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共舉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5章無解之局,修仙,從長生不死開始,明月共舉杯,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王仁德。”

“有大王相助,我等千萬雪原之民,終於有救了。”

下方五個使者聽到陸淵親口給出的承諾,一個個不由紛紛大喜。

一些激動的,更是流出了淚來,直接就拜倒在了地上。

不怪他們如此激動,實在是楚國的幫助,對於他們這些雪原蕃人來說,意義實在太重大了。

陸淵先前估算其實沒錯。

這四年多的戰爭,他們雪原蕃人損失極為慘重。

不過稍有不同的是,他們實際損失的戰士和人口,並沒有外界宣傳的那麼多。

比如陸淵計算歷次周人斬獲,得出的雪原人超過損失了一百五十萬戰士,實際當然沒有那麼多。

要知道他們雪原四王的部落,人口也不過百萬而已。

要是雪原直接損失了一百五十萬戰士,他們這些番人部落早就崩了,哪能堅持到現在。

實際上,這四年來歷次大戰,雪原蕃人損失雖然慘重,但戰死被殲的兵馬,大多是屬於僕從部落或者奴隸部落,甚至乾脆是進攻周人城鎮時,擄掠的周人青壯奴隸。

以上這些,才是歷次戰爭損失兵馬的大頭,全部加起來超過了八十萬。

當然,雖然大頭都被那些炮灰佔去了,但作為發起戰爭的核心,四王部落以及比他們次一級的蕃人核心部落,損失也不小。

就以眼前派來了使者的四王部落來說,他們每個部落都損失了五六萬、乃至七八萬的戰士,這些可都是一個部落最為強壯的男人,是一個部落真正的精華所在。

一下子損失了這麼多英勇戰士,幾乎讓四王部落折損了三四成以上的實力。

至於四王部落以外的次級核心部落,最慘的更是直接廢掉了部落七八成實力,距離滅亡也相差不遠了。

以上這些雪原蕃人的核心部落,全部損失的兵馬,加起來約在五十萬左右。

嗯,四年戰爭,蕃人損失的兵力,除去那些入侵時,被臨時強徵來的周人奴僕,也就剛剛百萬左右。

比起周人戰報中所說的,哪怕算上那些強大的周人僕從軍,也相差甚遠。

當然。

如今這麼個大爭之世,各國都崇尚勇武,到處兵哥橫行,虛報戰功、殺良冒功之事,隨處都屢見不鮮。

哪怕陸淵創立的楚國,這些年在戰爭中,軍中雖不至於殺良冒功,但也有不少虛報戰功的事情,只是不那麼嚴重罷了。

誰都有私慾,誰都想往上爬,這類事情是解決不了的。

頂多用更規範的制度,更強大的意志維持制度,稍稍遏止罷了。

相比之下,周人在這四年中,只虛報了二十萬的殲敵數目,其實已經很清正廉潔,對得起周帝朝廷了。

話有些扯遠了。

不去管周國軍隊內部是不是腐敗,就說蕃人這邊,四年戰爭直接損失了百萬之數的男丁,這對於人口不過千餘萬的蕃人族群來說,也幾乎相當於毀滅性打擊了。

一場戰爭下來,不說戶戶披麻,家家帶孝,也能說所有蕃人家庭之中,都有一個親戚男丁戰死。

反映到蕃人社會中,那就是最為年富力強的,二十到三十歲的一代男人,全都死絕了。

剩下的都是二十以下,三十以上的老弱病殘。

頂多就是四王部落損失較小,可能還儲存著一些二三十歲的精華男丁,但相較於整個大局,其實也無濟於事。

以上這些,還只是直接死於戰爭的人口。

這些年天氣愈發寒冷,雪原上的牧草生長日期,已經從往年的二月到十月,直接縮短到了如今的三月到十月,短了足足一個月。

反映到生活中,就是牛羊健馬能夠吃飽的時間,變得比往常更少了。

經常有牛羊因為吃不飽草,出現掉膘現象,甚至餓死現象。

吃不飽的情況下,牛羊繁衍的數量自然也更少。

每個部落到年末入冬,不得不儲備更多的乾草,用以養活牛羊。但往往儲備的乾草,根本就不夠所有牛羊吃的。

最終到了冬天的時候,牧民們也不得不忍痛宰殺一批較瘦的牛羊,以節省乾草,同時給自己多儲備一批食物。

可這麼一來,自然使得草原上的部落,每年的牛羊都變得越來越少。

牛羊少了,能夠給部落提供的牛奶、羊奶,牛肉、羊肉,自然也跟著變少。

再加上因為天氣變冷,原本能夠種兩季的青稞稻子,如今也只能種上一季,這又進一步造成了糧食的貴乏。

時至如今,雪原上每年出場的食物,僅夠維持現有蕃人六成人口的所用,剩下超過四成人,都處於沒有足夠口糧,隨時會餓死的境地。

並且這種飢餓人口,還在隨著寒潮的降臨,在逐年增長著。

幾乎每一年,草原上的蕃人部落,就會有超過五六十萬的老弱,被部落選擇性地驅逐放棄,直接凍死餓死在了雪原草地之上。

四年多下來,因為這種原因死去的蕃人老弱,就已經超過了兩百萬人。

再加上週人時不時也派出一些輕騎,深入雪原之內,偷襲屠殺蕃人部落,也讓雪原蕃人損失慘重,失去了三四十萬人口。

以上全部加起來,戰爭、飢餓、屠殺,整個雪原蕃人這四年來,因為天災人禍,已經損失了三百五十萬左右的人口。

這已經相當於原本雪原總人口的兩成了。

剩下的雪原蕃人雖然還有一千兩百萬左右,但在損失了大量成年男丁以及老弱之後,實力已不足原先巔峰時的六成。

並且這剩下的六成,還在以極快的速度虛弱下去。

照此情形看,恐怕真的就如周人所料,戰爭只要再持續個兩三年,這些雪原蕃人就將支撐不住,徹底的被打崩滅族。

試問,亡族之危就在眼前,這些蕃人哪能不著急,哪能不絕望,哪能不害怕?

也因此。

當蕃人打探到,楚國正在與周國進行糧食貿易,似乎準備支援周人針對蕃人的戰爭。

同時河谷雪原那邊,也有一小部分在楚國攻打下的蕃人,透過那些天險小道逃竄到的雪原蕃人的核心之地,帶來了楚國兵鋒已經與蕃人接壤的訊息後。

在周人壓迫下,節節潰敗的蕃人,是徹底坐不住了。

單是面對一個周國,就已經讓他們幾乎滅族。

此時要是再來一個聽聞不遜色於周人的楚國,那蕃人將再無任何希望,滅族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好在蕃人佈置在周國內的探子傳回訊息,好像周國和楚國之間,關係其實並不算好。

在十年之前,兩邊還打過一場仗。

在四年之前,在周國的漢中郡,兩國都差點打起來。

那時蕃人和周國之間,也才剛剛交戰不久,這讓在雪原蕃人得知後,不由大為遺憾。

當時要是有一個楚國幫他們一起對付周國,他們如今何至於敗得如此悽慘,幾乎到了滅族邊緣。

不過好在此時,讓他們得知了楚國的存在,並且得知了楚國和周國的關係,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好。

拉攏楚國一起對付周國,此時還來得及。

他們雪原蕃人,還有打下隴西、河西兩郡,度過這場災劫的希望。

聯盟,必須要聯盟。

這是雪原蕃人諸多高層,在綜合各方面資訊,深度評估了自己和周人實力之後,所達成的共識。

而為了促成同盟。

各個部落一起出錢出力,湊出了一億兩銀子和五百枚神丹。

甚至為了保證聯盟的穩固,同時也是拉近與楚王的關係,還說服了大摩教的靈女,令這位神女為了雪原蕃人的未來,答應出嫁給楚王為妃。

為了拉攏楚國,這些蕃人可謂是掏了近半家底了。

當然,或許有人疑惑,為什麼蕃人都有這麼多錢了,不去找人購買糧食,用買來的糧食度過這場雪災?

反而冒著這麼大的損失,連續四年,硬著頭皮也要死磕周國的河西、隴西二郡,一副不打下這裡,就誓不罷休的架勢。

這就要從實際來出發了。

提問,開戰前,原先的蕃人人口有多少?

答,整個雪原加起來,蕃人大約一千五百萬左右。

提問,因為雪災,所有蕃人中,大約有四成人缺糧,一千五百萬蕃人的四成人口有多少人?

答,有六百萬人左右。

提問,養活著六百萬人,一年需要多少糧食?

答,哪怕最基本的餓不死狀態,一年最少也要五千萬到六千萬石糧食。

那麼問題就來了。

哪怕以楚國如今和周國的糧食貿易,一斤糧食六文錢,這種相對饑荒時,中等左右的糧價來算。

一千萬石糧食,大概就要六百六十萬兩銀子。

買五千萬石糧食,則是三千三百萬兩銀子。

也就是說,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雪原上的周人部落,每年就要花三千三百萬兩銀子,向外界購買糧食。

並且按照雪原蕃人,每年飢餓人口不斷增長的趨勢來看,每年花在購買糧食上的銀子,還將不斷增長。

一億兩銀子,最多也就撐個三年而已。

雪原蕃人能有多少錢?

以他們的窮樣,哪怕掏空家底,最多也就買個六七年糧食,然後就徹底沒錢了。

沒錢之後,那可不就得餓死了嗎?

更何況。

足足六百萬人的糧食,並且這個人數在迅速增長著,周圍哪個勢力能夠提供?

陸淵的楚國也才八百萬人,每年出產的糧食除了供國民消耗外,頂多也就結餘出一百多萬人的口糧。

這些糧食除了賣給蘇國的一部分外,已經全部存入糧庫,加起來也不過四千萬石存糧。

這點積儲,還不夠雪原上蕃人那些饑民一年所需。

並且楚國雖然與雪原接壤,但彼此間並沒有大道聯通,也就有一些蜿蜒崎區,甚至常人難走的小道可以通行而已。

楚國就算有糧,也運不到雪原上去。

所以楚國這條路子,算是斷絕了。

那麼楚國不行,雪原之外,能夠給他們提供提供糧食的,也就只有西涼國和周國了。

西涼國位於雍州西境,土地多草原和風沙,比起雪原也沒富上多少,舉國加起來也不過三百餘萬人,是實打實的貧瘠之地。

並且和雪原蕃人一樣,西涼國也因為雪災,陷入了缺糧的窘境。

雖然比雪原蕃人好一點,不至於被逼到餓死的境地,但也距離這一步,差不多遠了。

同時西涼民風悍勇,比之周人、蕃人更甚。

他們不來搶周國和雪原,兩邊就該燒高香了。

蕃人腦子該有多蠢,才會去搶這些又窮又硬的傢伙。

所以西涼國的路子,也斷了。

楚國、西涼都不行,蕃人剩下的出路,也就只有周國了。

可也和楚國同樣的道理,周國人口兩千萬左右,每年能夠結餘出來的糧食,最多供應三百萬人的口糧。

這多出了三百萬人口糧中,周國自己還要養一百萬的軍隊,最終能夠省下來的,就只有不到兩百萬人的口糧罷了。

可這些省下來的口糧,先不說周國願不願意送給蕃人,資助自己西南邊的一個強敵。

就說周國願意,兩百萬人的口糧,也遠遠不夠蕃人六百萬人的缺口。

到最後還是有四百萬人,接近雪原部落總人口三分之一的蕃人,逃不了被餓死的境地。

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蕃人的錢,不夠他們長久的購買糧食。

周國多餘的糧食,也遠遠滿足不了蕃人的需求。

這根本就是一個無解之局。

而兩邊都想活下去,那麼最終的結果就只有一個了。

戰爭。

趁著現在還有點家底,蕃人傾巢而出,透過戰爭來掠奪原本屬於周人的口糧。

同時透過戰爭消耗多餘的人口,以節省出口糧給剩下的人。

四年時間下來,蕃人部落原本多出的六百萬飢餓人口,已經被消耗了三百五十萬人。

只是因為寒冷的繼續,還有戰爭的影響,本該剩下的二百五十萬飢餓人口,不僅沒繼續減少,如今反而還增加了一些。

如今蕃人部落中,飢餓人口依舊有著三百萬左右,遠遠看不到解決的那天。

而周國那邊。

也因為這幾年的戰爭,死了無數人,河西、隴西二郡,家家披麻,戶戶戴孝。

活下來的人,每一個都與蕃人有著血海深仇。

從全國各地聚集來的軍隊,也有大量袍澤,死在了和蕃人戰爭之中。

可以說,周國舉國上下,都已經和雪原蕃人結下了血仇,可謂不死不休。

也正是這股仇恨影響,此時哪怕蕃人想要停戰議和,周國上下也不可能同意了。

死的人太多了,付出的也太多了。

如果不能覆滅蕃人,用這些雪原人的鮮血洗刷,還有戰爭勝利後掠奪來的利益彌補,根本無法撫慰周國人心。

蕃人與周國,註定要有一邊倒下,然後用自己的屍體化為養分,讓勝利者恢復傷口,並且進一步強壯。

誰也不想自己成為倒下的那一個人。

而此時楚國,這成了影響這場戰局的局外人。

楚國幫周國,有了楚國的糧食援助,沒有後繼之力的蕃人必死無疑。

楚國幫蕃人,已經竭盡全力的周國,面對南邊刺向自己胸口的一刀,也根本無法阻擋,難逃戰爭失敗的命運。

正是清楚這一點,正是明白楚國的重要性。

所以這個時候聽到陸淵親口承諾,眼前這些方人才如此高興,如此的失態。

因為這代表著種族的延續,部落的存亡,自己和部民的性命死活……

意義如此重大,怎麼能不感激涕零?

而陸淵對於這一點,自然是樂見其成的。

蕃人對自己越是感激,對自己越是依賴,日後他想拿捏對方,自然也就越是容易。

他只是答應了與蕃人聯合,會北伐進攻周國而已。

但可沒答應,進攻的是一個漢中郡,還是整個周國。

楚國只是想打下漢中郡,完善西北方向的防禦而已。

在沒統一揚州前,陸淵並沒有向外州繼續開拓的想法,也並不打算和周國死磕。

所以攻佔漢中郡之後,他大機率的選擇,便是繼續扶持蕃人,讓這些受到飢餓驅使的人,持續不斷的去找周人麻煩,源源不絕地給周國放血。

這樣互相耗個八、九、十年,等兩邊都流乾了血,耗盡了力氣。

楚國這邊也消滅了寧國,一統揚州了。

屆時也就可以兵分兩路。

一路之漢中而上,聯絡雪原蕃人,出隴西,平河西,佔據周國西部二郡。

一路則可沿漢水,出襄陽,征討周國之襄陽、南陽二郡。

如此兩路齊出,百萬雄師北伐,已經因為連年戰爭,虛弱無比的周國,拿什麼來抵擋?

而若是楚國能奪取周國的隴西二郡和漢陽二郡,靠著這兩處形勝之地,繼續向北,則可滅周國,獨霸雍州。

揮師向東,則可配合江南水師,西南二路共討梁國,進軍青州。

以上不論哪點,都能令楚國在未來的九州爭霸中,佔據絕對的優勢。

前世諸葛亮的隆中對,也不過如此了。

而且不同於只有新野一城的劉備,如今的陸淵本錢可厚多了。

五郡三國,雄兵百萬,先天六人,霸主之基。

有此實力,蜀漢無法完成的隆中對,楚國卻是輕而易舉。

“此時我要做的,就是打下漢中郡後,先順江而下,徹底覆滅江東的寧國,徹底一統揚州,解決這個後顧之憂。

如此,不用當心旁人白衣渡江後,我也只可放心北上,與九州群雄爭鋒了。”

陸淵心中這般想著,然後看著下方使者,便繼續商討起進一步的合作細節。

比如蕃人答應的好處條件,什麼時候可以送來?

楚國這邊馬上就要出兵了,蕃人那邊是不是也要配合著出一點兵馬,幫著吸引一下週國火力。

以上種種,關乎核心利益,都是值得爭論的。

哪怕是盟友,也要寸步不讓。

一時間,殿內結盟後,被陸淵叫來會見使者的群臣,便和那些蕃人使者爭吵了起來。

陸淵也在這期間,悄然退去,及時離開了這唾沫橫飛之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太荒斬龍訣

問情無處

都市無敵,從獲得古帝傳承開始!

趙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