不去吃嗎?

鄭國覺得,楚國是不會放棄的。

而只要楚國去吃了,作為已經將那塊肉吃進嘴中的晉國,心中哪怕再怎麼不願,也只能硬著頭皮和楚國死扛了。

如此,鄭國自然也就達成了,禍水東引的目的。

喜歡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請大家收藏:()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泡書吧更新速度最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太荒斬龍訣

問情無處

都市無敵,從獲得古帝傳承開始!

趙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