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你的彎道有點硬(求訂閱),擁有學習面板的神豪,七八億,試讀吧),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石能說什麼?
面對這樣的“妖精”,而且還只會對自己一個人“作妖”的妖精,他還能說什麼?
沉默了幾秒鐘,拿起手機查了一下航班,看到明天晚上八點零五分廈航還有一趟航班是從滬城飛潭州後,當即截圖發了過去。
然後只發了六個字:“女人,你看著辦!”
拍完照就已經躲進被窩裡的陳秋葉看到李石的微信後,不由笑著回頭看了眼放在牆邊的行李箱,剛剛那身衣服,已經重新摺疊收納在裡面。
她樂著開啟改簽機票的app,直接先買了李石截圖的航班,買好後同樣截圖發過去,回了句:“小哥哥,好了,明天晚上記得來機場檢查我新衣服的面料哦。”
然後才把前面訂購的那張票退了,又拿起手機,打了個電話。
李石和陳秋葉聊了一會,暫時放下對明天晚上見面的期待,專心整理影片。
從此開始學習體育技能後,有強大的身體綜合素質作為基礎,都沒怎麼努力,就進步神速。
短跑學習相對於前面幾個學習方向來說,輕鬆太多了。
透過對泰森蓋伊技術的模仿,短短時間內,他的起跑、加速、途中跑、衝刺技術飛速增長,但短跑專案,除了直道,還包括兩百米和四百米里面涉及到的彎道。
“現在差的,就是彎道技術!”
忙到十一點多,李石把整理好的訓練影片發給了鄒美琳。
“鄒教練,還是繼續要麻煩你指點一下。”
不一會,鄒美琳回了句話過來:“沒事,我現在正好有時間,我先看看,你等一下。”
“好的,謝謝了。”
李石著手機從書房來到客廳,看會了會電視,過了二十分鐘,快十二點的時候,鄒美琳發了條資訊過來:“李石,相比起伱的途中跑和加速技術,彎道方面有點硬了。”
嗯?
李石看到資訊後,下意識低頭看了一眼,然後尷尬地笑了笑。
每天早上半個小時的“後遺症”搞得自己對“硬”這個字眼有點敏感了。
就在他愣神的功夫,微信又連續響起。
這次鄒美琳發的都是語音。
“進入彎道的技術感覺已經很好了,比較薄弱的是出彎道技術……身體從向內側傾斜回正到豎直的狀態……但我覺得你前傾的幅度稍微有點小了,應該再向前傾斜一點點,重心相對壓低一點。”
“你的身體素質實在出乎我意料,感覺有點強啊!從你這幾次的訓練影片來看,你的身體素質真的是挺強,我之前讓你加強力量訓練,主要是擔心你作為初學者,會力量不夠,那樣的話,不但速度起不來……沒有肌肉支撐,也容易受傷。”
“建議你看看蘇炳添的彎道影片,他雖然主攻的是一百米,但彎道技術其實非常強,在粉絲裡面還有個‘圓月彎刀’的外號……他的彎道能力在世界上也是最頂級一類的。”
……
“當然,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國內職業運動員暫時也就只出了一個蘇炳添,作為業餘愛好者,你對自己的要求也不用那麼高。”
李石聽了,心想,不是的,我的要求必須要有那麼高才行的。
雖然只打算學習到(精通-),但以目前的狀況來看,學習面板要求的(精通-)肯定是要跑出接近甚至超過世界紀錄的成績了。
他把鄒美琳的話認認真真又聽了一遍,然帶著問題再仔細檢視影片,發現她說的確實有一定道理,自己之前忽略了出彎道時的細節處理。
連忙發資訊表示感謝,順便問了一句:“對了鄒教練,你的工作室裝修的怎麼樣了,打算什麼時候開業呢?”
雖然鄒美琳是看在自己買了瑜伽私教課才額外幫自己點評短跑彎道技術的,但瑜伽課也是實打實要去上的,兩人幾次交道打下來,也算熟了,他想著對方工作室開業,禮節上應該送個花籃什麼的。
鄒美琳這次回覆的非常快:“不好意思啊,李石,正想跟你說這個事,我這邊裝修上遇到一點問題,所以你的瑜伽課還需要往後再拖幾天。”
李石一愣,回道:“沒關係,我不是這個意思。”
“我知道,但也要和你說一聲抱歉,畢竟是我食言了。”
和鄒美琳聊完,李石開始在自己之前收集的資料裡檢索蘇炳添的彎道技術。
查了一圈,最後重點看他一九年在橫濱世界接力賽上的表現。
這場比賽,他以驚人的彎道技術實現了超車逆轉,最後幫助國家隊拿下了第二名的好成績!
李石反覆看了幾遍,重點看他的技術動作。
“接棒後,他的重心壓得比較低,比較靠前,擺臂幅度……”
光看還不夠,他還站起來,直接慢動作模仿。
之前模仿泰森蓋伊讓他嚐到了甜頭。
……
第二天早上,李石驅車來到高爾夫學院旁邊的足球場。
第一次上午來這邊,遠遠看著,發現整個足球場靜悄悄的,一個人也沒有。
原本還挺高興,不過等他走到大門口的時候,傻眼了——門鎖著的,再看門衛室,也沒人。
“算了,運動基地的兩百米跑道再養護兩天就能投入使用,正好晚上陳秋而言要來,也不差這一兩天。”
雖然掃興而歸,但李石回到家也沒有浪費時間,上午研究蘇炳添的彎道技術,進行靜態模仿——比劃和用腦子想象,下午則看書,《速度科學和短跑藝術》。
這本書寫的很專業,從一個專業教練的角度闡述對短跑的科學理解。
李石越讀越覺得乾貨很多,很快就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從中午十二點半,一直看到下午五點多,把整本書認認真真讀了一遍,結合自己這段時間的學習心得,一時間感覺收穫很大,特別想找個專業人士交流一下讀書心得。
他翻出鄒美琳的微信,問了一句:“鄒教練,在忙不?”
鄒美琳發了一張她工作室裝修的照片過來:“裝修工人下班了,我也正準備回家。”
李石見她現在不忙,立刻問道:“剛剛看完一本短跑方面的書,想跟你探討個問題,你們以前當運動員的時候,專門學過短跑力學嗎?”
鄒美琳:“自己訓練的時候沒學過,後來為了當教練學過。”
聊了兩句,鄒美琳感嘆道:“你真是我見過最愛學習的短跑業餘愛好者,就算是專業搞田徑的,也沒幾個有你這麼大的勁頭。”
李石看到她資訊笑了一下,心想,你要是有學習面板,說不定學習勁頭比我還大。
正要謙虛一句,新資訊又過來了。
“我這幾年主要練的是瑜伽和健美操,側重研究的是塑形,短跑方面,除了當初最擅長的彎道技術,其他確實也可沒什麼好教你的,這樣吧,看在你是我工作室第一個客戶的份上,過幾天我忙完了,免費送你兩堂課彎道技術的特訓課,怎麼樣,夠意思吧?”
朋友的書,大家去幫忙看看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